braveturtle 发表于 2018-2-19 04:47:09

色受想行陰

   色受想行是五陰中的四個陰,色陰就是我們的色身,凡是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屬於色陰;四大包括地大、水大、火大和風大。地大,是指有堅硬、堅韌性的物質,包含我們的骨骼、牙齒、內臟……等;水大,是濕潤的部分,例如我們的血液;火大,是所謂的溫暖,例如我們的體溫、我們身體運行的能量;風大,就是動轉的部分,例如我們的呼吸。
       一般人不免會質疑,色身不是很真實的存在嗎?怎麼說色陰是虛妄不實的呢?雖然世間人都知道,色身終究會老、會死的事實,但為什麼不能在當下觀見到色身具有不實的特性呢?因為老死的變異,並不是在死前的一剎那突然成就的;而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已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只是我們的心識,沒有辦法覺知而已。
   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色身必須要有攝取各種營養,以及安全環境的因緣,才能夠維護色身的健康。而這些因緣是變化無常的。所以不論從無常,或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色身都不是恆久真實的存在。
    《金剛經》中有一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個「相」包含了地水火中一切的相,所以不論是身中的「能量」,或者是「中脈光點」,一切都是「相」,都不外乎是色陰的變相而已!都屬虛妄不實而不應執著。
      受陰是什麼呢?受就是對環境的領納、領受。我們在世間所經歷的一切受,都不外於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等這三種受的範圍。若細心去體會的話,可以發現這三種受有一個特性,就是每一個領受的當下,必然都只有三受中的一種受存在著。
   這些受何以是虛妄不實呢?舉吃飯為例子來說,肚子餓了,剛吃飯的時候有樂受,吃著、吃著漸漸這個樂受就淡了;等到吃飽了還要硬撐著繼續吃的時候,就變成苦受了。受的本身不斷的隨著我們跟外界環境的接觸而有所變化。所以,「受」從現量的境界來看,確實是無常的。
   從因緣和合的角度來看,受的現起有兩個條件:一個是現前的境界,另一個是感受的主體;必須有境界現起,接觸了這個境界,才會有所感受。現前的境界,不斷地在變化,它是無常的;感受的主體也是無常變異的,所以受的本身必然也是無常變異,不是一個恆常真實的存在。
「想」陰最粗略的說,就是我們想作什麼!例如想要吃飯、想要散步、想要作什麼事,這些都是「想」的範圍。以「想吃飯」的例子來說,肚子餓了,會想吃飯;一旦吃飽了,就不想吃了,也就是會隨著飽足的狀況而改變。同樣的,起先想散步,等到走累了就不想走了。所以想的本身,確實是變遷無常的,不是一個恆常獨立的存在。
   「想就是知」指的是微細的想陰,就是對環境的了知、對當前的境和塵的了知。微細的想,必須要心思微細,才能夠有所掌握。有些學佛人誤以為,只要沒有妄想就能夠進入無想定。這實在是非常大的誤解,無想定是在四禪的時候,息脈俱斷了,再從四禪中把覺知心滅了之後,才進入無想定。這種深入禪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沒有語言妄想的粗淺禪定所能夠函蓋的。
   行陰的部分,包含了身行、口行和意行。身行和口行,就是所謂的「動身」和「發語」,它牽涉到要有身體的動作和要有嘴巴、舌頭,配合說出話來,因此與色陰有絕大的相依性;必須要有色陰,才能成就身行和口行。所以身行和口行,當然不會是一個恆常真實的存在。
    意行是所謂的決斷──決定要作什麼。從前面所舉吃飯的例子來看,當我們決定要夾這個菜,接著又決定要夾另外一個菜,最後因吃飽了而決定放下碗筷這些決定,隨著我們的意念變化,不斷地在改變;這就是所謂的無常。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意行的本身,是基於對環境所現起的各式各樣的狀況所作的一種審思決斷;它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所以行陰的本身自然也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它也是虛妄不實的。
微細的行陰部分,例如生命現象的存在和呼吸等等,都是非常微細的身行。而任何的起心動念,則是屬於微細的意行部分。
    總結來說,色受想行陰不僅從現觀上來看它們都是無常之法;從進一步的解析來看,它們也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是緣所生法;並且這些緣的本身也都具足無常的特性。所以說,色受想行陰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它本身是虛妄不實的。行者若能現觀並確實了知它的虛妄性,就不會認假為真,一則可以獲得解脫功德受用,再者可以進一步探究存在於色受想行陰背後的生命實相;因此,對色受想行陰的了解,是邁向解脫和成佛的初步課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色受想行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