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9-1-26 06:47:34

中国仍然势不可挡 巨变即将发生

(Creaders.net)佚民综合报道:中国经济增长已经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纽约时报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带来了其执政以来可能最大的挑战。

过去20年,飞速增长的经济给了中国领导人一个更大的平台。自中国首次寻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以来,北京一直不需要向华盛顿或其他世界大国寻求帮助。长期以来,作为一股增长动力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一支稳定力量,中国在谈判中大体上都处于优势地位。

现在习近平再也没有这样的优势了。他面临更多的外交权衡。而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川普觉察到了他的优势。

这一关键逆转就发生在近两年之内。

两年前,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宣称美国没有发挥建立在规则上的国际贸易制度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将来会发挥这种自由贸易的主导作用。

英国著名经济事务评论员华纳(Jeremy Warner)指出,习近平雄心勃勃的讲话虽然显示了中国膨胀的自信,甚至有点不自量力。

时隔两年,本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到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6.6%。据BBC报道,西方观察家认为,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可能低于4%,这个水平对于中国来说,简直就是经济衰退。

身为英国每日电讯报经济记者的华纳认为,中国当局遏制信用增长膨胀是经济放慢的部分原因。监管方对信贷膨胀控制矫枉过正,中国私人企业受到打击特别严重,国企再次被放到经济计划的中心位置。

http://www.coolncute.com/ph8/photo2019-01-2515484464064_1.jpg

图片:总体来看,中国在生产率和城市化方面仍然远远落由于先进经济体,因此中国仍然具有很多追赶的空间和潜力。

华纳认为,和中国内部变化对应的是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在过去数十年中,互相依赖的中美贸易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现在中美互相容忍已经到头,即使将来几个月中两国能达成某种协议,为关税战降温,但中美两国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美国总统川普的这个政策得到越来越多的两党支持,甚至成为华盛顿新的对华共识。

http://www.coolncute.com/ph8/photo2019-01-2515484464074_2.jpg

图片:英国著名经济评论员华纳认为"遏制"中国的努力似乎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即可能刺激中国发展本土技术。

长远看来   难以遏制中国

尽管如此,王岐山在达沃斯仍然坚持说中国发展经济速度"根本不低"而且肯定会"继续而且持续地增长"。

每日电讯报经济记者华纳也认为,从长远来看,未来仍然属于中国。因为总体来看,中国在生产率和城市化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先进经济体,因此中国仍然具有很多追赶的空间和潜力。

作为经济后发国家,中国还有机会在目前的工业革命的几个关键领域“蛙跳”赶超西方国家,诸如从电动车和电子商务,从机器人到人工智能等广泛领域。

一般的看法是,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越来越专制,不可能同持续技术进步匹配。但是华纳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历史地看,并没有多少理由相信民主是经济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

他举例说,英国工业革命初期阶段就得益于无情的武力推动,那些失去家园者并没有多少申诉的渠道。另外中国对隐私和监控的态度不像西方那样严格,这样可能是个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利条件。机器学习依赖采集数据,而这在中国的文化氛围内,并不构成大问题。

华纳还认为“遏制”中国的努力似乎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即可能刺激中国发展本土技术。当然中国的进步不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过程,但是如果认为中国会永久地被迫停止不前,落入中低收入陷阱,显然是某种误判。

中国会继续取得进步,无论未来如何发展,连接中国和美国及其盟友的“脐带”已经断开。

搜狐草野思想库鲍盛刚文章则说,中国仍然处于最佳的历史机遇期,这是因为世界秩序目前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变化,而这种百年未有的变化对中国来讲也是一种百年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之所以说是百年未有的变化,这是因为自近代以来世界权力首次开始向非西方世界转移扩散。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出现“东升西降”的现象。百年来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根据美国社会历史学家沃勒斯坦的解说,过去500年西方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其原因不在于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它们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核心位置。同样,欠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所以不发展,原因也不是在于内部机制,更主要的是它们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半边缘与边缘地区。

所谓世界体系就是一种全球分工与产业价值链体系,它是由中心—半边缘—边缘组成的一种结构。同时它也是一种规则和机制,决定资本,资源,人才,财富的流向,循环与分布。所以,位置不同,国家的命运也不同,即位置决定命运。

而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中国崛起,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相对衰退,都是这一全球经济中心转移的表现和结果。

美国哈佛学者:巨变即将发生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威廉·奥弗霍尔特博士(William Overholt)在1990年代初出版《中国的崛起:经济改革正在如何造就一个超级强国》,书中预言经济改革将把中国带向强国之路。当时西方学界普遍不认同,甚至有媒体编辑认为其观点过于偏激和乐观,而禁止记者采访他。然而,之后近30年中国经济增长印证奥弗霍尔特的预言,让他声名鹊起。

奥弗霍尔特博士近期在香港中文大学出席研讨会,发表对中国模式的最新观察。BBC中文记者借此机会与他交流。研讨会上,奥佛霍尔特一改多年来的乐观,表示中国模式处于一个分水岭,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不慎,中国奇迹或将就此陨落。

BBC中文记者进一步结合他今年出版的新书《中国成功的危机》(China's Crisis of Success)呈现这位哈佛学者眼中的危机与道路。

在奥弗霍尔特看来,“中国模式”是亚洲模式的变种。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亚洲经济体已经通过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发展模式而成功崛起,被称为“东亚奇迹”(East Asian Miracles)。

这一模式在发展早期执着于经济增长的最高优先级。这些国家的威权主义领导人怀有对政权灾难性崩塌的恐惧,而开始实施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于是在发展早期,他们会弱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并藏起自己在地缘政治中的野心。这些决定性的策略把整个国家的重心全面让渡给经济发展,强力的中央政府进行规划和控制,然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渐给市场经济让路,最终实现经济起飞。

奥弗霍尔特之所以敢于在90年代能够预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因为他观察到邓小平和朱?基对亚洲模式的模仿。此外中国也创新出经济开发区和“一国两制”等灵活而有利于经济的政策。

http://www.coolncute.com/ph8/photo2019-01-2515484464074_4.jpg

中国经济模式从简单变复杂

随着经济的成功发展,经济模式从简单变为复杂,“中国模式”因无法支撑经济发展,而陷入危机,只有进化为一个更市场化的经济体,才能保持成功。这也是奥弗霍尔特新书《中国的成功危机》书名的由来。

奥弗霍尔特说,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国也意识到了。现在中国采取的方案是,进一步中央集权,使各个利益集团处于控制中,然后在改革反对者中闯出一条路。这么做,使中国坐在一个政治压力的沸腾水壶上,可能一时管用,但不会永远管用。所以中国模式能够走下去,政治改革一定得发生。

奥弗霍尔特表示,目前已无法像90年代一样,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进行预测,唯一可以预测的是,巨变即将发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仍然势不可挡 巨变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