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ten 发表于 2019-7-29 11:46:53

一再重回之地

本帖最后由 weeten 于 2019-7-29 11:48 编辑

<p>1978
年,我第一次離家前往印度——真正地離開,帶著年輕人一去不返的豪情上路——已經做好准備周遊世界。這次是不一樣的,我挎上相機,決定要想方設法做個名副其實的“漫遊癖患者”——就像過去的商人那樣到處漫遊,運送茶葉、染料和香料。</p>
<p>在那世界上最豐富多/的地方,路上仍可見染料的印記,空氣中仍彌漫著香料的氣味。</p>
<p>多年以後,亞洲東南偏南地區的色/依舊是我重新回到那裏的原因——顏色,生命和光。</p>
<p>千年古廟裏佛祖、濕婆、真主散發著神聖的光芒;緬甸和柬埔寨籠罩在像雨水的光線裏;阿富汗硝煙彌漫,部落間戰爭正酣。無論你去到那個地區的哪個國家,街上、集市裏都充滿生活的喧鬧。就像那裏無法抵抗的天氣情況一樣——宗教,以一種西方世界自文藝複興時期之後就不再熟悉的力量,掌控著人們的生活。</p>
<p>正是這種對曆史和古老信仰不曾間斷的傳承——這種獨一無二的品格,吸引著我回到亞洲。</p>
<p>比如印度,那裏有幾百萬人沒有固定住所,睡在街頭,在大庭廣眾之下做著所有的生活瑣事:禱告、吃飯、睡覺、哺乳、在簡陋的牙醫診所問診,甚至//便……在世俗的西方
世界,一切都是私密的,沒有一件事是神聖的;而在亞洲,沒有什么是私密的,一切卻又如此神聖。</p>
<p>最重要的是,亞洲的色/深深吸引著我:深紅的指甲花,錘打出來的金子,咖喱和番紅花,深黑的漆器和塗漆的腐木。</p>
<p>當我把這些如實地用相機反映出來時,我發現,正是亞洲鮮活的顏色教會我在光線中觀察和書寫。沿著小巷走走,一路跟著孩子,在加爾各答枯燥無味、毫不掩飾的單調中尋
找生活的光/。像農民期待一場及時雨一樣,我等待著光線最深沉、濃烈的時刻。通過相機這第三只眼,我驚歎於亞洲這/地區空氣中旋轉的塵埃在金色的陽光下顯得如此清晰細密,就像在海底深處。</p>
<p>印度神話中,悲痛萬分的濕婆將女神薩蒂的屍體分成51塊,散落各地,形成印度上的51
個薩蒂聖地。眾神在印度擁有北、南、東和西四處住所、七座聖城、七條聖河和數不勝數的小型朝聖地點,使得印度如同一張由聖地連接的網絡,昭示著朝聖的路線。在這/神聖土地上又覆蓋著很多鐵路,如同世俗的網絡,將分散的現代印度連接在一起。</p>
<p>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再重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