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zhu2689 发表于 2023-3-17 00:28:29

财神殿外排长队,姻缘门口无人问

本帖最后由 dazhu2689 于 2023-3-17 00:53 编辑

大陆老百姓认为中共越大的官越迷信,中共内部抓领导干部的时候有一种罪,叫做“理想信念丧失,大搞封建迷信活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党内差不多每年都要求党员签署承诺书,向党交代思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承诺除了中共外不准有其他任何信仰,所有党员签完承诺书后该干嘛干嘛,想信啥信啥,该看风水看风水,该烧香烧香,该拜庙拜庙。最近,大陆年轻人大规模加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陆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年轻人的肉身已经躺平,灵魂仍然无处安放。

有一个热搜:

全国寺庙快被年轻人挤爆。北京雍和宫限流了,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购了,西安广仁寺门口排出了一公里长队……
年轻人正在成为寺庙上香的主力。 他们对很多庙都了如指掌。北京雍和宫是龙源宝地,诞生了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象征着事业的顶峰,适合求前程。
上海静安寺中有个“安”字,寓意平安吉祥,诸事顺遂。香客们会将随身携带的硬币扔进福慧宝鼎之中,祈求平安。杭州灵隐寺的业务比较繁忙,这里的“三生石”传说可以保佑情侣“三生三世,永不分离”,求平安的话还可以请一串开过光的十八籽。厦门南普陀寺大悲殿的平安符据说特别灵验,拜完记得再来两盒南普陀素饼当伴手礼带走,贵庙是有在认真做饼的,南瓜馅的好评率最高。鼓浪屿是上届文青的最爱,这届年轻人下飞机就直奔南普陀寺。福袋可以买来送给亲朋好友,日签只能本人结缘一张。南京鸡鸣寺借着《诗经》里的那句“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宜言饮酒,与子偕老。”成了求姻缘的必去之地。成都文殊院里的文殊菩萨掌管智慧,适合求考研考公上岸。武汉归元寺的财宝天王殿内供奉五尊铸铜像,主奉财宝天王。每年正月初五的凌晨,能有几十万人涌入归元寺烧金纸“迎财神”,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香港文武庙供奉武帝关公和文帝文昌君,文武两帝掌管人间文事武功,也就是现代人说的事业财运,所以香客以商界和金融界人士居多。过去喜欢去寺庙烧香一般都是从商的或者上了年纪的人。

早些年的时候,每年春节奶奶都要去烧香,快到寺庙的时候开车要排十几公里的队,各种车浩浩荡荡,应有尽有,每个人都很自觉,不用维持次序,高考那一年奶奶帮笔者求了文曲星君,据说特别灵,去上大学以后奶奶还帮笔者还愿三年。
难道年轻人也被老妈们传染了。

年轻人都在求什么呢?

比较有意思:

财神殿外排长队,姻缘门口无人问。
求就业,希望能回到家乡工作,能有一个不用996、正常下班双休的工作,能有一个月薪5000以上的工作;求考研考编上岸,offer、offer、offer……甚至有些年轻人自报身份证号码,深怕财神爷记错人。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年轻人难道都不想在这个时候谈个恋爱结个婚生个孩子,纷纷跑到财神殿求财了?这也太不像年轻人了吧。有一首年轻人的歌很好玩“或许月老掉线儿爱由财神来管,他的副驾让你流连忘返,我这乡里的范儿,爱上城里的腕儿,不过临时有一伴儿”
不少小编都觉得这是年轻人在遭受社会毒打之后,毁offer、裁员、房子断供、疫情期间被中共强迫封锁在家,无数张临时取消的机票门票,无序开放以后抢不到的药,发热没药只能靠身体硬抗,亲人染疫离世时的无能为力和无尽的悲伤……被迫想通了,房子、车子、彩礼……哪个不要花钱,不得不选择花时间赚钱,不花时间谈恋爱,不然到头来也是一场空。过去和一位领导聊天,领导说“工作最重要,有钱啥都有,老婆无所谓”,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反人类,可悲的是现在大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认同这种说法,考公上岸以后就抛弃谈恋爱的另一半是屡见不鲜和悲伤的话题。
再者就是寻求考公考研求上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考试之前烧个香,临时抱佛脚,希望考个好成绩早日上岸。
考试之后也可以再拜一次,慰藉一下忐忑不安的心灵,成功以后回来还愿,就像古代中举的老祖宗们一样。
也许,现在寺庙的香炉里,烧的是年轻人的焦虑和不安,烧的是对社会的悲观和失望。今年又是一个史上最难毕业季,孩子们正在被社会毒打,大部分孩子们的幸福遥遥无期。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在求职与求学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签。在相信老师与相信老板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信佛。
已经躺平的肉身需要温暖的家,无处安放的灵魂需要找到归宿,希望孩子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信仰,都可以幸福的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财神殿外排长队,姻缘门口无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