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hane 发表于 2024-2-4 23:53:52

王家卫《繁花》剧评:真娱乐假史实争奇斗艳

來源:大纪元




香港导演王家卫资料照。(余钢/大纪元)



【大纪元2024年02月04日讯】由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30集电视剧《繁花》,以19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商战为背景,讲述了男星胡歌饰演的主角“阿宝”从赤贫致富的故事。该剧去年底开始在中共官媒央视和网络平台播出后热度惊人,掀起了上海旅游商机,让官媒疾呼“稳住影视剧带来的消费热”,重振大陆衰落的经济。分析人士认为,该剧大获成功除了剧情和画面动人外,导演王家卫勾勒出当年那个充满营商活力的老上海,对照上海封城以来中国经济一直疲软的窘境,恰恰成为官民都需要的“安慰剂”。另有分析认为,该剧避开了敏感的政治红线,因此并没有反映当时真实的上海和中国。《繁花》带动的商机持续引爆。例如,上海和平饭店的“英国繁花套房”虽开出每晚16,888元人民币(约合2,365美元)的高价,但从除夕夜到2月份的情人节、元宵节档次都已被预订一空。另外,上海传统小吃“排骨年糕”近期的网络搜索量暴增近10倍、1月初单周的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三倍,而同一时间在旅游平台上的“上海私家团”等产品订单增长也高达75%。
中共官媒追捧《繁花》商机
中共官媒《经济日报》1月28日的一篇题为《稳住影视剧带来的消费热》的评论形容,上海这般久违的荣景,全拜电视剧《繁花》所赐,因其开播后,迅速成为上海民众的热议话题。尽管全剧已播毕,但影响力不坠,剧中主要场景如黄河路、外滩27号等地都登上网红胜地,还有网民制作“繁花之上海逛吃攻略”来引路。该文强调,想让《繁花》持续变现、带动消费,“还需要政府和旅游部门齐发力,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文化旅游中来”。《繁花》改编自中国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经香港知名导演王家卫精心雕琢。以细腻的光影勾勒出剧中人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鏖战于上海股市、餐饮与外贸服饰市场的恩怨情仇,以及主角阿宝的致富故事。网民尤将剧中精彩对白视为商场箴言,例如将上海股市比拟为纽约帝国大厦“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8.8秒”“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以及“人嘛,总要被一样东西套牢的,不是股票就是房子。”然而,这部自2017年筹拍、被誉为掀起“现象级”热潮的电视剧,播映时的真实上海与剧中情节全然背道而驰,引发的政经话题格外受到舆论及学术界关注。
港媒:《繁花》如梦 上海股市荣景不再
香港《南华早报》1月27日发表题为《枯萎的财富(Wilting Fortunes)》的分析称,该剧设定的1990年代初期,上证综合指数才刚开市不到两年就飙涨167%,而当今的沪股却自2021年底飙上高点以来已蒸发掉1.45万亿美元,全中国的资本市场更从当时的总市值13万亿美元,萎缩了三分之一,逼得股民只能在痛苦的现实中缅怀昔日的辉煌。港媒“香港01”1月27日的分析更堪玩味。该文直指,《繁花》首集以“中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为引子,佐证中国股份制当时快速的改革步伐,但这些政绩如今看来也已是明日黄花,与中国近年的政经走势大相径庭。分析称,中国经济现在走上“国进民退”的路线,外贸又因与西方国家交恶,导致出口创下7年来首次下跌,就连邓小平本人也落入中共领导班子刻意营造的“扬毛抑邓”论调中。
《繁花》避开政治红线
对于《繁花》衍生的政经意涵,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李明轩表示,其剧情明显异于中国现况,却大获官民一致好评,最主要原因是该剧符合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好中国故事”要求,尤其剧本改编后,避开了原著小说中1987年前的故事脉络,不提政治改革,也不批判中共的旧威权思维。即便在财经领域,该剧也巧妙避开了中共官方对资本炒作的底线,改走政治正确的主旋律:资本战争最终没有赢家,凭借自身实力、努力拚搏的人终能创业成功。李明轩告诉美国之音:“所谓的底线就是,虽然说(剧情)里面在讲资本市场这种股民跟那种机构之间在股市兴风作浪、对决等等,可是到最后,这些操纵股市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尽管这出剧有其“政治正确”的一面,但不少网民还是看出了热闹之外的门道,大发恐遭网管审查“刀锋边缘”的感叹。有微博网民留言说:“主旋律作品看得很难受,《繁花》却让大家很认可,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意识形态其实和主旋律不同?”另有网民开始怀念起当年的开放氛围,感叹现在境内气氛“比较像是1949年(中共建政初期)的意识形态”。
学者揭导演“没写的史实”
尽管电视剧是文艺娱乐作品,不一定须要像纪录片般忠于史实,但分析人士直言,《繁花》的剧情之外,有导演王家卫许多避而不谈的历史背景令人三思。1986年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现移居台湾的作家“上官乱”说,1990年代正值她童年期,她感受过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氛围。她说,该片提及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却未明说当时中国已改革开放达10年之久,邓小平为何要继续强调开放。她认为,这剧情背后说不出口的历史大事就是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上官乱”说,天安门事件后,西方世界因中共把坦克车开进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而对中国展开经济与技术封锁,加上当时北京领导班子在事件后停下改革开放脚步,邓小平才会借“南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继续开放、吸引外商外资的决心。如果《繁花》刻意忽略这一敏感事件,部分剧情空拍失去了历史脉络。“上官乱”告诉美国之音:“像主角为什么连纺织机器都要到日本去买,而且还要冲破那么多阻挠,只是因为他不认识日本人或者是不懂外贸的政策?不!真正的原因是当时整个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此外,该剧还有一个更“政治正确”的面向,那就是中共国家机关人员个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就连在外贸公司上班的女主角收到一对耳环后,也坚持要用自己微薄的薪资买下,还因此被调查了很久。上官乱直言,这跟当年中共官场的腐败实况严重不符。她说,当年的外贸管制环境下,外贸公司相当于外贸局,垄断权力的结果是暗藏各种人事腐败,跟《繁花》剧情所描述的截然不同。“上官乱”从民间角度分析,中国影视产业长期遭遇被中共央视春晚“过年就要吃饺子”等中国北方文化所垄断,但《繁花》以上海方言为底蕴,打破此一格局,因此受到沿海地区观众的青睐。
“高人相助”剧情反映中共国“人治社会”
台湾学者李明轩于1月23日发文分析,《繁花》中的人物每逢事业难关或被逼至绝路时,总有“高人”现身,提供锦囊妙计或通天人脉,助其化险为夷。虽然如此让观众拍案叫绝,但她认为,这恰恰反映了中共国的“人治”特色。李明轩表示,该剧因碰触到人们心中最幽暗的痛苦和难堪,反而紧扣人心,但归根究底,中国应累积民众互信的社会资本,建立法治社会。她认为,如此才能让民众获得幸福感,以及公平正义的正途。
(转自美国之音,经重新编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家卫《繁花》剧评:真娱乐假史实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