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人权 发表于 2013-12-13 19:43:29

推荐:教宗方济各:我宁可教会受伤,那代表它走入人群

(作者:吴凯琳       2013-12-12编译)

      今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年度风云人物,由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获选。

      他创下了许多第一:第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宗、第一位使用「方济各」称号的教宗、第一位耶稣会士担任教宗。

      他有些「另类」。在他之前的两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本笃十六世都是神学教授,但教宗方济各,拥有化学硕士学位,年轻时做过警卫、夜店保安人员、化学技师、以及文学教师。

      他舍弃了教宗专属的公寓住宅,选择继续待在之前来罗马参与秘密会议时的招待所,直到现在;平时也不搭乘教宗专用的轿车,而是和其他主教、神父挤同一台箱型车。

      曾有小朋友问他为什么?教宗回答说,他需要跟大家生活在一起,每天跟主教与神父同伴们一起用餐与说话,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一个人孤单地与世隔绝,住在空荡的皇宫中,他很可能会发疯。这番话引来全场哄堂大笑,并报以热烈掌声。

       教宗方济各绝对抓得住民心,但是他所要掌管的罗马教廷,却是秩序崩坏、官僚作风、丑闻不断、背离穷人、派系对立,就像是蛀虫已深、即将倾颓的深宫大宅,早该被拆除。然而他的上任,让所有对罗马教廷彻底失望的天主教信徒,又再度燃起了希望。

教会不是教廷传声筒,而是穷人的发言人

       《时代》杂志形容他是「人民的教宗」(The People's Pope)。他选择「方济各」作为称号,便已清楚表明他对自己的历史定位:效法十二世纪方济各圣人的典范,与穷人站在同一边;教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扮演神学警察的角色,而是疗愈人民的伤痛。在媒体上,你看到他进入监狱,为少女和穆斯林囚犯洗脚;拥抱脸上长满神经纤维瘤以及脸部严重伤残的信徒。

      今年9月底,教宗方济各接受耶稣会杂志《天主教文明》(Civilta Cattolica)的编辑史帕鲁达神父(Father Antonio Spadaro)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教会必须贴近普罗大众,而非空谈理论,「我宁可教会受伤、变脏,因为这代表了它真正走上街头,而不是自我局限,固守在自我的安全防护网内。」教会不该只是罗马教廷的传声筒,它应该是穷人的发言人。

      因此,对于现今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过度发展,教宗颇不以为然,「上了年纪的游民冻死不是新闻,股市跌2点才是新闻,怎么会这样?」‭他又继续说道,「到现在还有人拥护利益均沾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由市场可刺激经济成长,带来更多的正义与包容。但至今并没有任何事实可证明这想法是对的。」他认为,教会必须尽力消除导致贫穷的结构性因素。‬

      第一步势必得先扫荡教会内部的金钱腐败。今年10月,一名德国主教因为作风高调,开高档名车,还花费12亿多台币重新整修住家,引发教宗极大不满,便强力要求这名主教离开教区,无限期停职接受教廷调查。

      他大刀阔斧整顿梵蒂冈银行,上任后不久便要求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银行帐目,并交由独立公司进行稽核;他也建立了相关制度,防制洗钱以及有效监督梵蒂冈财政。今年10月,梵蒂冈银行首度公布财报,这可是125年以来的第一次。

反对同性婚姻 但不认为同性恋有罪

      教宗方济各上任以来几次重要的发言,更是引发传统卫道人士的不满与不安。

   他仍旧反对同性婚姻,但是他强调同性恋并不是罪,将那些有其他性倾向的人视为罪人,根本是错误的行为,「如果同性恋者心怀善意追寻天主,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论断他们? 」

      他希望所有人能以宽容的心去对待那些因为穷困或遭到性侵而被迫堕胎的女性,「面对如此痛苦的处境,又有谁会无动于衷?」对于离婚和再婚的天主教徒被禁止领圣体,他批评领圣体的目的「不应该是证明一个人的完美,而是要用来滋养弱者的身体」。

      然而,教宗方济各并非是激进的改革者,毕竟在关键性议题上,他仍旧选择维护教廷既有的立场。但他想要呼吁的是,不同立场的双方必须相互包容,否则只有敌对。如果教会拘泥于琐碎的小节,将会令教会的道德高塔,如纸牌一般迅速倒塌。他认为,人们应放下彼此的歧见,共同解决更重要、更迫切的议题,例如贫穷。

      至今,教宗方济各上任不到一年时间,看似颇有一番新气象。但教廷沉痾已深,包括教士性丑闻等陈年老问题能否彻底解决?他能否成功破除教廷内错综复杂的利益结构?仍有不少人抱持质疑的态度。但至少,目前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大陆地下教会
基督徒:李建平
2013年12月13日
转载于天下杂志:作者:吴凯琳编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教宗方济各:我宁可教会受伤,那代表它走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