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denong 发表于 2014-2-20 19:13:26

命运探索︰何种人的命易损阴德?(二)

历史上多有记载,越是掌握权力的人,如果将权力运用于阴谋、算计、暴戾、竞争、记仇、报复、好杀等之事上,就会损德,且延至后代遭报应。

钱维城(1720~1772),字幼安,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他自幼敏悟,十岁能写诗,十二、三岁能作古文、诗赋,十九岁中举。壬戌(1742)年考取内阁中书。乾隆十年(1745)成一甲第一名进士,授职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侍郎,刑部左侍郎。

有一年,钱维城曾奉旨查办贵州省咸宁州刘标亏空国库一案,道经衡阳。他知道衡阳回雁蜂有位名叫慧通的老僧,善于给人看相,于是就前去请他相面。老僧说:“观您的相,必定位至宰辅,两个儿子都有官做。但是您眉宇间露杀气,如果您能积些德行,命相还可以改变,希望您好自为之。”

在查贵州刘标亏空国库一案中,审讯出原任按察使的高积,曾判处钱维城的表侄蒋牧绞刑。因此,钱维城竟挟此私仇,刻意苛求,于是斩了高积进行报复。

等到钱维城办完案子后,返回衡阳,又去见慧通。慧通看了他一眼,大惊道:“可惜!”其它什么也没说。

钱维城死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月,才五十二岁。他精于刑律,办事勤谨,颇得乾隆帝信任,正拟重用,他却与世长辞,乾隆帝深为悼惜。朝廷特赐尚书衔,破例予谥文敏。身后,他的两个儿子都由朝廷推恩,迅速赐了官职:钱中铣得了个内阁中书,钱中钰则通过公议安排为中书科中书。

当时,两位公子年龄都是二十岁开外,状貌魁梧,聪明绝世,既能写诗,又工于书法,真可谓很好地继承了家学。但是,几年之后,他们都突然无病而死,中铣死于船上,中钰死在车上。据说,都是碰到鬼祟被活捉去了。

据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先生(1727~1814)说:“事情隔了十多年,两个儿子都被高积的鬼魂作祟,鬼神显起灵来,可真厉害啊!”

钱维城还有两个孙子,一个乡试仅中了个副榜,早早就死了;一个有痰疫,不言不语。状元公后继无人,家道就这样衰落了。(见《清史稿.履园丛话》)

从此例中可看见,钱维城死时才五十二岁,正是人生事业鼎盛之期,又颇得乾隆帝信任,大好风光。就因为公报私仇,无辜杀人,大损阴德,以至过早断送自己的仕途、性命,还累及二个儿子、孙子,后继无人,家道从此衰落。慧通老僧看相中都看出来了,你说做亏心事,损阴德的后果可不可怕?

而与钱维城同在乾隆朝的另一状元潘世恩,其先祖累代巨富,一向虔诚地供奉观音大士,乐善好施不倦。凡求他们家帮助的,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要求。每天将米谷放在门口,派仆人守着,以便施舍给要饭的,这样干了许多年。

一天早晨,忽然有个老太婆带着筐子前来讨米。仆人给了她一升,又在她的请求下加了两次,而她意下还嫌不足。仆人认为她不知足,大声呵斥,声音传进屋里,主人就出来了。

他弄清吵闹的原因后,就问老太太需要多少?老太太说:“我想要一担谷。”主人当下就答应了,让她回去喊人来挑。老妇人高兴得连连称谢,放下筐子走了。

主人等到天黑,总不见有人来挑。看她所留下的筐内,给的三升谷,已经一粒粒都变成珍珠了。这一家人才醒悟过来:老太婆是观音的化身,特来试验他家是否诚心行善。

之后,潘家科第蝉联,至潘世恩,以状元出身,官至宰相,子孙世代显贵,善始善终。清代状元中集荣华、富贵、寿考于一身者首推此人。(见《留仙外史》)

这就是积阴德与损阴德的两个不同家族的区别了。@*(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命运探索︰何种人的命易损阴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