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4-3-5 15:53:47

湖南一老师守大山26年 四个年级孩子同上课(图)

大山深处的一间教室里,44岁的杨细元讲得声情并茂,右手不时挥动一尺多长的竹竿―那是她自制的教鞭。台下坐着11名学生,分别就读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

湘阴县玉华乡鹅形村小学坐落在鹅形山上,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学校。代课老师杨细元在这里一干就是26年。作为全校唯一的老师,她不得不采用“复式教学法”为不同年级的孩子上课。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772/12941073044_0d609c48a2.jpg
3月4日,湘阴县玉华乡鹅形村小学,代课老师杨细元和她的11名学生。

四个年级,一间教室,这课怎么上?

3月4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来到四面环山的鹅形村小学,旁听了杨细元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教室里坐着11个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8岁。其中,幼儿园2人,一年级5人,二年级1人,三年级3人。

进入教室后,杨细元先让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预习课文,然后教两名4岁的“幼儿园”孩子朗读声母。

10分钟后,杨细元带着一年级的5名学生朗读新课文《胖乎乎的小手》,并对语句进行讲解。

7岁的杨雅婷是唯一的二年级学生。杨细元叫她站起来朗读课文并造句。轮到三年级的时候,杨老师为三名学生讲解一篇描写翠鸟的新课,还要求大家背诵刚学过的描写翠鸟的语句。

“不许翻书!”杨细元厉声道。当三名学生齐声背出一段话来,她方露出笑容。而此前,对待4岁孩子的态度则迥然不同,她常摸着孩子的头进行鼓励。

“一个年级上新课时,我会安排其他学生复习或做作业。”杨细元笑道,从2006年起,她每年都是一个人上四个年级的课,“孩子们也习惯了。”

“个别聪明的低年级学生,还能背出高年级的课文呢。”杨细元还跟记者说。

“我出去打工,孩子们怎么办?”

鹅形村共800多人,6个村民小组全分布在鹅形山上。2006年之前,村里小学有五个年级、4名老师,学生将近100人。

后来,外出打工的许多村民将孩子接到外地读书,在村小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现在,条件好的村民,都到山下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村主任彭建屋介绍。

早在1988年,高中毕业的杨细元就开始了代课生涯。经过几次村级小学撤并,生源减少的鹅形村小学仍保留了下来。玉华乡中学校长杨彩霞告诉记者,保留鹅形村小学这个教学点,是因为村里的孩子外出读书,得走约十公里的陡峭山路,“遇上冬天结冰,根本没办法下山”。

杨细元每月的工资,从上世纪的40元涨到现在700元左右。“从2013年下学期起,每学期给她的工资和津贴,总共3400元。”杨彩霞介绍,这笔钱从全乡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支出。

杨细元的丈夫在外面做木工,曾要求杨细元一起外出打工。出去打工的话,她每月至少可挣2000多元。“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杨细元反问记者。

“我的梦还在那里”

26年的时光,不知不觉溜走。孩子们长大了,有的读了大学,有的结婚生子。一些学生的孩子如今也成了杨细元的学生。

但是,“代课”两字一直没从杨细元头上摘下。她曾托村支书拿报告走出大山去找领导,但没有回音。

“现在都是凡进必考,还有学历、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3月4日,湘阴县教育局副局长告诉记者。

“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寻春春满园。”对于这名坚守了26年的代课老师来说,教学条件的改善让她看到了春天。2013年,一家爱心企业帮学校运来了20套新桌椅,并在教室的窗户上装上了玻璃。如今,一些志愿者也常来这里探望。

在一篇日记中,杨细元写道:“泪水中,忍住伤痛,走向那书声琅琅的角落。我的梦还在那里!”

[对话]

“八九十岁的老爹爹也喊我杨老师,觉得特别风光”

记者:把不同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上课,这样做有多少年了?

杨细元:从2006年开始就这样。从那时起,学校就只有我一个老师。学生最多的时候23个,现在11个是最少的,都是从幼儿园到三年级的。

记者:在一个教室里上四个年级的课,你采取什么办法?如何适应?

杨细元:给一个年级上新课的时候,我就安排其他年级的学生复习或做作业,轮着来。现在我和孩子们都习惯了。就是课程赶得紧,上体育课都没时间,三个星期才上一节体育课。

记者:做代课老师待遇很低,是什么力量让你坚守了26年?

杨细元:当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有些八九十岁的老爹爹也喊我杨老师,我就觉得特别风光。我出去打工,至少每月有两千多块吧,但这些孩子怎么办?我真舍不得他们。

记者:你肯定想解决编制问题吧?

杨细元:现在我在乎这个了。解决了编制,待遇会好很多。教了几十年,我从原来的小姑娘到现在都有白头发了,如果去掉“代课”两个字,就算是名正言顺的老师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一老师守大山26年 四个年级孩子同上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