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4-3-7 20:10:59

穆斯林最不喜欢汉族什么?没信仰 说教与行为南辕北辙

来源:搜狐博客

最近《十二年为奴》荣获最佳影片奥斯卡金像,这让我们再次思考美国种族融合的酸甜苦辣。无论如何,美国文化与政治是民族融合的大舞台,这里有合法与非法移民,但绝无合法或非法公民。这是一条非常艰辛的历史过程,仅仅在两百年内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向现代民主制度的巨变,这完全依靠着一个信念---我们都是平等的人类。

然而,美国是世界上种族最复杂的国家,印第安人从新石器时代跨入现代化,黑人从奴隶社会跨入现代化,更多的是错综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按中国官方标准看,美国是世界上最不可能实现民主的国家,何况这种民主制度自二百三十八年前就已经开始。此刻,我们刚刚从“3.1”惨案中惊醒,忽然民族问题对于我们如此紧迫,我们凭借什么思想力量能够战胜这种挑战呢?太多的人嚷嚷着“血债”,但恩怨何时才能结束?扪心自问,我们都依然在思考,需要更多的冷静。

每当有忽发事件发生,我们往往下意识的用感情替代了理性,我自己也不例外。但仔细回想起来,我才清醒地想起那些可爱的中国穆斯林们。比如,我在中国时候总爱找兰州拉面吃午饭,不就是因为他们贴着“清真戒律”吗?有了这个我心里踏实的多,至少不必担心地沟油。虽然,我们那么多的电视剧中没有他们的形象,更没有他们的英雄形象,但他们依然把自己当成一个诚恳的人,哪怕你稍稍沟通一下,他们的回应是如此热情与坦诚。如果你能讲点点伊斯兰教故事,那你马上就是他们的朋友,甚至被看成是个可钦佩的人。遗憾的是,我所看到的不是这种人际融洽互动,反而是我们这些“主流民族”的虚假与装逼,这绝对不是猜测。

我们总是抱着“家丑不外扬”的心态,把所有矛盾与纠纷统统用“和谐口号”掩盖起来,也正是这条让耿直的穆斯林难以理解与接受。伊斯兰教是个非常讲究戒律与祈祷的宗教,信徒因此养成了十分虔诚的心态,同时也最看不起那些没有信仰的人。相比之下,儒家封建伦理说教与行为南辕北辙,儒家文明圈有典型的口是心非毛病,这种差异让伊斯兰信徒与主流文化长期保持一定距离,维族人去中东留学,汉族去欧美留学,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文化差异演变成了意识形态矛盾。美国的黑人白人都去哈佛耶鲁,最后他们终于能用共同价值观消除掉血缘的差异。我印象中,华人是非常难融入其他文化圈的民族,说到底,就是因为没有说实话的能力,从来都是“伟大”“全面”“本质”这类空洞宏大词汇,恰恰这对于伊斯兰教是最被讨厌的,你以为你是真主吗,竟然敢用这些形容词?

我们生活成长在同个国家,但我们的命运有着无数差别,穆斯林不愿意喝酒却得以水代酒配合首长宴请,他们也不会成为一个省委书记,也不会成为一个县委书记,甚至很难成为一个汉语熟练的公务员,因此,一个穆斯林青年更希望能到麦加去体验精神满足,而不是像主流民族那样通过关系或考试进入官僚体制。当然,穆斯林需要大量的资金与社会福利支持,但即使没有这些他们也同样能坚守信仰,在新疆的沙漠里他们依靠这种执着守住家园。这里的自然环境是那么的恶化,人们所能做的只剩下了祷告,于是信仰凝聚着每个人的那份神圣感。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对和平的最纯净追求。

汉字文化对于用拼音文字的个少数民族是个大难题,他们必须通过学汉字来学会汉语,比汉人学英语难得多,最后他们汉语甚至比不上外国留学生。在美国无论是黑人白人黄人统统讲标准英语,思想交流效率绝非汉语可比,无疑对民族相互认同起了巨大作用。在满清统治下,中国各民族被相互隔离,至今依然对此有着无数忌讳,你会发现嫁娶一个美国人远远比汉人嫁娶维族容易的多,不知这种情况还要多久。其实,直到清朝被推翻新疆也没有民族划分过,新中国按照苏联民族划分方法搞出许多“少数民族”,结果族群之间形成了永久区隔,这也是美国人非常不理解的。

以上这些都远远不会自然导致恐怖主义,但却为极端主义提供了肥沃生长土壤,一旦有毒素侵蚀就会发酵起来。谁都不敢说自己有灵丹妙药,但我坚信原谅才是解决恩怨的开始,之后才会出现心灵的沟通。唯物主义与伊斯兰永远走不到一块,但至少我们可以用“人人平等”的原则相互对待,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美国那样,选举出一个少数族裔总统。这大概过于遥远?也许遥远,但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会买买提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穆斯林最不喜欢汉族什么?没信仰 说教与行为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