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55|回复: 0

从样板戏推测日占区的平民生活水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2 1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网络

    说到日占区的平民生活,先说说大家熟悉的一个词“闯关东”,在三十年代,东北已是日本实际占领区,当时大量华北民众逃难到东北,东北生活不好,咋没出现大量东北难民闯华北、闯山东?
    日占区的中国民众是个什么生活水平呢?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李玉和在满铁做一个扳道工人,应该说是铁路上最底层的工作,可他的工资可以养活多少人呢?红灯记告诉我们,除了他自己,还有他母亲李奶奶,他女儿李铁梅,还有他另外两个工友的家属.而且这还是温饱有余的生活!红灯记是革命样板戏,想必自然不会拔高当时日本和满洲国皇帝的执政水平.
    从一些公开的数据,我们是不是可以推算一下当时满洲的人均GDP呢?当时全中国人口4亿5千万,满洲人口3千8百万.1945年,全中国人均GDP为40美元,当时,满洲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和发达的农业,其GDP约占全国GDP的2/3.通过简单的计算,不难发觉,当时满洲的人均GDP居然是315美元!30年后的1975年,中国大陆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根据描写当时情况的那些纪实文字,普遍认为,在没有被苏联破坏前,当时东北的GDP占全国的60%-70%

    满洲工业产值在1936年为8.07亿元,1940年达到26.47亿元;生产力指数上升幅度超过60%。形成了包括冶金、矿业、飞机、机车和汽车制造、造船、纺织、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业部门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前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处编《伪满时期东北经济统计》第②一1页。转引自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1994年版,第477页
    1939年满洲国有铁路全长超过一万公里,成为当时东北亚铁道运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满洲国建立了一万两千所小学、两百所中学、一百四十所师道学院,以及五十所技术及专业学院和一些军官学校。在满洲国教育系统中,共有六十万学生和两万五千名教师。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所私立所学校(日本批准),一百五十所宗教学校以及哈尔滨地区的二十五所俄国学校。
    再看《红灯记》中李玉和与鸠山的对话:
    鸠山:从前在铁路医院我给你看过病,还记得吗?
    李玉和:哦,那时候,你是日本的阔大夫,我是中国的穷工人……
    中国的穷工人怎能看得起外国的阔大夫???
    李玉和在满铁做一个普通工人,就可享受医疗保险,自然看得起外国的阔大夫。
    1949年至今,中国行吗?
    所以有人建议《红灯记》对穷人的苦要多描写一些。
    《红灯记》对穷人的“苦”的描写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李玉和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及谈话反映出来,一个是从路边小餐馆顾客的对话反映出来。在我看来,对李玉和及普通百姓的生活苦难描写得太少太少,有的地方简直起到了反效果的作用。
    李玉和的家是一栋独立平房,进门就是厅,再往里就是房间。一般北方这样的房子都有二到三间房。戏里没有交代是几间,就当它只有一间吧,再后就是厨房厕所了。有一后院,后院应该蛮大,因为李铁梅说后院有一残洞可通隔壁田惠莲的家时,李奶奶竟不知道,可见这个院子不会很小。
    戏里没有交代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若是按揭还欠银行多少钱?我建议用对唱形式说出欠银行太多钱,压力很大等等,或安排包租婆上门催要租金什么的,这样就看出他们的生活艰辛了。
    一家三口,李玉和是唯一有固定职业的人。用现在的说法,他是个很普通的蓝领工人。但他一人打工养活一家三口,这在现在都不容易做到。平时李玉和穿的是白衬衣衬底加呢子夹克,外加呢子大衣(尽管有补丁,但料子不错)、他经常在路边小餐馆吃早餐(从他与餐馆老板及其他顾客打招呼的熟悉程度便知他是常客)、有病多是看洋大夫(从他和鸠山相熟可知。一般是病人记得医生,鲜有医生记得病人,除非此病人是老客户)、生活非常悠闲,有很多时间忙革命,“李玉和为革命东奔西忙”(李奶奶唱)。
    如此会造成“旧社会日子还蛮好过的”这样一种错觉。
    李铁梅“提篮小卖”时。戏里说“因为宪兵队到处搜查搞得人心惶惶,谁还来买东西?”(铁梅台词),这样安排不错,毕竟铁蹄下买卖难做是事实。如果能加入一段宪兵队走了之后,由日寇扶持的城管队又来骚扰,就更能展示日占区的暗无天日了。
    样板戏《沙家浜》里的沙奶奶有多富?
    早些年的样板戏《沙家浜》里,沙奶奶家里养了十八个新四军的伤病员,这还没算提前归队的,你看,一日三餐九碗饭,还顿顿有鱼虾,养得伤病员个个壮得就像黑铁塔,戏里称为十八颗青松,这沙奶奶可不是一般的富啊。
    看这戏那会儿俺们每月供应二、三十斤粮食,肚子不时就饿得发慌,对沙奶奶真是羡慕得不得了,对吃得满面红光的郭建光也甚是羡慕!
    沙奶奶是不是地主婆?俺当时对此稍有怀疑就吓得放弃了,戏里说本镇财主是刁老太爷而没说是沙奶奶,而且郭建光一班伤员住在沙奶奶家没住在刁老太爷家,这说明伤病员的阶级觉悟还是蛮高的,沙奶奶肯定就一贫下中农。贫下中农不是都穷得卖儿卖女揭不开锅吗,能这么富吗?哦,原来沙家浜是日占区,也真说不定就这么富。
    沙奶奶家里有个叫四龙的小伙子,可大龙二龙三龙去哪了?戏里的刁德一是留学东洋回来的,没准大龙二龙三龙都在外国留学未归呢。你还别不信,就说这四龙吧,给新四军送了趟药,回来时帮助新四军侦查,你看那军事素质一点不比新四军的叶排长差,这沙四龙不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至少也是毕业于保定士官学校的。
    沙家浜是日占区,胡传魁一来,阿庆嫂说不知道胡传魁姓蒋还是姓汪,让郭建光一班人赶紧躲进了芦苇荡。
    这郭建光到底是打谁负的伤?难道是打蒋匪帮负的伤?到日占区来养伤,住在富婆沙奶奶家,这郭建光就是聪明,够牛!
    沙奶奶一个农家老太婆,养了四个儿子个个都上学读书不算,还能养壮了十八个伤病员,更牛!
    日占区还有一个很大的范围是日本占领下的汪伪统治区,汪精卫政府在“救民”方面也有不少作为。战后国民政府号召敌占区老百姓“忆苦思甜”,揭发汪精卫政府为虎作伥,迫害人民的罪行,但实在没有找到什么值得搬上桌面的东西。相反敌占区人民在汪精卫政权下的生活还过的去,基本生活物质供应稳定,市场物价平稳,没有听说老百姓吃不上饭,大量饿死人的事件发生。而蒋介石“还都”以后,倒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的生活比汪精卫时代还下降了一块。
    汪精卫统治下的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均得到保证,没有出现发行粮票布票的限吃限穿,也没有市民下放农村的拆散家庭。没有汪精卫政府和日本人争物资,保证敌占区人民的吃饭穿衣,敌占区人民怎么可能捱过八年的漫长岁月?假如当时没有汪精卫等人和日本人合作,日本兵把敌占区的物资全部抢光烧光,敌占区老百姓即使逃过日本兵的子弹,也逃不过饿死冻死的命运。汪精卫政府与日本人争物资,至少拯救了上千万中国老百姓的性命。
    比较之下,被日本侵占时间超过香港两倍的上海,情况却反要好得多。除了军事占领、政治控制、奢族统治的屈辱感之外,基本上维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生产活动如常,市场活跃,「戏院依然高堂满座,酒楼门庭若市,笙歌处处,虽似商女晚唱,毕竟无门前冻骨,这便是张爱玲小说的社会背景,虽无爱国主义洋溢其间,但楼台春梦,也是另一销真实,真实到在一定期间遭到排斥,但在更长时间内却深深感染人心,受到喜爱。」(徐宗懋《日本情结—从蒋介石到李登辉》)在完全由日本人统治的香港,是绝无产生像张爱玲这样出色作家的环境的。如果说张爱玲曾嫁给汉奸胡兰成,自己也有汉奸之嫌,因此其小说可能「粉饰太平」的话(我以为现在持这销偏颇观念的人已不多了),那么蒓汉奸全不搭界的作家钱锺书笔下的《围城》,描写沦陷后上海市民的生活画面,大抵也都是「正常」的。更先沦陷的东北,在另一些作家的笔下,也有不少「承平时代」的景象。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梅济民回忆学生生活的小说《哈尔滨之雾》,主人公成天沉迷在学校之间的游泳、划船、和球赛中,还有蒓日本高校女生情感游戏。我接郉的许多在「满洲国」生活过的人,至今私下还说:「日本人不坏,他们到村子里来,还给小孩吃糖。」日本人还不坏,谁坏呢?「苏联人坏!苏联红军来了,烧杀抢奸无恶不作!」
    日本侵略中国时期日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教育是怎么样的呢?
    教育上主要是学习日语和接受军国主义思想,但仅限于东北和山东等日占区,像南方诸多地区和原来没有大差别。出行上有诸多关卡,主要是对来往的行人进行严格盘查和搜身,以确定是否为游击队,有时还会抓劳役进行修建工作,不过在城市里这种情况较少。
    平时生活中日本兵大多和中国人没有太多接触,不过有许多日本兵会寄宿在中国人的家中。其实只要不太有敌意日本兵不会对老百姓怎么样,但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必须要保证的。
    一场战役结束后日本军队肯能会对城里的居民进行一些报复,比如打砸抢或者屠杀等等,但是很快会恢复正常。此外在强抢民女方面的确比较多,但也只限于刚进城时期,因为日军条规中规定为避免染上性病降低战斗力故日本军人应到指定地点(慰安所)进行性发泄,当然有时违反规定时常有发生,但总体上还是可以的,并不像大家想像那样都是南京一样。南京是著名的丑闻事件,之后日军方面对当事的几名指挥官都进行了一定的惩罚。
    但这些只限城市地区,抗日敌后的农村比较惨,尤其河南一带共产党占领区基本是三光的,而且对游击队手段非常残忍,几乎灭绝人性。因为游击队并不是真正的为双方承认的军人,根据海牙条约他们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因而遭到日军的报复,同时对支持过游击队的村民进行血洗。不过这些都是少数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日占区内除个别紧急时期外其他时候日军和百姓还是相处可以的。并不像电视剧丑化的那样那么恐怖的。
   

最可笑的还有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们去之前,老百姓家里已有“热腾腾的油糕”、“滚滚的米酒”。接着反而又唱“毛主稀来了晴了天”。
谎言总归是谎言,总是自相矛盾,自掌自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17: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