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78|回复: 0

中国实体经济真相:更多曹德旺在往美国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9 09: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体经济真相:更多曹德旺在往美国跑     2017-06-26 04:41来源:智谷趋势


原标题:实体经济真相:更多曹德旺在往美国跑 |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 路口大爷
意外的事情又双叒叕发生了。
最新鲜热乎的是,前不久“在美受气”的曹德旺,打算在美国再砸它5个亿建另一个厂。
曹德旺,你怎么不按剧本演,下面不是该回到母亲的怀抱来感受温暖吗??
好吧,在我们公布几个事实前,请先扶好你的眼镜……
你知道吗?在美国建厂的不只一个曹德旺,曹德旺之前就有不少,今后会更多。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就算特朗普不税改,中国企业照样会到美国去建厂。
你最应该知道的是,全球制造业版图的巨变已经来临,中国实体经济只是不得不做出抉择。
先给各位上两幅图。
第一幅展示的,是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分布图。




向您迎面扑来的第二幅是2016年的,请用心感受一下一年时间遍地开花的感觉——大把的钱花出去,大量的工作机会被人“偷”走了,这话怎么这么象特朗普说的。




当你每天还在问“究竟发生了啥”“这和我有几毛钱关系”的时候,有的人早已经瞧出了端倪先行一步。一个不留神儿,“意外”就重塑了世界。
01
是时候重新洗牌了
以前的故事是这么讲的。
手握高端技术牌的发达国家为了更摩登,将低端制造业一股脑儿扔到了人穷地多物资便宜的发展中国家,而拥有廉价劳动力这张大牌的中国,自然而然成了“世界工厂”接盘侠。
但是,当咱们还在玩“中国制造”和“美国创造”的老梗时,全球制造业的牌局暗流涌动,中美两位牌手都不太对头。
这一边,中国正含泪挥手告别人口红利期。说好听点,咱们劳动力人口素质蹭蹭蹭地升,数量咣咣咣地降,自然是身价提高,“用不起了”。
这种优势的缩小有多明显呢?请参照下图,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中美两国制造业工人实际小时工资对比,2012年之后基本保持在3-4倍。




而太平洋那头的美利坚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拼命往外转移工业的发达国家了。
这里出现了一个意外。
企业当然要算经济账,哪里有洼地,钱就流向哪。
以前的美国向成本更低廉的中国转移工业,如今中国地大物贵之际,工厂应该是搬到穷一些花钱少一些的国家才对,比如东南亚、印度。怎么会有中国企业逆流而上,把钱投到了美国,难道真是人傻钱多?
这就得倒回头看看过去几年发生了什么。
2008年之前,美国在一路“去工业化”,淘汰和转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低端制造业。在这个逆向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空心化拖累了中下阶层,社会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资本的脚走向了华尔街,美国金融业不断膨胀,上层精英靠放债来刺激消费。
如今提起来还会让人不寒而栗的2008年金融危机,正好暴露了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问题:金融和服务业挤掉了作为经济基础的实体经济,在美国打起了无数的大泡沫,次贷危机一来,bong bong bong!
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制造业的就业率,在金融危机之后两年狂跌至历史低点。




一边失着业,一边负着债,这日子还要怎么过,于是这股不满的情绪在2011年得到宣泄——一帮游民闹到了华尔街,来了场“占领华尔街”运动。




面对居高的失业率,当时在任的奥巴马当然要做出点什么,所以2012年美国“再工业化”浪潮滚滚而来,现在到特朗普这位商人这里,还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政府出面,优惠多多,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强势回归之旅。
向来以美国为假想敌的外行还在瞎起哄“丫的别让曹德旺跑美国去了”,内行已经在认真看门道。
评估,流动,布局。中国实体经济出海美国这事儿,早该换个方式来讲了。
02
“中国制造”摇身一变,成了“美国制造”
富士康的郭台铭也行动了,打算五年在美国狂砸100亿美元投资,美国有七个洲跑去和这小子洽谈。毫不费力可以想象出这么个画面:这七个洲向郭台铭招起了小手,“来嘛,大爷来玩嘛,来振兴我们的制造业嘛~”
这样的事不是只发生在最近。
什么时候出现中国企业都跑去美国的转折呢?来看下面这张图,中国红经过一轮井喷,在2014年后与美国蓝出现了交叉点,2015年,中国对美投资实现反超。

在这里就要简单说几句,直接投资还分并购和绿地投资,前者你就理解成去回收别人的厂,后面的你可以理解成新建项目到美国本土建厂,想想也知道,美国政府当然更支持可以创造就业岗位的后者。所以这么些年来,中企的确也为美国带来不少就业岗位。

从大行业上来看,1990-2015这么些年来累计投资的属能源、农业和食品、通信技术、以及房地产较多。
这个时间段里还有另一个转折:2013年前,中国实体经济在美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到了2015年,投资行业已经转向集中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占的比重最大,接近50%。

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搬到了美国,贴上了Made in USA的标签,动得最快的产业大致有这么几种:
纺织业,美国的农业是出了名的先进,中西部种出来的棉花质高价低,这个低成本你说诱不诱惑?

玻璃塑料纤维企业,典型个案就是福耀玻璃,俄亥俄州的厂帮福耀减少了从国内运输玻璃到美国的成本和风险,同时接近美国汽车企业客户,订单来得更稳更多。
钢铁企业,当全球天然气价格在大幅提升时,美国因为 2005年以来开采了页岩气,天然气价格反而下降了50%,电价也跟着降,你说气不气人咯,因为这么一来,天然气成本仅占美国平均制造成本的2%,而电力成本仅占1%。但在大部分其他主要出口国中,天然气成本占平均制造成本5%-8%,而电力成本占2%-5%。

不过,你以为这些企业去美国是到纽约曼哈顿享福去?错了,他们去的都是乡下。
美国中西部正在迅速成为投资热点,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中企在美投资从美国沿海城市向西北部、南部以及中西部的广大地区迅速拓展,最开始两幅对比图大伙儿可观一二。
举几个明星公司案例,比如万向美国公司设的厂子在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科罗拉多州、密西根州、明尼苏达州;上汽集团的工厂在密西根州;大连机床集团旗下的英格索尔公司设在印第安纳州;南山铝业在印第安纳州设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密西根和明尼苏达州设厂。
在新一轮生产竞争全球化的冲击波中,明智勤劳的中国实体经济开始认真琢磨“全球化产业布局”究竟是个啥东西了,也算好事一件。
03
就算特朗普不税改,中国企业也照样会到美国建厂去
美国制造业回流,特朗普的税改等新政是重要影响因素,却不是根本所在。就算特朗普不把税收降到预期的15%,美国依旧拿到了一张好牌——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发达经济体。




(1)道理很明白,美国为企业提供一个生产成本优势明显的成长环境
波士顿咨询和德勤各自给了一份关于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指数的报告,美国毫无争议地成为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制造成本最低的,目前估计比英国低9%,比日本低11%,比德国低21%,比法国低24%。




商务部今年五月出了一份《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也为美国生产成本正名了:
美国土地平均价格相当于中国二三线城市土地价格,工业用电价格约为中国的一半,综合物流成本只有中国成本的一半,企业融资成本也比国内低。虽然美国的人工成本仍超过国内,但差距已经从上世纪末的十几倍缩小至现在的三四倍。
说到人力成本,这也是一开始咱们觉得意外的地方,为什么不像耐克一样,去东南亚建工厂,看看人家东南亚,成本多低。




不得不提,这也是中国企业曾经躺过的坑。
去了劳动力成本更低、不被欧美国家贸易壁垒波及的东南亚国家,折腾了一番,发现当地的隐性成本和政策风险也是不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环境,讲真,并不如预期美好。
反观美国,政府希望企业到美国建厂创造就业,积极招商引资,给优惠政策扶持,操作过程也透明规范。相比之下,劳动力成本高一点只能算小case。
再者,美国劳动力素质不低哇。




美国还有不可忽略的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看看人家的投入,咱们涨得快也不如人家起步得早。




(2)美国市场潜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诱惑不少
前面提到了福耀靠近美国客户,订单增长,这种增长在数字上是怎么体现的呢?福耀集团副总裁白照华曾向媒体透露,他们的美国客户明确告诉福耀,只要他们在美国的生产基地建好,订单就会增加一倍。请自行想象忙碌的车间和开心的财务室。
另外,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已经在美国实现了投产和收益的比亚迪,好小子,都已经进入了美国政府采购名单了。
(3)令人忧桑的贸易壁垒
中国企业的路走得很不容易,“走出去”的路更不容易,别说自己跌跌撞撞,还要时不时防人使绊。
中国生产的东西要是成本太低了,欧美国家当然不愿意,这让本国产品怎么活,那咋办,于是就使出了“反倾销”“反补贴”的杀手锏。
要避开这些贸易壁垒,那么你只能搬到美国去生产,顺带还可以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也算机智。
04
难解的牌局,下一个突破口可能在哪?
目前这个故事看似最残酷的地方是,当中国推出《制造2025》的蓝图时,美国制造业正在回归,还被预测2020年会撬开中国的头号位置,重新坐上制造业的头把交椅,so sad。




但,牌局还远没有结束,大伙儿先别灰心。
守不住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无牌可出,这反而是一个契机,倒逼中国实体经济必须、不得不去思考转型之路。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之道,前有曹德旺们的全球战略生产布局,后有靠数据驱动企业升级的华为们。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或者是“中国质造”,乐观一点看,不是没有可能。
商务部说了,现在中国的优势还有这些: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超过25%;
供应链和配套优势明显,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深圳地区已形成世界上最具成本竞争力和规模最大的电子产业供应链;
基础设施具有后发优势,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水运、港口、隧道、水利、电网等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
当然,还有现在相对于美国而言,较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
而曹德旺跑到美国去也并非一帆风顺,光是美国工会就够呛。这对于没有处理工会问题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挑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18 16: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