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56|回复: 9

[转贴]对共产主义悖论的再思考

[复制链接]

42

主题

223

回帖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65
发表于 2017-8-10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产,顾名思义,不仅社会财富要全民共有,政治权力也应全民共有。“产”可解为“财产”,也可解为“资源”。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财产或资源。

按照逻辑,必须保证权力共有,才能保证财富共有。如果权力不共有,有权者必定会想方设法剥夺无权者的财富,无权者难以反制,社会财富会不断流向有权阶层,变成与“共产”完全相反的结果。

事实情况正是如此。共产党统治的国家,所谓国有、公有、集体所有,其实是官有,有权就能掠夺和分配一切社会财富,无权者(包括无产阶级)只能被掠夺、被剥削,毫无发言权。这就是共产党统治的国家里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

政治权力方面,所谓的共有就更加名不符实了。在共产党统治的国家,独裁者或寡头集团掌控了一切政治权力,所谓的人大是橡皮图章,所谓的选举多是等额选举,也就是候选人和要选出的人数一样,候选人由领导指定!在毛泽东时代和当今北朝鲜,政府甚至控制了人民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方面。这种政治权力的极度集中、政治权力的极度分配不公,其实就是权力的极端私有化,这完全是“共有”的反面,亏执政党还好意思自称共产党。

另一个严重名不符实的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共产党统治的国家,独裁者或寡头集团掌控了一切政治权力和社会财富,他们不仅是有产者,而且是暴富者、压迫者、剥削者,被他们压迫和剥削的底层民众(无产阶级)从未真正掌握过政权,共产党也从来没打算让这些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不仅“无产阶级专政”是与事实完全颠倒的谎言,“工人阶级领导”也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试问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这些独裁者,哪一个是工人?其实共产主义的鼻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过让工人阶级真正当领导。恩格斯于1847年被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员时,恩格斯自己说:“推荐一个工人只是为了做表面功夫,而推荐他的人则投了票给我。” 恩格斯是个资本家,马克思是资本家豢养的“枪手”(类似当今中国的“砖家”、“叫兽”)。共产国际实质是由资本家控制、让工人冲在前头当炮灰的诈骗集团。

实际上,只要划分了“阶级”和坚持“专政”,就无法做到“共产”。“共产”应该是所有人共享财产,如果只有施行专政的阶级能享有财产,被专政的阶级不能享有财产,那就不是共产了。

况且,被专政的阶级,被剥夺一切后,不就成为无产阶级了吗?而统治阶级则在剥夺别人的一切之后,成了有产阶级。那么按照共产主义理念,新的无产阶级应该推翻统治阶级,并对其实行专政;被推翻的一方由于又成了无产阶级,所以又应该革命推翻统治阶级,如此循环不止。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家会反复不断地革命,永无休止。

仅以上对共产主义里少量术语的分析,已揭示出共产主义理论存在严重的自相矛盾,因而必然导致自相矛盾的结果。共产政权在各国实践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并不是“失误”或“偏差”,而是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不具备理论自恰性,即自己圆自己的谎都做不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被判为伪科学的原因之一。

其实 Communism 一词,是由日本人译成“共产主义”的。这使得这种主义不仅名不符实,而且具有了极大的欺骗性。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以为“共产主义”是与“天下为公”、“人人平等”共通的一种美好理想,从而堕入 Communism 的圈套。但在“革命”成功后,大家却发现“公有”实为“官有”,人们不仅不平等,还要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不断互相斗争。知识分子们这时后悔,却已经太迟了,因为他们本身也成了要被批判、被改造的对象。


42

主题

223

回帖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6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2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叫唤民主,和毛泽东夺权前承诺民主一样,都是诈骗

马克思主张出版自由、废除书报检查,是因为当时他在野,他要将其恶魔理论发表出来,自然要主张言论自由;但等共产党掌权以后,便立即扼杀一切言论自由。

同理,马克思叫唤民主,也和毛泽东夺权前承诺民主一样,都是诈骗,等共产党夺权以后,便立即实行极权专政。

为什么不能把马恩列斯毛割裂开来?因为从共产主义理论诞生,到共产国际成立、发动各国暴力革命、实行极权专制,这一连串的事件,是一个有周密计划的整体,其背后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纵。在这个庞大计划当中,马克思也不过是一只棋子而已。

顽固马克思主义者们,试图把马克思和列斯毛等切割,帮马克思洗白,但只要我们看清这个整体大局,就不会被他们欺骗。

说马克思主张民主的,不是误解就是有意诈骗。《共产党宣言》里明明白白写着:共产党必须反道德、反宗教、反法律、反伦理、反对一切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试问,如果是民主,那人民理应有权自行选择信仰和文化,怎么会被统统反了?还有,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专政,这也叫民主?

正如恩格斯于1847年被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员时,恩格斯自己说:“推荐一个工人只是做表面功夫,而推荐他的人则投了票给我。” 这可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假选举,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而且,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只能穷人当权,只能穷不能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越穷越革命”;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又要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各取所需、没有贫乏,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事实是,各国共产党,没有一个真正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尽管他们都把本国人民搞得极穷,但极权统治者们都无一例外地享尽奢侈荣华。“无产阶级专政”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实现,这种理论被设计出来,是为了让社会不断反复革命、不断动荡、走向毁灭。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指向就是毁灭 --- 看不到这一点,不算看懂了马克思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23

回帖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6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2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几十年前对中国人民许下的诺言——《历史的先声》节选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党对政府的领导,在形式上不是直接的管辖。党和政府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系统,党不能对政府下命令。
——《董必武选集》第54-55页


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是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一切力量来自人民!一切光荣归于民主!
——《解放日报》1945年7月2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
——《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国际民主既然与国内民主不可分割,所以要想参加到世界民主国家家庭中去的人们,就无法违反国内民主的原则。
——《新华日报》1944年1月19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政治家,曾经这样表示出中国人民的希望:“我们并不需要、亦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并不主张集体化,也不反对个人的活动 ——事实上,我们鼓励竞争和私人企业。在互惠的条件下,我们允许并欢迎外国对我们的地区作工商业的投资……我们相信着,并且实行着民主政治”。他说得很对。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9日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不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
——《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批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全国各党派能够融洽的为共同目标奋斗到底,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这正如前天座谈会主席左舜生先生说的:“我们不去敦促,自由这一客人是永远不会进我们的门的”!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我们只要看看人家。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造。
——《新华日报》1945年4月8日


曾经有一种看法,以为民主可以等人家给与。以为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给人民,于是就有了等待这种“民主”,正如等待二百万元的头奖一样。但是中外古今的历史都证明了,民主是从人民的争取和斗争中得到的成果,决不是一种可以幸得的礼物。
——《新华日报》1945年7月3日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必须真正做到民主动员,必须有民主政府持行并保障一切民主的措施,这真理还不简单明了吗?
——《新华日报》1945年1月18日


英国人民把言论、集会、身体等自由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而加以无比重视,从美国方面也同样表现出来。上引赫尔国务卿自称一生为这目标奋斗力争的正是这个东西。“平等”与“自由”为什么被民主国家这样重视,重视到认为没有这就无从谈民主政治呢?这是很简单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提倡人民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到了家天下,人人的权利便有不平,……所以对外族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族主义。对于国内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权主义”。英美民主政治所重视的平等,正是这一含义……假如至今英美仍不准人民有平等的权利,那末怎样能够谈得到民主、怎样能够实现民治呢?说到“自由”也是一样,如果连人民言论、集会、身体的自由都不允许,则民治从何谈起?……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是英国人民有平等有自由,所以虽没有宪法也是民主国家。由此看来,民主政治的主要标志是人民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主的潮流正在汹涌,现在是民权的时代,人民应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身体的自由是真理,实现民主政治是真理,真理是要胜利的,所以高举民主的大旗奋斗着的世界和中国人民是一定要胜利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30日


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这正是中山先生的伟大识见。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国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之上,美国在民主政治上对落后的中国做了一个示范的先驱,教育了中国人学习华盛顿、学习林肯,学习杰弗逊,使我们懂得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需要大胆、公正、诚实。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


七月四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中国的独立战争和民主运动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


杰斐逊的民主精神孕育了两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民主政治,杰斐逊的民主精神也推进和教育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行进。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3日


不论程度之深浅,美国是始终保有一种传统精神的国家,那传统就是民主。
——《新华日报》1943年4月15日


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闻:据说美国在马绍尔战场协助土人实行民主,让他们自己选举行政官。这是很平凡的事:从民主的美国来说,正应当如此。这也是不平凡的事:从不民主或尚未民主的国家来看,觉得新奇、觉得刺耳、觉得不平凡。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3日


我们尊重并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应受到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动能有正当的发展……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张思想统制。这就是说,把一定范围以内的思想,灌输给青年,对于这种思想是没有怀疑和选择的余地的。……另一种主张是思想自由。……只有自觉和自愿,才能产生心悦诚服的信仰,和惊天动地的创造活动。一般民众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这样。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则结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许多事实说明在强迫注入的训练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这种办法是必须改正的。我们主张思想应当是自由的。
——《新华日报》1941年6月2日


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
——《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


年青的民主的美国,曾经产生过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威尔逊,也产生过在这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民主领袖罗斯福。这些伟大的公民们有一个传统的特点,就是民主,就是为多数的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美国现在是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国四大主要国之一,担负了彻底消灭法西斯、消灭侵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安全的重大责任,从美国的革命历史,从美国人民爱好民主自由的传统精神,从美国人民的真正利益,我们深信美国将继续罗斯福的民主政策,不会忽视世界各处,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声音,人民的要求。
——《新华日报》1945年7月4日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须彻底废除现行检查办法,
——《新华日报》1945年6月26日


为了国家利益和革命事业,我们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但这必须事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我们那样牺牲自己是真正为了国家和革命么?第二,我们所有的一切是些什么?……一面说青年“根本不能谈民主”,一面是叫青年“必须牺牲个人的自由”,这就是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对青年所施行的“标准”的“民主自由”的教育……那不过是为着要装装门面而已。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5日


“五四”运动以来三十年的中国史,就是学生爱国运动与人民自主运动密切结合的历史,就是学生运动充作人动的先锋和辅助军的历史。在一代的时间内,中国学生用自己的血、泪和汗写下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史上光辉的史页,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特出的史页。事实证明:中国学生将一本过去传统的爱国精神,继续为自己祖国的独立自主和民主自由而努力,也就是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没有失掉自.由权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反动者企图以“共党煽动”,轻轻把“一二·一”惨案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是七日的新民报说:“学生罢课反对内战,当地军警出动镇压……,在这情形中谁是谁非,几乎不待判断”,“看昆明学潮惨案,受害的却是赤手空拳的学生,他们既无武器,更非军队,而竟受到武力的攻击”;“这次惨案却证明基本人权无保障……政府当局亟须反省”。
——《新华日报》1945年12月11日


这件惨案的事理至为清楚,责任也很分明:一般青年学生只不过激于爱国热忱,凭了赤手空拳,起来要求民主反对内战,究有何罪?而国民党反动派竟采取残暴手段,惨加屠戮,并在屠戮之后,为了“嫁祸”起见,还不惜含血喷人,肆意诬蔑,居心恶毒以至于此,真是史无前例。但是人民是不会受欺骗的,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者,国民党反动派要想一手掩尽天下耳目,徒见其日益心劳力拙而已。
——《新华日报》1945年12月7日


中国青年在现阶段中所从事的运动,应该是争取民族独立,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这三大目标而奋斗的人,在历史中就有他的地位。
——《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而民主与不民主的尺度,主要地要看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其他自由权利是不是得到切实的保障,不做到这点,根本就谈不到民主……保证一切抗日人民 (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移之自由权……中国共产党一向是忠实于它对人民的诺言的,一向是言行一致的,因此它的纲领中的每一条文与每一句语,都是兑现的。我们决不空谈保障人权,而是要尊重人类崇高的感情与向上发展的愿望,
——《解放日报》1941年5月26日


单说英美吧。英美是民主国家。这是人人公认的。英美人民有各种民主权利……为了国际的地位,必须从保障基本的民主权利开步走。恐惧是懦夫,疑虑是自私,反对便是倒行。我们再度呼吁: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2月1日


本市消息内政部公开颁行一种限制人民游行自由的法令,借口是“恐稍有不慎,足以影响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宁”。据中央社讯,其要点如下:负责筹备游行的人员,需于事前将姓名、年龄、职业、住址、游行宗旨、集会地点、进行日期及时间经过路线等呈报当地“治安主管机关”。散发的印刷品和张贴的标语须事先送当地 “治安主管机关”审查。上项法令,已由内政部发致全国各省市地方机关,本市市政府业已接到,且已分令警察局及各区公所“遵照办理”。有了这个“法”的根据,今后各地当局更可以随意于事先防止临时禁止一切人民团体之游行。人民游行已无自由可言了。
——《新华日报》1946年5月13日


立即释放全国政治犯!严惩虐待犯人、毒杀犯人的凶手!未获释放的政治犯应切实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不准再有虐待和私刑拷打犯人的非法行为。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8日


维持一党专政的政策是建立在制造饥饿和灾荒上的,所以这些救灾的治本办法,只有国民党确定的和各党派一道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时,才能完满解决。
——《新华日报》社论1946年3月30日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论


而在重庆被打得头破血流的青年学生们的组织与行动也被当局宣布为“不合法组织……妨害治安”,而加以取缔。反之,那些打人的暴徒,是合法的组织,是有益治安,而应力加保护。这就是合法政府的合法措施。让我们在这个不合法的罪名下继续奋斗,一直到“人民的宪法”出现的一天吧!
——《新华日报》1947年2月22日


昨天报载:慕尼黑在上周未暴动,“革命精神炽烈”,这是真的民意了,“纳粹调集坦克出动镇压”。希特勒要有他自己的“民意”,就叫戈林去说话。真的民意出现了,希特勒就派坦克去说话了。
——《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个“优秀分子”,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新闻自由”这种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9日


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
——《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现在,官方豢养的论客们更公然地企图恐吓人民,说国民党是希望中国安定的,而共产党却希望天下大乱……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变不要乱”,而且正是要 “以变止乱”……(国民党反动派)也是希望某一种“安定”的,但那并不是全中国的安定,并不是全中国人民的安定,而仅仅是他们坐在压迫人民的宝座上的“安定”。他们那个小集团可以统治全国、为所欲为的“安定”……他们的统治“安定”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百姓就更会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事做、没有书读、没有说话的自由、没有走路的自由、没有住家的自由……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新华日报》1946年5月17日社论


不是人民选出来的政府,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就是对祖国的背叛!
—— 毛泽东 1944 《解放日报》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是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
—— 《新华日报》重庆版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23

回帖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6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2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先声》被禁

2003到2004年间,两本在中国大陆最畅销的书《中国农民调查》和《往事并不如烟》,分别被中国官方查禁。同一时期,还有一本题为《历史的先声》的书籍,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前两本书被禁,尽管不合理,但还有可理解之处,因为它们分别披露了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反右问题,这都是令执政者神经敏感的话题;而《历史的先声》被禁,就因其不可思议而格外耐人寻味。

因为,《历史的先声》这本书,收录的不是外国人的言论、也不是异议者的言论,它收录的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言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在国民党执政期间所发表的言论。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纸,并在其中发表了很多尖锐而精辟的言论。这些言论由中国大陆新闻工作者笑蜀先生汇集成册,以《历史的先声》为名出版,但这本书很快就被官方禁止发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4

回帖

60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8
发表于 2017-8-10 22: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理论分析]马克思理论其实是对共产党最不利的

马克思理论才是对共产党的最大威胁

马克思理论其实是对执政者最不利的,包括对共产党自身。道理很简单,马克思理论里包含毁灭一切的基因,既毁灭外界,也毁灭自己。中国这么多年来耗费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那些专家学者都没有看到这一点?这真是太奇怪了,是看到了不敢说,还是都被迷魂了?

用马克思理论不可能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即使是“修正了”的马克思理论也不能。马克思著作里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其实无非是为造反提供理由。从小接受马克思理论灌输的人们,内心会被播下仇恨的种子,会从心底里不服从上级、不服从权威、不服从统治者、一有机会就要夺权。在没有能力反抗时,他们会消极怠工、阳奉阴违、有法不依、有令不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事毫无道德底线、下级骗上级一级蒙一级,所以共产党统治的国家必然是一团糟;一旦掌握了相应的资源,这些人就一定会谋反;如果掌握了相应的武力,他们就一定会武装造反。近年的重庆薄周事件,以及国际共运史,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苏共始祖之一的普列汉诺夫之所以能正确预言苏共的倒台,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一点,看出了共产党的理论只具破坏性、不具建设性,因此也无法维系共产党自身的统治。马克思本人也深知这一点,他在自己的诗作里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理论目的就是毁灭一切,包括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希特勒也看到了这一点,一针见血地指出马克思的理论“由自私和仇恨构成”、“将导致人类智慧所能构想的一切秩序统统崩溃”(包括共产党自己建立的秩序)、“必定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整个世界也将随之瓦解”、“只能导致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统统毁灭”。毛泽东的认识层次稍低,他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因此他说“文化大革命要每隔三五年再来一次”。毛泽东看出了马克思主义就是让人不停地造反,但没看出(或者是没有公开说出)这种不停的造反、斗争,只能导致包括共产党自身的一切的毁灭,而不可能建立起稳定的秩序。毛泽东反复搞各种运动,对党内党外大清洗、大杀特杀,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实践;毛派谋反、武装叛乱,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忠诚实践。

显然,按照马克思原教旨来实践,就是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波尔布特那样,不停搞运动、大杀特杀,根本不可能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修正”了的马克思主义,如苏共的“修正主义”、中共的“改革开放”、“官僚资本主义”,能减少马克思原教旨主义的破坏性,所以能延长名义上的共产党的统治;但是,只要这个名义上的共产党仍以马克思主义为国教、仍然从小向青少年灌输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那么仇恨的种子、毁灭的基因仍会植根于普罗大众的心中,一有机会就会推翻统治者。反正只要理论在手,谁都可以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台上的共产党是假共产党,因此造反永远有理。共产党的党魁时时自危,因为他们知道民众和各级官僚都掌握了造反理论,只要一有条件就会把他们推翻,而且会表现得比他们更“革命”、更“正宗”。

近年中共高层已经有人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想用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但这种方法不会产生真正有利于统治者的结果,原因之一是儒家思想是建立秩序的,马克思主义是破坏秩序的,两者先天不兼容。同时推行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结果,就是人们表面上对上级唯命是从、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私底下阳奉阴违、你死我活、密谋造反。马克思主义者的造反不需要打“替天行道”的旗号、不需要“君权神授”、不需要“礼义廉耻”,因此马克思主义者的造反是最容易的,谁都可以宣称自己才是正牌的马克思主义者,理直气壮地搞政变、搞武装叛乱,把台上的统治者打倒,取而代之。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很怕别人夺权,所以要反复搞运动、清党,把身边的同志一个个打倒。但他们保住了自己一时的权势,也令自己遗臭万年。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马克思理论内在的毁灭性造成的。马克思理论毁灭一切 --- 包括共产党,包括工人阶级,包括共产党的党魁。想既尊崇马克思主义、又长久维持稳定的统治,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4

回帖

60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8
发表于 2017-8-10 22: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没有强拆的国度

从新罗酒店看首尔,高低错落,就像一座山城,似曾相识,我甚至想起曾客居多年的山城重庆。令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远处稀稀落落的几座标志性大楼,反倒是成片的低矮房屋和传统建筑,由脚下四合院式的迎宾馆,往前往左往右伸展,一直消失于群山。

强拆?首尔政府做不到

首尔四面环山,汉江穿流,承载了韩国1/5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几乎是纽约的两倍,市区人口1200多万,首尔首都圈2300多万,人口排名世界第三,寸土寸金。如此宽松的城市规划,令人意外。按照中国的城市建设思路,首尔完全可以拆掉这些低层建筑,代之以高楼大厦,规整弯曲的道路,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的容纳率。

但首尔政府做不到。关键就在于,法治限制了政府的权力。这些低层建筑及传统建筑的保留,明显有赖于韩国的法治和坚实的产权制度。首尔城市计划局负责人提到,为了保护自然景观,曾拆除影响山区景观的高层外国人公寓。我问,被拆迁人是否同意?若不同意,政府是否有权强拆?他们的回答是,拆除的外国人公寓本属政府资产,对于私人所有的土地和房屋,必须通过协商解决,政府会尽可能进行沟通,以市场价格购买,为旧屋改造提供各种支持和优惠政策,而如果产权人最终还不同意,政府只能放弃,不会强拆。

没有强拆的政府似乎很弱,也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事实却非如此。首尔成为韩国的经济中心,GDP占全国21%,也是著名的国际大都会,数字机会指数排名全球第一。

在韩国拍了许多照片,最令我震憾的一张,不是雄伟的高楼,秀丽的美景,也不是明朝风格的景福宫,明洞拥挤购物的中国人,而是车上随手抓拍的一张:路边四教堂。教堂普普通通,十字架也不雄伟,但路边随手拍,就有四个教堂,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触及心灵,显示了信仰的力量。对比近年来浙江等地大规模强拆教堂事件,仿如两个世界。韩国宪法保障宗教自由,政府提倡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信仰。韩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人信奉基督教,是继菲律宾、东帝汶之后亚洲第三个以基督信仰为主的国家。佛教和儒学的影响力下降。基督教对于韩国争取民族独立、促进民主转型皆发挥过重要作用。金大中曾说:“没有基督信仰,韩国永远不会实现民主”。近年来,韩国基督教会也是帮助朝鲜难民脱北的主要组织者。从首尔到釜山,从城市到乡村,风格各异的教堂随处可见,最古老的大概是明洞圣堂。宗教信仰与法治、民主、儒家文化等一道,被视为韩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

没有强拆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韩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参观景福宫,观看卫兵换岗仪式,真有些梦回大明的感觉。说起来都令人惭愧,中华文化保存最好的地区不在中国大陆,而在中国台湾,在日本,在韩国。韩国人申请了不少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华文化相关,诸如端午祭,本源自中国的端午节,只是后来发展得与中国不太一样。弯曲的道路,道路两旁不规整的楼房,黄金地段的韩屋,高楼下低矮甚至破旧的建筑,或许不那么整齐,但却保留了传统文化和多样化,体现了法治、信仰、传统基础上自然演进的建筑风格和秩序。

世宗:“五无城市”

首尔之外,我们还参观了世宗、仁川和釜山。

世宗市,命名就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旨在纪念对朝鲜贡献巨大的韩文发明者世宗大王,增强韩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新城市的设立和建设涉及大量法律问题,诸如建设立法、宪法诉讼、征地拆迁,这些是我关注的主要议题。

2002年,卢武铉竞选总统期间提出迁都构想,上台后推动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以缓解首尔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市病,促进经济均衡发展,避免首都离韩朝分界线过近。反对者提起宪法诉讼,2004年宪法法院裁定该法违宪。迁都计划搁浅后,卢武铉政府又提出建设复合型行政中心城市,2005年国会通过《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法》,并在此后的宪法诉讼中获胜。2012年7月1日,世宗市正式启用为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包括国务总理室在内的17个政府部门陆续搬迁,总统府青瓦台、国会等重要国家机关仍留在首尔。

新城建设涉及大规模的征地拆迁。我的问题仍然是,世宗市建设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强拆现象。世宗市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建设厅发言人李延昊回答:“政府对征地拆迁提供充分的经济补偿,并给予新房安置、购房拆扣、就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前期做了大量沟通工作,有些当地居民不同意,就一直和他们协商,直到他们同意为止。我们没有强拆现象。”我继续追问,“如果当事人坚决不同意征地拆迁,你们怎么办?”他回答:“如果确实如此,那也只能通过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法院判决,政府和民众都必须遵守。但世宗市的建设过程尚没有出现这样的案件。”

一个新城市的崛起,竟然没有一起强拆。对于中国人来讲,几乎是无法相信的。我所兼职的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号称中国第一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业务繁多,仅北京还有类似的拆迁律所五六家。我希望这些拆迁律师早日转行,中国成为一个不是“拆那”的社会。

世宗号称世界首座环状城市,六大功能区(中央行政区、尖端知识基础区、医疗福利区、文化国际交流区、大学研究区、都市行政区)环状分布,环形快速路贯通各区,周边群山环绕,仿佛由中心湖水公园投下一石,波澜旋转扩散外围,似有大极之形。世宗市力图将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并打造无电线杆、垃圾箱、围墙、广告牌、路边停车的“五无城市”。从展望塔俯瞰全市,工地遍布,世宗仍在大规模建设之中。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远不及首尔,城市吸引力尚不足。目前约13万人定居,其中包括2万公务员及其家属。一些公务员家在首尔,来回奔波,难免不满。世宗市政策企划官安承大说,孩子得在首尔上学。不过,规划美妙,世宗的未来极具潜力,中国的参观者关注房价和购房政策就是例证。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想把房子买到哪里,也不怕被强拆。我开玩笑说,世宗市应该吸引中国人来购房,说不定过段时间还得限购呢。

釜山甘川洞:亚洲最美村庄

釜山是韩国第二大城市。参观釜山,印象最深的不是釜山大桥的夜景,APEC会址,釜山电影节场馆,而是甘川洞文化村。从海港对面远望,座落在小山丘上的甘川洞,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宛若海岸线上的一块宝石。走进甘川洞,小房子,阶梯式,互不遮挡,形态各异,绘画涂鸦雕塑,美术展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浪漫优雅的艺术氛围。小道通往山顶,天台俯瞰全貌,积木童话世界,形如太极八卦,五颜六色,炫丽多姿。这个彩色的村落就像一幅油画,一座艺术馆,而每一座房子也都是一幅油画,一座艺术馆。

甘川洞,原本只是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1950年代,韩战难民,逃至釜山,本想躲避,很快回家,故建房简单,可一战三年,很多人再也回不去了,只好定居。难民区注定是贫民区,房间狭小,破旧不堪,没有自来水,没有排污管道,喝水从山下运,使用公共厕所,消防车无法上去……对于这样的“棚户区”,中国的做法肯定是一拆了之,推倒重建。但鉴于产权保护、尊重传统等种种因素,加之看到此地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韩国人选择了就地改造,重新整修,完善基础设施,注入艺术元素,打造文化品牌,使甘川洞最终变成了“亚洲最美丽的村庄”。

从半月岭眺望,甘川洞形似圣托里尼,故得韩国的圣托里尼之盛名。2009年,当地政府开展公共艺术项目,邀请艺术家装扮村庄,举办画展,开设店铺,甘川洞的名气继续扩大。借用该艺术项目的主题,甘川洞又有了另一个引人遐想的名字:梦想釜山的马丘比丘。尤其是隔海远望,山与房,海与桥,浑然一体,云低雾绕,真有几分马丘比丘之神韵。甘川洞是釜山乃至韩国必游之地,可惜当日下雨,我们被淋得不轻。不过,雨中漫步,也别有一番情趣,还令人联想到中国的江南。江南雨巷,古朴典雅,甘川雨巷,洋气逼人。

从釜山甘川洞的保护性改造,到世宗市的依法设立和建设,到首尔传统建筑的保护,韩国城市建设和治理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城市规划应当考虑延续传统、回归自然、注入文化、以人为本。城市、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生活才可能更美好。而作为基础,只有法治为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民主对权力施加有力的制衡,城市才可能更美好。

回想首尔之夜,新罗酒店,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打开自动卷帘,斜躺床上,看灯火寥寥,如繁星闪烁,山城夜景,宁静怡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4

回帖

60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8
发表于 2017-8-10 2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卡尔·马克思支持英国鸦片战争侵略中国(中英对照)


英文摘自:

Adam Smith and Karl Marx: Apologists for the Empire's "Globalization"

&

Karl Marx Defends British Opium War

http://american_almanac.tripod.com/opium.htm

*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30 岁时从德国移民到英国。


-----------------


英国殖民主义宣传者史密斯辩称,人类的进步是依靠大英帝国的扩张、在全球散布“自由市场”来推动的。

Smith, a propagandist for British colonialism, argued that human progress was advanced with the spread of this "free market'' globall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British Empire.


另一种为英国殖民主义所作的类似辩护则是由卡尔·马克思推动的。马克思被称为英帝国主义的反对者,是名不符实的,因为他的著作故意利用人们的不满来煽动、操纵群众。马克思 30 岁时从德国移民到英国,并成为一个被英国首相Palmerston 愚弄的人。

A similar defense of British colonialism was also advanced by Karl Marx. Marx has an undeserved reputation as an opponent of British imperialism, because his writings were designed to appeal to, and manipulate people, based on their grievances. Marx emigrated from Germany to England at age 30, where he became a dupe of British Prime Minister Lord Palmerston.


马克思是大英帝国的 “全球化” 的辩护者,这一点,在他为大英帝国对印度的掠夺辩护时,便已十分明显了。马克思以马基维利主义(Mandevillian)来作辩护,即,因为 “资本主义” 优于 “东方的专制政治”,虽然英国殖民主义的行动和意图是邪恶的,英国的殖民主义却使印度受益!

Marx's role as an apologist for the British Empire's "globalization'' is explicit in his defense of the British Empire's rape of India. Marx advanced a Mandevillian argument, that, because "capitalism'' is superior to "oriental despotism'', even though the intent and actions of British colonialism were evil, British colonialism benefitted India!


更为明显的是马克思为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辩护。在许多关于世界革命可能性的虚张声势中,马克思赞美鸦片战争把中国投入大混乱状态。他声称英国是在推进中国的文明,通过消灭中国的古老文化,打开中国的门户来迎接国际经济。他甚至赞许地报导,英国的政策造成了中国这么多失业人口,这样中国难民才能被用来在全世界做奴隶工。

Even more explicit is Marx's defense of Britain's first Opium War. Amidst much bravado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world revolution, Marx praised the Opium War for throwing China into chaos. He claimed that Britain was advancing civilization in China, by destroying China's old culture, and opening up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He even reported, approvingly, that British policies were causing such unemployment in China, that displaced Chinese workers were being used as slave labor throughout the world.


卡尔·马克思在1853年6月14日 纽约每日论坛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无论他们认为是什么社会、宗教、朝代、或国家形态的原因,导致了中国过往十年来的慢性反抗,以及现在聚为一体的强大变革,这个暴动的发生,无疑得益于英国的大炮将一种名叫鸦片的催眠药品强加给中国。在英国的武力面前,满清王朝的权威倒下成为碎片;天朝永恒的迷信破碎了;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野蛮和密封被侵犯了;而开放则达成了,这才有了在加州和澳洲黄金吸引下急速开展的交流活动(指中国奴工被“卖猪仔”到外国采金矿)。与此同时,大英帝国的生命血液 --- 银币,便开始被吸取到英属东印度了。

Karl Marx wrote in a July 22, 1853 article in the New York Daily Tribune:

"Whatever be the social causes, and whatever religious, dynastic, or national shape they may assume, that have brought about the chronic rebellions subsisting in China for about ten years past, and now gathered together in one formidable revolution, the occasion of this outbreak has unquestionably been afforded by the English cannon forcing upon China that soporific drug called opium. Before the British arms the authority of the Manchu dynasty fell to pieces; the superstitious faith in the Eternity of the Celestial Empire broke down; the barbarous and hermetic isolation from the civilized world was infringed; and an opening was made for that intercourse which has since proceeded so rapidly under the golden attractions of California and Australia. At the same time the silver coin of the Empire, its life-blood, began to be drained away to the British East Indies.''


在当时的英国,主流民众狂热地支持第一次鸦片战争(而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有游行示威反对),作为此等种族主义的反映,马克思为英国强迫中国吸毒一事辩护道:

“看来,历史要先让这些人民全部染上毒瘾,然后才能让他们从世袭的愚蠢中醒来。”

Reflecting the racism which dominated England,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enthusiastically supported the first Opium War (there were popular demonstrations against the second Opium War), Marx defends the British-forced addiction of China:

"It would seem as though history had first to make this whole people drunk before it could rouse them out of their hereditary stupidity.''


马克思甚至辩称,中国人有一种对鸦片的爱好:

“真的,中国人放弃鸦片,比德国人戒掉烟草更难。”

Marx even argued that the Chinese had a disposition for opium:

"The Chinese, it is true, are no more likely to renounce the use of opium than are the Germans to forswear tobacco.''

马克思的原文: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53/06/1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4

回帖

60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8
发表于 2017-8-10 2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宣言与“公妻制”考


前两天有小将把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的共产党宣言骂得狗屁不如。特别是其“公妻制”部分。本人决定详加考证。主要争议内容如下: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
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所以至多也只能这样责备共产党人,说什么他们想用正式的、公开的公妻制来代替伪善地掩蔽著的公妻制。

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共产党宣言》:

(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
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人们至多只能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想用正式的、公开的公妻制来代替伪善地掩蔽著的公妻制。

我们看到这两个版本只有些微文字区别,“公妻制”的说法没变。

这两个版本都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此机构的权威性自不待言。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首次出版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其后又发行了多种语言的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并亲自为7个版本作序,即: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英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在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是这样的:
Bourgeois marriage is, in reality, a system of wives in common and thus, at the most, what the Communists might possibly be reproached with is that they desire to introduce, in substitution for a hypocritically concealed, an openly legalised community of women.

194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周年,设在莫斯科的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用中文出版了百周年纪念版。该译本由当时在该局工作的几位中国同志根据《宣言》1948年德文原版译出,内容包括《宣言》正文和马克思、恩格斯为此书写的全部七篇序言,

1958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对此版本进行了校订,并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1964年根据德文并参考英法俄等文本再次作了校订,出版了单行本,1995年6月,又一次校订编辑,1997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由此可见,主要根据1848年德文原版,并参考英法俄等文本,“公妻制”的说法确是包含在其中。

发信人: loginin (戒网中,看到我灌水请砍我), 信区: TheStrait
标 题: Re: 共产党宣言与“公妻制”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8 17:37:28 2007)

偶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授就承认共产主义社会要共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1 07: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国有企业的几大问题:

1. 名为国有,实为官有;(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一次大掠夺)

2. 国企从股市圈走了全国老百姓巨量血汗钱,然后这些钱转入官商私人的腰包;身为“股东”的老百姓,别说决策权,往往连知情权也没有;(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再一次大掠夺)

3. 国企有政府做靠山,更容易从银行贷款,造成巨额死账坏账,然后让政府来兜,实际是让全国老百姓来买单;(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又一次大掠夺)

4. 国企依赖政府靠山,在市场中拥有各种不公平竞争优势,老百姓只能被动承受国企制定的价格和服务;(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进一步大掠夺)

由以上几点可知,中国的国民财富急剧向极少数人手中聚集的过程中,国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并不是全部作用。另外还有政策、税收等,使财富进一步向权贵阶层集中,然后转移至国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04

回帖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7-8-11 07: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共产主义天堂的欺骗性与邪恶性:

http://hkbbs.aboluowang.com/foru ... hread&tid=399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19 14: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