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人生因緣聚會 南海古佛慈悲:

已有 609 次阅读2018-11-25 17:29 |个人分类:仙佛聖訓| 聖訓, 南海古佛

人生因緣聚會 南海古佛慈悲:
每個人的一生皆由一連串因緣際會組合而成,今生遇到任何事、任何人皆是由累世因緣造成的,所謂「今世劇本前世寫」,故今生遭遇的任何事何必怨天尤人,又何必得意忘形,皆乃是自作自受。

前世若種好因善因,今生必得好果善報,處處逢遇貴人搭幫助力;前世若勤於布施了愿,今生必富貴福享;前世若好參佛法經書,今生必智慧高超,反之若前世皆無種善因佛緣,今生必得其孽果。然今爾等皆能得求亙古不輕傳之天道,亦有佛緣入班參研、聆聽道義真理,豈是無種善根佛緣之人呢?

只在於多與寡而已,所以有貧富貴賤順逆之差別,然而今能明理參加班,就要明瞭因果的可怕與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之中,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要謹慎小心,就如阿難尊者與迦葉尊者的故事。他們去化緣的故事。
(註:有一天阿難尊者與迦葉尊者一起去化緣,阿難尊者先去向一位小女孩討水喝,小女孩一看到阿難尊者,馬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並向他吐了一口口水,給他說,去,這裡沒有東西可以給你;阿難尊者就空手回去,接下來迦葉尊者也去向這位小女孩討水喝,小女孩一看到迦葉尊者,馬上露出愉悅的表情,並且好禮的招待。 同樣的動作兩個人所遭遇的對待卻大大的不同,於是他們就回去請教世尊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世尊則說:阿難於過去世,走在路上看到一隻死掉的老鼠,即生了厭惡之心,吐一口口水在他身上,並且說:要死就死在旁邊,何必死在路中間,阻擋去路呢?然同樣迦葉亦看到這隻死掉的老鼠,心起了慈悲之念,不但沒有露出厭惡的表情反而將它好好的埋葬起來,今世這個小女孩就是那一世那一隻老鼠轉世的,故而有了此等的對待。)

在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即演變在未來所遭遇對待的狀況中,累世的因已種下,皆成為事實而不可改,所以莫再執著於累世所種之因,當從當下好好思考,如何讓自己種善因,這才是重點。

故今生所遇到不順心如意之事,何必太計較埋怨,當化埋怨為感恩,感恩上天藉由此來了消累世的罪業與苦厄,感恩自己今日尚能平安坐於此,感恩自己尚有道可修,感恩自己四肢仍健全能行善積功德,耐下心氣來修補自己累世修不足之處,將這些逆境、挫折與不順當作是修煉自我的磨刀,苦盡自甘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賢士懂嗎?

累世的苦根既已種下,今生必得此果,若能耐下心氣將它化解,並不斷種下善根福根樂根,自能使一生快樂,苦盡而法喜。

生命的脆弱是經不起災難的催殘,一場天災足以奪走多少人的寶貴生命,摧毀多少的幸福家園,拆散多少的美滿家庭,常常會聽到有人怨嘆,每天都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也沒有做什麼事,就糊里糊塗一天過一天,甚至不覺得浪費時間,但對於沒有明日瀕臨死亡的人來說,每一分一秒都是彌足的珍貴;

常常會聽到有人怨嘆,人生苦短,何必太認真,抱持著玩樂主義遊戲人間,提倡及時行樂,隨意馬虎過生活,但是看看現今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幸與災難,如果發生在你或你周遭朋友至親身上,你還能如此瀟灑任意的拋擲歲月、虛度光陰嗎?

未來之事深不可測,每個人累世因果業力所積欠的不知有多少,下一刻如何無人知曉,就好比海嘯一剎那奪走多少人的寶貴生命,你還會任意虛度光陰嗎?你還會認為明日再來行善積功德還來得及嗎?每個人都知曉今生的命運是如何皆是累世所造成的,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故不要再把不幸、災難與苦厄留到未來再來承擔。智者見而知之,不落於世俗充滿怨天尤人的情緒裡,亦不浪費寶貴的生命,懂得及時行功以積功德,了斷因果業力,這才是根本之道。



●歡迎貴客至【終極關懷部落格】參觀,

建議您在網路搜尋(The Ultimate Concern-新浪部落)即可找到BLOG

※終極關懷部落格各式各樣主題歡迎貴客來訪:

◎靈遊天堂地府實例

◎墮胎與邪淫果報

◎《淫之善惡例證》

◎《洞冥寶記》

◎《阿鼻地獄遊記》

◎『科學還無法了解的事物』

◎《因果律訓》

◎《冥遊記》

◎《血污池遊記》

◎仙佛顯化

◎《直解因果之門》

◎《因果輪迴業報》

◎《因果命程定論》

◎《因果病象印證》

◎《靈山求道記》

◎《末劫收圓上理天》

◎仙佛濟世渡眾聖蹟

◎聖言量與神秘的預言

◎天道見證顯化篇

◎逢兇化吉的故事

◎六道輪迴 生死事大

◎中國古代的典籍所載輪迴實例

◎神蹟與超自然

◎靈異與謎題

◎素食救動物、護地球與健康

◎天理昭彰 報應不爽

◎命運與命理

◎冥冥之中有定數

◎UFO與外星文明

◎到主頁查看其它更多主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6 00: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