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29|回复: 0

何清涟:中国经济“六稳”策 其实只是稳泡沫

[复制链接]

8676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9847
发表于 2019-1-22 05: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1月以来,中国政府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再祭2009年4万亿刺激经济旧招,政府投资城市轨道这一基础设施建设,提振经济。所有这些措施,并非为了充当世界经济的拯救者,而是为了拯救中国经济,达成201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经济增长目标)。自《中国制造2025》成了美国对华贸易战的重点打击目标之后,为了应对产业链外移、经济持续下滑、失业压力加重,中国只得重回扩张信贷、加大政府投资的老路。
连续五次降准,中国经济为何还患资金饥渴症?



从今年1月初降准1%,释放1.5万亿新增贷款以来,1月16日国资委官员更是放风说,“要强化国债作为基准金融资产的作用,使国债达到准货币的效果”,舆论惊呼,这是央妈要给财爸直接发信用卡了。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连续五次降准后,为什么中国金融形势仍然吃紧,还需要投放大量国债充当准货币?
这是中国债务积欠过多造成的。巨额债务成了中国政府也理不清的一笔糊涂账,2018年的具体数据还未出来,只能以2017年债务数据做为讨论基数。
中国政府官方数据称,2017年底,债务总额已超过200万亿,中国人均负债达17万元,全部债务占GDP的比重则多达200%国际金融机构估算要严重得多,国内引证的有一条是截至2017年末,而全部债务占GDP的比重则多达364%。彭博社在去年3月调查了21位经济学家,根据他们估计的中位数,中国的债务总额在2018年底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0%,与一年前持平
巨额债务当中不少是企业债与地方政府的债务,到期如果不能偿还,就会构成债灾。为了避免债灾,央行降准后投放的货币主要是两个用途,一是还债;二是希望扩大的信贷资金,亦即释放的货币增量能够服务实体经济。用于偿还当日到期的债务,叫做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简称MLF),比如今年1月4日降准1%,总共释放了1.5万亿,但路透社报导是9,000亿用于投资,另外那6,000亿,就是用于偿债以“稳金融”的MLF。
中国政府投资刺激经济早就处于边际效益下降状态,据IMF测算,要保持与以前同样的经济增速,投放的资金必须达到原来的三倍。这就是央行一直采取货币放水的宽松政策,但市场总患资金饥渴的原因。
穿新鞋走老路,实因无路可走
中国经济存在几头所谓“灰犀牛”,其中公认的一头就是上述因政府投资建造铁公基造成的巨额债务。既然欠下如此巨债建成的高铁、地铁都处于亏损状态,为何国家发改委还要在最近一个多月内密集批复逾1.2万亿元城市轨道等项目,将基建当作政府“稳投资”关键?
高铁、地铁的亏损事实俱在:自从中国第一条高铁开通以来,铁路公司一直属于负债状态,2018年铁路公司的负债更是高达4万多亿人民币。也许有人辩解说,高铁今年不是政府投资重点,今年政府投资的是城市轨道即地铁。但地铁收益总体上也处于亏损状态。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43座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获批,规划总里程约8,600公里。从单条线路看,目前中国大陆除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机场线、上海地铁1号线等个别线路外,几乎全部亏损。
中国政府的投资行为,从来就不能从经济角度理解,而是需要从政治角度理解。比如这一轮政府投资的口号是“补短板,稳投资”,但城市轨道项目应该不是“短板”,连一、二线城市的地铁都严重过剩,在50个三线城市修地铁至少不是目前的急需。地方政府之所以争着建地铁,只因修建地铁是一项“烧钱”的工程。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公开透露的数据,地铁成本平均每公里达7亿元左右,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和间接融资,运营主要靠财政补贴,完全不需要考虑盈利。一旦申请到修建地铁的许可,当地政府至少达到三个目标: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修建地铁至少需要几年时间,中国官员是有任期的,只要在任期内能够达到上述三稳,保证当地经济增长,自然也就稳住头上乌纱,还有可能晋升——这就是中国地方政府穿新鞋走老路,重回政府投资促基建,将“二十一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当作中国发展真经的原因。
稳外贸、稳外资全仗美国放一马  
剩下的就是“稳外贸”与“稳外资”两项了。后者决定前者。
受中、美贸易摩擦及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中国2018年贸易顺差下滑16.2%,总额为3,517.6亿美元创2013年以来最低。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3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超越了2017年2,75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上述数据说明,2018年中国的外贸顺差90%来自于美国。这种情况既说明美国专家提出切断与中国的一切经济联系有多么不现实,也说明中国为何必须尽快结束贸易战。
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依靠外资,尤其是台资,台商在中国大陆开设约10万家工厂企业。中国对美国出口前10名都是外资企业,其中8家为台资: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百大企业中外资占7成(其中台资占4成),陆资仅占3成。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忧虑加徴关税的影响,不少外资都考虑将企业外迁,降低成本,导致一个结果,即全球产业链重置。
1月18日,彭博社与路透社均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报导了中、美谈判的重大进展。彭博社的消息是:中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提出愿意在未来6年大幅进口总值1万亿的美国商品,以应对美、中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路透社的报导称,美国正在寻求让中方接受其希望定期审查中国,在履行贸易改革承诺所取得进展的机制,并以此作为双方达成贸易协议的条件。美方同时还提出,如果美国认为中国违反了协议,将可能再次采取对华关税措施。
中国能否在未来采购总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美国商品,牵涉到美国对华出口商品的相关规定,在现有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美国并不能提供这么多商品。定期审查机制也是将来的协议,但有助于结束贸易战,对中国“稳外贸、稳外资”极有帮助。
“六稳”的目的就是稳泡沫
中国所谓“六稳”,实际上就是在稳泡沫,这个泡沫的象征物就是房地产市场——蹲伏在中国大地上的“灰犀牛”之一。据报导,中国房地产总市值高达65万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房地产总市值只有60万亿美元——尽管这个数据的准确度还有疑问,但中国房地产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泡沫,这一点并无疑问。
过去一百年当中,人类社会发生过近百次规模不一的经济危机,和平年代的经济危机,十次当中有九次缘于地产。日本人回忆起1986-1991年的房地产泡沫就有切肤之痛:泡沫经济最繁荣时,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这次房地产大泡沫破裂之后,房价步入漫长下跌之旅,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据研究者总结,仅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下跌给日本带来的财富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是日本当时3年的GDP总和。
任何依靠信贷扩张发展经济的国家,最终都会催生房地产泡沫。根据瑞信研究院(CSRI)发表的2018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截至2018年年中,中国家庭财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2017胡润财富报告称,大陆每94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国内研究称房地产占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七成以上。正是因为担心家庭财产缩水,中国不少地方出现业主反对房地产商降价售房的抗议活动。这种状况无疑是中国特色,房地产将政府、银行与房产拥有者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在共同维持着这个超大泡沫。
2019年初开始的货币放水,让苦于发展经济无方的地方政府与相关业界舒展愁眉,认为又一轮发展机会来了。这些短视者根本不愿意去深想,这其实是新一轮饮鸩止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一个座谈会时曾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断崖式下跌’”——这意思根本就不是发展的宣言,而是稳泡沫的要求,即泡沫要在政府控制下慢慢瘪下去,但不能一下破裂。 #
(大纪元首发,转载需经授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8 16: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