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是谁的木石盟
“谁是谁”的木石盟。没有引号就成病句了,这是木石盟中,到底谁是谁的问题。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这是红楼梦曲中闪现的一句(红楼梦十二支之终身误),在正文故事中是找不到木石盟的,只见于第五回的词曲谶语中。
这里通常的理解是林黛玉是木,贾宝玉是石头,他们是有前缘的,然而找寻前缘并没见到有何盟约,前缘是:甄士隐梦中见一和尚提及绛珠草受恩于甘露,由神瑛侍者所浇灌,为还这个恩情故追随其下世以眼泪还之。
这故事演绎了前情,但算不上前盟,细想前盟该是有的,毕竟作为全书结局的谶语中这么提了,那为何写成了这般?
作者交代---书中内容是敷演出的一段故事,称之“假语村言”,而将真事隐去(见第一回作者自云)。书中真事假语泾渭分明,直接写出来的故事都是假的,而真事是隐去的,这里要申明一点的是,某时某地某人发生过的一件事,如果异地移时换个人名写出来类似的故事则属于描述真事,不属于真事隐的手法,也就是说从书中的故事去套,是连真事的影子都找不着的。
如果先有盟约,则必须践约,未践行的便是一直欠着,因此敷演故事用还报恩情来表达,而真事则是盟约,是隐着的,我们暂且看不到。从作者的遣词用句来说很是精到,我们敢不敢百分百相信曹雪芹呢?如果对于作者的众多荒唐言后人只是一笑了之那么真相肯定永远出不来了。
书中第一回前《凡例》,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这里最让人好奇的是“一番梦幻”究竟是什么,那没有写出的梦幻便是指向真事,但被隐去了,其实一开篇作者并没岔开旁顾,仍是围绕真事来的,便是先出场的甄士隐来了一场梦幻,这其中如何提取出真事线索呢(真事肯定没有写,但有线索),如果线索么有的话,那么这本书就废了,作者穷尽一生只为后人有可捧入殿堂的谈资而已,虽也有意义,但作者强调的--假语村言真事隐--又有何意义呢?
且作者一再强调梦、幻,说是立意本旨。
在真事隐(甄士隐)的梦中一僧一道边走边谈,其中道人问“…(这些)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
道人又说“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
道人的称谓特别,叫“真人”,真人所说的话叫真人话(真人真事),真事是关于造劫历世和度人的,虽然这答案来得太天马行空一时让人难以接受,其实只是对无神论者突兀罢了。接着看后面甄士隐又见到了什么吧。
引用: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轮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果真只有一面之缘,甄士隐也只看了一眼就被夺回,玉上面还有何内容呢?到底重不重要,人物叫真事隐,书名石头记,石头真事难得会聚一起,怎能不重要呢,我们可以代替甄士隐细看这个石头,书里还真有细描通灵宝玉的图形。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宝钗小恙宝玉去探望,宝钗得机会细看了通灵宝玉,宝钗佩戴的金锁也给宝玉看了。无论何种版本,在此处都有配图,作者文字描述更是强调画图的必要性,让读者自己去看。
当我们看到玉和锁的图样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似曾看过对通灵玉的部分描述呢?正是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当时甄士隐只看了一眼就被僧人夺了去,人们心里的好奇心便也掐断在此,到第八回读者方能替甄士隐一气连下去看完。
此处作者还有一大段赘文,诸位嫌烦可跳过直接看下下段。引用---
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略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在诗嘲后面的这段文字显得啰嗦且多心,没有这段话,读者会误会这块玉和图形一般大,小儿口中含不下吗?其实根本不会关注这些,我要是这么想自己都会觉得是胡搅蛮缠,读者也会很通情理的认为画这么大不过是为了让人看清楚罢了。
对比第一回描绘甄士隐看玉的情形,只有文字描述,从文字的功能意义来说,本来是能够描述全面而无需配图。既然配了图肯定不会是多余的,篆文是象形文字,作者可以透过它表达大量信息,这是主要目的,其二就是上面说的图画犹如把通灵玉实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第一回中我们旁观甄士隐获悉部分信息,这里我们如同是甄士隐亲自在看那块玉了,叹作者苦心,不知人们是否认真看图了。
这种技巧手法,让读者以身代之再经历一次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情景,而甄士隐直通真事隐,真事有在图画中表达,此情景连接,很是巧妙!即便读者不察,只要细看那些象形字总会有所收获的。然而作者不能明确提醒读者注意,所以做了些对比、联系、着重的手法。
上面是关联手法。对比手法见于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有着大量判词和图谶的那一回。文中交代宝玉看到每个人都配有一幅画,均有文字统一描述。然而描述中写宝玉看见的是图,为何书中却没有配图?因为同一幅画不同的人意会到的也不一样,因此作者用精准的文字提供信息并消除可能的歧义。然而第八回出现反常,作者不只描述通灵玉所镌的篆文,还工笔画了图形,又说自己为何要画图来了大段啰嗦似废话的文字。在描述金锁时也同样配图,却不再废话了。故事情境和所刻文字的交代本不需配图,和太虚幻境判词有图实则书里无图明显反衬,其实是要提醒读者注意:一定要认认真真看这些篆字啊。
file:///C:/Users/ADMINI~1.ZY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ZY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file:///C:/Users/ADMINI~1.ZY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file:///C:/Users/ADMINI~1.ZY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jpg
上图为篆文版本一,上面是金锁八字吉谶;通灵玉正面上横“通灵宝玉”,竖: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恶疾、三知祸福
下图通灵宝玉篆文版本二, 背面右下多了"註云”
file:///C:/Users/ADMINI~1.ZY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jpg
书叫石头记,围绕木石盟,虽难知何以为盟,那先弄清木和石头是谁也是好的。两种篆字图,如同汉字有异体字一样的功用,能提供更多信息。
先看通灵宝玉的玉字,版一那个玉,里面有背靠背的两个人,除了宝玉另外一个人是谁?
版二中玉字两边有曲线,如同水,还可以像其它事物,当然又有若干线索后文会细说(包括版一的玉字也还有更多信息)。
file:///C:/Users/ADMINI~1.ZY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jpg
先看玉字,上横长,下横短,是不是象天平?两边对称的弓着腰的人,就是他俩在保持平衡了,这就是回前文提到的天平了,再细看,人形是不是77?我们都与之有缘的七七,此为在旧稿前加上的几句。
有两个人代表玉,猜也能猜到是宝钗(虽然也可能不是)。但即便猜对了也没意思,因为无法有下文,所以必须找到证据。
这个字既象形又能会意,玉有两个人,世人都当宝钗是金,并且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金玉良缘(虽然现实中他们可能又有相反的价值取向),而在此字图里,宝钗不仅可能是玉,而且两个玉人又合成了金字,后一句本身即表示那代表金的人也是玉。
玉字里两个人形是背靠背,金字里两个玉字也是背靠背,其中一个玉字中的点就在左边了。背靠背有如倚靠,这样的字型暗示出俩玉的特点,缺一个就不平衡,倾斜、歪了,不完美了,也就,也就怎么样了呢?这可是通灵宝玉啊,不完全应该就不能通灵了吧。虽然暂且不知道木石盟是什么,但玉不通灵表示石头蠢(和尚已有此言),木石盟要实现肯定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通灵,这也是有据可查的。
引用---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
金字含双玉,如果玉有不足,那么双玉俱全应该是完美的了,的确作者把宝钗往完美了写,甚至让人觉得不真实,加上貌似和黛玉形成竞争,让人难免生出虚伪感来。想起可类比的一句话: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里就有:完人如宝钗竟似伪。如此,木石盟的石头有宝钗,而且可能更重要,本来宝钗只是玉字中的一人,但因和尚留下金玉良缘一说,宝钗就是那个金,而金字集双玉人之完美,所以可能更重要。那么宝玉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通灵玉由大荒山的石头所化,和尚取名通灵,通哪儿的灵呢?书中找呗,只有这灵河岸边了,里面的每一元素都值得细究。
1.三生石,
2.神瑛侍者
3.赤瑕宫
4.警幻仙子
5.绛珠仙子
说到木石盟,在人物对应上是模糊的,如果你我结盟就以你我为名,若在某地为盟又可以地名为盟约之名,和尚的故事里,有一番人情债的是绛珠草和神瑛侍者,没有石头什么事(三生石和大荒石都是石头),当时呢那块石头还在大荒山呢。僧人讲故事时正是神瑛侍者等一干冤家下凡时,此刻石头化成的美玉被僧人携带着呢,如果绛珠草就是木,木跟石头哪有关系呢,倒是神瑛侍者名字里的神瑛二字和石头有关。
玉是美石,瑛是美玉,而那块大荒石正是经过神仙之手而化成的美玉,这块通灵玉恰合适神瑛之名。
这样一路追究下来显然通灵玉(可当神瑛之名)和神瑛侍者是两个角色,而贾宝玉则是神瑛侍者转世的。这点很少有人较真,一般倾向是---认为人玉一体,贾宝玉就代表了玉,从情理上本来是可以的,只是这样的设置令人费解,为何不直接写成那块玉转世为人?若要加什么浇灌绛珠草的情节也不难,让神仙把玉放到灵河岸边去历练历练化成人形后再发生一段缘分就能顺利过度到下世历劫去了,怎么十年的批阅增删成这个样子?只能说这就是作者藏真所需的样子吧。
说起来在灵河岸边还有另一块石头---三生石,虽然闷闷地不说话,但要说的话在名字上了,这个故事实际有三生呢。在天上的这段算是前生(过去世),然后下凡历劫便是今生(第二世),书中所述贾府的故事就属于今生,并且没有结局,那么后世呢?应该在判词谶语中显示,并且还包括今生的结局,即有两世的结局都在判词中,需要分清。
引用---三生石:石名。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又称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典出唐袁郊《甘泽谣.圆观》 ,后世常用以比喻因缘前定。
神瑛侍者的出处在赤瑕宫,但没有言明其主人是谁,警幻仙姑是众仙之首因而众仙都向他报备,并非神瑛侍者主人,那么神瑛是侍者的主人顺理成章。
神瑛本人是侍者也是可以的,叫神瑛侍者在语法上也是通的,他的主人虽没有交代,但从木石盟来看,石头的主人就是木。这个木暂由绛珠草代替,侍者侍奉主人对应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的敷演故事这样是合理的。蹊跷就出在为何单独出现一块石头通过仙人法力化为美玉从而符合了神瑛之名,这块石头和神瑛侍者是分离的,因此神瑛侍者是神瑛的侍者这一层含义是必备的。石头和神瑛侍者是分开设置的两个角色,作者肯定别有用意,因为这个矛盾的解决本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是作者不干。
美玉通灵指向西方灵河,联系到神瑛之名该是为他而设,通灵玉若作了侍者也适用神瑛侍者之名。如此,神瑛侍者成了玉和他的侍者共有的名称,他们共同由贾宝玉一人担任,有时候人就是玉,有时候玉和人是分离的,衔玉而生兼具两个角色的表达。虽然世人玉、人合一的理解也能顺理,但玉直接投胎和以他人衔玉而来,还是区别明显的。事实上贾宝玉砸玉已可表现出玉和人的分离来,但看故事的人并不觉得矛盾,只把玉看作一个标识,以表示贾宝玉对金玉缘的厌弃是说得通的。可那块玉还是大荒石的时候彼端却有一个神瑛侍者在浇灌绛珠草,这里玉和侍者是不同的角色,这是没法模糊随意地看作一个的。
第十七-八回元春省亲,有一段石头的自云(元妃入府后往大观园来此处突兀插入这么一段,前后文大段就不粘贴了,具体位置讲到---贾母等众人都穿戴好迎接元妃到了,轿子终于抬进大门元春下轿入院内,此段一过,紧接着的下一自然段就是石头自云)
引用---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憎,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
一段小感言,内容似无足轻重,但起效有二,其一就是石头也化成人了,他和侍者都由贾宝玉一人担任,但具体有不同,不同之处在石头遭遇和贾宝玉的遭遇有分别,比如---贾宝玉摔玉、砸玉对玉甚恶,这玉就是受害者,侍者是加害者。贾宝玉在热表衷情时,黛玉却是哭得越发厉害,黛玉为带玉而来(林带玉,见玉带林中挂一句),他却又摔又砸,真是拍到马腿上了。
侍者砸玉其实就是奴欺主,下犯上。
只是,要表达石头也是活人可以放在书的多处地方可以安排,为什么写在第十八回,显得突兀不自然。这段话还起另外的作用,由文字出现的地方看,当然和元春有关,不在此章范围。
神瑛+侍者=贾宝玉,通灵宝玉从婴儿口中吐出,看着是块玉,其实他也是人,就是神瑛。
为何发不了图片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