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589|回复: 0

毛泽东黑心暗害红四方面军主力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8

回帖

213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33
发表于 2011-12-30 1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版 阿波罗新闻网2011-12-24讯】 作者:锺波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说: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破产。
   [1]在《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说:“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在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
   [2]这是两个有绝然差异的表述。有一真,必然有一假。我来做去伪存真的考证工作。在毛泽东文章“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后面,1951年版《毛泽东选集》与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的注释大相径庭。先请看1951年版注释:“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3]再请看1991年版注释:
“……十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失败。”
    [4]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注释,说明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以及组建西路军是“奉中央军委指示”,而不是什么“张国焘命令”组织的,不言自明毛泽东所说的这段话不符合史实。毛泽东的这段假话,既栽赃陷害张国焘,无形中也推脱自己应负的责任。还有一个方面,可以证实毛泽东在故意造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标明写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题注里称:“毛泽东同志的这部著作……当时曾在建立在陕北的红军大学作过演讲。据著者说,本书只完成五章……因为西安事变发生,没有工夫再写,就搁笔了。”
   [5]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0月27日开始为红军大学一科(上干队)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直持续到西安事变发生
    [6]]来判断,毛泽东开始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在10月27日之前,为演讲做的必要准备嘛。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内容,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全文不到五分之二的位置。按线性比例推算,这段内容写于11月13日之前。11月8日命名西路军,几天之后何谈“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其实呀,就算是所谓毛泽东“搁笔”之时西安事变的时候,也还谈不上西路军的失败。
      西安事变前两天,12月10日,毛泽东与朱德等以中革军委主席团的名义,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董振堂、黄超及红五军团全体指战员,为纪念宁都暴动五周年“特对五军团全体英勇的指战员,致以无限的敬意,更望在董军团长领导下继续宁暴伟大的精神,坚决配合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主力,粉碎敌人新的进攻,为创河西抗日根据地而奋斗”
     [7]徐向前回忆说:“西安事变来得那么突然,我们既震惊,又兴奋。总指挥部里,一片欢腾。永昌城内,锣鼓喧天,像节日般的热闹。”
        西安事变以后,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等人,布置了一批战略任务之后说:“总之,西路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之重大使命。”
    [8]总之,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之前,毛泽东将“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写进文章是造假,因为无论从战役大视野来看,还是从西路军本身实际来看,说西路军失败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毛泽东早早把西路军尚未发生的“失败”作为张国焘“路线的最后破产”的标志,如此,西路军的失败可以算“毛泽东革命路线”胜利的例证。不搞垮西路军,反革命的“张国焘路线”就不会“最后破产”;“毛泽东革命路线”也胜利不了,有预谋地指挥西路军败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一种可能,原来文稿中并没有这一段内容,只是在张国焘1938年4月叛变中共之后,中共全面清算“张国焘路线”的时候,或以后,毛泽东加上这一段栽赃陷害张国焘的话,如此,毛泽东黑心暗害红四方面军主力的行为就多了一道坚实的防撞墙。1951年版《毛泽东选集》的注释,更是如同给防撞墙装上了高压电网。只要是生活在毛泽东势力范围之内的人,没人敢去触动这段历史事实,更不可能触动到这段历史事实。
      下面探讨历史的因果:中央军委为什么要指示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为什么要组建西路军?西路军为什么会失败?阅读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血战河西走廊》,即可找到答案。徐向前回顾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的前因后果,下面是少量原文摘录:
西渡黄河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前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规定的战略总任务是:团结内部,联合狱,粉碎蒋介石的剿共计划,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
首先造成西北地区的抗日局面,最关键的是红军占领宁夏及甘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系。
……
党中央和军委权衡轻重,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月十一日,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
战局的发展,使我军渡河问题,刻不容缓……二十三日,我们令三十军渡河……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
二十四日夜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河包口渡河成功。次日晚,三十军全部渡河,势如破竹,摧毁马家军防线,控制了纵横上百里的沿江地带……
我们令九军向河边开进,接三十军后渡河……方面军总部随三十军、九军渡河,指挥作战。
同日,中央军委根据三十军渡河成功的情况,作出了先击破南敌,后全力北上的部署……
这样,九军虽已开抵河边,但不得不待命行动。部署变来变去,我们很着急,只好令机关人员先过一部份。二十六日一时半,中央军委又电令九军渡河……
河东河西两岸的红军,被敌割断……西岸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及四方面军总部)北进一条山地带,开始了孤军奋战的艰难历程。
组成西路军
渡河后的我军,共二万一千八百人……
宁夏战役计划,不能如期进行,使我们深为焦虑。第一,部队渡河时,每人只带了三四天的干粮。此地人户稀少,粮缺水咸,没有补充来源,决非大军久驻之地。第二,地形开阔,堡寨稀疏,不便我军集结隐蔽,却利于敌骑兵的运动和突击。我军三面临敌,背靠黄河,如固守待机,势必处于被动挨打、有耗无补、进退无路的地位。第三,如我们单独北进取定远营,通过腾格里大沙漠至少需四天以上的行程,部队缺粮、缺水、缺骆驼,很难完成任务……第四,据侦察,河东敌人有向宁夏增兵企图。如敌人北控宁夏门户石咀子,南扼永宁、中卫,不仅会使我眼前的战机丧失,也将使今后河东红军渡河行动,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我和陈昌浩向军委建议,及早进行宁夏战役,勿失良机;否则,亦请明确指示河西部队的行动方向,现地待机,总不是办法。
十一月三日,中央军委电令河西部队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一线……
八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了《作战新计划》……
显然,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变动。不仅放弃了宁夏战役计划,而且改变了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整个方针、部署。据此,河东主力红军开始进行脱离陕甘宁根据地的准备。对于如此重大的变动,我们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直到近几年才弄清楚。(钟波注:毛泽东1976年死后,1980年前后徐向前才弄清楚四十多年前带根本性的战略变动。)
根据上述新的战略行动计划,八日,中央电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
第一次西进
……
我们蹲在那里不进不退,正给敌人以进攻之机……
我们不知道“新计划”的内容,所以对中央要西路军蹲在永凉地区,不进不退,很不理解。陈昌浩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强调能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使我憋了一肚子气。李先念他们也很有意见。有天,先念来总指挥部,对陈昌浩说:在这里东不东,西不西,等着挨打怎么行?要东去,我打先锋。要西去,我也打先锋。陈昌浩说:你懂什么?多嘴!在这种情况下,二十四日,我起草了一份电文,向中央反映,请求重新考虑西路军的行动方针……
二十五日中央复电,仍要我们就地坚持,打开局面……我们就只好根据中央指示,蹲在永凉地区,同马家军一决雌雄。
……
第二次西进
……
兵败祁连山
我军重返倪家营子后,马家军的围攻愈加疯狂……
我们不断向党中央告急,请求速派援兵支援西路军……
我们从倪家营子再次突围而出,进至临泽以南的三道流沟地区,又被大批追敌包围。
……
西路军的两万多人,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下面,我想把西路军失败的主要教训作些探索,以慰先烈,以诫自己,以鉴后人。
如前所述,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在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广大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历时近五个月之久……西路军为什么终于惨遭失败呢?
第一、任务问题
西路军担负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限度,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孤军外线作战,任务不定,迟疑徘徊,实乃兵家之大忌。而西路军的情况,却恰恰如此。先是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渡河北进,鏖战一条山,待机策应一方面军西渡,共取宁夏;继则放弃这一计划,独立西进,准备打通新疆;再又停在永凉地区,不进不退,建立根据地;复则根据西安事变后的形势变化,忽而准备西进,忽而准备东进;后明确执行西进任务,刚至临高地区,又停止西进,就地建立根据地;继复为了策应河东,改为东返;再又奉命“固守五十天”……疲兵屡战,有耗无补,进退失据,一筹莫展。这对西路军的有限兵力来说,无疑具有致命的性质……
第二、战场主动权问题
战场主动权问题,关系甚大。两军对阵,它是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一环……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的外线进攻,历来强调依托根据地,实行战役战斗的速决原则。实践证明,这是我们争取和保持作战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西路军则恰恰相反,不仅远离根据地,孤军深入敌军腹地,且旷日持久,与敌鏖战……
第三、机断专行问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古话,指的就是军事指挥上的机断专行问题。寓于其中的经验教训,不知是用多少人的流血代价,才换来的……驾驭战局,指挥战争,如果不敢从实际出发,独立判断情况,定下决心,而是翘首望天,一切唯上,这叫盲目性、机械性。要想不受战争实际的惩罚,是不可能的。
       西路军的失败,与战场指挥上的缺乏机断专行,密切相关。造成这种状况,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上级统得过死,未给战场最高指挥官以应有的自由权。西路军虽担负着一个独立作战方向的战略性任务,但每一步行动,均需请示报告,不折不扣地照上级指示去办。上面叫往西就往西,叫往东就往东,叫停就停,叫走就走,指挥员毫无机动自主的权力。有些指示明明行不通,但不问实际情况如何,硬要下面贯彻执行……
        另一方面,西路军一把手陈昌浩思想上有包袱,患得患失,当断不断……在西路军期间,陈昌浩自始至终以紧跟中央、“回到”正确路线上来而自居。对于上级的指示,奉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简直到了一切“唯上”的盲从地步。至于敌我力量对比如何,战场实际如何,哪些行不通的指示应向上级反映,哪些事关全军命运、战局胜负的问题需要机断处理,则一概置诸脑后。我们之间的两次争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不仅不反躬自省,反倒要对我“开展斗争”哩!结果,使西路军失去战机,作茧自缚,步步被动,直至不堪收拾。我作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路军总指挥,虽向上级和陈昌浩提出过不同意见,但不无顾忌。特别是在受到中央指责的情况下,心情忧闷,不想吭声,缩手缩脚,教训示很深刻的。]
      [9]徐向前没有明说,其实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出,毛泽东通过中央军委命令这种形式,通过陈昌浩这个曾经反对毛泽东此时噎吓破了胆的奴才执行者——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将红四方面军主力折腾来折腾去,一步一步驱赶到彻底失败以致灭亡的深渊。可怜两万多红军将士,被毛泽东暗害了而不知。
     毛泽东为什么要黑心暗害红四方面军主力呢?因为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合时,四方面军实力最大,远远超过毛泽东有把握掌控的一方面军,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最有把握控制四方面军的人物是张国焘。长征路上,张国焘就曾经准备依仗四方面军强大的军事实力硬夺中共中央的权,只是由于叶剑英私下通风报信使得中共中央机关提前出发而走脱,加上徐向前不同意四方面军的红军打一方面军的红军,才避免了红军的内战。
既能做到消灭红四方面军主力,削弱张国焘的力量,又能做到将红四方面军主力覆灭的责任推到张国焘头上,还能算作“毛泽东革命路线”胜利的例证,毛泽东害人、骗人水平之高确实非同一般。
毛泽东这位军队统帅,真够缺德的,实际上缺德之至矣。
注: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197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页。
[2]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555页。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240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1页。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167、168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6]逄先知:《毛泽东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上卷第603页。
[7]逄先知:《毛泽东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上卷第620页。
[8]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532、534页。
[9]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501、505、510、512—515、517—519、527、529、555、556、558、559、561—563页。

(原文以毛主席称呼毛泽东)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life/2011/1224/-53535.html
[/url][url=http://www.aboluowang.com/life/data/2011/1224/article_53535.html#][/url][url=][url=]
[/url]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毛泽东的假象与真相》



[ 本帖最后由 新语明 于 2011-12-30 16:1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0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