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31|回复: 1

戏剧与历史/漫谈狸猫换太子与真实宋朝历史差多大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8

回帖

182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27
发表于 2012-1-16 1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狸猫换太子》剧照(网络图片)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见于元代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小说“三侠五义”里又把它编写成了好几个章回,大肆渲染了这个所谓的宋代的宫廷奇案。此后,小说和戏剧更又衍生了多个不同的版本,各说各话,愈说愈奇。
        今只就京剧中一个较普遍的版本,拿来与历史对照,作一评比。现先简述京剧的故事如下:
       宋真宗赵恒时,刘德妃和李宸妃争宠,二人同时有孕,李妃先产,刘妃乃与太监总管郭槐合谋,买通产婆,将一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李妃所生的男婴,令宫女寇珠先杀婴,再弃尸灭迹,而向真宗谎报,说李妃生了一个怪物,真宗在盛怒下将李妃打入了冷宫。随后,刘妃也生了一子,当即被封为太子,刘妃也母以子贵的被册立为皇后。但刘子不幸于数年后夭折,真宗又别无他子,乃将其兄八贤王之子赵祯过继为嗣,立为太子,而这赵祯竟实为李妃于数年前被狸猫调包换去的儿子。原来当年寇珠奉命杀婴灭迹时,不忍心杀害皇嗣,乃与一忠心太监陈琳合谋,将皇子藏于妆盒之内,偷送出宫,藏于皇兄八贤王的府中,对外则宣称是八贤王府中新生的小王。
         赵祯进宫为太子后,有一天漫游进入了冷宫,见到了被囚的李妃,母子天性,竟各自流泪不止。刘后得知后起疑,乃用酷刑逼问寇珠,寇则抵死不招,触阶而亡。刘后为恐日后再出意外,乃令人纵火,欲将李妃烧死在冷宫内,而奉命纵火之人又将李妃放走,且有宫女自愿换穿李妃服饰代李妃被烧死,故未引起刘后的疑心。李妃逃出冷宫后,流落在外二十余年,以乞食度日,因思念皇儿,哭得竟致双目失明。她闻知正直不阿的包拯至陈州放粮,乃向包诉冤求助,并以真宗所赠的题诗御帕证明她确为当年的李妃。 此时真宗早已龙御宾天,赵祯已即位为帝,是为仁宗,在经过包拯曲折设计的运作下,狸猫换太子的奇案终于真相大白,仁宗母子相认,此时身为皇太后的刘氏知道当年阴谋噎败露,乃自缢身亡,同谋郭槐亦被处死,包拯则因此功而被升为宰相。
     我们再来看宋史上是怎么说的:
     宋仁宗赵祯既非刘德妃所生,他的生母生他时,也没有李宸妃的封号,而只是刘德妃身边的一个小宫女,她在生时所得到的最高身份只是顺容,宸妃的封号是在仁宗已登位十年多以后,她病危时,由刘太后(以前的刘德妃)所封,当时她处于弥留状态,不知自己已升为宸妃了。
赵祯一出生,即为刘德妃据为己子,他的生母李氏因地位低微,不敢流露任何不满的言谈和情绪,以免母子均遭不测。在赵祯出生前,宋真宗也曾有过好几个皇子,但都不幸夭折。他在连失多个皇子后,中年又再得子,且是刘德妃故意安排她的侍女李氏侍寝的,自是非常高兴,也就默许一直未能生育的宠妃刘德妃强据李氏儿子的这件事。干兴元年(公元一○二三年),赵祯十三岁时,继位为帝,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其实她在真宗晚期早就噎掌控朝廷的实权,此时更是名正言顺的大权在握了。刘太后在世时,仁宗一直不知道他还另有生母,直到刘太后于明道二年(公元一○三三年)病逝后,才有人敢向仁宗透露隐情,并有对刘太后怀有怨望的人,更指仁宗的生母死因不明,刘太后难脱嫌疑。此时仁宗的悲愤已到了极点,立即派兵包围了刘太后的族人,并将生母李氏的棺木打开查验。结果见到棺中的生母在水银浸液中容颜如生,神态安祥,并且是身着华丽的皇后服饰,没有半点生前曾遭迫害的迹象,乃叹说:“人言其可信哉!”随即下令撤去包围刘氏族人的军队,并在刘太后的遗像前焚香祝祷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他已不再相信他的生母是被刘太后害死的流言了。
       据宋史载,仁宗的生母于明道元年(公元一○三二年)病逝时,刘太后原想只以一般宫人的礼仪为她治丧的,但宰相吕夷简奏请太后,该丧礼应要从厚办理。因仁宗当时也在座听到,刘不予理会,并带仁宗离去,少顷,再回来独坐帘下,召吕问说,只不过是死了一个宫女,何劳宰相关心?
吕回说:“臣待罪宰相,宫里宫外的事都有责任要管。”太后乃怒说:“你是否想要离间我母子间的感情?”吕回说:“太后如果不在意刘氏族人的将来,臣不敢多说;太后如果在意,则臣以为这个丧事就应从厚办理。”刘太后是聪明人,一点就通,乃对吕实说:“死去的乃是李宸妃,那我该怎办?”吕乃建议请用一品礼殡殓。吕又告诉承办的太监都知罗崇勋说:“宸妃当以后服收殓,再用水银实棺,以后你不要说我没有先告知你。”
所以后来仁宗开棺查验时,见到其母竟是以后礼收殓的,刘氏才得保全;而仁宗对刘太后的感情也因此没有受到流言的影响,而叹说“人言其可信哉!”
宋史对刘太后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说刘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曾有承风顺旨的臣下上书,请依武(则天)后故事,立刘氏庙,还有献武后临朝图者,都想耸她行武后故事(自己当皇帝)。她都一概不理,并将所上劝进的书奏丢弃于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刘太后对仁宗一直都是爱护备至的,也由于有她强有力的保护,仁宗才能在十三岁的稚龄登上皇帝的宝座。宋初皇位的承传原有兄终弟及的前例,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即是由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了皇位的。
宋真宗亦有一个非常能干和有实力的皇弟泾王赵元俨,只因刘后在真宗生前即已掌控了朝政,才压得住泾王。泾王为了自保,在刘太后有生之日,都闭门隐居,不敢再参预朝政。
       目前,在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海埔里的三级古迹庆安宫,供奉着全台唯一的大宋天后娘娘,据说就是宋仁宗的生母章懿皇后李氏。刘太后在当皇后时的尊号则是章献皇后。
      笔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两种不同的画册中,见到有同一个画像,却有着两个不同的标示。在“故宫图像选萃”中,该画像标示为“宋真宗后坐像”;在“故宫人物画选萃”中,则更进一步的标示为“宋真宗章懿李皇后坐像”。这一发现引起了笔者探究的兴趣。
宋真宗的第一位皇后是章穆皇后郭氏,她于三十二岁时即因病晏驾。第二位皇后就是章献皇后刘氏,她是在六十五岁时去世的。章懿皇后李氏生时最高的头衔只是宸妃,受封时已在弥留状态,章懿皇后的尊号乃是后来她的儿子宋仁宗封给她的,她逝世时是四十六岁。这幅画像中的皇后已是中年以上的人,所以这个画像不会是早逝的郭皇后的。
       画像身着后服坐在龙椅上,所以也不会是在世时没有穿过皇后服饰的仁宗生母李氏,当时宫里也没有人会敢替她这样身分敏感,活在握有天下大权的强势女主阴影下的人去画像留影的。刘太后终年六十五岁,所以笔者以为这幅画像应是刘太后中晚年时的画像,应标示为“宋真宗章献刘皇后坐像”才对。
    最后,笔者再提一下包拯在狸猫换太子戏剧中和在宋史中的对照。包拯在狸剧中是举足轻重的主角。陈州放粮、断太后、夜审郭槐和打龙袍等,都是演包拯的净角重头戏,有的剧中还把包拯因此被李太后提升为宰相。
但在宋史上,仁宗认母是发生在明道二年,那时包拯还只是一介布衣,和皇室恩怨之事根本就沾不上边。而包拯一生最大的官职只不过是个枢密副使,后迁礼部侍郎,辞不受,不久即以疾卒。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世界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23: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