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396|回复: 3

[转]对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04

回帖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5-1-15 06: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李光明

一、从康德哲学谈起

康德最大的贡献是将空间、时间的概念引入了人的认识领域,认为空间、时间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框架”。康德研究了人类认识领域的感性、知性和理性,研究了人类思维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认为人类知识的产生在于人类思维中多种认知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康德更一步指出:真正的知识产生于人的“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还认为,时间是人主观性的东西,时间纯粹是人们认识世界而产生的一种认知“框架”,所以,康德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人意识以外的“物自身”。人们认识“物自身”时,由于主观“框架”(即个人观念)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所以“物自身”表现的性质也就不同,由于观察角度的无限性,人们永远无法认识到事物的全部性质,有N个观察角度,就有N个事物性质。观察角度的无限性,决定了头脑接收事物信息、性质的无限性,故康德说:“物自身”是不可知的。

二、黑格尔哲学的内涵

黑格尔哲学的著作很难读,但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精神现象学》中。

黑格尔哲学,其实质就是:

1.认为事物在空间中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比如,非A即B。

2.认为事物在时间中的关系是一种“历史决定论的”关系;比如,对于植物,黑格尔认为,植物概念是一个从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一系列精神现象(即认识片断)的“历史性联合体”。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理,就是认识到事物的全体,而非片断或局部。

3.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逻辑性和历史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即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过程或曰辩证否定。

三、叔本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

叔本华批判了黑格尔的逻辑主义。黑格尔认为世界是逻辑性地1+1=2,叔本华认为,黑格尔远没有完全解释世界,在叔本华看来,世界有大量非逻辑、非理性现象,比如:“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现象、1+1>2现象等种种非理性现象。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黑格尔认为,真理就是认识到事物历史的全部、全体(或全局),费尔巴哈认为,世界发展是无限的,永远不会停止,不会有全体。认识没有绝对真理可言。打个比方,黑格尔发展了自己宠大的哲学体系,认为自己就找到了哲学真理,而事实上,哲学是不断发展的,若按黑格尔关于真理的概念,显然,黑格尔哲学也就不是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发展、继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核心是逻辑性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

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是历史决定论,也即历史阶段论,认为所谓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0产0主0义社会五个历史阶段构成。就象所谓植物,是由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等历史阶段构成一样。

五、对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1.对逻辑主义的批判

世界上,非理性、非逻辑事件大量存在,现代系统论思想表明,真正的系统往往就是非线性系统,正是非线性赋予了事物以活力和生机,赋予了生命的诞生和种种生命现象。

现代计算机电路就是实现0和1的逻辑电路,所以,尽管现代计算机具备了一些人工智能,但正因为它的逻辑性,它决不会有人类大脑所特有的那种竞争、合作、自组织等等高级功能,竞争、合作、自组织等等高级功能只有在并行性的而非串行性的人工神经网络借助于非线性才会实现。

2.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历史是什么?历史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时间观念。而时间观念是主观性的东西,与

“物自身”无关。历史也好,时间也好,其实就是人脑的一种“视觉渐留”,就象放电影一样,由于“视觉渐留”,我们就看到了连续的电影,看到了运动,看到了历史,种种历史片断、事件、现象,接续起来就是历史。

事实上,现实世界充满了大量偶然性事件。张学良、杨虎城逮捕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英雄、领袖、个人改变历史的事件很多。历史决定论者只会承认历史必然性,而否定历史偶然性。

时间观念是主观性的东西,时间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个人情感上(与美女聊天时间很快过)。事实上,客观世界本身----“物自身”没有什么“时间”,永远只有现在,时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思维坐标,昨天、今天、未来仅是人脑的想象和设定而己。时间方向或箭头也是人们为方便认识世界或为事件排序而作出的一种设定而己。过去的已不存在,展现的永远是现在(此在、当下),未来是不确定性的,“一切皆有可能”!著名的耗散细构论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写了一本书《确定性的终结》也讨伐了确定性。

与历史主义相反,法国现代历史哲学家福柯也认为,历史不是连续的而是断裂的。根本不存在黑格尔、马克思所谓的“历史决定论”,福柯认为,历史就象是分光镜折射出的七彩光谱一样,不是连续的,而是断裂成块状的。

历史发展不是连续的,而是断裂的、离散的,事物发展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版本状态,从奴隶到将军,就是人的版本状态的改变。人类一代一代的代沟为什么存在?就是因为事物发展不是连续的,而是断裂的、离散的。用后现代主义的话来说就是:事物的发展,任何可能性都存在。漂浮在大海的冰山,可能消融,也可能不断长大。历史就是一种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过程。

客观世界本身----“物自身”没有因果关系,事物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是同时的。说客观世界本身存在因果关系是一种谬误和谬论!数学上所以会有“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乃是因为:数学就是一种关于计数的科学,计数过程就是顺序过程,就是时间过程,人们在数学中悄悄地引入了绝对性的时间概念。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不但运动是时间,计数也是时间。我们从1数到2,时间就在其中。

六、我们需要新的时空观

时空不是单一的、连续的、绝对的,而是复数的、断裂的、相对的。客观世界不是一个串行的世界,而是一个并行的、多线程的世界。爱因斯坦相对论也告诉我们,时空观念是相对的,客观世界可以有各自独立的坐标系(参照系)。空间存在X、Y、Z 三条轴,原点O不同,其参照系就不同,以不同的参照系观察事物,观察位置不同,得到的结构关系、空间关系就不同,当然整体的图景也就不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也表明: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测准确。由于我们观察事物时,所处原点(观点)不同,看到的事物呈现的格式或图景当然丰富多采。比如以不同观点准则看人,看到的人的格式(性格、优劣、好坏、对错)就多种多样。常言道:“站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也是这个意思。格式、性质或图景具有相对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时空具有相对性、独立性。

就人的认识领域而言,思维认识或心灵,就象一面镜子,站在不同的时空角度观察世界,心灵镜子中呈现的世界图像均不同。站在地球上说,太阳绕地球运行,站在地球外说,地球绕太阳运行,都对!正如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所言,哲学就象是一面镜子,角度不同,映照出的镜像就不同。由于观察者所处的时空角度总是不断变化,所以,认识得到的真理是相对的、发展的。正如人类一代一代的思想就像一座一座的高峰一样,那最高的山峰永远在后面!


20

主题

104

回帖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6: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论VS马克思学说


文/李光明 2005-07-11


(一)系统论的思想和社会的系统观

系统观的思想中国古代就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形成于殷商之际的《周易》把世界看成是由天(乾)、地(坤)、雷(震)、火(离)、风(巽)、泽(兑)、水(坎)、山(艮)等8种自然成分组成的整体。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把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成分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五种基本要素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制约着自然界和社会运动的变化。

道家的“道(即规律)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包含了系统要素由简单到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思想。

中国中医的“经络说”把人体看作是由12条经脉、365条脉络纵横交错形成的整体,疾病就是脉络不通畅、气血运行不协调造成的,医生的责任就是疏通脉络。中医的“脏腑说”更是把人体看成是由五脏(心、脾、肺、肾、肝)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构成的统一整体,他们各自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又彼此联系,共同制约着人体的健康。

中国人很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思想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田忌赛马----转败为胜、丁渭造宫----一举三得,以及公元前250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等等,都包含了系统整体运筹的思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人类的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砖头、水泥、钢筋、江河里的砂石和人的劳动相互络合后,就筑成了价值不菲的房屋。

原来单独的社会个人青春小姐和帅哥,相互爱慕由恋人结合成家庭,许多家庭因地理位置或物业所在位置形成农村村落或城市社区,众多的农村村落或城市社区又形成县、洲或城市。由此一层一层终成一个国家级的社会。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如果你按社会成员的职业或成分区分,有工、农、兵、学、商、政、党,等等。如果按人数组合划分,有个人、家庭、集体(企业或单位)。在一个军队,可以分总、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

可见,社会也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分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重叠区间。社会是一个大并集。


(二)财富产品的产生及经济系统的组成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地球上的土地、物质和能源。地球拥有并承载着人们生产活动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能源。人类的生产活动由两个要素组成,从这两大要素之间有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产出一切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也就是说,在生产活动中人必须付出劳动,还必须拥有物化生产要素。物化生产要索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仅要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绝大部分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物质和能源,而且还要利用人类在以往的生产活动中从原始的自然生产要素里创造出来的那些中间产品。

我们可以将生产要素区分为二种不同的类别,即:(1)人的劳动,(2)土地和资本。我们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理解为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地上地下、水中和空中的物质材料和能源。将资本财产理解为为再生产服务的、通过人类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一切中间产品,例如机器、生产工具以及一切形形色色的半成品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商品的生产过程。作为社会财富的产品生产,首先就要有生产组织者(资本家)、生产资料(原材料或自然资源、厂房、机器设备等硬件)、生产的技术文化(包括管理技术、工艺技术等软件)、劳动者等。比如农民生产粮食,首先就有生产组织者(如个体户农民、农场主、或国家集体等),然后农民利用土地、阳光、水源、种子、肥料等经过他们的劳动(耕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就生产出了适合人类使用的粮食来。农民在进行这项劳动前,土地、阳光、水源、种子、肥料是不能用来满足人们填饱肚子的需要的,经过他们的劳动后,生产出来的粮食就有了填饱肚子的功能,这就是说经过人与物的相互作用,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

由上可见,人类的生产系统起码应该包含生产组织者、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文化、劳动者四个子系统,缺一不可。正是这些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才生产出供人们所需的社会产品出来,即创造出社会财富来。

现代系统科学证明,系统的特征并非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整体大于要素之和,同时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与各要素不同。1+1+1> 3。由此观之,作为人类生产系统创造财富的功能并不是由某一个要素(或称子系统)造就的,而是每个要素(或称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整体的功能归结于一个要素(或称子系统)起的作用是不对的。


(三)劳动分工

社会劳动分工有两种形式:一是行业间的分工,即俗话说的“三百六十行”。其实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更多的配套工业链,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丰富,不断产生了不同的需求,不断产生了不同的使用价值,不断产生了不同的产品,行业已远远不止三百六十行,而是千千万万行。比如,MP3微型播放器,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又诞生了一个生产MP3微型播放器的行业。

二是行业内的分工,比如一个工厂,有出资的老板,有做工的工人,有负责工厂战略发展规划的老总,有负责销售的业务员,有负则生产技术的工程师,还有负责记帐规划资金的会计出纳和购买工厂物品的采购、总务人员,为了维持工厂秩序还需要保安员,等等。每个人拥有的资金和股份不同,能力也有高低,这自然也就形成了分工。

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分工会产生变化和转化,张三今天做建材生意,明天可能改做汽车生意,张三今天是老板,如经营不善、关门倒闭,明天他可能去大公司任职销售人员。李四今天替人打工,小有积累了再借上点钱自己开个小公司当老板去了。白手起家的例子很多,问问李嘉诚你就知道。人生漫漫征途,就看你的选择。


(四)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危害

实际上,同行内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竞争才是你死我活的,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却是唇齿相依的。即使如此,同行内的各个资本家有时也还有合作关系,比如,同行业店铺开在一起,成行成市,方便消费者,又如店铺开在一起,保安资源的共享。不同行业内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更是相互合作的配套链关系,即平常所说的“ 一业兴百业兴”。

没有一个工厂、公司的老板喜欢自己的工厂、公司内部矛盾重重。没有一个工人喜欢自己所处的工厂、公司关门倒闭,如果他有了这个想法和行为,其结果,他只能是黯然地离开这个工厂或公司。一个工厂或一个公司,上、下肯定是一个统一体,离散了也就不成为工厂或公司。

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危害就是挑拔离间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挑拔了经济系统内各组分的关系,挑拨了各社会成员和谐合作的劳动关系,割裂了人与物的关系。

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个工厂,破坏了一个个公司,破坏了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割裂了经济系统内各组分的关系,财富产品如何创造出来?因此,信奉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国家、民族贫穷落后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不否认工人和资本家在利益上对立关系的客观存在,而激化还是柔化这种无时无刻存在,随时随地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斗争才是对人类智慧的真正考验。

和谐、合作、谈判、互相妥协,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各公民之间,民主文明地协调利益之道才是双赢之道。而非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内耗之道。

了望现实世界,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对立关系非但没有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解体,相反,工人和资本家的统一关系成就了七个主要文明发达国家。

马克思强调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关系,为什么就不强调工人和资本家的统一关系?这是否出于他本人的政治需要(马克思曾领导过工人运动,但失败了)?可见,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不够全面而具有偏见。

而最根本的是,社会是一个复数的系统,它不是单数的简单的系统。你厂工人可能不和谐,但不等于我厂工人也不和谐。而实际情形是,因为我厂的和谐一致战胜了四分五裂的你厂。

所以我说:“我们崇拜美国,不是崇拜美国这个国家,而是崇拜它的创造精神,崇拜它的文明模式。这种文明模式是唯一的和全球性的。----李光明语”


(五)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论(即矛盾论或称阴阳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的最大贡献,综观其著作,应该在他发展了前人(如黑格尔等人)的对立统一观。可惜的是,他应用对立统一观来解释社会并不那么成功。也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局限,这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发现:用对立统一观解释很多简单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有其成功的一面,适合解释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或者比较低阶低维的事物,它解答甲与乙的作用与反作用问题,适合解释“二元”事物,即只有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事物。而对于由多要素络合的复杂系统的解释往往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苍白无力。

大量的事实和实例表明,客观世界的事物,更多的情况下首先是表现为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种群集相互作用状态。这些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并非只是由其中某两个子系统间的“对立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很多子系统组成。至少就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子系统,如第(一)节所说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子系统的分法也不同。很多社会现象决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再者,全世界也有丰富多彩的以国家为单体的不同的社会类型、社会系统,它们并不完全一样,这不仅仅是发展先后的问题。并且,这些不同的社会系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我们既要“对立统一观”也要“系统观”。当我们穷究事物的二个元素间的终极因果关系的时候,需要“对立统一观”,需要把握事物全局的时候,需要“系统观”。我们既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

我根本不否认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系统论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论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入和发展。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之间并没有矛盾,也不是并排的理论,对立统一论是系统论的根基。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系统科学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衔接过来,但是,系统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却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道分水岭。系统科学还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六)结论

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挑拔离间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挑拔了经济系统内各组分的关系,挑拨了各社会成员和谐合作的劳动关系,割裂了人与物的关系。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个工厂,破坏了一个个公司,破坏了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因为它割裂和机械性地肢解了经济生产系统内各组分的整体性的关系(就象把房屋简单解析为砖头和水泥一样,或者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财富产品无法创造出来或难以创造出来,因此,信奉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国家、社会、民族,贫穷落后是理所当然的。


参考资料:

1) 马建华、管华编著:《系统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 http://www.gzii.gov.cn/left2/sci_theory/006.htm
3) 叶峻:《系统科学纵横》
4) L.V.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04

回帖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6: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的五个预设

许多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都必须对如下几个内容作出自己的预设。

一是关于人的理性的预设。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由具体的个人依据其理性对世界的认识结果。任何理论的传播,都离不开具体的个人依据其理性,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的理解而接受。“生产”理论的具体个人对人的理性必然要作出某种预设。

二是关于认识方法论的预设。每一种理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某种方法。而每一种认识方法,都与使用者对世界的整体把握有关。这里也就预设了对某种世界观的承诺。

三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的预设。人类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决定的或非决定的因素呢?任何理论对此都明显或不明显地作出了自己的预设。

四是关于人性的预设。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探讨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离不了对人的活动的解释。任何理论都只能对人及人的活动作出某种程度的分类和抽象之后才能把握人类历史和社会。在这种分类和抽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人性作出某种预设。

五是关于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的预设。研究历史,解释社会,离不开对具体的社会制度的研究和解释,这就必然要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原因作出某种预设。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对人的理性、认识方法论、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人性、人类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也同样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出了自己的预设。我们只要把马克思主义在这五个方面的预设澄清,就可以从整体上判断其是否具有合理性。


一、马克思主义充满了对理性(Reason)的崇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理性可以解释世界的一切,人的理性可以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的理性可以按照这种必然的规律编制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完美无缺的“计划”,人的理性可以按照这种完美无缺的“计划”去实际地创造一个“理想世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科学革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时代。科学在解释自然界获得的成功,激发了人们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人类历史和社会。与此相应,也就激了人类对自身的“理性”的崇拜。在这种对人类理性的崇拜的浪潮中,各种各样的“系统地”、“整体地”把握人类历史和社会、解释人类历史和社会的理论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这些理论中最为“系统”、最为“完整”中的一种。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理性高度崇拜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把人的理性看得高于一切。这与人类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历史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的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人类历史取得的最基本的历史事实之一就是“人的理性是限的”,人的理性不可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人的理性不可能绝对地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的理性也不可能依照这种“规律”为人类编造出一个创造完美无缺的美好未来的“计划”,人的理性更不可能按照这种“计划”却创造出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世界”。马克思主义把人的理性看得高于一切,对人类理性极尽崇拜之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致命弱点。


二、马克思主义采用的是“机械论”(mechanism)的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

机械论科学是一种研究世界的方法。这种方法把世界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并把这些组成部分看作是某种没有“记忆”,如同机械中的部件一样的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系,寻找出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因果关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机械论在工业革命时代占统治地位,但随着量子物理学、全息理论的兴起,宇宙的整体性、不可分性、互相包含性不断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机械论这种把对象割裂开来进行孤立研究的方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尤其是用机械论方法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更会产生不可克服的缺陷。如果我们在采用这种方法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时,不了解这种缺陷,把机械论方法当作绝对有效地、可以解释一切的“灵丹妙药”,就会得出极为荒唐可笑的结果。

科学实在论坚持科学中使用的语词在外部世界中有着某种对应的“实在”存在。极端的科学实在论坚持科学中使用的语词都是与外部世界一一对应的。当然,持这种极端的科学实在论的观点的人只是极少数。科学要把握世界,必须使用大量的语词来组织各种概念。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某种抽象的把握。有些概念能够与外部世界的实体有对应关系。但大量的概念只是思维过程中的产物。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使用大量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只是我们对复杂系统把握的工具,并不一定就具有与外部世界的某种实体具有一一的对应的关系。

“机械论”在把研究对象拆解成要素或部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研究,一般都把“要素”或“部件”预设为没有“记忆”的粒子,如牛顿力学就把世界万物抽名为“质点”和“刚体”。这种没有“记忆”的要素之间只有碰撞的关系。碰撞的结果直接改变了要素的位置和速度及运动方式,但这种碰撞并没有被要素“记忆”下来。在物理学以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中,采用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极大地简化世界,方便了我们思维,进而使我们能够有效地把握研究对象。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却是一个复杂系统。所谓复杂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要素”有“记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质点”之间的碰撞,碰完了就没事了。人与人发生了交往,这种交往的过程、结果等又存储在个体的人的大脑之中成为人的“记忆”。这种“记忆”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人的行为。并且,人类可以通过语言相互交流这种记忆。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通过交流可以使个人的记忆成为社会共同的记忆。这样,社会就会采取某种共同的行动,这就是人类的合作。对于象人类社会这种复杂系统,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人类历史的解释,一般都是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大量的社会科学家研究社会和历史中的个案,另外一些社会科学家再对这些个案进行某种程度的综合,得出一些相对可靠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既是“机械论”科学“横行”的时代,也是科学实在论“横行”的时代。对各种复杂系统的认识和研究,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则完全没有开始。马克思主义接受“机械论”科学和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的。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机械论的,同时也是科学实在论的,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有效地把握世界和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各种语词,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都是人们为了说明复杂系统而对各种社会现象高度抽象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采用机械论的方法,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就象两个相互碰撞的“质点”一样,生产力作用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反作用于生产力,就象牛顿定律里规定的一样。在这样的机械论的基础之上,又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各种概念都看作是历史过程中一个个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实体”。这样,人类历史就变成了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类的“质点”相互碰撞的历史。这就是机械论的科学实在论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复杂系统由于其“要素”——具体的个人具有“记忆”而有别于机械系统。就目前对复杂系统的研究结果来看,人类似乎不可能对复杂系统作出“系统的解释”。这是因为,如果从整体上解释复杂系统,就必须使用大量的、与具体的要素根本不能对应的各种语词。如果只对要素作出解释,整体的结果大大地超出了要素的性质。“机械论”科学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世界进行还原,进而能够有效地把握世界。科学实在论有助于我们将思维对象与外部世界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但是,把“机械论”科学和科学实在论当作绝对正确的方法,忽视了复杂系统和机械系统的区别,用“机械论”科学得出的某些结果“机械地”套用在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之上,只会得出很多荒谬的结果。


三、马克思主义用经济决定论解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采用机械论的科学实在论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这就必须滑向历史决定论。在机械系统之中,一事物的变化必须由另一事物引起。这样推导下去,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原因。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就自然有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也必须有一个根本的、终极的“原因”。这一点,我们从牛顿将世界的终极原因解释为“上帝的第一次推动”就可以知道。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的、终极的原因就是“经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也就是经济决定论。而“经济”又只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形式。马克思主义假设在人类历史的初期有一个“生产资料公有的”原始社会。在这个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人们相互协助、相互友爱。这个原始社会中一个人类的“理想天地”和“大同世界”。由于一部分人的对财产的贪婪,一部分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历史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人们按照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别:无产者和有产者。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财产,压迫和剥削无产者。无产者为了反抗有产者的压迫,不断地进行反抗。人类历史或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们无产者和有产者不断斗争的历史。而决定这场斗争的胜负的关键,则是谁占有了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压迫与反压迫的过程中,“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人类社会依然按照马克思主义设计的“五个时期”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却无法解释“生产力是怎样发展和变化的”。马克思主义使用一些模糊不清、无法界定的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类的语词,却无法对这些语词作出明确的界定。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时刻在相互作用着,一部分人群体的活动同时影响着其他人群体的活动。这个复杂的系统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决定的因素。对于这种复杂的系统,我们只能使用演化的方法部分地说明其发展过程。任何企图整体地、系统地、全面地说明人类历史发展全过程的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决定论。


四、马克思主义用“两分化”的人性论解释阶级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预设是什么呢?是“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的“两分化”的人性论。确切地说,就是“无产阶级性善,有产阶级性恶”。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部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历史”。对无产阶级尽可能地歌颂,对有产阶级尽可能地贬低。这实际上是一种“两分化”的人性论,即“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的人性论。

阶级只是我们把握社会群体的一种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之下,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不同阶级确实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人性上的“善”与“恶”。但是,阶级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无产阶级经常“演化”为有产阶级,有产阶级也经常会“演化”为无产阶级。我们不能说,今天某某是无产者,他就具有无产者的“善”性,明天他有产了,就丧失了无产阶级的“善”性,只具有有产者的“恶”性了。

人性是我们对人的行为的历史的、总体的、抽象地把握的结果。这种抽象把握本身就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要说人性善,则“人性皆善”。如果我们要说人性恶,则人性皆恶。无论如何,人类历史是不能仅仅用“一部分性善,一部分人性恶”这种抽象的“人性论”解释的。


五、马克思主义用 “阴谋论” 解释私有制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财产制度形成的原因的预设是什么呢?是“阴谋论”:私有财产制度是私有财产占有者为了维持其统治而“阴谋设计”出来的一种社会制度。由于马克思主义采用的是“两分化”的人性论,很自然,马克思主义在解释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之时,必然会把私有财产制度看作是“性恶”的有产阶级的“阴谋设计”的产物,是有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人为地”、“故意地”设计出来的一种制度。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私有财产制度确实为人类带来了不少的罪恶。但是,私有财产制度同时也为人类消除了大量的罪恶。没有私有财产制度,人类就不可能积累起社会财富,人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人类与其他任何生命存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必须依靠财富才能生存。没有私有财产制度,人类就会为争夺各种资源而相到残杀。私有财产制度有效地界定了产权,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积累。私有财产制度使得社会财富分散到大量的社会成员手中,减少了皇权和王室对个人的暴力侵犯。

这些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私有财产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地”、“演化地”形成的,而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阴谋设计”的产物。如果私有财产有罪恶,有产者同样也是这种罪恶的“受害者”,无产者也同样是这种罪恶的“制造者”。将私有制看作是私有财产占有者“阴谋设计”的产物,实际上还是一种“英雄创造了历史”的英雄史观的翻版。


六、结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理性可以绝对地把握世界,人的理性可以绝对地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的理性可以按照这种必然的规律编制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完美无缺的“计划”,人的理性可以按照这种完美无缺的“计划”去实际地创造一个“理想世界”。马克思主义采用“机械论”的科学实在论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由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类的类同于机械论科学中的“粒子”碰撞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按照历史决定论的方法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经济”,进而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主义把人按照其阶级地位人为地分为“无产者”和“有产者”两大类,并分别赋予其“善”与“恶”的人性。马克思主义把私有制看作是有产者阴谋设计的产物。这样,依据人的理性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把握,编制出一个建立“理想世界”的完美无缺的“计划”,由“性善”的无产阶级打倒资产阶级并对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对生产资料实行国家所有,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的条件下,按照人的理性编制出来的“完美无缺”的“计划”,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罪恶的“理想世界”的革命就是非常“必然”的事情了。

任何一种解释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理论都有其自身的逻辑。我们如果依照这些逻辑,顺藤摸瓜地获得其关于上述对人的理性、人的认识方法、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人性的善与恶、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方法的各种预设,然后对这些预设作出基本的评价。如果一种理论在这五个方面的预设都大成问题,这种理论自身的逻辑再强,也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理论。

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高度的逻辑自洽性。但是,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美地解释人类历史和社会。任何一个个人要用某一种完美无缺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那只是他个人的事情,是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如果一个社会非要用一种完美无缺的理论来指导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就只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公共生活只能依靠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的过程达成其种程度的社会共识来取得共同行动,进行社会合作。要依靠一种完美无缺的理论来组织整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无异于把整个社会变成一部机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是理性思维高度发展的产物,其推理、论断貌似非常严谨和符合逻辑。但是,逻辑的东西毕竟不能完全取代常识的东西。忘记常识,崇拜理性,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04

回帖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6: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人民思想的萎缩

翟羽佳

建国以来,自由思想抬头,可是,毛泽东从批判《武训传》、思想改造到反胡风、批判胡适等思想开始,马克思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的钳制不断加紧,空前严厉。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反右派运动,把体现学术自由和文艺自由的正确方针冲得一干二净。解放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胜利,中国人民陷入灾难的泥潭。文化大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肆虐,使人们陷入个人迷信的牢笼之中。改革之后,在反专制主义的历史征程上高歌猛进的思想解放运动,意外地遭到马克思主义的顽强反扑。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棒下,思想解放、思想自由的洪流遭到无情的阻遏。由于专制主义的侵染而难以巩固,个人迷信死灰复燃、造神运动愈演愈烈,人们的期待,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马克思主义胜利了,人民自由的阵地也失去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了,中国的独裁全面回归了。每当宣布毛泽东思想一次伟大的胜利,不是哪个当权者或群体掉头或被排挤,就是千万人头落地或失去自由。

反观世界潮流,正因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失败,人类历史才能进步,人民空前自由了。马克思主义虽然还在小范围内垂死挣扎,可是,马克思主义全球的失败已成定局、不可逆转。

89年学潮,中国吹响了终结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号角,因为时机不成熟,而胎死腹中。可是,马克思主义捍卫者的枪炮和坦克车并没有挡住终结马克思主义的脚步。在一国马克思主义终结运动失败后,东欧以及世界的终结马克思主义运动波澜壮阔,并大面积地丰收。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整个世界终结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达到了高潮。

假如89终结运动晚发生几年,人们就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狰狞面目。假如苏联社会主义终结运动提前几年,那么,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就可能成为历史名词。尽管,一些学者故意为马克思主义辩护,说什么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把罪过完全推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人头上,可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终结,是阻挡不了的。

翻开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扼杀人性的历史。当马克思主义轰轰烈烈的时候,个体的人性和社会的道德也就只有对墙哭泣了。20世纪的后半期,东欧开始了终结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可是,因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尚未完全死绝,运动很快被血腥掩盖。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扑,人们几乎认为,没有力量能终结马克思主义。可是,几十年后,终结马克思主义跟天鹅绒一样轻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究其根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理论上不断清除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和社会的困扰。无论是经济实践,还是理论拨乱反正,每一次进步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清除和终结。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实质就是人性的解放。思想的大解放,不仅是经济的改革,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一次大的清算。但在政治思想领域,由于理论观念的滞后,导致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社会意识阵地。

胡耀邦的逝世引发了人民群众,一场空前规模的学生运动应运而生。学生运动很快却被淹没在血泊之中,中国人民又丧失了一次清除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机会。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挥舞着“反自由化”和“反和平演变”两杆大旗,借以恢复马克思主义失去的阵地。为此,改革的步伐停顿了下来,经济停滞,腐败加剧,直到邓小平南巡,给了马克思主义者迎头痛击。但是,要完全清除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做艰苦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思想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清算的结果。可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顽固,出现了接连不断的“反自由化”运动,这种反世界潮流意识的出现,不仅堵塞了人们的自由思想,而且扼杀了业已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清算运动。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些热衷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捍卫者,一面高举僵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面挥舞大棒,对脱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观念进行反驳。他们曾经一再妄想把“反自由化”的邪火烧向经济领域,用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责经济体制改革,并套上所谓的“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自由化”帽子。尽管他们凶神恶煞一般,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终结依然或明或暗地进行着。尽管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总是疯狂反扑,但是,“自由化”思想取代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法避免。

对于马克思主义道路的被抛弃,马克思的徒子徒孙们已不能像他们的先辈那样用“反党反社会主义”来压制人们的自由思考了。可是,他们并不甘心理论阵地的失意,他们又发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西化”等帽子,妄想阻止整个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抛弃。

二十多年来,很多忧国忧民的爱国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审查和处分。甚至连中共中央的总书记胡耀邦,都被加上“自由化”的罪名而被迫辞职或遭到废黜。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反复中,“自由化”成了国人思想解放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由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清算,也被迫转入地下,成为地下随时可能喷发的岩浆。

在这种情况下,势利的知识分子公然用什么理论什么代表来挽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败落。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知识分子在政治的高压下,把那些承袭马克思主义的陈词滥调,吹捧为创新或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压下,人们噤口结舌,或有所思而不言,有所感而不发,写文章也是旁敲侧击、打打擦边球。整个社会,又倒退到万马齐喑的僵化时代。

由此可见,政治思想领域一日不彻底清除马克思主义的钳制,社会就无法改革,理论也就无法发展或创新。要有思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就非撤除马克思主义大棒不可。只有清除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思想,才能为中华民族创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象梦魇一样缠绕人们几十年了,它横行无忌,猖狂肆虐,严重地压制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自由思考,堵塞了政治思想领域的改革道路,现在应该是彻底清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05: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