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59|回复: 0

美媒:习近平女儿习明泽在美国找到了什么? 图

[复制链接]

6683

主题

786

回帖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74194
发表于 2015-6-6 1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媒:习近平女儿习明泽在美国找到了什么? 图
                                                                       ——美媒:中国的第一女儿在美国找到了什么? 图

【阿波罗新闻网 2015-06-01 讯】

作者:Evan Osnos


                                    
                                儿童时代的习明泽(中)(网络图片)
去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哈佛毕业班中的一人拿到了毕业文凭,她准备像自己来到校园时一样低调地离开此地。习明泽是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夫人、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的独生女,她走上了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曾经就读的亚当斯舍院(Adams House)的讲台。峰村健司(Kenji Minemura)是《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的记者,他参加了这场毕业典礼并写下了习明泽在美国的经历。他称习明泽曾修读过心理学和英语,并以化名住校,仅有为数不多的教职员工和“不到10人”的密友知道她的身份。
习明泽很少受到媒体的关注,这与其他在上大学的国家首脑们的子女很像(法律诉讼除外)。然而,其他中共领导人的一些子女在国外受到了关注。在此之前,前政治局成员薄熙来因腐败入狱,其妻子谷开来因谋杀罪入狱,他们的儿子薄瓜瓜邀请过成龙来牛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xford)同台献唱;他本科在哈佛大学(The Harvard University)时还曾驾驶过一辆保时捷。另一方面,据峰村健司称,习明泽在剑桥过着“节俭的生活。”他最近告诉我,“她总是在学习。”
21岁的习明泽如今已经返回中国;尽管她很少抛头露面,最近她却和父母去了延安——她的父亲在文革期间曾被发配到该地,那时他才十几岁。我在上周的杂志中介绍了习近平,并提到了他经常叙说自己在延安的那段岁月,她的女儿在他那个年纪时却待在了哈佛大学,但正是那段岁月造就了他的成年:“我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基本思想及品质是在延安形成的。”
尽管习近平游历过很多地方,但他从未在国外生活过;不像他的前任江泽民(他曾在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学习过)和邓小平(他曾在法国生活过5年,并在苏联学习过),习近平决定不在国外生活。他的第一任妻子想在英国定居,习近平不同意,于是他们离婚。随着他的职位一路高升,习近平频繁与西方人打交道,但其政府最近巩固了抵御西方思潮的界限。他麾下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最近称,“我们决不允许教材传播西方价值观。”我们中的很多人关注中国的人会想:关于她在美国的生活,习明泽会向他父亲说些什么呢?如何在并不限制讨论中国的痛苦时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校园中生活,进而影响她的世界观呢?
对于中国公民来说,在美国学习所带来的效果很少像陈词滥调所称的那样简单——这些论调称回国的人带着截然相反的思想。通过对外国学生的分析发现,中国公民比其他人更可能留在美国。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研究显示,相比41%的韩国毕业生,92%的中国毕业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研究员们大体将其归因于家庭压力及工作机会的悬殊差异。同样,回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据尤因马里恩•考夫曼基金会(The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于2009年的一次调查发现,有17%的中国被访者认为很难在美国定居,但有34%的人称回国很难,因涉及文化冲击、污染及其它因素。
通过更为全面的查看留学是如何塑造中国海归的思维方式,韩东临和崔大伟(David Zweig)发现,对比从未在国外生活过的中产阶级,那些曾经在国外生活过的人——本例中的人们曾在加拿大和日本生活过——被认为对“合作国际主义(cooperative internationalism)”更加坚定,也不太赞同坚定自信的民族主义。但作者们提到了引人注目的一点:“海归中有非常显著的一部分人支持中国的对外政策,他们不论政策对错都给予支持。这也许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持民族主义观点的学生更可能回国),但这也强调了漂泊异乡的扩大效应。任何一个曾经在外国生活过的人也许都知道、或能回忆起坚持民族特征的那种诱惑——一方面是与移民国对比所产生的,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憎恶外国人的批评。布鲁金斯学会(The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李成提到,与”民主渗透“——这一概念称仅仅生活在美国就会使外国人更为偏爱民主自由思想——的神话相反,中国很多最为强硬的民族主义书籍是由海归所著。
如果习明泽将来选择公开生活,我们也许发现她给晚餐谈话带来了什么谈资。同时,国外其他的中国公民通过渗透把我们对民主的理解变得复杂了。今年早些时候,《国际教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上刊登了一篇吸引人的文章”爱国主义在国外(Patriotism Abroad)“,文章汇集了一些匿名的中国教职工和留学生的观点。一名教授自然科学的妇女称,”在中国,人们经常抱怨。但在美国,我想看到中国的积极一面。你懂得,这与自豪有关;我想以成为中国人而引以为荣。
阅读原文:What Did China’s First Daughter Find in America?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译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3-29 07: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