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nna 发表于 2019-7-31 06:43:11

中美贸易战与习近平“四个自信”的真假对错

文章来源: RFA


中美贸易战还在继续,后果正在逐步显现。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呢?笔者以为这与习近平“四个自信”的真假相关。

(一)

G20大阪会议上习近平宣称中国会进一步对外开放。李克强在随后的经济论坛上也这么说。其实此前已经这样做了一些,这是贸易战的第二个后果,第一个后果当然是影响了出口,企业关闭、外迁和失业潮正在发生。

开放市场属于政府政策,国人或可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拉动国内消费。但是百姓有钱吗?有钱没钱恐怕也只是取代了国货,这自然会影响国内原有企业和职工的生存。减少政府的产业补贴是美方要求中方的另一个政府政策,能否实现还未知。再有就是己经摆在桌面上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习近平的承诺中似乎是己经认账了。贸易战的后果两个己达、两个可期,中国“吃亏”已成定局。出路何在呢?

(二)

当然是创新。创新几乎是改变现状的唯一的出路。中国以创新为国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效果不佳。原因何在呢?以笔者看来与领导人的认知有关。

1,创新没有充分条件。中共号召、国家扶持、政府投入、上级指令……你可以穷尽你能想到的所有相关条件,但都不能自动导致创新的出现。

2,自由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包括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行动的自由。所谓必要条件当然是说,有了自由也不一定导出创新,但没有自由则一定导不出创新来。

以上两条是显而易见的,并无新鲜,故无需论证。这让笔者想起前一阵网上看到的张维迎先生在2017年北大毕业礼上的演讲。他在列举大量实证数据后强调说自由是一种责任。那个演讲广为流传。领导人有空时应该听一下。

(三)

习近平上任后的七年里,国民自由显著减少。笔者见过一本习近平论创新的著作,克强总理也一直在大声疾呼万众创新。可为什么不给国民自由呢?由此可以推论,领导人对自由和创新关系的认知确有障碍。实际上阻碍创新的正是中共自身。因此还可以推论,习近平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假自信。因为如果是真自信的话,国民自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时至今日,仍有人相信习近平有可能成为戈尔巴乔夫或蒋经国,甚至说中美贸易战是习近平联手川普倒逼国内改革。笔者对习近平存疑,但希望川普能逼出“国民自由”一一这个贸易战的第五后果来。

美中贸易战的实质是自由与专制之战。这个实质在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逐渐减弱后会愈加突出地显现出来。习近平为保党主张专制,但专制之上无自信,专治之下无创新。道理之浅显,世人皆知。不知习近平的自欺欺人和装傻充愣何时休矣?

习“思想”超邓追毛,但是与江胡的“代表”和“科学”相比,“思想”就显得不够具体。查了一下,“中国特色”、“五位一体”、包括“中国梦”都是前朝旧词,只好用“四个自信”说事儿。



(一)



习近平上任后先是提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随后又加上了文化自信。一共四个自信,看上去很工整。尽管王沪宁说过习思想是习近平的原创,但没人相信。



由于思想自由、文化多元和历史非决定论,故理论、道路和文化的自信尚可有之,但制度却不同。中国公知秦晖先生说制度有优劣。无论从制度的权利层面还是从制度的效用层面都可以有一套客观的标准加以衡量。权利层面如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对此即使中共也不敢公开说不。效用层面或尚无共识,例如中共总说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证明中共体制的高效。但实际上,权利有联合国的人权宣言,效用有联合国的各类指数,制度优劣一目了然。中共体制与多数国家制度不同,这是一个事实。习近平主张制度自信,实际上是一种制度霸权主义。



(二)



在习近平执政的七年里,港台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近来的香港局势令世界瞩目,让世人不安。笔者以为,这与习近平主张“制度自信”的霸权主义内涵相关。按照联合国的标准,香港和台湾的制度显然优于大陆,中共提出的一国两制自然应该是大陆的较落后的制度向港台的较先进的制度学习和靠拢。当初邓小平说的50年不变和50年后不用变,显然是对制度优劣认了账的。习近平上台后把之前的判断和做法颠倒了过来。习近平的一国两制是假,基于制度自信的制度霸权是真。



中共一直强调港台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但同时也主张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宣扬制度自信,他将如何处理与港台及与世界多数国家的不同制度问题呢?鉴于习近平的强势态度,笔者认为如果还有一国两制的话,在制度的权利原则和效用原则之外还要加上一条制度平等原则,用以限制习近平将他的制度自信向外推广。



造成港台当下局面的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就是习近平。习近平用他的制度自信颠覆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而王沪宁提出先进文化论,历史决定论和制度霸权主义。这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因此他也脱不了干系。中共在北戴河会议上应当追究这两个人的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贸易战与习近平“四个自信”的真假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