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stock 发表于 2006-1-16 02:10:32

[eMule]《越剧精选集》[情探.行路]颜佳表演[MTV RMVB WMA MP3]

《越剧精选集》更新[情探.行路]颜佳表演

资源分类:
   资料/有声读物
发布者:
   kuwen
发布时间:
   2005-11-05 21:53
最新更新时间:
   2006-01-15 21:56

eMule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越剧连环画和人物介绍.rar    18.1MB

    文化部十年春节晚会越剧黄梅戏名家唱段.rmvb 119.8MB
越剧电影-《碧玉簪》金采凤.陈少春.周宝奎.姚水娟.钱妙花等主演(上影1962).rmvb 639.8MB
[越剧名家名段集锦].wma.rar 28.8MB
[越剧精选集].mp3.rar 53.9MB
[越剧精选集之二].MTV.rar 38.5MB
越剧选段.rm.rar 39.1MB
越剧-[何文秀]赵志刚演唱.mp3 16.1MB
越剧-[红楼梦-寄情]何赛飞演唱.rmvb 20.0MB
越剧-[红楼梦-哭黛玉]杨惠文演唱.rmvb 15.7MB
越剧-[梁柱-回十八]白银飞,陈怡演唱.rmvb 18.6MB
越剧-[情探.行路]颜佳表演.rmvb 23.6MB
全选1.0GB

中文名称:越剧精选集
资源类型:MP3
版本:更新[情探.行路]颜佳表演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申明:该资源已经杀毒
杀毒软件:瑞星2005
版本:17.49.02
常驻服务器:Razorback 2.0 (ed2k://|server|195.245.244.243|4661|/)
开源时间:18点至24点供源


http://img.verycd.com/posts/0511/post-321717-1133006785.jpg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1910年小歌班进入杭州,1917年到达上海,1920年起,演出用丝弦伴奏,因板胡定弦1—5两音,称〔正宫调〕。 20年代初,剧种被称为“绍兴文戏”。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第一个女班。1925年坤伶施银花在琴师王春荣的合作下,产生了63定弦的〔四 工调〕,成为绍兴文戏时期的主腔。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这时期,除男班、女班外,还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革,称“改良文戏”。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是被称为越剧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 杏花、姚水娟,小生为竺素娥、屠杏花、李艳芳;青年演员如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崭露头角。主要编剧有樊篱、闻 钟、胡知非、陶贤、刘涛等。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对越剧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革,被称为“新越剧”。编导有于吟、韩义、蓝流、白涛、肖章、吕仲、南薇、徐进等。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改革之路。

唱腔方面,越剧改革有重大的突破。“新越剧”在实践中扩大了表现内容,原来较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已不能适应。1943年11月袁雪芬演《香妃》 时,1945年1月范瑞娟演《梁祝哀史》时,都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分别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皆成为越剧的主腔,并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流派唱腔。

表演方面,一是向话剧、电影学习真实、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方法;二是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演员们以新角色的创造为基点融合二者之长,逐渐形成独特的写意与写实结合的风格。

舞台美术方面,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服装式样结合剧情专门设计,色彩、质料柔和淡雅,成为剧种艺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40年代的越剧改革,建立起正规的编、导、演、音、美高度综合的艺术机制。越剧观众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除原来的家庭妇女外,还吸引来大批工厂女工和女中 学生。

  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第一个国营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1年国营的浙江越剧实验剧团建立。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成立。

    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和浙江的越剧团进行了男女合演的实验,创作演出了《风雪摆渡》、《未婚妻》、《斗诗亭》、《争儿记》、《山花烂漫》、《十一郎》等剧。从 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优秀剧目蜚声大 江南北。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等被搬上银幕。

1977年1月起,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陆续恢复上演。浙江的越剧团,创作演出了《五女拜寿》、《汉宫怨》、《胭脂》、《春江月》、《桐江雨》、《花烛泪》 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南京市越剧团也创作演出了《莫愁女》等戏。《五女拜寿》、《莫愁女》、《春江月》、《桐江雨》、《花烛泪》等剧,相继被搬上了银幕。

一些五六十年代已成名的演员如陆锦花、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毕春芳等,艺术上继续提高,风格更加鲜明,继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之后,形成新的流派唱腔。

80年代中期起,越剧界陆续试行了体制方面的改革。上海、浙江和江苏大力培养新一代青年演员。赵志刚、钱惠丽、方亚芬、陈颖、韩婷婷、单仰萍、章瑞虹、王志萍、茅威涛、董柯娣、何赛飞、方雪雯、陶琪等新秀,已蜚声海内外。

越剧连环画和人物介绍
《越剧之星—钱惠丽》.zip
《珍珠塔》连环画.zip
尹竺小集.exe

越剧精选集目录 :
01-白蛇传-合钵.mp3
02-林冲·风雪山神庙.mp3
03-龙凤花烛·读信.mp3
04-王老虎抢亲·寄闺.mp3
05-血手印·花园相会.mp3
06-血手印·你不问情由破口骂、读祭文.mp3
07-玉蜻蜓·认子.mp3

越剧精选集之二.MTV目录
01-菱花镜(MTV).rm
02-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MTV).rm
03-梁祝.楼台会(MTV).rm
04-梁祝.那一日乾塘道上送你归(MTV).rm
05-梨花情.念夫(MTV).rm

越剧名家名段集锦
01-袁雪芬《西厢记·琴心》.wma
02-傅全香《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wma
03、戚雅仙《白蛇传·合钵》.wma
04、王文娟《红楼梦·葬花》.wma
05、张云霞《李翠英·告状》.wma
06、吕瑞英《穆桂英挂帅·出征》.wma
07、金采风《盘夫·官人好比天上月》.wma
08、尹桂芳《红楼梦·宝玉哭灵》.wma
10、徐玉兰《红楼梦·金玉良言》.wma
11、竺水招《柳毅传书·惜别》.wma
12、陆锦花《送花楼会·我为你小姐珍珠凤》.wma
13、毕春芳《血手印·法场祭夫》.wma
14、张桂凤《二堂放子·何日骨肉能聚首》.wma
15、徐天红《红楼梦·笞宝玉》.wma
16、商芳臣《柳毅传书·有故人来自洞庭对我告》.wma
17、吴小楼《情探·状元公不要太书呆》.wma
18、周宝奎《红楼梦·可怜你年幼失亲娘》.wma

越剧选段
01-倩女离魂.rm
02-蔡锷与小凤仙.rm
03-情探.海神爷.rm
04-莲花传奇.rm
05-李娃传.rm
06-杨乃武.rm
07-春香传.rm
08-舞台姐妹.饮恨.rm
09-早春二月.rm
10-状元打更.rm
11-北地王.rm

http://lib.verycd.com/2005/11/05/0000073207.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eMule]《越剧精选集》[情探.行路]颜佳表演[MTV RMVB WMA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