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eggoom 发表于 2006-1-18 00:33:54

碧波上的“火焰”----红海滩

碧波上的“火焰”----红海滩
(一)
当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蓦然点亮我的目光时,我正在万米之上的高空飞行。

确切地说,那是一些精美的图片,被印刷在一本精美的航空杂志上----火红的海滩、碧绿的芦苇、天地间缤纷交错的翅膀……还有在图片间潺潺流淌、清澈诱人的文字:全球保存最为完好的沿海滩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芦苇荡、举世罕见的红海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世界濒危保护动物黑嘴鸥最大的组群繁殖地……

当时,我正坐在麦道-82宽敞舒适的客舱里,飞行在长春至成都的航线上。盛夏的阳光恣意地在蓝天白云间挥洒,微微颤动的机翼正滑过碧波浩瀚的渤海。

巧的是,那团燃烧的“火焰”----那片位于辽宁盘锦境内的神奇海滩,刚好就铺展在这片蓝色海湾的西北岸边。

愿望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从耳闻到眼见,从图片到现场,从向往到抵达,前前后后我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二)
两个月后的盘锦,正是红海滩魅力十足的仲秋。

驱车在锦州到盘锦的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到处是翻滚的苇浪,无边无际,浩浩荡荡,仿佛是芦苇的海洋。

这片芦苇繁生的沼泽,就是著名的辽河三角洲湿地。它地处辽东湾北岸的九河下梢,大辽河、饶阳河、盘锦河、大辽河等20多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入海,平均海拔只有0-6.5米,是一片河网交错、川泽密布的低洼平原,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为芦苇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说,这里的苇田面积多达120万亩,其中,可收获的的苇田就有86万亩,年产芦苇50多万吨。所产芦苇除大部分被用于造纸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成为苇编、苇工艺品制作的上好材料。难怪有人说:辽河三角洲的滚滚苇浪,就是盘锦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滚滚财源。

芦苇的尽头是稻田,稻田的尽头还是芦苇,被芦苇和稻田紧紧包围在中间的,就是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所在地----盘锦市。

(三)
车过盘锦,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干净整洁的市容就要数随处可见的“磕头机”了。它们或屈居于街区的一角,或赫然站在马路的旁边,更多的则是孤零零散落在大片的稻田里,寂寞冷清,无人守候,却一刻不停、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着。

出了城区,车子开始行驶在一条蜿蜒的岔路上。依旧是波澜壮阔的芦苇,依旧连绵无际的稻田,不同的是,在芦苇和稻田的空白处,不时会闪现出一片征人工养殖河蟹的水塘。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

盘锦是河蟹的故乡,产蟹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1300年前,唐王御驾亲征盖州,行至盘锦境内的三叉河口附近时,忽然接到前方探马来报:由于连日大雨,河水暴涨,三军根本无法渡河。心急如焚的唐王渡河心切 ,接连斩了两名探报。第三名探报唯恐再遭杀身之祸,只好硬着头皮谎称河上已有浮桥出现,请唐王速速渡河。三军于是拔营渡河,果然如履平地。走在队伍最后的催阵都督王军可知有神助,待大军全部得渡之后蓦然回首想看个仔细。谁知,这一看不要紧,本来由河蟹连成的浮桥轰然瘫塌,猝不及防的王军可瞬间栽于马下,掉进了河里。民间传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河蟹脊背上的那片凹陷,其实就是当年王军可失足落水时马蹄挣扎的踏痕……传说固不可信,但倘若把这传说和流传于当地的一句”棒打獐子瓢舀鱼,螃蟹爬到被窝里”的民谣联系起来,盘锦的产蟹之多、历史之悠久也就可见一斑了。

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环境恶化、河水污染,盘锦的河蟹一度到了灭绝的边缘。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养蟹技术逐渐得到了普及。如今,盘锦的养蟹户、养蟹村遍地开桦,稻田养鸡蟹、池塘养蟹随处可见,据说河蟹养殖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40万亩,年产河蟹1.4万吨,产品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外销量最多时可达数百吨。

到了蟹乡当然没有不吃螃蟹的道理。为了能吃到地道的盘锦蟹,我们愉快地接受了导游的建议:一是一定要亲自下到蟹塘买;二是一定要亲自看着厨房煮。不过眼下还要赶路,一切都要等到回来再说。

(四)
继续驱车前行。没多久,我们便来到了红海滩景区的第一个景点----芦园。

很显然,这是一个可以和野生芦苇人个亲密接触的地方。不用再踞车俯视,不用再凭窗远望,行走在蜿蜒于芦苇丛中的幽僻小路上,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心甘情愿地迷失在苇草的怀抱里。

秋已深了,眼前站立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芦苇开始憔悴。青春的光芒已经不再,但随风苇絮还远远没有衰老到一夜白头。灿然依旧的,是夹杂在苇丛中的或淡紫、或金黄的野菊。这是一种真正值得敬佩的植物,它没有因为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下而感到渺小自卑,没有因为陷入重重的围困而失去生活的勇气,自信而坚毅、倔强而顽强的性格,成全了她阳光般微笑的一生。

红海滩地处沼泽湿地,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这就为多种鸟类的本息繁衍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总面积12.8万公顷的保护区内共生活着253种不同的鸟类,每年经此迁飞、停歇的候鸟就有172种,其中,丹顶鹤、白鹤、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灰鹤、大天鹅、黄嘴白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8种,每到乍暖还寒的3月,保护区内就成了鸟的世界各种从南方回迁的候鸟都要在此做短暂的停留、修整,然后继续向北飞行。届时,在此集结的鸟类多达几十万只,正所谓挥翅如云,飞落如雨,景象宏大而壮观。

在众多的鸟类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丹顶鹤和黑嘴鸥。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共有野生丹顶鹤2500多只,而湿地保护区内丹顶鹤最多时可达800多只,约占其野生种群数量的30%。更为有趣的是,由于留恋这里的美丽风光,每年都有30多只丹顶鹤干脆就留在此地繁育后代,使这里成为这种鸟类繁殖的最南限。

做为全球珍稀鸟类而被载入世界鸟类红皮书的黑嘴鸥,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由于种种原因,100多年来,人们对于这种候鸟的繁殖地点、生活习性一直所知甚少,直至10年前鸟类专家于这个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黑嘴鸥幼鸟巢穴,红海滩做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的秘密才最终大白于天下。如今,全世界共有野生黑嘴鸥7000多只,而红海滩就多达5000余只,约占种群数量的70%。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占红海滩鸟类绝大多数的涉禽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随着季节的变换,踏上了向南迁徙的旅途。想象中,碧海蓝天之间高亢嘹亮的鸣唱喑哑,红草绿苇之上欢乐翻飞的翅膀也已消歇,昔日挥翅如云、飞落如雨的热闹场面,全都被眼前萧瑟的大野和寥落的秋风所替代了。

鸟,还是有的,但都在芦园西侧那张疏而不漏的巨大的“天网”里。无精打采的鹦鹉、神情黯淡的天鹅、寂寞消沉的野鸭……日积月累的困顿与消磨,早已使它们失去了翱翔旷野的风采与神韵。好在还有几只气质不凡、高视阔步的仙鹤在园子里,但一经游人手里那些小鱼小虾撩拨,也全都变得急功近利,意乱情迷。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望着鸟鸣不再的空空苇荡,郁闷不已的我们也只好登车启程,直奔下一个景点----红海滩。

(五)
红海滩,说到底是被一片如火如荼的红色小草所覆盖着的辽阔滩涂。这种草就是赤碱蓬。民间又叫它盐吸菜、黄细菜、碱蓬草。

赤碱蓬属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耐盐碱,植株矮小,叶子繁密,形同珊瑚,因此日本人又叫它珊瑚草。主要生长于我国的东北和内蒙等地。这种草于每年的四、五月份长出地面,颜色初为嫩红,以后逐渐加深,深秋时节则由红变紫,热烈如火,鲜艳欲滴。

碱蓬草随处可见,红海滩却为天下所独有。多年来,这一奇怪的现象一直为世人所困惑,因此,在将红海滩誉为罕见的“世界奇观”的同时,又将它称之为难解的“自然之谜”。
如今,难解的“自然之谜”终于有了答案,形成红海滩涂这一绚丽的世界奇观的真正根源还要归结到它的所在地----盘锦市大洼县双台河口独特的自然环境上。

红海滩位于辽河三角洲与辽东湾之间的防潮堤外侧的滩涂上。防潮堤修建前,赤碱蓬只是零星地散布于近海处,并没有形成规模,堤坝建成后,辽河裹挟而来的泥沙开始在此沉积,加上潮汐的反复浸泡,就孕育出了最适合赤碱蓬生长的绝佳环境。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赤碱蓬开始在这片泥质滩涂上迅速蔓延,到90年代末达到了鼎盛时期,近百公里长的海岸线上,9万亩的范围内,全都长满了这种红艳阳天欲滴的植物,“红海滩”也由此变得远近闻名。

(六)
观看红海滩珠最佳处是辽河入海口的红海滩码头。此码头建于2002年,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唯一一处建在泥滩上的全木结构建筑群,其主体为自岸至海斗折蛇行的“九曲廊桥”。该桥全长680米,由1998根直接楔入滩涂的木桩所支撑,上铺桥板,桥边设栏,回廊连接处又建有庙宇、餐厅、茶座等多处建筑,远远望去,整个横越跨滩涂、探身入海的码头仿佛就是隐现潮间的海市蜃楼,曼妙似幻,绰约如梦。

赶到码头时,恰逢退潮,海水已经远去,无影无踪在眼前的一望无际的黑色滩涂。身材矮小、能体透红的赤碱蓬就扎根在这片光秃秃的泥滩上。没有想象中的繁茂稠密,没有画片上的鲜艳欲滴,但远远望去仍旧是绚丽如火,殷红一片。

泥凝的滩涂是无法涉足的,要想与这种红色的小草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挟在栈桥的栏杆上俯身下望。看得久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它高不盈尺,其貌不扬,除了鲜艳的色彩,实在难以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就是这种其貌的纤纤小草,硬是凭着自己的忍耐与倔强,在这片盐碱交加、其它植物望而却步的的滩涂上顽强地挺直了腰板,站稳了脚跟,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不能不让我联想到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能力包涵着适者生存的智慧与策略,更包涵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与精神。有了这种智慧与意志,靠着这种策略与精神,再弱小的植物也会表现出生存的强势,再质朴的生命也会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形同火焰的赤碱蓬不仅点燃了红海滩别样的风景,同时也以其更为实用的价值在不断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碱蓬草成了人们的救命草,粮食不足,生活困难,红海滩边的人们就采集它的茎叶与籽实,和着玉米面做成窝窝头儿,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赤碱蓬作为养猪的最佳饲料,又成为当地居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粮食和饲料替代品以外的价值开始日益得以体现,这其中就包括它的药用价值。据专家考评,长期食用赤碱蓬可以降糖降压,防治心脏病,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尤其从它的籽实中提炼出的“共轭亚油酸”还具有抗癌、降胆固醇,抗动脉硬化等奇效,再一次证明了其貌不扬的赤碱蓬真的是植物界中少有的浑身是宝的佼佼者。

(七)
在栈桥上徜徉,除了看草,最有趣的就是钓蟹了。红海滩的蟹多得出奇,放眼望去,偌大的海滩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螃蟹洞,多如麻点,密若繁星,真真让人惊叹不已。蟹多但并不大,由于土里来泥里去,个个脏兮兮的象个泥疙瘩,如果不是仔细辨认,还真的很难分辨出那块是泥土,那个是正蜷缩在沙滩上懒懒地晒着太阳的螃蟹呢!

在红海滩钓蟹,与其说是“钓”,还不如说是“缠”。一根竹竿,一丈细线,线的末端再拴个螺丝帽,就是赚螃蟹上钩的全部道具了。垂钓的方法也简单,先是把做铅坠用的螺帽丝帽静静地沉到螃蟹身边的滩涂上,然后用细线的末端轻轻地撩拨蟹,待蟹被搔扰得动起来,便伺机将钓线一圈圈地缠绕在它的鳌爪上,密诀就是蟹急你不急,它越动,你越缠,只等被激怒的它死死地抓住了钓线,你只需迅速提竿,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蟹也就顷刻到手了。

乘大家忙着钓蟹,我一个人悄悄地踱到了栈桥入海的最深处。栈桥的末端是一架台阶,沿着台阶可以一直下到滩面上,几只小小的快艇此时就静静地泊在黑漆漆地泥滩上。我想这里就是真正的红海滩码头了了吧?倘若潮起浪来,那些快艇一定会水涨船高地轻轻浮起来,然后只需开动马达就可以载着游人在涌动的海浪和火焰般的赤碱蓬间风驰电掣地穿行了。

然而现在还不行,碧蓝的海水尚在夕阳西下的远方慵倦地缱绻着,慵倦得仿佛没有了一丝涌动的气力。但我想,它的复活只是个时间的问题,随着凌厉的海风逐渐苏醒,站立的潮汐很快就会夜色般席卷过大片的海滩。那时候,脏兮兮的螃蟹将被重新还以清白,赤碱蓬燃起的火焰也将被再次淹没在碧波之中。

相信,那将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色,可惜我们已经无缘相见了,返程的汽车正在发动,同伴催促的呼唤一声高过了一声……

留一半“火焰”在记忆里,留一半潮水在想象中----也好!

那么,再见,神奇的红海滩!

再见,美丽的赤碱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碧波上的“火焰”----红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