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瑞米柯賓 发表于 2021-7-21 10:24:26

轉載 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禍害

作者 季鵬

由於前蘇聯的瓦解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以及現存的共產黨國家推行以恢復私有制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改革,馬克思主義作為壹種社會政治制度已經破產了。但是作為壹種思想、學術流派的馬克思主義仍然歷史地存在,也有其壹定的研究、借鑒價值。不過,鑒於本書的主題,我們不準備在這方面花費過多筆墨,只是由於毛澤東及其繼承者至今仍然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所以,我們不得不從它的源頭——馬克思主義本身作壹些基本的考察和評判,這裏所指的馬克思主義也仍然是前蘇聯和毛中國標榜的馬克思主義,亦即《共產黨宣言》中的暴力馬克思主義。

總的看,馬克思對於初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揭露、對金錢異化現象的批判,是具有壹定進步意義的。在馬氏的早期著作《哲學經濟學手稿》中還提出重視人的價值,並譴責資本主義使得人的本質發生異化。從這-角度看,本真的馬克思主義並不排除壹般意義上的人性、人道。(由此,它與毛澤東的極端階級鬥爭理論不符,居然被禁止出版,直到毛死後的1979年此書才得在大陸中國面世。)在《共產黨宣言》中馬氏也譴責了類似的現象。就事論事來說,馬氏的這種譴責是完全正確的,它閃耀出壹定的人性光輝。馬氏哲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具有壹定的認識論價值。這些都不必細述。它的主要問題,是它所開出的醫治社會的藥方——達到、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方法和途徑則是絕對錯誤的,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這種錯誤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壹是在政治上,它鼓吹通過無產階級暴力革命奪取政權,並在革命成功後釆取“無產階級專政”的辦法過渡到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消滅階級,最終誚滅國家的共產主義天國中去。這無異於癡人說夢,是壹種完全的烏托邦幻想;二是在經濟上,它設想通過建立全民公有制,實行徹底的計劃經濟,達到消滅壹切形式的剝削壓迫,消滅商品、貨幣、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目標。這更是壹種信口開河的自欺欺人之談。由此可見,馬克思批判付立葉等人進行的公有制試驗是“空想社會主義”,但起碼那是壹種“善意的空想”;而他倡導的所謂“科學社會主義”,實際上則是壹種可怕的“惡意的空想”。

正因為如此,後來按照他的方式方法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無壹例外地都變成了可怖可恨的“極權主義”怪胎。馬克思曾自我解嘲地說他播下去的是“龍種”,可收獲的卻是“跳蚤”。其實,馬先生播下去的本來就是地地道道“跳蚤”,何“龍種”之有?!

如果從更深的層面剖析馬克思主義,我們可以看到,它其實只是壹種基於對於現實社會充滿仇恨而拋出的偏執、極端的“火魔教”,比如,它徹底否定既往人類社會的壹切文明成果,鼓吹摧毀現實世界的壹切,然後反其道而行之去建立共產主義天堂。從這壹點來說,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造反有理’”可謂得馬氏之真傳。同時,馬克思還辯稱他鼓吹暴力的目的是為了消滅暴力,建立永恒的天國樂園。這種把“專制暴力”和“美妙遠景”結合在壹起,本身就是壹種欺詐和哄騙,因為水和火不能容於壹體,天使和惡魔不會同處壹室。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它卻用這種手段和迷惑了不少工農大眾以及壹切對現實不滿人們,又裝飾了壹些炫目的哲學詞句,取悅了不少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馬克思自稱他的主義有三個來源: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其實,他只是閹割、歪曲繼承這些遺產,比如,他將費爾巴哈的唯物論唯心化,變成隨心所欲解析世界的先驗論;把黑格爾的任何事物均處在対立統壹狀態的思想,歪曲誇張為任何亊物都處於矛盾鬥爭狀態的“鬥爭哲學”;把人世間-切正常的物資交換和精神、文化交流都說成是侵略和被侵略、剝削與被剝削。從而得出“迄今為止人類發展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歷史”的荒唐結論。

馬克思還把自由経濟制度——市場經濟及相關制度,說成是“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法權”;把議會制民主政體說成是 “資產階級的國家制度”(列寧進壹步將其說成是“資產階級專政”);把人們對財富追求和占有說成是萬惡之源;把人的天然差別和不可避免的社會分工說成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進而把富裕當成罪惡,把貧窮說成-種美德。最後把現有人類的壹切文明成果都說成罪惡,從而為其煽動肆無忌憚的搶劫、破壞、殺戮開放綠燈。

以上是從總體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判。下面,我們著重就其壹些主要論點進行分析,限於篇幅,這裏只能是點到為止,不作詳細論證



所謂的“唯物史觀”和”階級鬥爭”學說。

馬克思把人類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即生產關系,當作左右人類社會發展和人的思想、行為唯壹的決定因素,進而制造出“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以及所謂“唯物史觀”(亦即“歷史唯物主義”)。恩格斯認為“唯物史觀”是馬克思平生的“兩大發現”之-(另壹發現是所謂“剩余價值規律”),是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鑰匙。

馬克思認為,人的思想是由他在社會所處的地位決定的,而此中最關健的是他在物質生產、分配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這就是所謂的“存在決定意識論”。然而,這個“存在”是先天式註定的,“人們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產力”,“人們在自已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壹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種關系和由此產生的階級意識是不能隨意改變的,“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社會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這種生產關系連同生產力本身就構成生產方式,即社會的“經濟基礎”。“物質生產的生產方式制釣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上層建築只能“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 而“或慢或快的變革。”以此為依據,馬克思構建了他的 “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

後世暴力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如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正是以上述理論為依據,在人民中大槁“劃階級”、“定成分”、劃分敵、我、友,撕裂社會,滅絕人倫,開展殘忍的階級鬥爭。借以建立和維系其對人民野蠻的極權統治。

馬克思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是有主觀意識的高等生物,而不是只為生存和繁衍後代而鬥爭的低等動物。人們為生存而從事物質生產只是其活動的最低、最基本層次,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追求,如研究科學、構建文化、建立宗教以及進行法律、道德規範等等,這才是“人”,也是人不同於其他物種的根本所在。正因為每壹個作為個體的人都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欲望以及判斷力,所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的個體,既定的、千遍壹律的“階級性”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為什麽有些富人、資本家、貴族熱衷於壓榨工人和窮人;而有的富人、資本家、貴族(如“空想社會主義者”)卻要不懈地為工人和窮人的解放而鬥爭。可見,以現實中人們的不同物質處境劃定不同的階級,然後讓它們互相劫奪,互相殘殺,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為了造反奪權而制造的分裂社會的惡毒陰謀。

放大來說,由於人都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欲望和判斷力(受過教育的人尤其如此),都以自已的價值觀、是非觀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所以,就某種意義上說,人們是以自已的精神力量去主宰世界。而不是如馬克思所說的只是被動地、先驗地接受某種固有的“階級意識”,固守自已的“階級性”。正因為人的主觀能力是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人類才創造了如此豐富多采的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世界才能不斷發展、進步。馬克思把這壹切顛倒了過來,陷入機械的、庸俗的唯物論和先驗論的陷阱,進而創造出禍害人類的所謂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



   二、錯把“初期”當“頂峰”:對資本主義制度和人類社會發展的短視和誤判

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錯誤,是馬克思主義整體錯誤的主要根源。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経濟基礎、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狀況。如果不作絕對的、片面的理解,就壹般意義上說,這應該是對的。馬克思據此進壹步提出:“無論哪壹種社會形態,在它們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這也是合符邏輯的推論。

然而,在涉及到他自己創立的“共產主義革命”時,馬克思以及恩格斯卻背棄了上述原則,也違背他們所創立的“五種社會形態”的社發展階段論,犯下了對歷史的短視和主觀誤判的根本性錯誤,等於自已打了自己的嘴巴。

這裏先要指出壹點的是,把人類社會劃分為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五種社會形態”即“五階段”論,是馬克思的主觀臆造,是絕對錯誤的。首先,它劃分的標準本身就不統-、不科學,有的以“所有制”為標準,有的以“階級關系”為標準,有的則以政治制度為標準。而且它也不符合歷史的實際情況。這些我們暫且不予置評。這裏只說它最嚴重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性誤判。(為論述方便起見,我們仍然沿用馬克思的 “資本主義”、“ 封建主義”等概念。)

馬、恩生活在19世紀的歐洲,其時,所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誕生不過壹、二百年,資本主義成為主導經濟模式的英國不過百年,其他國家有的剛進入這個個門檻,有的仍然處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如德國和俄國)。世界多數地區和國家則尚未邁入資本主義的門檻。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技術基礎的產業革命,則僅處在起步階段。這-切都標誌著資本主義作為壹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正在冉冉升起,但就整體而言,可能連初級階段都談不上。然而,馬、恩卻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硬是判定資本主義已發展到了它的“顛峰”,資本主義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必須用壹種新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來取代它,否則,人類社會就會徹底崩潰雲雲。

馬、恩作出這種判斷首先是驚嘆於資本主義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如蒸汽機的發明、火車、鐵路、遠洋輪船的出現,美洲大陸的發現,大規模使用機器的工廠的產生和發展等等。在《共產黨宣言》裏,馬、恩感嘆道:“資產階級在它不到壹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壹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仿佛用魔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人口,過去哪個世紀料想到社會勞動裏蘊藏著這樣的生產力呢?”

如果僅僅是看到這些還不至於導致誤判,不幸的是,他們也看到了早期市場經濟不完善帶來的問題,主要是由於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社會總供求失衡產生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他們驚呼:“這個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壹個魔法師壹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的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復中越來越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這是什麽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 了。這就是馬克思認定資本主義已經走到盡頭、必然要崩潰的根據。進而由此斷定:“(資本主義)生產力已強大到這種關系(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筆者)所不能適應的地步……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已經太窄了,再也容納不了它本身所創造的財富了。”(以上引言均出自《共產黨宣言》,下同)。

馬克思在其他著作裏進壹步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認為根本原因是由於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於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導致工人階級的絕對貧困化,等等。馬克思認為上述矛盾都是不可調和的,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內自行解抉,如果要加以改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就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因而必須要由無產階級采取暴力手段來推倒它,建立壹種以公有制為基本特征的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共產主義,才能解救人類社會的危機。(在這裏,馬、恩又犯了壹個邏輯錯誤:既然資本主義已經腐朽不堪、無可救藥了,為什麽它不會自己崩潰,而必須要由無產階級用暴力來推翻它呢?)

在上述壹系列論證的基礎上,馬克思建立起了它的 “共產主義革命”理論。但是很顯然,他犯了太“性急”、太輕率的錯誤,對資本主義社會作了完全的誤判。

當今天我們來審視馬克思和恩格斯上述理論的時候,任何人都會為他們的短視、武斷感到幼稚可笑,因為歷史證明,尚處於嬰兒期的所謂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未如馬、恩的預言那樣己發展到頂峰,要即將“死去”,而且到了百多年後的今天,它不僅依然“健在”, 而且遠比馬恩當年更加強大,更加生機勃勃,其用“魔法”從地底下呼喚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和技術,己是馬、恩所絕對無法想象的了!從現在看,它的財富再增加壹百倍、-千倍,也不會出現因“社會上的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容納不了”而崩潰的問題,“資本主義”能夠容的生產力還看不到盡頭。

為什麽當年的馬、恩就不想壹想:在少數國家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不過壹百年、幾十年,還遠未在全世界推廣,為什麽它就到了“老死”期了呢?“生產過剩”只是壹種經濟癥狀,而且是壹種假象,為什麽就不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解決呢!當時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明顯地都處於上升期,磨合期,而不是沒落腐朽期,科技正在日新月異發展,它所蘊含的生產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怎麽就走到了“盡頭”?

與上述短視、誤判相聯系的還有壹個對人類文明史的認識問題。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作為擁有淵博知識的歷史學家和政治學者,馬克思應該懂得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致輪廓,人類在進入文明社會之前,大概有百多萬年的蠻荒時代,進入文明社會——即馬氏所謂的階級社會之後,至多六七千年。按照馬氏的人類社會五階段劃分方法,奴隸社會占了三、四千年,封建社會占了二、三千年,而資本主義社會建立“才不到壹百年”,怎麽它就發展到“顛峰”,就要滅亡了呢?又按照馬氏“五種社會形態”的說法,人類社會發展到共產主義便是它的極致,它的“頂峰”,亦即人類社會的最後和最高階段了;同樣馬氏又說,當時已處在共產主義革命的“前夜”, 也就是說,人類社會立即就要進入它的最高、最後階段了。但物理學表明,地球還將存在幾十億年。人類社會即使不能存在幾十億年,存在幾十萬年大摡是是沒問題的,如今進入文明社會剛六、七千年,怎麽就要進入他的“最後、最高階段“了呢?這些論斷就如馬克思說他的學說是“宇宙真理”壹樣,從常識上判斷都是絕對不能令人信服的。

正是這壹對歷史的短視誤判,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根基和前提都建立在沙灘上,它進而作出壹系列海市蜃樓式的推理也就毫不奇怪了。



三、偏激、武斷、歪曲:馬克思眼中的人類歷發展史。

有關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的理論基礎我們在上面己經介紹並批判過了。這裏再講講馬克思唯物史觀最主要的內涵:階級和階級鬥爭問題。

馬、恩在《共產黨宣言》壹開始便宣稱:“至今壹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好家夥!壹切歷史當然包括“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了,難道那些剛剛從樹上走下地,尋找野果野獸果腹的原始人,也是天天“以階級鬥爭為綱”嗎?即使進入了所謂階級社會之後,難道幾千年來的人類文明史和社會的進步,不是因為為了自身生存、發展的壓力而向大自然鬥爭和索取的成果嗎?反而只是人們相互鬥爭和殘殺的成果?

翻開中外任何壹部國家、民族的歷史都可以證明,凡是壹個社會安定,人們和睦相處的時代(歷史上叫做太平時期或太平盛世),總是經濟繁榮,技術進步,人類繁衍迅速,社會文明進步的時候;反之,如戰亂、或暴政統治下民不聊生引發的天下大亂,也就是馬氏所謂的“階級鬥爭”激烈的時期,就是社會發展停滯、文明倒退、人類遭受苦難之時。所以在中國古代就有“寧為太平犬,不作亂世人”的格言。這說明這種所謂階級鬥爭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危害。孫中山先生十分正確地指出:階級鬥爭是人類社會的“病態”,不是常態,不是什麽好東西,更不是“歷史前進的唯壹推動力”。相反,它造成的破壞,延緩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矛盾而且盡可能通過非暴力的方式解決,這己成為今天人們的共識。

如前文所指出,馬克思之所以把人類歷史說成是階級鬥爭史,主要基於他認定人類的壹切活動和相互關系都屬於生產關系的範疇,而在馬氏看來,生產關系就是剝削與被剝削、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也就是階級鬥爭關系。在馬氏眼中,人類之間除了赤裸裸的物質利益爭奪之外,沒有別的關系。馬氏眼中的人與動物幾無二致,只存在叢林法則,沒有理性的互助互利,互相寬容,沒有精神、文化、知識方面的更高追求。

關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動力,已經有諸多學科的專家進行深入研究,比較公認的是人的“需求層次”的推動。作為“人”,首先是為了生存而鬥爭,如覓食、構巢、避險;其次,是求偶、組建家庭、養育後代;再次是為了出人頭地,追求事業成功和對社會的貢獻;最後是完全超越物質利益的探求、奉獻,如探索人類和自然奧秘,追求人格的完美、事業和靈魂的永恒等。這大致上等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就整個地看,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才是導致人類社會不斷走向更高階段、更高的文明的動力。鼓吹階級鬥爭的理論完全與此背道而馳。

當然,在現實中,人群之間、不同人群之間、部落、國家之間總會出現各種矛盾和摩擦,導致爭相互鬥甚至武力沖突和戰爭。這便是社會的“病態”。就像人會生病壹樣,難以避免。生病是壞事,但病是可以防治的,社會的病態也可以通過各種正常機制(教育、交流、法律、政策、道德)加以預防、約束或化解,使其損失和破壞降至最低限度。

馬氏及其繼承者們為何要制造、推行“階級鬥爭”理論呢?初期當然是造反奪權的需要。奪得政權後,則是鞏固其殘暴的極權統治的需要,煽動民眾互相仇視,互相爭鬥,互相殺戮,自然就可趁機趁火打劫,從中漁利。

馬克思的階級鬥爭不可避免論,其主要根據就在於人們生於世上,在財富占有和社會地位上是不平等的,不平等就會互鬥。其實,這是壹種客觀、必然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也是作為個體的人在體力、智力、品性、行為等各方面不對稱的結果。但這種差別和不平等並非妳死我活的關系,反而多數是是互相依存的關系,比如地主和佃農、工人和資本家,官員和老百姓等等,他們之間會發生矛盾和利益沖突,但-般可以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因為和平解決對雙方有利,“妳死我活”則兩敗俱傷。何況人們的“階級地位”不是壹成不變的,下層等級的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奮鬥進入上層社會;反之,上層等級的人們也會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墜入下等級階層。所以,壹般地說,人們是能能接受這種階級差別的,也就是說,階級、階層之間是可以在壹個國家和社會中和平共處的,而且,這實際上也是人類社會的常態。

還必需指出的是,階級和階級鬥爭雖然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基礎,但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裏所說的階級鬥爭主要是指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與資產階級即資本家之間的鬥爭。它並且宣示:無產階級壹旦獲得勝利,不是象其他階級那樣,趕緊制定“使整個社會服從於它們發財致富的條件”, 而是相反,“(無產階級)如果它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並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系,那麽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系的同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存在的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然後使整個社會回歸到沒有階級、人人自由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

但是馬克思說的這壹預言從來沒有成為那怕壹丁點事實,相反,他的後繼者總是在當權後把“階級鬥爭”搞得轟轟烈烈,甚至槁到共產黨內,還要批判“階級鬥爭熄滅論”。由此可見,馬氏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他個人的臆想,或者他的騙術。



   四、為挑動勞資鬥爭而編造的荒唐無稽的“剩余價值規律”。

“剩余價值規律”被吹噓成馬克思“劃時代的偉大功績”,是揭露資本家剝削秘密的偉大“科學發現”,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發現之壹。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究競是個什麽東西。

據考察,“剩余價值”壹詞原為法國日常商業活動的術語,意為商品占有者不必付出代價而獲得的價值增長。後被李嘉圖的弟子湯普遜在其著作中借用,以表示使用機器的資本家同手工勞動業者相比較而獲得的超額利潤。馬克思在其《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壹書中套用這壹概念,其含意則變為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其預付價值的多出部分的價值。

馬克思關於剩余價值的理論,主要借鑒於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觀點,在斯密的時代(工場手工業時代), 工人的活勞動無疑是創造價值的主要來源,因為當時科技元素尚未構成生產力的新因素。但是在壹百年後情況已輕完全不同了,產業革命己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蒸氣革命已經顯示出偉大的力量,火車、輪船、電報、大機器生產……己經廣泛使用。正如馬、恩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不到壹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壹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其實,這壹切並不是“資產階級”創造的,而是科技發展並運用於生產的結果。馬克思自已也不得不承認,“科學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的應用是生產力的壹個重要因素。”(《資本論》第1卷53頁)如此,新的巨大生產力主要歸功於科學技術的創造者和運用者也就無庸置疑了。

可是,馬克思在構建他的革命理論時,對這壹切故意視而不見,卻從原始的、過時的“勞動創造價值論”中伸引出“剩余價值規律”,認定工人的體力勞動才是財富之源,認定資本家是“剝削者”、“寄生蟲”。從而引伸出由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合理性。

鑒於事情本來如此簡明而清浙,而馬氏卻如此“笨絀”,如此視而不見,我們就只能認定他是為了挑動勞資仇恨、煽動工人造反而故意創造的“科學”。

具體點說,這個所謂剩余價值是個什麽東西呢?簡單而直白地說,就是它只承認工人的體力勞動是創造價值之源,而把其他因素通通排徐在價值創造之外。舉壹個最簡單的事例:用手工生產某種產品——商品,每個工人壹天能生產10件;而某科學家發明了壹種機器,壹個工人操作該機器毎天便可生產同樣的產品1000件。那麽這新增的990件產品的價值是誰創造的呢?按照馬克思的說法,這多生產的990件產品的價值,在扣除產品的成本和機器的拆舊費用之後,就都是這個工人創造的“價值”。這“價值”應全歸工人所有。如果這個工人沒有得到這個報償,就是資本家占有了它,就是剝削,占有了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然而今天連小學生都知道,這個新增價值絕不只是工人創造的,它首先歸功於發明這個機器的科學家或工程師(按今天的說法,他們擁有這種機器的“知識產權”);其次是為支持這壹發明創造而預付資金的機構或個人,如風險投資家的投入,沒有他們的投資,機器只能是圖紙;再次便是將這種新發明用於工廠生產、變成現實生產力的資本家或工廠主,他們不但購買了這種機器,還需要新建廠房、增添配套設備、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對機器進行保養、維修等等。接下去,在生產規模擴大了上百倍之後,資本家或工廠主還要在市場營銷、商品調運等方面作相應的投入。所以,該機器新創造的價值應該在上述所有環節進行合理的量化分割、分配,至於具體的分配比例,應視各方貢獻大小、承擔風險的大小綜合協商決定。這些已是現在人們的常識,是連小學生也懂得的“遊戲規則”。

可是,馬克思卻不承認這些,他只承認工人的活勞動創造了價值,因為產品最終是經工人之手“生產”出來的,所以,新增財富應該全歸工人,其他人分占就是剝削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他甚至把發明創造機器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營銷人員都說成是幫助資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價值的幫兇。妳看,多麽荒謬的邏輯,多麽強橫霸道的“理論”!因此可以說“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最違反科學、以偏概全、以愚昧落後對抗文明進步的壹種 “偽科學”,建立在這壹理論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掩飾“剩余價值論”的偽科學本質,馬克思故意在價值的產生和形成的方式、利潤在不同領域、不同環節的形態變化、以及所謂“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等方面故弄玄虛地大做文章,以貌似高深的“客觀規律”嚇唬人、胡弄人。其實不管怎樣都改變不了它的偽科學、反科學的本質,很明顯,馬克思編造出這個“剩余價值理論”、“剩余價值規律”目的在於取悅工人,強調資產階級乃至整個社會都依賴於對工人的剝削,借以煽動工人對“資產階級”的仇恨,喚起工人們“名正言順” 地去造反、搶奪。

在這裏,也表現了馬克思對科學技術、對知識分子的鄙視和仇恨。馬克思在《資本論》第壹卷中說:

“機器不僅是壹個極強大的競爭者,隨時可以使雇傭工人過剩……蒸氣機壹開始就是‘人力’的對頭……可以寫出整整壹部歷史,說明1830年以來的許多發明,都只是為了保護資本對付工人暴動而出現的。”

恩格斯在其早期著作《英國工人階級調查》中更表達了對機器發明的敵視態度:

“機器上的每壹種改進就掄走了工人的飯碗,而且這種改進愈大,工人失業的就愈多。因此,每壹種改進都像就業危機壹樣給某壹些工人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即匱乏、貧窮和犯罪。”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恩譴責“機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繼續不斷的改良,使工人的整個生活地位越來越沒有保障”。

從中可見馬克思主義 的反文明、反進步本質。

在資本主義初期,當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逐漸興盛起來的時候,工人將機器和機器發明者視為自己的死敵,他們開展了大規模的“搗毀機器”運動,機器發明者甚至被殺死。荷蘭、英國、法國都出現過這種搗毀機器、追殺機器發明者的運動。這壹事實證明了,工人階級並不如馬克思所說的具有先天的“先進性”,他們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而是反科學、反進步的愚氓。工人與大機器生產結合是被迫的、被動的。在工人打砸機器的反文明、反進步的行動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旗幟鮮明地站在工人壹邊,這也就說明馬克思主義並不是什麽先進的科學,而是相反,它仇視科學、進歩,保護落後和野蠻。它的壹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挑動工人起來造反,讓共產黨人借機登上國家統治者的地位。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但是,文明的腳步是不可阻擋的,機器代替手工的時代,仍然不期而至,而且滾滾向前。面對機器取代手工勞動不可阻擋的趨勢,馬、恩只好把矛頭轉向“資本”,發洩對資本家創造了新生產力和新生產方式的仇視。在《共產黨宣言》中,危言聳聽地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充滿了血腥和骯葬”,資本“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為了醜化、詆毀“資本”,馬克思、恩格斯甚至不惜對封建農奴制唱起了贊美詩和挽歌,且看它在《宣言》中的描述:

“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地位的地方把-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情、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

這是壹段頗能蠱惑人心的文字,可惜,它說的不是事實,而是摻雜了偏見、歪曲和撒謊。它極力攻擊、醜化資產階級的金錢至上和冷酷無情,實際上,以金錢關系和契約關系取代封建制度下的等級制度和強制的人身依附關系(歐洲實行的領主——農奴制就是這種關系),是歷史和文明的壹大進步。“金錢至上”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就在馬克思為封建的生產關系唱贊美詩和招魂的時候,人們並沒有忘記過去不久的對封建專制制度的記憶:路易十四、巴士底獄、斷頭臺、以及路易十六的人頭……難道馬克思要否定這些偉大的革命事件?馬氏故意誇大封建制度下溫情脈脈的-面,又故意誇大、渲染了資本主義抹殺人性的壹面,這都是以偏概全。事實上,資本家們的精打細算與人性的溫情脈脈並不矛盾,就像今天西方國家很多資本家壹邊精打細算賺錢,壹邊大手大腳做慈善;資本家也不排斥宗教,排斥文明,他們熱衷藝術,追求享受,他們鐘情自由民的憲政制度,開啟了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們也都成了它的俘虜。總之,資產階級開創了比封建社會、比小生產者更加瑰麗多彩的生活,更加發達進步的文明。對金錢和財富的追求,本身絕對無罪而且有功。“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並沒有使人類墮入寒冷的冰窟之中,卻反而更加接近天堂的幸福之門了。倒是馬克思主義倡導的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斬斷了人世間壹切溫情,撕下了人性中最後壹塊面紗,剩下的只有冷酷無情的、妳死我活的“階級鬥爭”。兩相對比,誰是文明進步,誰是野蠻反動難道還不-目了然嗎!



五、鼓吹暴力,鐘情血腥的“無產階級專政”

壹個人對待暴力的態度,往往是判斷其品格、人性、良知的天然尺度,對政客尤其如此。可以說,壹切鼓吹暴力、鐘情血的統治者哪怕戴上最耀眼的光環、披上最美麗的外衣,也掩蓋不住其豺狼虎豹的丒惡本性。馬克思主義就是披著“解放人類”外衣的的豺狼虎豹,它比-般暴徒更加高明,也更加惡毒毒辣,它以同情弱者、追求正義之名,行暴虐劫掠殺戮之實。

馬克思主義承認,它與“空想社會主義”和後來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認定在獲得政權後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這就不打自招地表明了它鐘情野蠻、嗜好血腥的暴虐本質。

馬克思主義壹開始就是以壹種造反、復仇者的面目出現,在《共產黨宣言》中得到淋淋盡致的表現,通觀全文,到處是氣勢洶洶、張牙舞爪的挑釁言詞,壹付要把現實世界砸個稀巴爛的架式。為了標榜自己的獨特,它與歐洲-切社會主義政黨劃清界線,獨創了“共產黨”這-名詞,它甚至將聖西門、付立葉、歐文斥之為“反動”、“保守”。總體說,馬克思主義的本質集中體現在其堅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上。馬氏在他1850年寫的《法蘭西的階級鬥爭》壹書中,第壹次使用了“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的字眼。其後,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宣稱:“在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之間,有壹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適應的,也有壹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這就是後來壹切共產黨獨裁者推行極權統治的理論根據。而共產主義天國也就被永遠地推後了。

馬克思高度贊揚了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實行的“工人階級專政”。但指責它專政得不夠徹底(如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和及時向凡爾賽進軍),沒有徹底“推毀舊的國家機器” ,因而最終遭致失敗。馬克思及其後繼者把是否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作為他的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的分界線。

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主要內涵和特點是什麽呢?,列寧對它的解釋是:“專政的科學概念無非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不受任何法律或規章約束、而直接憑借暴力的政權。”換句話說,專政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暴力行為。這比之封建帝王的專制又更進了壹步。也因此,後來-切列寧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都遠比歷史上任何政權更為野蠻、殘暴。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於“專政”的後果是十分清楚的,從英國的“克倫威爾 ”專政,法國大革命時的雅各賓專政,“專政”的後果除了演變成血淋淋的個人獨裁和無法無天的大屠殺之外,實在沒有什麽值得稱頌的地方。然而馬氏不管這些,仍然執意要實行專政。

為了給他的“無產階級”專政制造合法性,馬克大肆鼓吹所謂無產階級的“先進性”,說他們它與最先進的現代大機器生產相結合,所以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又是“無產者”,所以最“大公無私”,“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還說:“如果它通過革命使自已成為統治階級,並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系,那麽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系的同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存在的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已這個階級的統治。(見《共產黨宣言》)

這是如果不是別有用心的欺騙,就是十足的書呆子式的推理。按照常理,人類中的“先進者”要麽是知識文化上的優秀分子;要麽是創造財富中的能人。而作為無產者的工人,在文化知識和財富創造兩方面都幾乎都是“空白”,處在社會底層,何來先進性可言?至於大公無私雲雲,則純粹為政治需要加給對方的壹頂高帽子,有如誇獎乞丐最為“清廉”壹樣。至於他們掌權後要消滅自已的統治雲雲,則近乎癡人說夢。後來無數事實證明,那些“無產者”-旦奪權成功,有了權勢,其追求超級享受的本領會讓帝王汗顏,而他們的無知和愚味,在統的野蠻殘暴方面、在摧殘文明方面,都會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統治者。簡言之,無產階級既不是什麽“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專政”恰恰成了萬惡之源。

今日,“無產階級專政”已經成為臭不可聞的國家恐怖主義的代名詞了。原因便是那些列寧版的 “社會主義”國家,借“無產階級專政”之名,行使不受限制的恐怖統治,結果,在那裏分配更加不公,官員更加腐敗,特權更加橫行,社會更加黑暗。最後的出路不是垮臺,就是“變質”。所以,今日連自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極少數共產黨國家都不願意再打這個旗號了。



六、對未來“社會主義”經濟模式信口開河式的“設計”, 給後世帶來無窮災難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馬克思在談到他未來的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具體蘭圖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甚至黔驢技窮了。這是必然的,因為那只是個想象中的烏托邦,誰也不可能為其開出壹套周全的,實用的“處方”。但是,為了自己學說的完整性,馬、恩不得不借助於曾被他斥之為“反動”、“保守”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成果,再加上自己的壹些想象,拼湊成信口開河式的未本社會的蘭圖。概括地講,大致是:

共產主義社會是產品經濟,物質極端豐富,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但考慮到這壹目標短期難以實現,便將它分成“低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在低級(或初級)的階段叫做社會主義,只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取酬”。這樣就把所謂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變成真正的畫餅了。

這個社會徹底消滅私有制,實行完全由國家控制下的公有制(實即國有制),和在此基礎上的計劃經濟。它生產的是產品而不是商品,因此它不需要貨幣,不經過交換,而是實行直接的“等量勞動等量分配”;所以也就消滅了任何形式的剝削和被剝削。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實現這個目標呢?馬、恩的說法似乎很簡單,很容易,比如消滅私有制,只要用暴力手段剝奪“剝奪者”(即有產者),來壹場生產資料歸公就行了。但實際上絕非如此簡單,諸如公有化的具體形式,是全國統壹國有化、還是分級分地區公有化;是實行全國統壹分配還是分地區統壹分配;公有化的企業由誰去管理,怎樣監督才能避免公有企業的管理者成為新的資產階級和官僚;如何使工人由過去雇傭勞動者真正變成企業的真正主人;在企業壹切活動按計劃、指令執行的情況下,如何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等等。又如按勞分配,衡量個人労動量的具體方法和標準是什麽,在沒有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情況下,如何做到“等量勞動獲取等量報酬”;什麽是“各取所需”,由誰來界定這種“所需”;在社會成員腦力、體力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人人政治上、經濟上的平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其中很多蘊含了復雜的矛盾。但馬克思和恩格斯並沒有就這壹切給出具體答案。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問題成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無法解決的痼疾,也成了促使這些 囯家垮臺或者”變質”的重要因素之壹。

要消滅壹切形式的剝削,首先就必須找到壹種絕對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法。馬克思給出的答案是:先精確計算社會的勞動總量,確立總供給和總需求,保證兩者總體平衡;然後計算每壹個個人所能提供給社會的勞動量,借以確定他從全社會的勞動成果中可以分得多少產品和服務,使之既不受“剝削”,又不剝削他人。這個重任當然只能由國家來完成。但在壹個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人口的國家,要進行這種精確計算,無疑是個天大的難題。如何解決這-難題呢?在馬、恩的有關論述中,他們曾試圖破解這個不亞於哥德巴赫猜想的難題,請看在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中的說法:

“在壹個集體的,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社會,生產者並不交換自己的產品,耗費在產品上的勞動,在這裏不表現為產品上的價值,不表現為它們所具有的某種物的屬性,因為這時和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個人勞動不再經過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為總勞動的構成部分存在著。”於是,“每壹個生產者,在他作了各種扣除之後,從社會方面正好領回他所給予社會的壹切。他所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

妳看他說得多麽玄乎,多麽輕巧!但幾乎是以“不答作答”。妳看,每個人的勞動直接就變成了“社會勞動”,不要經過交換,不要經過價值判定和換算,不需要貨幣,也不需要考慮各種流通環節,總之,不需要經過“迂回曲折的道路”,全社會的產品就能公平、平等、不偏不差地分配到每個人的手上了。

然而誰都知道,社會上每個人的“勞動的量”是千差萬別的,他們從事的具體勞動也是千差萬別的,如果取消了“社會勞動”和“價值”的概念,取消了統-的價值尺度和核算工具,如何才能做到 “等量勞動換取等量報酬”呢?馬克思沒有回答,他也不可能回答。他只像上帝-樣指出“應該怎樣”就完事了。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也試圖解答這個難題,他說:“社會壹旦占有生產資料,並且以直接社會化的形式把它們應用於生產,每壹個人的勞動,無論其特殊用途是如何不同,從壹開始就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那時,壹件產品中所包含的社會勞動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曲折的途徑加以確定,日常的經驗就直接顯示出這些產品平均需要多少的社會勞動……人們可以簡單地處理這壹切,而不要著名的‘價值’插手其間。”

原來恩格斯也沒有什麽妙法,他提出的是靠“日常的經驗”,靠主觀的判斷。真是越說越玄乎了!在這裏,恩格斯似乎只是在面對壹個村莊、壹個生產隊、或者傅立葉的“法郎吉”、歐文的“公社”;然而對於壹個國家、壹個有千百萬人口,千百種不同行業、產業,千萬種不同用途、不同性能、不同技術含量的產品和服務來說;對於不斷變幻的供給和需求來說,恩格斯這壹說法無異於癡人說夢,是明顯的在愚弄、糊弄大眾。

實際上,別說是在那個沒有計算機的時代,就是在今天有了-秒鐘運算壹萬億次的計算機,也絕不可能把全國人民、全社會的需求與供給精確計算出來,並使每個人的付出與獲得完全相等。因為它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個人”, 是不斷變幻的人的思想、行為。所以,這是個無解之題。

這種信口開河式的說教如何去實施?所以,後來列寧也說:馬、恩並沒有給未來社會經濟蘭圖作出具體設計,馬克思不想制造經濟“烏托邦”。而實際上列寧及其繼任者們只能制造這種經濟烏托邦。

列寧在他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實行軍事共產主義時期尚可應付,壹旦進入正常的經濟建設,就發現沒有貨幣、沒有商品交換的“社會主義經濟”寸步難行。斯大林只好“變通”:“保留貨幣的形式即‘外殼’,只作為核算工具”。至於這樣變通後,是否能保證“每個人付出的勞動,在作了各種必須的社會扣除之後,剛好等於他給社會付出的勞動量”,那就只有天曉得了!最後它實際上執行的是-種比資本主義更為惡劣的“按權分配”的強制計劃經濟,這種制度窒息了人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扼殺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原來宣揚的“共同富裕”變成了“共同貧窮”,實行這壹體制的國家無例外地變成了“短缺經濟”。

也許有人會問:這種經濟烏托邦為什麽也能維持了幾十年之久呢?答案是:這種制度下受苦受害的是-般民眾,官僚們反受其“益”。而對於民眾來說,他們只能忍受,因為在現代條件下,在強大的極權統治之下,他們不可能揭竿而起,他們沒有選擇,只有老老實充當奴隸。

但也 正是這個經濟烏托邦,終究使它在與資本主義的競賽中敗下陣來。

行文至此,不覺想起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的名言:

“財產不可公有,權力不可私有,否則人類將進入災難之門。”

說得多麽精準!而馬克思主義恰恰與這個警告背道而馳,它將私人財產“公有化”,而將公權力變相“私有化”。墜入災難之門就是不可避免了。

最後,還應提及在《共產黨宣言》中馬、恩宣示的共產黨壹些基本政策主張和價值觀,這些本屬於公開的東西,但知道的人卻很少。它涉及到的東西很多,這裏僅擇其-、二。

壹是該文第二即部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中提到的消滅家庭和實行公妻制的問題,《宣言》的原文是這樣說的:“連極端的激進派也對共產黨人的(消滅家庭和實行公妻制——筆者)這種可恥意圖表示憤慨。”

那麽,“共產黨人” 是如何答復這種指責的呢?作者說:資產階級叫喊“妳們共產黨人是要實行公妻制的啊”, “我們的資產者裝得道貌岸然,對所謂的共產黨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驚訝,那是再可笑不過了。公妻制無須共產黨人來實行,它差不多-向就有的。” “資產階級的婚姻實際上是公妻制。人們至多只能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想用正式的、公開的公妻制來代替偽善地掩蔽著的公妻制。”

這樣我們也就說明白了:“共產黨人主張正式的、公開的公妻制”。

馬克思言出必行,他自己以身作則,他與女仆海倫通奸,使其成為自已的“性奴”,從精神和肉體上完全占有了她, 海倫的勞動也就不用付給報酬了。當然,這只是他的個人所為,個人的實踐,還達不到在全社會實行公妻制的目的,因為其時馬克思尚未掌握國家政權。列寧就不同了,他奪得了政權,在他領導所謂的“十月革命”中,-度實行了 “公妻”—— 在男女關系上推行“壹杯水主義”, 形成了全社會的亂倫狂潮。中共在莫斯科受訓的領袖們也占染此風,掀起了“換妻、換夫”熱潮。又據說列寧本人也因淫亂無度染上性病(梅毒),成為促使他過早死亡的原因之-。

由此也就可見,馬氏和列氏不是個壹般的學者,也不是壹般的“革命家”,而是打著“與傳統觀念決裂”的旗號、充滿暴力嗜好和流氓精神的狂徒,由此也就可以知道為什麽當時歐洲各國視共產黨為“幽靈”, 視共產主義為“瘟疫”了。

次是《宣言》中提到:“有人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要取消祖國,取消民族” 的問題。馬、恩怎樣回答呢?不答作答,他們寫道:“工人沒有祖國。決不能剝奪他們所沒有的東西。” 接著進-步強調:“無產階級首先必須取得政治統治,上升為民族的階級”。 意思是說,只有奪取政權、成為統治階級才是最重要的,政權就是壹切,其他任何東西,包括國家、民族,在政治利益面前都不值壹提。所以,後來蘇聯以外的各國共產黨人都不承認自己有祖國,不承認自已的民族,他們都只把蘇聯當作自己的祖國。毛澤東就明確地說:共產黨人的祖國是蘇聯,首都在莫斯科。

既然不承認自己有“祖國”,當然也就不把“賣國”當作壹回事了。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列寧便要求他的第三國際成員,趁本國參戰之機進行破壞搗亂,促使自己的國家戰敗,以便共產黨亂中奪權。在中國,當1929年蘇聯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東路戰爭時,中共響應莫斯科的號召,居然要拼死去“武裝保衛蘇聯”,原來蘇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祖國”。

還有如:宣言中說有人認為宗教、自由、正義、道德是“永恒真理”,“但是共產主義要廢除永恒真理,它要廢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產主義是同至今的全部歷史發展進程相矛盾的。”

這樣我們就懂得了:為什麽馬克思及其傳人如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之流,都自覺地跟既有的人類文明對著幹,逆歷史潮流而動,絕對“廢除”——而不是“革新”——人類的“道德”,並與“自由、正義”這些“永恒真理”勢不兩立。

僅僅從這些極不全面的介紹和分析中,我們就知道馬克思主義是什麽貨色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載 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