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十九年心系汉朝的苏武
来源:大纪元作者:兰音
汉武帝像和《晩笑堂竹荘画传》的苏武像。(大纪元制作/公有领域)
使者,一群往来于两国之间,传递本国谕旨、架起沟通桥梁的特殊人才。
这一称谓,会让人想起,持节壮游的威仪、车载斗量的财富、纵横游说的辞令,以及异国风情的见闻。然而光鲜的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局势和生死难料的命运。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盛世中,一批批使者的故事走进了史官的视野。正史的列传中,出现一个个光耀千古的名字,诞生了一篇篇慷慨豪迈的文章。比如十三年凿空西域的张骞,还有十九年北海牧羊的苏武。
舍生取义 死而复生
苏武,字子卿,是位典型的官宦子弟。他的父亲苏建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因建立军功而封侯。他和两位兄弟受父荫,都在朝廷担任郎中,是汉武帝信任的宫廷近侍。他所生活的时代,已是张骞凿空西域的几十年后。
苏武牧羊。(孙明国/大纪元)
这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走向暮年,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使臣频繁往来于河西走廊的要道上。汉匈关系,一直是汉朝边塞关系的一大主题。轰轰烈烈的汉匈战争,促使两国频繁派遣使者侦查对方情报。相应的,两国也互相扣押对方的使者。这种情况一直到持续到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的且鞮侯单于即位之时。
匈奴经历数次大战后,元气大伤,再无力大规模侵犯汉朝边境。新单于忧惧汉朝的侵袭,便主动示好,不仅说出“ 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还把以前扣留的汉使送还。汉武帝为新单于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也准备派使者送还留在汉地的匈奴使者,并送去丰富的财物,答谢他的好意。
正当盛年的苏武,就以中郎将的职位,担任这次使团的正使。这次出使,与张骞的两次出使大为不同,既没有特殊的军事目的,也不具备什么开拓意义,大概是众多出使任务中平凡的一次。然而接下来发生在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却让苏武承受了连张骞都不曾遇到的磨难和考验,定格了一幅冰天雪地中凛然屹立的悲壮画面,也铸就了苏武九死不悔、忠贞不屈的精神。
苏武的使团很快抵达了匈奴王庭,奉还使者、赠送礼物,随即便准备东还长安。谁知,他们碰上了匈奴内部的一场谋反大案,副使张胜也牵涉其中。东窗事发后,单于发兵平叛,由背汉降匈的宠臣卫律审理此案。张胜担心自己被供出,便把参与密谋之事告诉了苏武。
苏武一听,便生出不好的预感。归汉之行怕是遥遥无期了,家中的兄弟妻子,怕是也很难重逢了。一次普通的出使,竟然平地起波澜,让最无辜的苏武,面临生与死的重大抉择。
他很快下定决心,对副使们说道:“事情已发展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要是等到受了审讯之辱再去赴死,那就更对不起大汉!”说话间他手挥利刃,便要结束自己的性命。一旁的张胜、常惠赶紧拦住他,救了他一命。
虞常受审时,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决意招降所有汉使。很快,卫律前来传召苏武受审。苏武不愿受辱,毅然对卫律说道:“屈节辱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面目归汉?”说罢拔刀自刎。这一次,手下人没能拦住他。卫律大惊失色,立刻抱住苏武,派人快马寻医。
重伤的苏武,早已断了气。大概是他忠义感天,命不该绝,医生用了挖坑点火的神奇方法,逼出了苏武背上瘀血,竟让他慢慢恢复了气息。单于听说此事,对苏武的态度从愤怒转向感佩不已,每日派人探望苏武,招降之心越发强烈。
卫律劝降 风雨不动
待苏武痊愈,卫律又来劝降。作为一名变节的叛臣,卫律大概认为,无论在汉还是在匈,不过是出于追求生存和富贵的一种本能选择。因而他想当然认为,劝降苏武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南宋 李迪绘《苏武牧羊图》(公有领域)
卫律先是亲手斩杀虞常,以此胁迫张胜和苏武:“汉使张胜谋杀单于的近臣,当判死罪,但是愿意归降单于的,可以免罪。”说着举起沾染鲜血的佩剑,指向张胜。张胜就像卫律身边那些背汉的使者一样,立刻请降。卫律的佩剑闪过一道寒光,剑锋转向了苏武,他冷冷地说道:“副官有罪,主官也应当连坐。”
寒气和血腥气从剑身散发出来,苏武岿然不动,淡定地反驳他:“我并没有参与谋反,也不是他的亲属,为何连坐?”卫律又举剑与苏武对峙片刻,苏武依然无惧无畏。
“苏君,你看我投降了匈奴,受到单于宠信,立刻拥有了尊贵的爵位和享不尽的财富。”卫律只得收剑,转为耐心劝说,“那数万族众、满山牛羊,都归属我一人!你今日归降,明日就能享受到和我一样的待遇。否则,就是白白送命,拿自己的身躯去做野草的肥料,有谁知道你的忠心呢?”
所谓威逼和利诱,也不过如此。卫律的一系列举动,不过是苏武眼中的笑话。卫律又说道:“你要是顺着我投降,我们还能做兄弟;若是不听我的,以后改了主意想再见我,就没那么容易了!”
苏武昂然回答:“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天子和父母,投降蛮夷去做俘虏,我见你做什么?”他又指出,卫律用杀人的方式劝降,无异于挑起汉匈两国君主的矛盾,自己却坐观成败。而实际情况是,两国交战只会加速匈奴的覆灭。
很多年前,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南越国变成汉朝的九个郡;大宛王曾经杀汉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他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汉使者,立刻就被灭国。苏武告诉他:“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
一番责骂,说得卫律哑口无言、羞愧难当。他知道苏武的智慧和情操如玉壶无瑕、若云天高渺,只好作罢。但是单于越发不甘心放弃,他把苏武囚禁在冰冷的大窖里,断绝饮食供应,希望用饥寒击垮他的意志。
那几天,天降大雪,苏武为了活下来,就趴在雪地上,靠吞噬冰雪和毡毛充饥,居然又让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匈奴人都认为苏武是死不了的神人。单于就想出一个“绝”招,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畔,让他去放牧公羊。单于还提出一个要求:直到羊群生下小羊,苏武方可归来。
除非出现奇迹或者是屈从,否则,苏武将要终老于北方蛮荒之地。但是苏武还是接受了这个荒唐的处置,带着那从不离手的汉节,到北海边,成为一个孤独的牧羊人。
牧羊北海 义拒李陵
两千多年前,北亚的贝加尔湖畔,朔风凛冽,玄冰百丈,曾有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年男子,手持一柄光秃秃的符节,正驱赶着一群温顺的羔羊。他步履蹒跚、风霜满面,却不曾屈膝或倒下。他望着东南方的双眼,如星辰一般明亮、深渊一般厚重。
清 华喦绘 《苏武牧羊图》局部(公有领域)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苏武在北海的生活状况,这首民国初年的歌词描述得最为生动感人。
据《汉书》记载,苏武到北海之后,匈奴人切断了所有粮食供给,他只能挖掘野鼠贮藏的草籽充饥;他牧羊时,时时刻刻把汉节带在身边,以至于节毛都脱落了。凭借着一腔孤忠,苏武一年年坚持下来。两千多年后,他生命中最凄寒无助的人生经历被后世铭记,流传下“苏武牧羊”的千古佳话。
某一天,苏武在北海迎来一位特殊的老朋友。他叫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曾以五千步兵对抗八万匈奴铁骑,由于寡不敌众而投降匈奴。李陵像卫律一样深受单于宠信,加上他和苏武在汉朝又是世交,因而被派来继续劝他投降。
李陵锦帽貂裘,一身华服,眉宇间却透着深重的愁绪,他看着苏武的眼光总是闪烁不定,说话时声音也有些沙哑和颤抖。他为苏武置酒设宴,给他的生活带来一丝温暖和色彩。
宴席上推杯换盏、鸾歌凤舞,气氛欢娱。李陵这才说明来意,他劝苏武不要再做无谓的坚持。现在单于诚心招降,苏武又不可能再回汉朝,白白在北海自讨苦吃,谁又能看到他的信义之心呢?
他又告知苏家的近况,苏武的兄弟都因为犯罪而自杀,苏武的母亲早已去世,苏武的妻子,年纪轻轻也改嫁了。现在苏家只有苏武的两个妹妹和一儿两女,十多年过去了亦不知生死。李陵感慨地说:“子卿啊,人生如朝露,何苦长久地折磨自己?”
席中的苏武衣衫褴褛,却神态坦然、目光如炬,他郑重地回答李陵:“我们父子无功无德,都是仰赖皇帝的提拔,才能拜将封侯。我们兄弟既然做了皇帝近臣,就甘愿为皇帝肝脑涂地。”在苏武看来,臣侍君如同子侍父,子为父死是毫无怨恨的。
李陵一连几日设宴款待,继续劝说。苏武便斩钉截铁地直言:“我早已心甘情愿去赴死,如果您一定要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宴,让我死在您面前!”苏武对汉朝的忠心如泰山一般不可撼动,李陵作为降将,在苏武面前更是无地自容。
李陵或许还会幻想,若是当初自己也宁死不降呢,最苦的境地也不过像苏武这样,又有什么可怕呢?他不禁仰天长叹:“唉,子卿真是义士。我和卫律之罪,比天还高啊!”像苏武这样的忠义之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苦守北海,二是了结性命。而李陵所做的,却是帮匈奴把苏武逼上绝路,难道不是罪大滔天吗?说罢,他泪如雨下,浸湿了衣襟,作别苏武。
十九年后 忠臣归汉
一别经年,李陵向苏武传递了汉武帝驾崩的消息。苏武听说此事,面对南方放声痛哭,日夜哭吊汉武帝,以致吐血。之后,汉昭帝即位。又过了几年,汉匈和好,汉昭帝没有忘记十多年滞留在匈奴处的汉使,派出使者去寻访苏武等人。
宋 陈居中绘《苏李别意图卷》局部(公有领域)
一开始,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幸好当年的副使常惠想方设法见到汉使,告知苏武的真实情况,还教他们怎样向单于要人。第二次见单于,使者说:“汉朝皇帝在上林苑打猎时,射下一只雁,雁脚系着一封帛书,写着‘苏武在某个大泽中’。”
单于暗暗吃惊,只道是神明显灵,庇佑着苏武,只好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确实活着。”被困在北海十九年的苏武,终于等到了归汉之日。临行前,李陵最后一次来见苏武,为他设宴饯行。
李陵对他说:“您今天回去,美名将在匈奴传颂,功勋将在汉朝显扬。历史上所提到的忠臣良将,没有一人能够超过您!”他想到自己为了一时苟安,却永远背负良心的谴责,不由悲从中来:“你我将要各处异国,这一分别,将永无相见之日了!”
说罢,他泪下纵横,起身舞之蹈之,唱着将军百战身名裂的心酸和懊悔:“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始元六年(前81年),苏武带着未投降而且幸存的使团属吏,一起回到了长安。曾经的百人使团,如今只有九人归来;曾经年富力强的苏武,也成了须发皆白的老者。不过,归来的这九人,每一位都是汉朝上下景仰的大英雄。汉昭帝封苏武为典属国,并赏赐钱财、土地及宅院;其余八人或授官职,或告老还乡,也同样得到丰厚的赏赐。
最为特别的,是汉昭帝特许苏武以祭祀中最高规格的太牢,也就是供奉着全牛、全羊、全猪三大祭品,亲自赴帝陵祭拜汉武帝。这一无上的尊荣,比任何荣华富贵都要珍贵。苏武忠不忘汉、义不降匈,以崇高的气节和尊严为汉朝立下大功,而朝廷也以最高的典礼回报他,可说是对苏武最大的嘉奖和抚慰。
翻阅古史,有几人、几件事,能打破时空之遥远、文字之艰深,直击你的心灵,令你动容甚至落泪?苏武牧羊、坚守汉节的事迹,感动了代代后世。
诗仙李白感佩他“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文天祥仰慕他“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赞颂苏武的文学作品,代代延续不休。
头顶上,是曾经照耀过苏武的日月,穿越两千年的历史风尘,我们与苏武生活在同一天空下。也许我们在平凡生活中,很难遭遇像他那样直面生死与道义的选择,但是他那份忠勇和大义,永远激励我们的灵魂。
参考资料:《汉书》
点阅【忠义传】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