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er8gtykt 发表于 2006-4-20 08:40:18

中国“财大气粗” 美国伤了中国的“心”?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mages/photo/presidenthu_ustrip_ap-small.jpg

  AP

  《华盛顿观察》周刊2006年第15期李焰报道,伴着胡锦涛访美的东风,华盛顿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中美关系论坛或胡布峰会展望。民间讨论得热闹,政治圈内,中美高层却仍在为接见规格爆发口角。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Scott McClellan) 宣布,这次访问的规格是“正式访问”(official visit) 而非“国事访问”(state visit)。换言之,即使美国将用21响礼炮迎接中国领导人,布什总统也不会设正式白宫晚宴招待中国代表团,一顿午宴罢了。然而,中方一直将此次访问称为“国事访问”。这看起来只是细节问题,却透露出中美对双边关系的不同认知。

  “外界对即将举行得‘胡布会’谈得很多,但是都没有切中实质。胡锦涛个人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美国哈密尔顿学院(Hamilton College)政治学系教授李成博士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说,“四年前,胡锦涛访美时还是中国国家副主席,如今已经是民意基础深厚的一把手了。同时,中国也发展到‘财大气粗’的程度。四年前,美国尚能给予胡以高规格的接待,这一次反而要在‘国事访问’的问题上纠缠,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李成认为,美国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走向缺乏深入的了解,有些做法欠缺长远的考虑。与之对应,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委员帕特里克?莫洛伊(Patrick Mulloy)和华盛顿独立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研究员米德伟(Derek Mitchell),均不认为美国的接待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们并没有看到中国领导人有向美国体制靠近的意愿,他们认为,近期而言,美国人更在乎的是讨论双方的实质问题。

  “与‘国事访问’纷争相比,两国领导人更应该坦诚以待,讨论关系两国共同发展的议题--尤其是双边经贸关系。我们不要一直在形式问题上纠缠,免得错失能创造会谈成果的机会,”莫洛伊说。

  访问规格伤了中国的“心”?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讲究待客之道。由于少了白宫的正式晚宴,一些中美关系专家们担忧,这会让中国领导人因为此行对美国的好印象打折扣,长远来看,也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美两国关系。毕竟,人都是情感动物,热情款待远方的来客是可以“温暖人心”的。

  “美国哪怕是在某些问题上批评中国,或是不肯让步,也不应该在接待中国领导人时不给足面子。”李成说,“克林顿当年访问中国时,在首站西安就受到了中国人隆重的接待,他个人对中国的态度好转了很多,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更加友善了。”

  美国人这样单刀直入地直奔实质性的会谈成果,让中方不悦。但是美国学者申辩道,他们也不是那么刻板的,对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心中有数。

  “我们了解中国重视象征意义的价值观,但是美国也有自己的标准。”米德伟站在美国的立场解释说,“美国的国事访问是只对盟友的元首来访时称呼的,中国目前还不在这个行列之内。中国甚至还没有和美国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美处于不同的政治体系、价值观之下,要走到一起还有很长的道路。”

  米德伟称到目前为止,美国也只是给了印度等少数几个国家领导人以国事访问的接待规格。

  “美国允许中国仍然将这次访问称为‘国事访问’,就是对华理解的一种表现。”米德伟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当然,我个人认为,美国应该扩大国事访问的范围,让更多的国家享受这种待遇,中国就更容易被纳入其列。”

  李成对于白宫的做法有另一套解释:“布什这样做,是迫于美国国内中期选举的压力。我们无法预测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倾向,但目前看来,和中国太热络显然在华盛顿不太受欢迎。布什的做法是为了安抚美国国内保守派。还好,胡锦涛并不是那么在意这些面子的人”

  胡锦涛可能带来的“惊奇”

  

  “这次布什和胡锦涛的会谈中,不平衡的中美经贸关系将是重点。在美国看来,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美国愿意和中国发展长期友好的关系,中国必须意识到,双边不平衡的经贸关系伤害了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中美在全球变暖、空气、海洋污染,共同对付恐怖主义方面有很多的共同利益,需要携手合作,但首先,双方要清除经贸障碍。”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担任法律学教授的莫洛伊说。

  胡锦涛还没有踏上美国的土地,华盛顿的政治圈和学术圈已经应和了莫洛伊的论调。目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刚刚给美国企业界送来了162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就是为了在经贸问题上为胡锦涛访美铺路。然而,另一种猜测是,中方此次更想要的并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而是美国在定义台海“现状”时的放权--让中国能自主地权衡两岸局势,独立应对。

  米德伟对这一猜测并不认同。他认为中方的会谈议题清单或许和美方的不一样。前者想谈台湾,而后者虽然愿意重申‘一个中国’立场,但是已无新的政策可提。勿庸置疑,中美首脑或许会在讨论中国军事透明度时提到台湾,但是不会再特意拿出来大书特书。

  莫洛伊甚至对台湾局势还颇为乐观:“布什在上任不久就表明了他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尤其是中国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访美时,布什还亲口谴责了陈水扁。台湾国民党高层人士日前就在大陆访问。在我看来,台湾关系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中美首脑会晤没有必要在这个议题上继续纠缠了。”

  “此次中美峰会上,中国可能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向美国要保证。但是美国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陈水扁若想继续走向‘台独’,台湾内部的阻力也很大。即使布什再讲,陈水扁真的会听吗?我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前了,”李成说。

  就算在台湾议题上胡布会不会出现“意料之外”,中美首脑也许还会涉及别的让人吃惊的话题。学者们已经给出了大胆的猜测。

  “如果会谈会有什么让人意外的地方,我猜会是在日本问题上。”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高级副总裁科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2006年4月12日在CSIS举行的胡布会研讨会上说,“日本现在不光是美国的政治盟友,而且是军事盟友。相反,中国却因日本人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舍而不满。胡锦涛可能会在此次访问要求布什对日本施压。但是,在目前的战略格局下,美国不大可能因为中国而压迫日本在这一问题上妥协。”

  李成则另有一番看法,“胡锦涛有时会给人们一点惊奇。他此次赴美,除了继续打经贸牌,就是打文化牌,比如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时提到孔子学院的建设。除此之外,他或许会在位于纽约的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演讲时,谈到中国政治民主化改革的进程。”

  美国人不了解胡锦涛?

  

  “胡锦涛如今是中国最受欢迎的领导人。美国人不了解胡锦涛,没有看到胡是已经将眼光放到了10年、15年后的中国领导人,”李成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他认为胡锦涛的亲民政策就是中国改善人权的努力,虽然民主化进程在胡的任期内可能不会有实质变化,但是这一代领导人已经有这个意识去做一些改善。比如,他们在实行党内民主、基层选举、法制建设,并积极建立一个公民社会。不仅如此,中国正在改变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保、能源短缺问题的做法。而美国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也不相信中国讲的‘和平发展’言论,认为中国没有制度保障。”

  “胡锦涛为中国留下的政治遗产将不再是经济发展,那些中国都已经做过了。他一定会在政治发展上下功夫,”李成说。李成是美国对第四代领导人研究中相当乐观的学者。

  中国领导人身边的智囊现在都是些在欧美受过教育,重视人权和民主的人。未来可能的政治接班人,也多是些学政治、法律出身的,中国的技术官僚体系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按李成的设想,中国目前党内的两派势力--精英派和民粹派,即中国的新左派,可能会演化成未来中国两党制的雏形。前者倾向全球化,但不一定推崇民主,后者会支持民主,但不一定喜欢全球化。两方的利益是微妙的,有团结,也有矛盾。

  “在思想上,中国领导人有三大资源可以用:马列主义、中国传统的儒教回归、西方民主,即法制建设和公民社会。我相信,未来主导中国的价值观将会结合这三种资源,寻求一种有突破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李成说。

  “胡锦涛当然可以进一步在中国推动政治改革,但是目前,我还没看到任何证据说明他将这样做。相反,我看到他上台后加强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管制。如果他是一个自由派的人物,那么他还没有显示出偏向这一方向的举动,”米德伟说。

  莫洛伊则认为早在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时,就曾表示过致力于推进中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在美国,政治改革可以通过选举进行,在中国,则要通过立法程序完成。胡锦涛有可能会这样做,但是目前尚未可知,”莫洛伊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财大气粗” 美国伤了中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