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cloud17 发表于 2006-5-9 13:42:31

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思维

中国的传统总是“面子问题”,什么都讲面子,什么要面子上过的去。 洋人的传统却是“实际问题”,什么都讲实效,什么事情只要实际就过的去。

  中国人总是要求一口气读完书,读到底,拿到最高的学位去找工作,这样才“够份儿” ,有面子;而洋人则是学习工作混编,只要学的能满足需要就好,学历高的不见得能得到多么好的工作,不为学历低而自卑。中国人从上小学开始,有的人是一直读书,读到大学,读完硕士,又读完了博士……这一系列的学一口气不停的上下来,人都活到了小 三十。洋人则是边读边工作,搞下本科可能就小二十五六了,读研究生的一般都三十大 几四十岁,如果按他们的速度,读完博士恐怕也快入土了。

  中国人上大学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真正的目的。当一个高中毕业生选择大学所读专业的时候,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不知道每个专业要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因为他都 把精力用在了高考上,都用在了学习上,脱离了社会太久;不,应该说根本就没有涉足过社会。这多来自与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压力,没有给十几岁的高中生所应有的时间去娱乐,接触社会,探讨社会。太多的功课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一切都沿着家长 ,社会制定的路线前进,不敢说全是这样,但就我所了解的很多是这样。国内的大学生 ,多来自从没脱离过家庭社会养育的“成年初生儿”。很多上了一两年大学甚至到毕业 ,还是一幅稚气未脱的样子,离了家庭,亲戚就不能生活。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几乎是高枕无忧(除了少数的贫困大学生),家长辛苦半辈子拿出的学费供孩子读书,对此的理解,动力与压力一字之差,大学生的想法却是截然相反的,理解了其中的奥妙还好,如果理解不到,四年下来,两证(毕业+结婚)齐全,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就算双倍高 效的完成了。国内也有很多在校大学生用课余时间打工,但其本质多是一种接触社会与挣零花的意思,绝少是把这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与社会对在校大学生的接纳程度及中国就业的现状有关,希望这方面的情况能得到改观。

  洋人单一的读书则是从小学读到高中,高中的时候就可以参加课余的工作,他们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功课相对于中国高中要轻松,大部分去工作,分担自己的很大部分开销。 高中毕业后很少有家庭压力要求读大学的。很多高中毕业生终于松了一口气,不想接着读大学,就工作,工作一两年后,感觉到了工作的辛苦,不易,知道了没知识只能为别人打工挣小钱,他们返回头来要求读大学了,他们的学费大部分也是自己拿,自己挣多少花多少,学费不够了,又要去工作挣钱。洋人的大学大部分专业有CO-OP—即学校提供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给学生实习,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的认识到所学与所用的关系。这样的读大学不是被动的读,而是有动力,且是由压力变来的动力,学习的劲头自然比单纯的应对家庭,社会的劲头要足。洋人对学习的要求同样是过关(加 拿大50分过关,而美国则是按学生分数的比例来定成绩)万岁,大学生毕业恐怕也都是勉强毕业,但他们的压力就多。生活自理(多数自己住),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加起来则比中国的大学生要辛苦的多了。我个人认为洋大学生的压力要比中国大学生的压力要大!

  我说这些并不是重洋媚外,只是做一个个人理性的比较。中国大学生读书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用,而是一个上级下达的指标,大学生的任务是完成这个指标;而洋人大学生读书的本质目的是应用,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工作需要,读活书(边学边用)比读死书收效是好的多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