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yeye 发表于 2006-5-21 01:36:35

《理发师》(The Music Box 2006)[DVDScr]

《理发师》(The Music Box)

eMule资源:

[理发师].The.Music.Box.2006.CN.DVDSCR.XviD-5come5.avi 700.7MB
[理发师].The.Music.Box.2006.CN.DVDSCR.XviD-5come5.nfo 15.3KB
[理发师].The.Music.Box.2006.CN.DVDSCR.XviD-5come5-Sample.avi 5.8MB

   
   
中文名称:理发师
英文名称:The Music Box
资源类型:DVDScr
发行时间:2006年
电影导演:陈逸飞
电影演员:陈坤
     曾黎
     刘冠军
     王雅捷
     任广智
     毕远晋
     李丽虹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5/post-106193-1146881125.jpg

◎译  名 理发师
◎片  名 The Music Box
◎年  代 2006
◎国  家 中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N/A
◎IMDB链接 N/A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592 x 272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100 Min
◎导  演 陈逸飞
◎主  演 陈坤
      曾黎
      刘冠军
      王雅捷
      任广智
      毕远晋
      李丽虹



◎简  介 

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日军侵占上海。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因意外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只好逃难到江南古镇,投靠师傅的师兄宋丰年。

宋丰年的女儿宋嘉仪和陆平一见钟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纯洁的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却开放出了最为灿烂的情浓与爱意。然而宋丰年为了女儿日后能有所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做了他的姨太太。无情的时世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生生将二人分开……

时事流转,命运弄人,被迫和嘉仪分开的陆平,又因在抗战期间曾随着宋丰年进过日本军队的战营而被误为汉奸处死,在眩目的阳光下,他背后的枪口冰冷而静默……

千钧之际,深念着他的嘉仪救了他,在叶江天的安排下,陆平戏剧性地被任命为国民党军官。然而,陆平的志向却不在于此,他一心迷恋的仍是他的理发,这引起了 叶江天的极大不满和鄙视。然对于嘉仪而言,能够经常见到陆平则是最幸福的事。随着二人感情的日渐加深,嘉仪铤而走险,以借去上海见姑妈为借口,要陆平单独 陪她前往。

◎NFO
CODE
The Music Box
THEATRE DATE : 04.28.06
RELEASE DATE : 05.05.06   
GENRE : Drama
RUNTiME : 01:39:38
RATiNG : N/A
ViDEO : 721 kb/s   
AUDiO : AC3
RESOLUTiON : 592x272
DiSCS : 1
Url : ent.qq.com/zt/2006/xinpiangt/lifashi.htm
Language : Mandarin
other : subbed   


◎截图(效果一般般 尝鲜的下)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5/post-106193-1146881157.jpg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5/post-106193-1146881169.jpg

7yeye 发表于 2006-5-21 01:40:25

《理发师》的“电影孽债”

《理发师》的“电影孽债”                     

                     2006-5-15 20:23:08 网易娱乐

                                             http://photocdn.sohu.com/20060404/Img242635392.jpg

  停拍,换角,重拍,导演猝逝,版权纠纷……从2002年开拍到昨日在全国上映,从最初投资1400万元到完成全片后的3000万元——电影《理发师》的问世可谓历经磨难。一部电影的命运如此多舛,甚至把导演的性命也搭了进去——在中国电影史上并不多见。

   日前该片在北京举行首映式,电影版权之争也再度浮出水面。本报记者采访陈逸飞之弟、也是电影总监制陈逸鸣、艺术总监吴思远、执行制片人王绍伟、主演陈坤 等主创人员,很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陈逸飞是一个特例,绝无仅有的特例,“无论从电影的制作过程,还是从电影效果来说,肯定会给中国电影一个示 范。"

陈逸飞适合拍电影吗?
            
  陈逸飞适合拍电影吗?这个问题其实也适用于“陈逸飞是否适合做服装、杂志……"。杨澜一次在香港 专访陈逸飞时,曾问及一个画家该不该不务正业的问题。他的回答是,视觉艺术都是相通的。此前评论多认为陈逸飞的电影过于唯美和风格化,难以经受市场与观众 的检验。但也有陈丹青、吴思远等人力挺:在表现旧上海的质感方面,陈逸飞比陈凯歌、张艺谋(《风月》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成功多了。

   “他会说,我希望陆平是一个走在青石板上的年轻人,很弱。就像这样,他总是用画面来表达。"陈坤回忆。谈及陈逸飞的“大视觉"艺术,陈逸鸣认为,陈逸飞跟 别的导演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追求“大视觉",“单纯的造型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他,他企图利用一切手段来表现对视觉艺术的追求。"

  一种看法认为,以 陈逸飞的身份地位,很多工作可以让执行导演去做。他对细枝末节的事必躬亲破坏了行规,也直接导致体力透支。“其他导演不是画家出身,不见得懂。他是一个视 觉艺术大师,对服装、化妆、场景等方面都很专业,就会顾及到这些细节。"王绍伟打比方说,比如陈逸飞搞过服装,知道服装的副料,纽扣、拉链都会反映服装品 位,自然连细微处都留意。为了真实,陈逸飞还要求把几千套服装一件件手工磨毛,在袖口、领口、手肘处做出磨损痕迹的特殊效果,还要在领口做出皮肤油渍的效 果美。

商人愿意陪艺术家玩吗?
            
  陈逸飞生前曾形容投资拍电影是“交学费",希望以此了解电影产业的特性。诸多风波产生,矛盾的关键是在陈逸飞还是在电影行业本身?陈逸鸣觉得,症结在于陈逸飞的思路不一样,“他的思路跟电影行业操作不一样,不适合,尤其是在电影行业不规范操作的现状下。"

  普遍认为陈逸飞是“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但陈逸飞生前透露,尽管涉足多个文化产业,但仍是画画给他带来最大的财富。其他方面,似乎玩票的性质多过赚钱。问题在于,对于一部牵扯多方投资的大制作电影,别人是否愿意陪他“玩"?近日,《理发师》的债权债务等问题又浮出水面,可见陈逸飞与投资商们的这次“邂逅"仍是“此恨绵绵"。

  陈逸鸣透露,陈逸飞拍第一部《海上旧梦》时就花了很多钱,几乎一分钱都没有收回来。“片子不公开发行,像资料片一样。他自己喜欢就去拍了,没事了自己放着看看。"

  谈及《理发师》的版权纠纷,陈逸鸣表示,据说第一次拍《理发师》 时,很多投资方都是自己凑上来的。“我哥哥说,好好好,朋友们来玩一下。但出了事,大家都紧张了。"他透露,重拍时陈逸飞也征求了投资方的意见,“其实如 果当时他不拍了,投资的那些钱花掉也就花掉了。正是因为我哥哥又拍了,电影出来了,所以他们对电影有个版权在里面。"投资方表示陈逸飞曾答应过他们,第二 次拍成后,盈利了一定优先还给他们。对此,陈逸鸣表示,“这个没签字,我可以不还你。但根据我哥哥的为人,我相信他这么讲过。我会按照我哥哥说过这个话的 假设来还他们。"

观众会喜欢《理发师》吗?
            
  不管幕后有多少隐情,观众最关心的是《理发师》到底品质如何。此前电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小范围放映,感动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王绍伟表示自己目前收到的评价很好。“一位中央台的朋友发短信给我,说看得热泪盈眶。"他说,电影公映后,一些所谓的知名导演会很惭愧。

  当记者问及观众对电影的一些质疑,王绍伟的第一反应是:“是说陈坤的表演吗?"他表示,质疑陈坤演技的那则新闻出来时,电影尚未首映。“对于电影进行探讨很正常,但没看过就发表意见,就不是很正常。"

  《理发师》 的编剧达8人之多,这也让人质疑会否影响故事的完整流畅。“其实编剧还不止8个。"王绍伟表示,2002年为了赶姜文的档期,剧本很仓促。停拍后,陈逸飞 找了国内很多有名的编剧来修改完善剧本。“每个编剧的特点和长项不一样,当然,最终得把他们的意见统一起来。"王绍伟说,为了表示感谢,不管用还是没用、 用了多少,都把他们的名字署上了。

  昨日《理发师》已经与全国观众见面。“能做出来发行,票房已经不是一个标准了。"王绍伟说。陈逸鸣则表示希望票房出现奇迹。

用生命交棒的三段路
第一棒:2002年-2003年1月
与姜文决裂
            
  2003年元月,“《理发师》停拍"的消息见诸报端,据称姜文与陈逸飞的矛盾为事件导火索。陈逸鸣回忆这场“停拍风波"时说,当时剧组从制片主任到剧组烧饭的,都不是陈逸飞自己叫的人,他等于被架空。

   “电影还没拍到2/5,1400万元的投资就已经花掉900万,经济上是失控的。"王绍伟说,“陈逸飞是个艺术家,不要说是陈逸飞,即使国内的专职导 演,也不一定懂制片。"他认为,第一次拍摄时,陈逸飞作为主要投资方和管钱的总制片,对财务却不了解,是“很不正常"的。“他太相信人了。"王绍伟总结陈 逸飞的这一次挫败。陈逸鸣也是同样看法:“我哥哥待人太好,用人不管,又急于在短时间内把事情做好,所以造成一些漏洞,到后来就失控了。"

  据 《新京报》近日报道,陈逸飞和姜文的争执多数是创作上的意见分歧,直至姜文在拍摄现场对陈逸飞开始了恶言攻击。他以为陈逸飞没有听到,实际上陈逸飞当时戴 着监听器。两人至此彻底决裂。2003年1月22日,四家投资方——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逸飞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华谊兄 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经会议协商,决定停止拍摄。
            
            第二棒:2003年4月-2005年4月
跟时间赛跑
            
  《理发师》停拍后,整个剧组就地解散。“电影本身就是风险投资,好多电影中途夭折,是很正常的事。不用陈逸飞承担责任,不会面上无光。"王绍伟认为,如果只是为赌一口气,陈逸飞可以另找一个本子,可能比《理发师》做得更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太喜欢《理发师》这个题材。"据悉,陈逸飞为重拍付出的代价是必须承担上一次的全部损失。
            
   2003年4月摄制组重新成立。主创人员来自五湖四海,集中了包括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及上海电视台的各路 精英。他们中接受采访的人说起陈逸飞对场景、服装、道具、化妆等各个环节的事必躬亲,几乎都有一些细节向记者描述。陈逸鸣认为这种“霸权"在情理之中: “经过第一次的教训,他当然要把握全局。"
            
  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突然死亡。“从纪录片上看得出,他去世前一定很难受,体力不支。"吴 思远说,“我觉得他是跟时间在赛跑。"据悉,此前陈逸飞已有10年的肝硬化史,拍摄中也曾因胃出血回上海诊治。“不能说他为电影舍生忘死,但他确实痴迷电 影到了不顾身体、抱病工作的地步。"王绍伟表示。
            
            第三棒:2005年4月-2006年4月
吴思远接棒
            
  作为《理发师》的艺术总监,吴思远经过一晚的考虑,迅速接棒。此时电影大部分已完成,吴思远在后期制作中动了很多心思。片尾是陈逸飞现场指挥拍摄的镜头,他对采访记者说:“希望喜欢我艺术的人记得我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理发师》。"
            
  “现在回想起来,这部电影真是经历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重重磨难。"陈逸鸣总结,“《理发师》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是我哥哥艺术人生的一次浓缩。他的性格、对生活的追求、对艺术的执着、人格魅力都在其中。有高兴的时候,有愤怒的时候,有成就感,也有挫折的时候,全部发生了。"

未注册 发表于 2006-5-21 15:59:13

未注册 发表于 2006-5-22 11:42:03

画家票友拍戏 发表于 2006-5-22 12:32:29

海_尔 发表于 2006-6-2 22:22:47

张老三 发表于 2006-6-2 22:54:1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发师》(The Music Box 2006)[DVDS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