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er 发表于 2006-5-26 15:44:55

明星没文化丢人? 文隽:多读书,学习张曼玉(组图)

多读书,学习张曼玉

文隽

 香港演艺圈中,郑裕玲、张曼玉都是努力不懈的例子。梁朝伟在娱乐博览中用英语演讲,成龙自学成功,从小学未毕业的程度到如今英文朗朗上口的国际巨星,都因为他们好学。

在我当经理人的日子,我常“教育”我的艺人,要多读书。当年,把舒淇带到香港不久,有天,我发现她闲暇里在读萧红的小说,当时心里颇为激动:这小妮子,可不是一般人所理解那么简单!结果,因着她的个性,她在星途上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成功转型,再没有人用“瞧不起”的眼光看扁她!

  不一定因为她肯读小说,而是,一个愿意看书的艺人,她的言行、品性,总能超脱一点吧!

明星不一定需要学富五车,因为他/她们提供给观众的,主要是皮相,而不是内在?多少万人迷,肚皮里全是草包,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接触过一些艺人,开口就跟你谈买车买房子买名牌,从来不会跟你谈论一下时势,通常我也无所谓,只不过知道,这类艺人,永远不会成为交心知己,因为彼此喜好的事物不同,道有异,不相为谋。

http://img1.qq.com/ent/20060526/3624793.jpg

 也要怪媒体太多。需要明星偶像不断曝光。几年前,香港流行找一些艺人上电视台玩游戏,一到那些常识问答,大家都会讶异这些俊男美女,原来知识那么贫乏,懂得事物那么肤浅。最该打的是那些经理人,居然让旗下艺人去丢人现眼。如今,这些节目已少了许多。

 演戏一方面讲天分,一方面也靠后天的努力。一个明星如果只靠外表成为走红条件,演艺生涯肯定不会太长。谁会找一个草包子去演有深度的角色?

  不读书的明星,绝对“生命”不会长久。只有那些不断自我进修的艺人,才能延续他们的光辉。

 香港演艺圈中,郑裕玲、张曼玉都是努力不懈的例子。梁朝伟在娱乐博览中用英语演讲,成龙自学成功,从小学未毕业的程度到如今英文朗朗上口的国际巨星,都因为他们好学。

 不读书当然也能把戏演好,但能供选择的角色会有局限,只有肯读书,才会无往不利,什么都能演得活灵活现!

 怎样评估哪个明星是否用功?如果是香港地区来的,如果他们连普通话都说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那么,这个艺人,勤力有限,都不必奢求了。 (文隽: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

术业有专攻

王小峰

 明星犯点常识性的错误并非不可饶恕,公众不应让他们承担太多的东西。其实,那些看笑话人的那种优越感才让人讨厌。不过,从明星屡屡犯常识性错误倒也看出一点,咱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确出了问题。

 王朔曾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形容成知道分子。大概意思就是,很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不过是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知识而已。老祖宗有句古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人知道不知道什么,都很正常,关键是不懂装懂挺招人讨厌的。有些知道分子就是不懂装懂。

 早些年,李玟闹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人跟她说岳飞的《满江红》写得挺好,她就说,那让他给我写首歌词。我倒不觉得李玟有什么可笑,一来她从小就在国外生活,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二来我一直觉得,明星不过是在社会上被放大的一类群体,不可能让他们承担太多的东西。

谁能保证什么都知道呢?至少我做不到,我觉得,我自己至少比有些明星有些文化,至少还出过书,人家还觉得我像那么回事,但我就是犯过一个错误,至今让我不能忘记。我在一篇文章里说“就像头上悬着的斯芬克斯之剑”,显然,我把“达摩克利斯”和“斯芬克斯”弄混了,贻笑大方。

 前段时间,青年歌手大奖赛,有个综合素质考察的环节,就经常闹笑话,比如,《红楼梦》是谁人所著?回答是:司马迁。成语“百步穿杨”什么意思?回答是:百步之外射中了杨六?……诸如此类的经典笑话比比皆是,尤其是羊倌歌手石占明居然不知道中国国旗,引起争议。

 不能总用没文化来解释他们的“劣迹”,如果说一个历史学家把《红楼梦》的作者说成了司马迁,那是不可原谅的,如果让他回答月球表面什么气体最多那就是强人所难,术业有专攻,如果一个人处处都是强项,什么都知道,那估计也是个平庸之辈。

 但是,从明星屡屡犯常识性错误倒也看出一点,咱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确出了问题,都把责任推在明星身上,的确不公平。我倒觉得,随着这些明星慢慢成熟,他该知道的,一定都会知道。总有人会成为德艺双馨的人,到那个时候,他自己自然而然就会去了解更多事情。一个普普通通的艺人,犯点常识性错误也是在所难免,关键是看笑话的人那种优越感让人讨厌。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呢?明星也一样,关键是,这些笑话可以让明星自己知耻而后勇,让那些看笑话的人也能明白一个道理,别以为你知道的别人就该知道。当你笑话石占明不识国旗的时候,如果石占明问你:你知道一天放羊几个小时合适呢?你能回答吗? (王小峰:著名乐评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努尔哈赤是谁?

王小山

何洁不知道清太祖有问题吗?我看不出来。如果我对历史没有兴趣的话,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努尔哈赤?即使对何洁进行诱供式采访的记者,你能保证把历代帝王的庙号和姓名一一对应起来吗?

  清太祖是谁?

 何洁答不上来。

 一个记者在新闻稿里这样写道:你知道这个宫殿是哪位帝王的吗?记者问道。何洁睁大了眼睛,无辜地摇了摇头,笑着说:“不知道哦!”记者提示她,清太祖呢?“不知道啊!”何洁不以为然地大笑着回答,随后她还得意地蹦了下,拍着手大叫:“啊!你考我历史题啊。”

先说新闻写作上的问题,“无辜地”“不以为然地”“得意地”,这些状语是怎么出现在新闻稿里的呢?难道记者学写新闻的时候是跟“师娘的邻居”学的(郭德纲语)?

 这些且不说,只说何洁不知道清太祖是谁有什么问题吗?我看不出来。如果我不是对历史有点兴趣的话,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努尔哈赤到底是皇太极爸爸还是儿子呢?即使对何洁进行诱供式采访的记者,你能保证把历代帝王的庙号和姓名一一对应起来吗?我是做不到。

 一个歌手,只要把歌唱好了,其他的事情要我看并没有那么重要。有些“杂家”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甚了了,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样的大有人在。如今无论是科学工作还是人文工作,分工都越来越细,想要弄成当年的达?芬奇那样能在七八个领域都成“家”是不可能了。既然不可能,就别硬撑着。爱迪生招聘助手,有一个问题是:从纽约到芝加哥铁路里程是多少。爱因斯坦听说后,说:问这个干什么,查查《铁路指南》不就知道了?

爱迪生是发明家,自然要求助手知识面宽;爱因斯坦是科学家思想家,自然会从思维方式上入手。但歌手们既不是发明家也不是科学家思想家,需要知道这么多吗?

 如果一定要说知识面窄就唱不好歌的话,那我无话可说,我只知道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对大部分文艺工作有所裨益,至于其他的,我不知道。我认识一个民间歌手,歌唱的好极了,一听全是沧桑和智慧,但他连帕瓦罗蒂都不知道;我还听有人说帕瓦罗蒂甚至不识五线谱,也没听帕瓦罗蒂出来为自己辩护,当然,我不知道他是不屑还是心虚。

 “知识面”这种东西是没边的,你总会有不知道的东西,不信,请采访何洁的记者不查资料马上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马达加斯加首都叫什么名字?

 2、 李自成哪年进的北京?

 3、 中国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中的七国名称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中学课本上都有,如果你能回答出来,恭喜,你和我一样,达到了文科高中二年级水平。(王小山:著名专栏作家)

http://img1.qq.com/ent/pics/460/460767.jpg

随时抱本书看

黄晓明

我很庆幸自己从小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小时候我不爱出门,总喜欢自己窝在家里看书,科幻故事、武侠小说都来者不拒。即使现在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床头、桌上或包包里都会放上几本书,随时翻看。

好像是第一次参与月末讨论的话题,倒有些不知该从何聊起了,拍起戏来自己的脑子里能记得的,能听到的讯息也就局限在了剧组那“一亩三分地”上,或许是太久不用笔,有时经常会碰上提笔忘字的尴尬。人有时就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像提笔忘字这类的事,没事多练练,多看看,其实都是能够避免的。某些东西或许表面上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它仍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也改变你的生活,例如这期要讨论的“文化修养”。

现在有很多人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网络文化也成了社会上的流行语。对于电脑,我除了会简单的操作和应用外,应该被归为门外汉,所以通过电脑去获知的东西对我来说就仅限于每天的新闻和一些相关资料的查询了。我很庆幸自己从小到大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小时候的我不爱出门,总喜欢自己窝在家里看书,百科全书、科幻故事、武侠小说都是来者不拒。看书让我了解一些自己身边不易察觉的真理,获取不断的资讯和信息,朋友和影迷送给我的礼物里最多的也是书籍。虽然在剧组每天忙得昏天黑地的,床头、桌上或包包里都会放上几本书,空闲时就能随手拿起书看上几页。

 像演员这样一个特定的行业,其实更需要你有丰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角色会涉及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有现代的、有古代的,对生活、对历史知识的不了解,都是不利于你表现这个角色的;如果你自身都无法对这个角色理解透彻并有深切的感受,是无法还原一个让观众去接受的人物的。当然你不可能一一去亲身体验一次角色那个年代的生活,所剩下的就是通过书籍和资料一点点去积累这些知识,并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融入这个角色里,让它更能有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尽量在之前做好积累。

 其实做哪行都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新的东西,然后变成自身的,才有可能能不断进步,眼界也才会渐渐变开阔;当你懂得世界多一些,也正是因为你站的基点比以前高了。(黄晓明:著名演员)

http://img1.qq.com/ent/20060508/3585016.jpg

缺乏历史常识值得警惕

李冰冰

 中国的词汇有很多多音字、生僻字,对于这些词语的读法我们不一定都能很准确地作出判断,但不能因为偶尔犯了这种错就开始怀疑这个人的素质;但缺乏历史常识,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心的问题。

 最近,我一直在北京怀柔地区拍摄电视剧《孟丽君》。为了赶戏,每天早上7点开工,直到晚上11点才能回到房间,几乎和外界中断了联系,直到昨天和公司人员去参加活动,才大概了解到演艺圈里最近的一些情况,除了王菲生子的消息备受关注外,他们还告诉:最近很多娱乐人都念白字,引起关于“明星文化素养”的争议。随即,我让工作人员给我举了几个例子,大致明白了其中存在的两种区别。

 第一:不懂一丁点儿的历史,特别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明朝开国皇帝等等(这些属于常用知识);

 第二:遇到生僻字或多音字引起读音的争论与批判。比如:仁者乐山,后来有人指出“乐”应该发(yào)音。

 就以上这两种情况,我认为后者的问题更具普遍性。因为,中国的词汇中有很多多音字(不常用词组)、生僻字,对于这些词语的读法我们不一定都能很准确地作出判断。当然,如果把银行的“行”字读成了(xíng)字,那就是另外一种概念了。因此,不能因为读错了这种生僻字而开始怀疑这个人的文化水平以及个人涵养。特别是在余秋雨教授的这个事情(在央视青歌赛上将仁者乐山的“乐”读为
lè--编者注)上,我们要辩证地看,哪怕是他偶尔念了一个错字,我们就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批判吗?即使是讨论也应该适可而止,毕竟一本《文化苦旅》中所阐述的,那些很有价值的观点和文字就能说明:他的的确确是个文化学者。

而对于前者,存在的问题是不了解中国最基本的历史,缺乏文化的积淀,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基础知识教育属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投入如此之精力,而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就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了。

 说了这么多,回到自己这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快学习的速度,不多说了,已经是深夜两点了,还有三大段文言台词没有背,继续努力。(李冰冰:著名演员)

未注册 发表于 2006-5-26 23:48: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星没文化丢人? 文隽:多读书,学习张曼玉(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