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俱裂 发表于 2009-5-25 00:15:16

吉林化纤公司确实发生了上千人被鬼上身的事件

吉林千人“中毒”消息封锁20天

  

  吉林化纤厂近千人“中毒”事件(本报曾报道)闹得沸沸扬扬,当地政府部门却一直封锁消息,直到20天后才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此事。但是,卫生部专家组认为是职工没有中毒,患的是“心病”,国家安监总局的两次表态又前后矛盾,盘旋在受害人心中的迷雾至今未能消散。

  “中毒”事件

  吉化千名职工挤满医院

  5月9日上午11时,正在吉林化纤厂上班的李雯(化名)突然晕倒,醒来已躺在医院。她说,晕倒前闻到了一股怪味。工友说,医院都住满了,怀疑是隔壁的康乃尔化工厂排毒。

  李雯并不是第一个“中毒者”。

  4月23日,吉林化纤厂开始有人出现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力,甚至有人倒地抽搐,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当天,吉林化纤厂向市环保局举报,怀疑是西侧的康乃尔化工厂在排毒。

  康乃尔生产苯胺,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会产生一氧化碳。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苯胺爆炸导致8**亡,松花江污染下游城市断水。化纤厂职工间一直流传,康乃尔公司购买了当年吉林石化废弃的苯胺装置。

  据初步估算,发生“中毒”反应的群众达千人。

  封锁消息

  真相不明引发群体事件

  4月30日,吉林日报所属《城市晚报》发消息称,值班医生说还没最终诊断,“现在只能说接触性反应,不能说是中毒”。这是当地媒体对此事件的唯一报道,之后再无下文。有媒体称,他们得到了市有关部门不许报道的指示。

    化纤厂职工又开始网上发帖,举报“中毒”事件。但帖子很快被删除。

  5月7日,重症患者家属和化纤厂职工集体到所在的经开区政府上访,无果。当天11时,化纤厂职工涌进附近火车站,阻断铁路两个多小时。此事惊动吉林市委,警方出动方才平息。事后也未有媒体报道。之后,化纤厂职工开始大规模网络发帖。

  5月10日开始,各大网络论坛出现了此事件的详细信息,并有大量“中毒”图片。

  5月13日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首先报道此事件。报道证实,仅5月12日当天就诊人数即达700多。

  专家解释

  “中毒者”患的是“心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后,全国媒体蜂拥而至。5月13日下午6时,吉林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情况。吉林市卫生、环保、安监部门到会说明。

  吉林市安监局坚持认为,此次现象不是泄漏所致,不属安全生产事故,“属于生产排放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会上通报称,4月30日上午,吉林市政府已要求将康乃尔的排放烟囱高度由22米增高至45米;康乃尔化工停产整顿。

  5月14日下午,卫生部专家组公布结论,排除了化学中毒,认为是“心因性反应”。

  得知自己患的是“心病”之后,李雯觉得难以接受(就是说这上千人是因为“心理作用”而出现呕吐、噪子发干等与有毒气体中毒症状相类似的症状的,就是说这上千人是被鬼上了身所以才一而再 再而三地、偏执地 不停在网上发贴,认为自己中了有毒气体的毒、中了有毒废气的毒。——楼主评点)。

  安监总局

  “间接证实”次日又否认

  5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官方网站挂出一则信息,使“中毒”事件再次升级。

  这则题为《2009年5月18日安监总局统计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中,第四条表述为:“针对上周化工企业发生泄漏事故的情况,要加大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督促化工企业认真开展治理行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化工企业发生事故。”这一表态很快被网络传播,媒体解读为安监总局间接证实康乃尔的泄漏事实。

  然而,就在化纤厂职工庆祝得到事件“真相”时,第二天安监总局网站突然抹去了上述表述。

  19日,国家安监总局统计司办公室人员回应媒体称,统计司只负责统计和发布,事情究竟是怎样并不清楚。“泄漏”的说法源于上报材料,而吉林安监局否认泄漏一说。同日,安监总局新闻处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称,“吸取康乃尔公司泄漏事故教训”的说法是统计司工作失误,“我们已经改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化纤公司确实发生了上千人被鬼上身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