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艾嘉 发表于 2007-7-26 02:21:51

在中国,一张外国人面孔能带来名气

<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100%"><tbody><tr><td class="font12z" align="center" width="100%"><font size="4"><br></font></td> </tr> <tr> <td height="10" width="100%"><font size="4"><br></font></td> </tr> <tr> <td align="center" width="100%"><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0" width="99%"><tbody><tr><td class="contentwz"><!--enpcontent--><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如果你长相不赖,才华出众,又会讲普通话,那就忘了好莱坞吧,中国的娱乐业需要你!<br><br>
</font><p><font face="宋体" size="4">  如果你是身在中国的外国人,即便不具备上述条件,也完全不用担心。不管怎样,一张外国人的面孔,足以使你有大把的机会在中国的电视上露脸。</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4">  <strong>从大街上被拉去当明星</strong></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4"><strong><br></strong>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  在一些大城市,星探们成天在大学校园里和外国人出没的地方四处转悠,希望能找到一些热心人去参加娱乐节目甚至出演电影。不管是哪国人,大部分都有被选中的机会,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他们明显青睐那些长得不像亚洲人的人。”</span></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美国</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人本·罗斯(Ben Ross)说。</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br>
</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于是,西方人突然出现在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中。确切地说,他们都是从大街上被拉去的。一些外国的表演者将他们在镁光灯下的表演,视为帮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的绝好机会。但是,中国观众更感兴趣的,是外面的世界如何看待这个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那种节目我们喜欢看,因为有外国人参加。”北京的退休老人吴玉卿(音译)说,“他们让我们发现,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中国的影视制作人也在急切地迎合这种需求。“在我参加的第一个节目里,编导的基本思路
是让外国人干傻事儿,从而造成喜剧效果。”罗斯先生说。他有自己的博客,以前是个英语教师,曾经在中国的电视上出现过。当时他戴着一顶傻透了的长假发,抱
着一把不出声的吉他,唱着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流行歌曲。</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  这些外国“业余演员们”也发现,在中国,带着一点搞笑的口音,有时候比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效果还要好。“他们告诉我:说</span></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中文</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吧。可过了一会儿就会搞得一团糟,于是又问你能不能说英语。外国人说着怪声怪调的中文实在好笑极了。”罗斯说。</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span><br>
</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电视节目制作人提供的报酬大约为每集400~1000元。但对于一些西方演员来说,钱不是惟一目的。“很多这类性质的节目我都是无偿参加,纯粹是为了好玩。”加拿大人威利·波义尔说。他跟罗斯一样曾参加过一些电视节目。</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4"> <strong> 中文好的外国人成了文化使者</strong></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4"><strong><br></strong>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不过,对于一部分受过专业训练的外国人而言,参加中国的电视节目则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这一领域的先锋人物是加拿大人马克·罗斯韦尔(大山),他那相当完美的普通话和出色的喜剧才能,使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名人。</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从那以后,电视脱口秀节目中还出现了几个成功的外国人,法国人朱立安就是其中佼佼者。他能说一口无任何口音的汉语,因而参加了一个语言教育节目,目前在中国主持好几个脱口秀节目。</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一个外国主持人能成为节目最大的看点。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导演说:“会说中文的外国主持人对中国观众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当中国人看见一个外国人说流利的中文,同时又深知中国文化时,内心会感到十分亲切,认为他非常尊重中国。”</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电影就没有这么受欢迎了。一开始,外国人感兴趣的是尝试各种特殊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是电影对流利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更糟糕的是,在中国的外国人并没有太多的挑选余地。他们出演的角色往往毫无新意,直落俗套。</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例如,他们认为美国人既不爱他们的父母,而父母也不爱子女。又比如,在美国你一出家门,十有八九就会碰上一场可怕的枪战。诸如此类。”乔纳森·科斯-里德说。他是中国仅有的几位全职西方演员之一。</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科斯-里德先生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经常扮演“一个富有的美国商人来到中国,爱上了一个中国姑娘。大概在10来集节目中,她会犹豫挣扎,但最后,她常常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对她的中国男友忠贞不渝”。</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美国演员克里·贝丽·布洛根在来中国之前,就有很丰富的表演经验。她认为,给中国观众带去一个更饱满的外国人形象是她的责任。“我试图将外国人表演得更真实,更灵活,更立体……如果有些地方不对,我会让导演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接纳我的建议。”她如是说。</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布洛根、科斯-里德以及在中国的其他西方演员,常常发现自己成了文化使者,他们帮助导演、编剧以及观众获得对普通西方人的更全面认识。科斯-里德说,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剧本写得越来越好了。”</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
</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但新来的西方人就没那么走运了,演艺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使得电影界的专业化程度也提高了,对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人来说,门槛变高了。</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  对于那些打算报名参加汉语培训班、渴望在电视上一举成名的人来说,得赶紧了!“也许在50年后,就会有10万名外国人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中文……那时,他们就不再让人感兴趣了。不过现在,这种人还相当少见。”一名中国电视导演说。</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font></p><p><font size="4">作者 Andrew Miller 编译 朱庆和</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br></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4">(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font></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中国,一张外国人面孔能带来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