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xi 发表于 2006-10-24 07:42:48

图画中的岁月

我这个人对颜色比较敏感,进到一个房间,首先要环顾一下周围的墙上张挂了什么图画没有,因此对图画的变迁深有感触,多少美好的岁月就在欣赏图画中慢慢消磨过去。

小时候去外婆家,我都要一遍遍审视墙上又换了什么新画没有。记得那时候一般人家的堂屋当门大多是伟人像,有的当门桌子上还摆有一些石膏像,也都是伟人的。后来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千秋伟业”像,四位开国元勋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图画。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三舅家西墙上有一幅“女拖拉机手”,还有一幅铁梅和奶奶手举红灯的“红灯记”,气势威严不可侵犯。好像还有一幅“全国人民热爱红太阳”的图画,伟人在中间,各族儿女欢悦簇拥,背景金光万道。在二舅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幅“唐僧取经”的图画,唐僧师徒四人还有白龙马,给幼小的我留下了无穷的遐想。

父亲是个戏迷,因此我家的图画多是戏画,我记得有一副刘备甘露寺招亲的中堂在家挂了多年,孙尚香在中间,刘备在左,赵云在右,两边的对联我记得好象是“柳暗花明春正好,珠联璧合影成双”,上面的人物都好看的很。只是到后来我读了《三国》,就不明白五十三岁的糟老头子刘备与二十岁天姿国色的孙尚香小姐怎么能称得上“珠联璧合”,这是后话不提。西墙上先是贴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来画烂了,父亲又换上了一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共有十六幅圆形小图画组成,讲述扬宗保私自招亲和穆桂英下山救夫以及大破天门阵的故事,我记得每幅图画都是用八句诗写的说明,我常常一句一句反复地读,算是我诗歌教育的最初启蒙。刘老头骗媳妇中堂的西边是“屠夫状元”,东边是“贵妃醉酒”,这两幅画的真正意义我多年以后才弄懂。门后头有一幅“钟馗捉鬼”,说是辟邪的,不过我很害怕,总觉得那钟馗画得比小鬼还难看,一到晚上我就不敢一个人到堂屋里去,不多久就叫母亲揭下了,换上一幅“下山虎”。墙上没有被画贴住的地方全被贴上花花绿绿的香烟盒纸,有“大铁桥”“大前门”“丰收”“飞鸽”“合作”等等牌子,全是我和姐姐一张一张拾来贴上去的,足足有一二百张,可惜后来都渐渐零散不见了。等到我上学以后,我的奖状就一张张排在一起贴在西墙上,一共十六张,成为家里最好看的图画。

那年头平时一般是没人买图画的,除非娶媳妇布置新房。一般都是快到春节的时候,农村的集上就热闹起来,许久不见的新画一下子都冒了出来,老头老太太们挤成一堆,这个挑“辕门斩子”,那个要“花好月圆”,买了后卷成一个小棍的样子,和春联什么的放在一起,用毛竹蓝挎回家。父亲也会带上我买一些新画,那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仅次于吃包子喝粥。大年三十,有时候还要早一天两天的,父亲先把红彤彤的春联贴上,然后把老画揭下,再把房间里的墙壁清扫干净,换上一幅“松鹤延年”,哗,蓬荜生辉,焕然一新,整个屋子立马就亮堂起来。

春节期间我的一大爱好就是串门看画,遇到好看的图画要仔细地审阅,久久不肯离去。那年头的画其实多很朴素,反映的都是农民最质朴的感情,能吃得饱穿得暖,闲暇时候再能听上那么几段小戏或看上两场电影,就很满足了。五谷丰登松鹤延年风调雨顺花好月圆,这不都是最基本的幸福观么?可惜,就连这么一点点最基本的幸福要求一直折腾到现在也没能满足所有的民众,还整天讪着脸吹嘘今年GDP又增加了多少多少,哭着闹着要“赶英超美”,真不知道有些人的脸皮用什么做的。

后来,日月渐渐好了,图画的内容也日见增新。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特区画,三十五周年国庆画,《少林寺》觉远和尚,都是常见的图画。再后来,各种美女挂历开始粉墨登场。开始还比较端庄,多是刘晓庆之类的明星挂历,后来就充斥了各种不知道名字的美女图,姿势也渐渐放开了,从露胸脯到露大腿再到露屁股,越来越刺激眼球。孩子们的房间里大都挂上了各类偶像画,五花八门,令人血脉欲张,只是再也品味不出当年的快乐了。在经历了一番肉欲和世俗的大杂烩之后,现在不少人家又开始返璞归真,挂起了山水大写意和夕阳林荫道。不过,我回去抽空看了看,仍发现不少美女图,只是那上面都蒙上了一层灰尘,显然好久没有换过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画中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