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多图)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唐卡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现已成为海内外文物收藏的新热点。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释迦牟尼 清 布达拉宫
释迦牟尼佛像 宋 48X54厘米
此幅为阿里地区唐卡,绘制精细,画面严整庄重,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释迦牟尼佛像 元 66X75厘米
唐卡是藏区特有的绘画艺术,象征性深奥,装饰性很强。元代唐卡流传下来的不多,此幅描绘的是释迎牟尼说法的情景,极为珍贵。
弥勒佛 清 旁都寺
唐卡的画派和地区凤格
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流传,唐卡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藏区很多地方出现了师徒相承、父子相承的专业画师队伍。绘画技艺也更加成熟,形成一些画派。门者画派是门乃屯珠的"门派",以及他同学群则青木的“青派”和席巴活佛的"席派"三派综合而成的画派。它的特征是:构图简明扼要,朴素无华,不追求太多的图案和装饰;色彩上不重谊染只有浓淡变化,画面韵律极强。
门萨画派是16世纪由画家萨托罗松在门者画派的基础上创立的一个新画派。画风开始倾向人物造型夸张,且构图宏大,注重图案装饰和色彩饱和,高原特色极强。这种风格深受寺院高僧的喜爱。
嘎玛贡画派是16世纪盛行于西康地区的一种画派,由于西康在地理上与汉地接壤,因而形成了一种深受汉地艺术风格影响的新唐卡艺术,史称“旧嘎玛贡”画派。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又创立了“新嘎玛贡”画派,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其手法是施用大片的金色,用莲花、山水、走兽及吉祥物组成背景;用各种富丽堂皇的精细图案装饰衣袍、供器;用重彩烘山托云,不显笔痕;人物则多以重金勾描,金碧辉煌。
唐卡也有按地区来划分的,分为 3种地区凤格。藏中地区,深受印度和汉地书风的影响,并较多地保有藏地古老书风;构图严谨,笔力精细而道劲,专色凝重,风格华丽。藏西地区,受尼泊尔书风的影响较大,常“三折式”的美妙动人的体态,不用山水,而以许多圣众围绕主尊。藏东和康区,则大胆地吸收汉地绘画风格和技艺,讲究笔墨情趣和人物的内在神韵;注重经营位置,留有一定的空白;一般设色比较淡雅而富于变化。而青海省东南部以吴屯艺术为代表的唐卡,却设色艳丽,很富装饰性。
普巴金刚像 清 67X52厘米估 价:RMB3000
普巴金刚是金刚萨唾为降伏大力鬼神而显现的愤怒身,宁玛、萨迎派尤为重视,属于康区作品。
白度母像 清中期 43X30厘米估 价:RMBl200
此幅白度母像是西藏作品,继承了元代唐卡的风格,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苯教佛像 明 94X66厘米 估 价:RMB5O00
此幅描绘的是苯教佛,具有明代唐卡的典型特点,属于康区作品。
金刚手菩萨像 清 57,41厘米估 价:RMBl500
全刚手为大势至菩萨的愤怒化现,属全刚部,统辖一切金刚护法。此唐卡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强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属于康区作品。
苦提塔 清初 43X27厘米估 价:RMBl500
此幅是西藏作品,属格鲁派供奉的唐卡。两侧藏文,左译为顶礼洛桑图丹吉美坚措,右译作顶礼阿旺根郭桑吉坚措。
宗喀巴本生故事 (十一件) 清
44X63厘米估 价:RMBl5000
此套唐卡用绘画的语言描述了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札巴(1357-1419)自降生、出家、改革西藏佛教至创大愿法会、倡建噶丹寺等80个生平故事。唐卡中坐于中央主位者即宗喀巴,天杆上均有墨书藏文序号及摆放位置,属于藏区作品。
唐卡的种类
唐卡的种类依其所使用的材质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笔绘唐卡、刺绣唐卡、贴花唐卡、缂丝唐卡、织锦唐卡、版印唐卡等。笔绘唐卡多数绘在画布上,少数是在绢框和纸面上绘制的。这种唐卡,是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后勾勒作画。作画时用碳笔打稿,再平涂、喧染上色,使用的色料非常考究,采用石黄、石青、石绿、朱砂等的矿物颜料;然后勾线、铺金压线、开眼、整理、装衬开光。
刺绣唐卡是运用锁绣、网绣等手法,以各色丝线绣成,分为高绣和平绣。高绣是用各种颜色绸缎剪成佛像、景物等形状,充塞羊毛或棉花,使中间凸起,然后用丝线绣制,颇有立体感,大都由深色背景衬托,通常流行于青海塔尔寺一带。平绣就如一般汉地的刺绣,成平面图像,几山水、人物、花卉、邻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贴花唐卡俗称堆布绣,方法是先画好纸稿,再描绘到各色绸缎上,然后剪下,继而拼凑缝接在一张大的底布之上,在各寺院中晒大佛所用的巨大唐卡,基本上都是用此方式做成。
缂丝唐卡是采用“通经断纬”的方式织成的,而且颜色正反两面相同,但图案左右相反。人们视之如雕镂之像,风貌典雅。织锦唐卡乃是使用织布机器,以绸缎为底子,用各色丝线为纬,利用经、纬线来回穿梭织成作品。
版印唐卡是一种印刷着色唐卡,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版,用墨或朱砂为颜料印于薄绢或细棉麻布上,然后着色装祷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用以满足僧俗对唐卡的大量需要。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色彩辉映。在西藏山南的昌珠寺,就有一幅《观音菩萨静息图》珍珠唐卡,用了两万颗珍珠和松耳石等,高五尺,宽三尺,弥足珍贵。
刺绣红夜摩唐卡 明永乐 330X210厘米 成交价:RMB32375420
此幅御制巨型刺绣佛画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极为珍稀的瑰宝,以红夜摩驱除邪魔为题材。中央的红夜摩怒目圆睁,手抱明妃“毗陀利金刚”,足踏穿虎皮的死亡之神。画中佛像的刺绣采用了各色丝线,色彩绮丽缤纷,部分丝线还裹上了极细的金箔,更添富丽堂皇。其复杂纷繁的绣法,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姿的纹理。
十八罗汉组画
此为一组贴花唐卡,描绘的是十八罗汉的故事,工艺极其精美。
此幅属于高绣唐卡,用各种颜色绸缎剪成十八罗汉像,充塞羊毛或棉花,使中问凸起,然后用丝线绣制,颇有立体感。
释迹牟尼神变图 清 91X62厘米
此为一幅刻版印刷唐卡,是绘画、雕刻、印刷和着色的综合艺术品。中间是释迎牟尼,四周是他以神通变异的方法降伏外道、使其饭依佛法的情景。布达拉宫藏。
朗久旺丹图 清 69X46厘米
朗久旺丹,意为十权,也就是佛经上所说的自在之权。《时轮经》所描写的自在之权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解自在、受生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智自在和法自在。此幅唐卡把每一种自在缩写成一个宇,再把这十字写成一个梵文字母,并用红、黄、蓝、白等颜色填写。这是一种组合图案绘画艺术,西藏很多场所都能见到,既是美丽的装饰,又有宗教精神的含义。布达拉宫藏。
唐卡色彩揭秘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此外,白于色彩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常常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无量寿佛 年代不详 吴屯寺
时轮金刚 年代不详 格日寺
释迦牟尼和十大弟子 清 塔尔寺
四面八肩观音 元 布达拉宫
四肩观音 清 布达拉宫
药师鸟 清 布达拉宫
刺鼻取血画唐卡
唐卡艺术的迅速发展,还与吐蕃赞普和上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提倡分不开。如五世达赖所著《大昭寺目录》记载,吐蕃王朝的开创者松赞干布(617-650)曾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帽白拉姆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将具作为核仙藏在神像腹内。无独有偶,明洪武十一年(1378),格鲁派创始者宗喀巴大师也曾刺鼻取血,为盼儿归乡的慈母画了一幅自画像和一幅狮子吼佛像。许多教派的高憎活佛,本身就是画家,他
永保护法神 清 拉卜楞寺
金刚手 清 拉卜楞寺
藏医唐卡 清 拉萨藏医院
尸陀林主 清 哲蚌寺
狮头圣母 年代不详 佑宁寺
宗咯巴成道故事 清 塔尔寺
附部分唐卡欣赏
释迦牟尼佛
弥勒菩萨
贡唐佛爷
霍尔仓活佛
玛哈嘎拉
龙凤
那洛空行母
当坚却甲
尊胜佛母
索南多国王
吉祥马头
吉祥天母
大威德金刚
妙音天女
观音坛城
宗喀巴大师和八大弟子
南海观音
财宝天王
地藏王菩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