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pp321 发表于 2010-3-21 01:06:40

观《西游记新版》有感

过完年在家看电视,新版《西游记》在各台劈头盖脸的砸过来,我本对现在的导演并不抱什么希望,奈何大家都在放这个,也不得已偶尔看了几眼,发现新版的剧情和台词编的都很不错,就上网去扒下来了这部电视剧,然后花两天使劲把它看完了。看完之后有两个感想:一是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在我看来还是拍的不错的;二是为啥电视台要如此扎堆的在同一时间放同一部电视剧?以下主要谈谈第一个感想。
    首先要说明的是过年后放的这个西游记是程力栋导演拍的,非张纪中拍的,张版本的还正在拍。这个版本一看就是小成本制作,所以在武打效果、场景、动画等方面都不是很出色,里面的风景没有老版的漂亮,取景的地方也比较少。现在虽有电脑动画,特效拍起来简单了,但该部西游记动画效果做的不咋的,有些场景和效果我觉得还不如老版的。不过国内做特效的水平也就这样,武打和特效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了,那是给小孩子看的。
    新版的四个主要演员演的都还不错,不过孙悟空的眼神少了点灵气,唐僧多了点俊俏少了点佛气。八戒还不够可爱,沙僧不够憨厚稳重,可能是演员年轻了点,不过还有点帅气。另外玉皇大帝和王母都演的不错,玉帝是唐国强演的,不在是以前那个稀里糊涂,被孙悟空打的吓的要死的玉帝了,而是一个还比较有头脑,威严的玉帝。王母的扮相很不错,有母仪天下的气质,在剧中也表现的深明大义,仁慈和蔼。以后找老婆就要找这种心量和气度的。
    我所看重的是这部西游记的台词,台词写的真好,编剧应该有很深厚的佛法功底,编剧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将很多佛法中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一遍,整部新西游记在我看来就是一部非常生动活泼的佛法教材。而且编剧也很与时俱进,如果说吴承恩写的原著是描述当时的社会面貌,那么该部电视剧则是借古讽今,假神仙妖怪之间的一场戏来演出现在的世间百态。只可惜现在也没几个人信佛,信因果,小孩只会看打打闹闹,觉得唐僧啰嗦,大人可能也只会觉得编剧很琼瑶。
  唐僧在该剧中的确很啰嗦,不过他的啰嗦都是在说教,并且效果显著,说哭了红孩儿,说开化了他妈。唐僧也一改在老版西游记中只知道念经,有点善恶不分的形象,在新版中是一个虽手无缚鸡之力,但却大仁,大智,大勇,受人民爱戴,妖魔敬重的得道高僧。悟空也变得很有人情味,把他以前大闹天宫不懂事归结为没有人教育他,并随着跟随师父的时间越长也变的越来越有智慧。悟能则基本上每一集都要炒着分行李散伙,并且认为沙僧长的比他还要丑。悟净也走了点桃花运,有一个蜘蛛精小mm觉得他很帅,喜欢他。
  剧情整体改动不大,改动最大的就是白骨精这一段了,可能有人认为这么经典的段子被改的面目全非,不过我觉得这一段编的是太好了,是全剧的高潮。下面按照情节的发展写写我的感想,主要是把编剧想表达的教育意义再揭示出来,并且摘录一些经典台词。
  总的来说这部西游记拍的比较有因果,情节的每一步进展都是有原因的,一些观众好奇的问题也都在剧中做了回答。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了,剧中小石猴出来之后被一对猴父母收养,小石猴纯真可爱,天资过人,被拥戴为猴王,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日子,猴性本善啊。可惜由于天灾人祸,小石猴的父母相继死去,它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想想自己当美猴王这么威风快活,总有一天也还是要归阎王爷管的,如何才能不死呢?这段思考便成了小石猴造筏出海,寻仙问道的动机。不过这时他的动机也很单纯,学点本领,求得长生不老。这段情节编的也挺合理,我们现在是不怎么想生死的问题了,不过我们小时候肯定都想过,我们是从哪来的?死是怎么回事?等等,只不过我们没有那个缘分得到仙人的指点,只是被现代的教育忽悠的连一点再去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求答案的意念都没有了。
  小猴子先是来到了人间,结果发现“人类却都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对心命却无半点考虑”,小猴子天性纯真善良,看到人类是这样他怎么能受得了,于是又来到神仙居住的地方寻找神仙,并寻到教他72般变化的菩提老祖。古代的社会是这样,现代的社会更是这样,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沉迷于贪图物质的享受中,不去想生命的意义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悟空求学这一段首先表现的是要想求学首先要有诚心、恒心恭敬心,就像悟空那样,你不收我,我就跪在那里不起来,不论你变化出风吹雨打来考验我,我都坚定不移;然后就是有了本领之后一定要谦虚,虚怀若谷,深藏不漏,切不可张扬自满。
    这72变吗,也就是神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特异功能,其实没有那么玄乎。佛经上讲有六种神通: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漏尽。其实这是人的本能,不是什么特异功能,只是我们凡夫心不清静,这些神通被障碍了,当你修清静心到一定程度,神通就能恢复。悟空的火眼金睛属于天眼通,就是无任何视觉障碍,无论大小,远近,不同空间维次都能看得见。72变和筋斗云属于神足通,可以瞬间移动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超越空间限制,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模样,总的来说不受空间和物质的障碍和限制;天耳通不仅是顺风耳,而且什么语言都听得懂,说白了就是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沟通不受空间和语言限制,他心通就是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宿命通就是能知过去和未来;漏尽通只有佛才有,断一切烦恼,了生死,出三界。神通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修行的副产品。
    被菩提老祖赶回去之后,悟空回到花果山干掉了某个大魔王,并和另外几个都被这个大魔王欺负的妖怪结拜成兄弟,这其中就包括牛魔王,和另外两个女妖怪,其中一个是白翩翩,就是后来的白骨精。然后就是大闹天宫了,在天上悟空可哪吒成了好朋友,悟空一心想上天当神仙,哪吒告诉他当神仙没什么好玩的,没有在花果山当大王自在,因为神仙也是很忙的,受了人间香火的供奉,就要去为他们排忧解难,一天到晚世界各地跑来跑去没得闲的。并且还说神仙并不是凭你本事大想当就当的,天上的神仙都是在人间做了很多善事,度了很多众生才有资格到天上做神仙,而你悟空空有本事,也没有为众生做什么,怎么有资格当神仙呢?不过那时的悟空自然是听不懂这些道理,一心想做玉皇大帝的位置,就好像我以前想当皇帝,觉得当皇帝多爽啊,可却不明白皇帝要担负的责任重啊。
   孙悟空法力很大,按理说除了佛祖谁也擒不住他,新版中二郎神并没有战胜孙悟空,而是挟持了一个小猴孙逼孙悟空就范,这一段表演可以看出悟空很重情意,爱护子孙。孙猴子本事再大还是没有逃出佛祖的手掌心,佛祖还解释了为什么悟空逃不出他的手心,并且被五行山压的翻不了身:
   “镇住你并非是我的神通,而是你的心,所谓佛就是心,心既是佛,你翻不出你执着的心,当然也翻不出佛的手心。”“那石猴呢,已经迷失了本来面目...,此时他身受贪、嗔、痴、慢、疑等无毒之困至重矣,这五毒化为金、木、水、火、土而名之为五行山,如果他的心没有半点忏悔之意,他就离不开五行山。”
    佛祖的这些话讲出了佛教的一些基本理念,佛教本不是宗教,是佛陀教育,佛陀是梵语音译,其中文意思是智慧、觉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讲经教学,和孔子一样是个大教育家。佛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由于我们迷失了自性,才会变成凡夫。五毒中的贪是指贪婪,贪心,贪图物质享受;嗔就是会动怒,起报复心;痴是愚痴,不明理;慢是傲慢;疑指不信正法,真理。孙悟空之所以会受惩罚,是因为他自己犯了错误,并不是佛要惩罚他,折磨自己的东西也不是佛变出来的,而是自己的执着心变现出来的。归根结底就是自作自受,跟其他人,仙,佛,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想脱离苦难,首先要忏悔,然后受苦的时间到了才能出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啊。
    悟空被压在山下终有所悔悟,并发出牢骚:“那既然知道我是个不懂事的畜生,也总得有个人过来教教我吧...”,然后观音菩萨就来告诉悟空,说他的师父要去西天取经,你护持他去西天,让师父教你。新版把悟空的所做所为归结为缺乏好的教育,由此引出佛陀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在唐朝,点化唐太宗,让他派人去西天取经。皇帝选人取经的时候,唐僧说了下面一段话:
   “...方才有只蚊子叮咬贫僧的手,贫僧在想那蚊子因何叮咬于我(众人嘲笑)。佛法所言,凡事皆有因果,那蚊子会叮咬与我,恐是我累世的债主,难道贫僧就眼看着他继续在六道轮回,永无解脱苦海之时......”
    唐僧的啰嗦从此开始。这里又宣扬了佛法中因果,轮回的观念。现在人不相信因果,多半是因为看到了太多社会的不公,恶人没有受到惩罚,还是在享乐;善人很努力,可还是摆脱不了贫困。因果通三世,前世、今世、来世,当然不只通这三世,只是离的近的影响大一点。仅看当前世,是看不清这个问题的,恶的人做了坏事,已经折了很多福报,只是余福还未享尽,所以果报还没现前。贫困的人只要坚持努力,把业障都消了,日子也会慢慢好过起来。至于转世轮回,也早已被科学证明。现在的催眠术能让人回忆起前世,美国就有很多用这种方法治病的心理医生,美国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轮回,搜集了很多转世轮回的证据。在美国大约有百分之四十多的人相信轮回。可能比现在中国人相信轮回的比例还要多点。在中国古代,人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那时候人人都是信因果、轮回的,只是现在人们什么都不信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唐朝会如此兴盛,根本在于那时思想文化开放,统治者重视教育啊。佛法是从汉朝初期传到中国来的,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历史上的唐玄奘法师是个极其nb的人物,天资过人,他去印度学佛,学了几年就超过了他的所有老师,当地的部落为了能争取到玄奘法师来讲经,还发生过争斗。回国之后的最大贡献是翻译了很多部佛经,并且也肯定了前人对佛经的翻译。
    唐僧上路之后,收了孙悟空和白龙马,来到某个寺庙,遇到了一个号称活了两百多岁,念了两百多年佛的老院主,这个老院主看到了唐僧的袈裟尽然起了贪心,就有了火烧寺庙这场戏。由此可见就算在形式上你穿了两百年的袈裟,念了两百年的佛,可实质上心中没有佛,没有做到佛的教诲,没有放下贪念,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啊。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里也裸讲了因果报应,老院主起了贪念,报应是自己的庙被烧了,那两个出坏点子的主谋和尚在逃走的路上被妖怪杀了,而当初极力反对行凶的小和尚被关在柴房里,却居然没有被烧到。至于悟空,把袈裟拿出来炫耀,诱发别人犯罪,这也是不对的,做人要低调吗。
    接下来就是要去高老庄收八戒了。这段戏拍的很煽情,缠缠绵绵,藕断丝连,就是没有猪八戒背媳妇这一段。唐僧来到高老庄时,八戒和高翠兰已经成婚三年,刚开始还正常,后来猪脸暴露了,就把媳妇关在后院的一个房子里,不让父母见她。唐僧也很开明,说:
   “如果她是真心喜欢那妖怪,那么我们也不必棒打鸳鸯,但要是被逼无赖,那你再降他也不迟啊”。见到翠兰(挺pp的)之后,问那妖怪对她如何,她说:“除了每日把我关在屋子里,不让我与父母见面之外,其它的,倒是对我百依百顺”
    问她是否愿意退婚,她觉得那妖怪除了把它关起来之外对她又很好,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对八戒还是挺依恋的,猪八戒在这里被塑造成了非常会讨女人欢心的好男人形象。高老爷认为不管怎样,他是妖,不是人,这时悟空发表了经典意见
    “人若无情,便是妖;妖若有情,便是神哪!”
    只可惜不论是妖和人,还是仙和人的故事都没有好下场,妖还是要降的,翠兰还替妖怪求情,让圣僧不要伤了他。
    悟空变成了翠兰的模样来调戏呆子猪八戒,凡孙悟空变化出来的美女,既漂亮又聪明、可爱、活泼,颇有蓉儿风范,深受大家喜爱。第一次和猪八戒打,让他跑掉了,悟空回到高家说那妖怪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给高家干活的,这几年也帮高家攒了不少家资,只是错投了猪胎,悟空觉得这也挺门当户对,就劝他们认了这个上门女婿。可是高家人就嫌他长的丑,是个妖怪,其实主要还是嫌他丑,要是长的帅,估计早就认了。这时悟空就有意见了:
    “妖怪,长的丑就是妖怪?那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哪个不是云里来雾里去的,你敢说他们都是妖怪?那些个坐大堂的(当官的),一个个人模人样的,长得都跟美男子一样,他们都是人吗?个个贪赃枉法,坑害老百姓的钱,你说,他们是人还是妖呢?”
    这段话是悟空发表对我们这个世间看法的开始,新版中,编剧借悟空的口讽刺了很多世间现象,骂了很多坏人。你们可不要以为悟空骂的既是古代又是现代,其实不是,骂的就是当下,在大唐盛世的时候,人民生活富足,教育也搞的好,民风淳朴,官员的俸禄也很高,没有多少贪官,而且当官也没啥事可干,因为民风好,没有那么多案子要办,所以当官的文人没事就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那些唐诗宋词,范仲淹就是个道德高尚的清官典型。过去也就在每个朝代的末期,官员才会比较腐败,最典型的恐怕就数和砷了,他的形象在电视剧中被塑造的太多了,深入人心,所以我们才会以为过去的封建王朝的官都是很腐败的。唉,可惜我不是古人,只能梦回唐朝啊。
    悟空前面说的话其实是为了安慰高小姐,他对到底要不要降妖也有自己很有见地的看法:
    “我不是想让小姐伤心,这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就算那猪头女婿对小姐再好,可他一听说我老孙要收他,就跑回洞里再不出来了,还说这婚事也不提了;小姐,这个男人靠不住啊”
    八戒有二心是因为他也在等取经人,在高家认了师父,八戒和她媳妇难舍难分,他媳妇也很舍不得八戒,握着八戒的手对他说了一段深明大义的话:
    “相公,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若此番修成正果,为妻的一家,必定都能受到你的庇荫,我希望,你一定要坚定道心,不能让我等失望...”
   此时他媳妇已泪如雨下,第一次别离结束。唐僧总结:
   “所谓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实乃人生三苦啊...他现在必是心如刀割,且让他自己静静心吧”
   怨憎会的意思是你总是免不了和你怨憎的人聚会在一起。以上三苦在加上生、老、病、死,就是佛总结出来的人生七苦,佛是何等英明,早在几千年前就把我们人类的苦处总结出来了。在高家院子里,八戒挑上担子要走的时候,媳妇又跑出来给八戒送包衣服,看着八戒有点伤心,她说别这样,我要开开心心的看着你走,说完又泪奔回去。八戒上路了,走出了大门,他媳妇又跑出来躲在门口望着八戒远去的背影哭泣,八戒也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头也不回的去了。
    八戒去了,留下他美丽的媳妇独守空房,看到这时你或许会想,难道求道就那么重要吗?比人间的真情还重要?这个问题留到了后面白骨精那一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答。
    收了沙僧之后师徒四人遇到了菩萨变现的母女四人要招他们做女婿,晚上有个女儿跑到唐僧的屋子里引诱唐僧,问唐僧她美不美,唐僧来了一句:
    “...在贫僧眼中,你与一具白骨无异...凡肉眼所见,皆非实相,是以,无话可答”
    以后有你不喜欢的美女诱惑你,可以套用上面的话来回答。唐僧事后总结: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金钱关,但凡是人,也难逃过财、色这两个字的诱惑”
    白骨精这一段情节较长较复杂,我就不描述了,直接上感想。白翩翩当年是悟空的结拜兄弟,也算是他的红颜知己,很了解悟空,所以她对付悟空的招数是所有妖怪中最高明的,使了一个离间计让唐僧亲自赶走孙悟空。赶他走的时候唐僧说:
    “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新版中唐僧其实也早就看出来了那三个人出现的很诡异,他还是要赶悟空走的原因是要断掉他的杀心。白骨精这段因果故事讲得很好。白翩翩和王子相爱是因为白现在的身体是王子前世的肉身,王子从小对父王不好是因为父王就是前世误杀他的人,王子前世死于一箭穿心是他今世心痛病的病根。其实我们今生今世所要遇到的人所要经历的事,没有哪一件不是没有原因的。今生的所有缘分都是前世修来的,求不得时要想自己前世没有修这个缘,怎么能求的到呢?怨憎会时要想这是自己以前修的恶缘,这会报掉了,以后就好了;爱别离时要想,今生的缘分尽了,就随她去吧,若有留念也算是种个因,来世可再续前缘。王子得的心病是业障病,这种病医生医不好,只能回顾前世,找到病根,病症才能消除。
    白骨精最后终于觉悟了,她要自杀,因为她的肉身是王子真正的病根,可是她死了,他俩的爱情怎么办?白骨精说:
    “我已经想通了,我们的爱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永远不可能得到永恒...(精彩台词若干) ...悟空,我都已经放下一切了,为什么你还想不明白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真爱里面的夹杂。这个世间唯有真爱永恒,要想获得真爱,就必须要把情执去掉,也就是要放下。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唐僧说凡肉眼所见,皆非实相。这是要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幻觉的世界中,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其实就像是放电影一样的假象,我们世间人执着财、色、名...其实这些都是浮云啊,都是假的,包括你自己的肉身,都是幻觉。要想获得真爱,就必须放下这些所有这些执着,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是可以放下的。白翩翩为什么自杀了反而修成正果,就是因为她真的觉悟了,真的放下了。现在的人都执着与车子、房子、美女、帅哥,过于执着这些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是很难找到真爱的。为什求道重要呢,因为觉悟了之后才是真了,原来的一切你以为真实的境界都是一镜花水月啊。顺便说一下,自杀的罪业和果报是很严重的,只有当你真正觉悟,并且不是为自己的时候,舍弃肉身才是可以的。翩翩姐其实也挺pp的,唉,又起了凡心。
    下面遇到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再下面就到红孩儿了,红孩儿和后面的火焰山两段加在一起可以说是反映了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男人包二奶,导致家庭破裂,孩子没人管,无法健康成长。红孩儿被他父亲牛魔王派出来占山为王,说是为了锻炼他,其实红孩儿心里明白是他父亲嫌他在家妨碍他和玉面狐狸亲热,红孩儿的母亲一心想让牛魔王回心转意,也没花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这一段中唐僧和红孩儿的几段对话很经典,充分展现了唐僧的说教实力,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唐僧:“...孩子,怨恨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你五内俱焚的时候,你所恨的人却半点都不知道”
    红孩儿:“我不好过,也不让别人好过”
    唐僧:“你欺负过这么多人,你就好过了吗?我知道,你很恨你父亲,但实际上你也最爱你父亲,原谅他吧,然后学学去爱护别人,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啊”
    说到这,红孩儿抱着唐僧哭了。红孩儿是一个典型的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具有十分叛逆性格的小孩,要想拯救这样的孩子只有给他们关爱。后来去请观音的时候菩萨说:
    “如果生身父母对孩子只管生育,不管教养,那与无父无母何异?更可怕的是单丁独苗,过度宠溺,在家目无尊长,在外仗势欺人,那更是害他,不是爱他。”
    最后红孩儿把刀架在唐僧的脖子上,唐僧还在给红孩儿讲因果:
    “...好,那贫僧只跟你说因果,我问你,如果你种了豆子,会长出瓜来吗?”
    红孩儿:“废话,谁不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啊!”
    唐僧:“对,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循着这个道理,杀人者人恒杀之,活人者人恒活之,你真的要长生不老吗,那你就要多修行,多布施,而不是杀了我,吃了我的肉就行”
    唐僧解释的很清楚,要想得道,长生不老,是没有捷径的,只有靠修行,修善因才能得善果。所谓的吃他一块肉就能长生不老,纯粹是这些迷惑颠倒的妖怪们之间的谣传。因果可以说是这个宇宙运行的一个根本法则,不仅表现在物质现象上,也表现在人事上。
    与虎、鹿、羊三个大仙斗法这段教育修行人不要争强好胜,神通不是修行的目的,执着于神通会走火入魔,最后孙悟空还对那的皇帝说:
   “望你今后不要再听信谗言,把三教合一,也敬僧、也敬人、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驻啊。”
    唐僧又说:“陛下未必要皈依佛门,弘扬道教,也是好事,陛下就错在过度偏执,因而受小人蛊惑了。但凡所有教旨,皆是劝人为善的,岂有排除异类,扬己灭他之理啊。陛下,需知你能成为一国之君,是累世修来的福分哪,但凡权势越高之人,可造之业必然越大,一旦走错了路,纵然今生不见恶果,来世也难逃业报啊。”
    我们国家古代,儒、佛、道这三种教育可以说就是融为一体的,这三种教育的本质思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教化的范围上有点差异,儒家的教育是人道的教育,教育的时间范围是从胎教到你老死,空间范围就是在人间,教你如何为人处世。孔子说过“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说明了两个问题:孔子是相信鬼神的存在的;孔子的教育范围不包括鬼神。道家教育的范围再大一点,会讲到鬼道,天道。佛家的教育范围则是在空间和时间上无有不包,时间上从过去到未来,空间上包括一切空间维次。
    有句古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过去读书人总是要死读书考取功名,当官为皇帝服务,可能我们不是很理解这些古代的知识分子,以为他们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光耀门楣。其实不然,过去的读书人都饱读圣贤书,他们要当官真的是为了造福百姓,因为官越大,做好事积的善业也就越大,可以为自己修很多功德福德,是既为众生,也对自己亦有无尽的好处。这可惜现在当官的都比较糊涂。
    接下来的接下来,唐僧来到了女儿国。唐僧本就是一个让女人喜欢,男人羡慕的人,女儿国这一段则更是让男人们羡慕至极啊,只可惜我们是凡夫俗子,没有唐僧那十世高僧的福报啊。这一段拍的比较曲折浪漫,女儿国的国王想通过引进男人,励精图治,改变女儿国一成不变的面貌。唐僧告诉她引进男人是会带来欢乐,但随之带来的痛苦却会比欢乐多百倍啊。要想改变,要从心上下手,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心念能变,环境就会随之改变,所谓境随心转。一般人都是被环境所转,要做到境随心转不容易啊。
    国王带御弟参观皇宫的时候,御弟被妖怪施了法术,昏过去了,妖怪想让国王把御弟做成米饭,可国王只是抱着御弟一晚上。被孙悟空人等看到了,悟空说:
    “这女王还真君子啊,光抱着就知足了”
    女儿国的国王送唐僧出城的时候,唐僧还回头看了国王一眼,并且流下了一滴眼泪,不知他的这滴泪是为何而流。接下来是真假悟空的故事,这个假悟空真到一般菩萨都分辨不出的地步。为什么连菩萨都分不清真假呢,悟空最后对此也有疑惑,就问观音菩萨,菩萨说:
    “菩萨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觉有情’,菩萨能觉知情感,所以,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
   那佛的境界又是什么呢?
   “空无之境,如来藏性,妙明本心,只有本心才能明辨真假,其实说穿了,并不是如来佛辨出了真假,而是悟空你自己啊,....没有假悟空,只有一把无明火,悟空是何时起了无明火,就是这把火,失去了控制,任其纵放的结果,就烧出了无明心,最后炼出了假悟空的实相”
    唐僧后来又对悟空说 :“悟空,这世上之人为何真假难辨,菩萨说,是因为没有入空境,只要还会被六根所扰,就很难找回妙明真心。人只要还活着,就很难不被六根所扰吧,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人,都把假心当真心,他们不去相信,对方平日里说的好话,反而相信对方愤怒时说的气话,说那才叫真心话,这是不是太可笑了”
    悟空:“这我听得懂,因为那时候说的话,是无明火起说的无明话,怎么可以当真呢!”
    唐僧:“可是我们往往都当了真,所以佛说,我等本来都有一颗妙明真心,却一念动无明”
    这几段话可以说是讲出了佛法中关于宇宙人生起源的根本观点。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我们本都具有妙明本心,也叫自性,这里的空无之境,如来藏性,妙明本心三个词是一个意思。那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凡夫呢?是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性,也就是起了一念无明。这个一念无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你莫名奇妙的情绪变化,比如像悟空看见师父被强盗打伤后产生的莫名愤怒。一念无明起了之后就有一个妄心从我们的真心中变化出来,我们迷惑的凡人总是用妄心思考,看问题,所以看不清真假。那个假悟空就是悟空的妄心变现的,悟空后来把他打死,实际上是悟空觉悟了,妄心自然就没有了。
    佛家讲因果,既然凡事都有原因,那这个世间所有的事情最初的起因又是什么呢?这个最初起因就是这里讲的一念无明,那这一念无明的起因又是什么呢?佛说这一念无明没有起因,它就是根本起因,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宇宙的产生就是无中生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人可能会认为,我生气是因为有人惹我生气,这也是有原因的啊。首先,伤你的情感乃你六根所触,本也是幻觉,这些幻觉的起因也是别人的一念无明;再者,生气除了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之外,能有任何好处吗?能解决任何问题吗?在生气时候用妄心说出来的非真心话,被另外一个人用妄心听进去了之后还会伤了他的心,这种情节已在无数电视剧中出现过无数次了。不然怎么叫叫无明之火呢?无明就是没有意义,不是真的,不明不白。
    这个世间本来大家都是佛,也无任何事情,可不知何时有人起了一念无明,然后就有事了。这一念无明引起了更多的一念无明,然后大家就有本来的清醒变的迷惑,真心变为妄心,大家用妄心思考事情,解决问题,可是怎么都解决不了,事情反而越来越多。直到有人开始觉悟,恢复了自己的真心,然后再来帮助其它人。这些恢复了真心的人就是佛,佛法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恢复真心本性。这世间的物质现象,情感啥的都是幻觉,都是从我们的妄心中变现出来的,我们执着于这些虚幻的东西是不对的。要想破除执着,解决世间的各种问题,靠生气,妄心是不行的,唯有靠真心、智慧、理性去化解问题才是真实的。我们可以把真心简单的理解为智慧、理性之心,妄心就是会受情绪、物欲影响控制的心,只有去妄存真才是正道。
    过了火焰山,便来到了小雷音寺,悟空早看出来了这个地方是妖怪变出来的,可是唐僧还是执意要去参拜,结果就被黄眉老怪抓住了。这个故事中黄眉老怪和唐僧的几段对话比较有深意。黄眉老怪说我这里是小雷音寺,没有说是雷音寺,我没有骗你,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唐僧说:
    “是贫僧犯了错误,贫僧一直以为见佛就拜,见到佛像也拜,一时之间,竟忘了六根所能及者,皆非实相的道理,我拜的到底是块木头还是佛,或者根本是妖魔所化”
    黄眉:“这就怪你太执迷于佛法了,对任何事情一旦成迷,就很容易被引诱,诱骗,说穿了,你这和尚也没多大高明...这样吧,让我替你去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给世人快乐...”
    这个黄眉老怪对佛法也很有研究,心量也挺大,一心想代替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僧也不明白他那么大神通要得万人崇敬还不是很容易,为何非要去西天取经呢?黄眉说:
    “...我老佛要什么?要万民崇敬,要香火祭拜吗?若是那样,还须费那么多功夫,我随便摆些神通 ,摆些奇迹,还不是香火鼎盛。世间的凡夫俗子,谁不吃这一套,可那解决不了他们真正的烦恼啊。再说了,咱们大小诸天佛祖们是不会使神通插手帮这些忙的。学佛法首先要学会自渡,只有自己才能渡得了自己,求佛治病救命,给名给利,那是不管用的,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佛经上就是教你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既而改变自己的行,从而改变自己的环境,救自己,也救别人。”
    凡事都不能执着。这一点很关键,不论你信什么,一旦执迷进去了,就会变成坏事。就连对佛法也不能执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被邪教所害呢?就是因为执着,一执着就容易被诱骗,被控制,走火入魔,然后想回头就难了。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佛法是什么呢?有个小孩哭了,你把手空握起来,对小孩说:“看,我手里有个糖,别哭了”佛法就是你手中的糖,本来也是没有的,我们世人就是那小孩,等你觉悟了之后也会知道大人的手是空的,也会明白世上本无佛法,又何必要执着呢。佛法尚如此,世上其它的东西也都一样,都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幻象而已,更无需执着。
  既然说有这个世上有鬼、神、佛、菩萨,那么为什么我们都看不见呢?既然佛菩萨们都有神通,那为什么他们不示现点神通让大家都看见相信呢?佛、菩萨说白了就是比我们提前觉悟的人,他们住的西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另外一个维次的空间。要突破空间维次,不是靠所谓的科学方法,而是要靠定功,也就是修清静心,定功越深能突破的空间维次就越高。佛不用神通教化众生是因为魔也会神通,魔会变成佛菩萨的样子来欺骗众生,而我们凡人又分辨不出来。所以我们一般人如果见到了显灵的事情一定要谨慎对待。就算佛真的显了神通,我们凡夫悟性太低,也明白不了这其中的教育意义,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我们修成一定的清静心也能做到;而是会把佛当作至高无上的神明来看待,搞崇拜,迷信。
    佛法是教育,是师道,佛交给我们的是修行的方法,修行还是你自己的事情,就好像别人不能替你吃饭睡觉一样,佛也不能替你受苦、修行。拜佛的目的是尊师重道,修清静心,以为拜了佛菩萨就能得保佑,能得名利,这个是真正的迷信。佛法教我们凡事要靠自己努力精进,一点也不消极、迷信。
    人生在世,就是一场场的缘聚缘散,缘有善缘恶缘,境有顺境逆境。是善是恶,是顺是逆,完全取决于你的心。你的心积极上进,无论善恶顺逆都能帮助你成长,提升;反之好的环境会让你其贪念,骄逸,坏的环境又会让你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要相信境随心转,相信自己,就能改变环境。
    这个黄眉老怪看似对佛法很有研究,心里面也想着众生,他又有什么错呢?他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在于佛法不是让你研究的,而是要让你做到的,只研究不做到,顶多只能算个佛学家,不能算是真正学佛的人。修学佛法有四个阶段:信、解、行、证。相信并且理解佛法还只是初级阶段,只有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在不同的遭遇状况下做到的佛的教诲,才能最后证得佛果,也就是真正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快要到西天了,最后玉兔下凡这段写的也很好。怨恨一旦结上了,靠逃避是没有用的;种了因,就必然会有果。要想避免怨恨带来的恶果,就只有靠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解开自己心中仇恨的心结,灾难就可以避免。这段最后八戒见到了嫦娥,没有再起邪念,而是告诉故人他以悔过了,进步了。
    快到灵山时,师徒四人在迎接他们的寺庙里休息,泡澡。他们在边泡澡边聊天的时候回顾并总结了一下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这段也很有意义。最后唐僧还解释了一下他经常念的“阿弥陀佛”四个字的意思,意思就是平常心。念佛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随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清静心。如果只念佛,不想其中的意思,不去保持平常心,而是嘴里念佛,心里胡思乱想,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西游记写的是取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讲他们师徒四人修行证果的过程。修行不是指念经打坐,修行的意思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的修行在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都是安排好的为我们修行所创造的环境,而且这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在投胎前安排的。地球就相当于一个修行的大课堂,我们都是来世间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功课的,佛法就好比是我们的课本,佛祖就是我们的老师。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不能成就还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如今能得个不错的人身,有良好的环境,还能闻到佛法,已是万幸了。阿弥陀佛!(以上关于佛法的知识均来自于净空法师的教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西游记新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