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0-5-9 12:53:18

兩岸關係的貓鼠論

楊偉中評論:
    


4月3日到6日,在由兩岸統合學會、臨濟宗佛光山本栖寺主辦,中國社科院台研所、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協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系列研討會「本栖會談」在佛光山日本本栖寺舉行。在會議結束時,中國評論社社長郭偉峰先生提出了兩岸關係的「貓鼠論」,觀點相當深刻而饒富意味。
郭社長說,有一隻貓和一隻老鼠,貓打算吃掉老鼠,但告訴老鼠:「我尊重你的平等權利,你可以來吃我」。老鼠當然吞不了貓,最後被貓吃了。郭社長闡述說,如果老鼠變成貓,即使是小貓,大貓也不會把小貓吃掉。還說,他也見過巨大的老鼠,並問了飼養者,這種「碩鼠」再大也是不會吃小鼠的。郭社長的貓鼠關係,指涉的就是兩岸關係。
貓跟老鼠,是人們周遭常見的動物,常常拿來比喻現實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事物現象,最有名的貓鼠論,是鄧小平的「黑貓白貓」論。郭社長由貓鼠而發的這段議論,原本是從佛光山星雲大師筆下的一段故事而生的靈感,挪移用來談兩岸關係。郭社長想說的道理,顯淺易懂,意思是,貓鼠之間固然是嚴峻的敵對關係,你死我活,你追我藏,但只要念頭能轉,鼠成了貓,自然能化干戈為玉帛。
郭社長的發言,以寓言的形式,切中了兩岸關係中的核心問題-認同,也扣準了大陸當局的對台政策思維,在本栖會談上引起不少迴響。如今的問題是,台灣民眾是要堅持貓鼠對立關係,還是願意「變鼠為貓」,或者找到其他的出路?
現實生活中,貓鼠是無法「互相轉化」的,只能永遠對立下去,在一些特殊的情況,鼠也會騎到貓的頭上。但兩岸關係不是不同物種間的關係,而是人群與人群之間的關係,是不同國家認同、政治體制、社會生活、思維方式間的關係,而這一切,固然相當複雜,卻從來不是僵滯不變的,台灣不就是從大中華思想占主流地位轉變成本土意識高漲嗎?
台灣民眾可以選擇「貓鼠不兩立」,這樣似乎很有主體性,但除非我們能變成可吞噬貓的巨鼠,或是有辦法在國際社會裡集群鼠而圍攻貓,甚至讓貓自己丟棄爪牙,否則對立關係始終難以扭轉。另一方面,要台灣自己「化鼠成貓」,很多人在感情這關過不去,不過,小鼠披了貓皮,成了小貓,不會成為大貓的食物,也仍是個獨立自主的實體,是否可以列為值得討論的一條出路呢?
或許也會有人說,為什麼一定要台灣改變,而不是大陸改變,「化貓為鼠」?其實,這本也是一條路徑,而且未必比「老鼠掛鈴鐺」這種搞法危險。
大陸領導人喜歡談「解放思想」,持平來看,他們在對台政策上也解放了相當一部分的思想。坦率的說,台灣方面也得在「思想解放」上做點功課,花點力氣。「零和遊戲」、「冷戰對峙」,都不是對台灣好的道路,台灣根本利益的實現在於兩岸能在政治體制、社會生活、思維方式等各方面趨同,而要做到這點,需要我們採取新思維、新辦法。台灣經驗對大陸來說,絕對有值得借鏡的地方,這是大陸官員也承認的。如果大陸民眾認為台灣民眾是自己人,雙方要交流經驗,要相互督促進步,就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兩岸未來的趨同,是完全可能實現的目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兩岸關係的貓鼠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