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清目秀 中国芭蕾史上首位“男旦”横空出世(组图)
由中央芭蕾舞团一级编导舒均均编排、天津芭蕾舞团演出的大型原创芭蕾舞诗剧《光》五部曲,将于本月28日开始亮相北京天桥剧场。演出最令人惊奇的是,它将向昆曲取经,一反追求写实的西方美学特点,转向富于东方审美的“大写意”意境;并推出中国芭蕾史上第一位“男旦”。
总编导舒均均表示,希望这部作品的上演,能够让观众重新思考“中国芭蕾”的独特味道。
【昆曲男旦指导“芭蕾男旦”】
大型芭蕾舞诗剧《光》由5个独立成篇又合为一体的舞蹈诗组成,它们是《梁祝》、《蓝花花》、《黄河》、《人生》、《宇宙》,表达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光明、爱情、理想、宇宙之谜前赴后继的追求。
就在五部曲的开篇《梁祝》中,导演决定使用男性祝英台。舞剧《梁祝》分两个版本,一个是常规的用女性来饰演祝英台;另一个版本中的祝英台却是一个“男儿身”,在7场演出中,两位祝英台会轮番出场。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images/2007-09/07/11890994246714744121198790473.jpg
《光》的总编导舒均均与昆曲男旦交流戏曲动作
这意味着,中国芭蕾舞史上将首次出现“男旦”舞蹈演员。
为此,第一个吃螃蟹的总编导舒均均动了向昆曲取经的念头。他先从天津芭蕾舞团挑选了两位年轻男演员,然后请戏剧专家、中日合作“经典版”昆曲《牡丹亭》的中方导演靳飞指导、说戏,最终选择其一饰演祝英台。
8月31日,靳飞携青年昆曲男旦董飞,对两名芭蕾“预备男旦”进行了现场指导。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并有望在明年出演中日合作《牡丹亭》的董飞,向两名芭蕾演员示范了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身段,并向他们指导了“男旦”表演时应具备的形体及神态等。
在靳飞的要求下,两名“芭蕾男旦”穿上了装满铁砂子的背心进行训练。
“男演员要塑造女性形象,首先要把重心压低,转移到腰部,因此要用重物帮助他们转移重心。”靳飞表示,这种训练方式,在传统戏曲训练男旦时曾经采用,这次培训“芭蕾男旦”,“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了”。
【转向“大写意”的东方风格】
引进男旦,不过是改革的第一步。
舒均均表示,中国的芭蕾,一定要有中国美学的味道。
传统的西方芭蕾舞剧注重写实性,高度仿真的布景和道具经常出现在舞台上,而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芭蕾”,首先要从美学的高度上坚持东方特色。《光》将从内容、结构和形式上全方位贯彻“大写意”理念,弱化全剧情节上的整体性,而以篇章式、意念式的形式,用各个时代人们对真善美、理想、信仰的追求,即对“光”的追求,将各个章节联系成一个内在精神统一的整体。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images/2007-09/07/11890994246718772198391462517.jpg
昆曲男旦董飞(左)在指导“芭蕾男旦”。
从形式上,《光》追求中国古典诗词般的意境。如《黄河》双人舞中的男女二人,能够在舞蹈中既像人又像水;《梁祝》中舞台上出现的两棵树,随着四季和男女主人公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宇宙》中代表宇宙与人的演员对舞的动作,竟是由传统武术太极拳中的“推手”化成,这些在剧中不断出现的中国元素,将与芭蕾舞融合,造就芭蕾舞剧中的“诗意”,将单纯的“芭蕾舞剧”变成“诗剧”。
【挑战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2003年,张艺谋执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后,各种在风格上模仿该剧的芭蕾舞剧风行一时,有评论称,《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继《红色娘子军》后芭蕾舞中国化的又一座高峰。
舒均均则认为,作为一种尝试,《大》剧值得肯定,但也有很多做法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如,剧中使用“麻将”、“京剧”等符号表达中国味道,似乎未能达到圆融的境界。后来有些人简单模仿,认为只要把几个鲜明的中国符号拼凑在一起就是中国味道――这更是走偏了。
舒均均说,《光》更注重消化后有机地重组中国符号。
《光》将用“意念贯穿篇章”的全新形式,用象征化的人物身份,打破传统意义的戏剧结构,将戏曲、武术、剪纸艺术等中国传统特色元素,与芭蕾舞高度融合,并非搞一个“中国元素”简单拼凑的大拼盘,力争达到各种中国元素既特色鲜明,又能完全成为舞蹈本身包含的有机体。
舒均均表示,倒愿意跟《大红灯笼高高挂》比一比呢!
链接
据了解,15世纪产生的芭蕾舞最初禁止女演员登台演出,所有女性角色都由男演员扮演。这种规范延续了近200年,直到17世纪,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办皇家舞蹈研究院后,才逐步放宽了这一限制,但男演员仍旧在芭蕾舞台上占据主要地位,直到19世纪初,“脚尖舞”产生后,女演员统治芭蕾舞台的时代才真正到来。直到现在,国外还有部分男演员坚持芭蕾的“男旦”传统登台演出,这一点正与中国戏曲中的“男旦”传统不谋而合。在中国芭蕾舞台上,还从未有人尝试过用男演员饰演女性角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