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女星争办电子杂志 李湘被疑“不够文化”(组图)
近日,已贵为“李教授”、“李董事长”的李湘又有了更高的人生目标:要办一本中国一流的电子杂志《相信》。10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湘宣布,她将担任这本杂志的总编,还要请郭敬明等当主笔。消息一传出,舆论顿时哗然。
不少媒体翻出错别字旧账质疑“李总编”的业务能力。对此,“李总编”很豁达:“质疑是正常的,质疑才能帮助我进步。”说到底,检查错别字其实是手下人干的活儿。大多数的总编在这方面并不需要事必躬亲。但李湘真正面对的考验,恐怕是早以名人身份办了电子杂志,而且还办得颇为风生水起的三位“同行”:杨澜、陈鲁豫和徐静蕾。
李湘的文化水平是否影响到杂志水平?她最强悍的对手是谁?名人办杂志是否个个亲力亲为,还是挂名而已?记者就此采访了李湘的经纪人、鲁豫《豫约》杂志的北京地区负责人以及其他几位知情人士,悬念随之解开。“商场如战场”,本报特地为李湘运筹“军情剖析”和相应“战略部署”。
http://news.tom.com/dimg/2007/1025/img-2308134402.jpg
10月18日,李湘的电子杂志《相信》举办启动仪式,李总编信心满满
http://news.tom.com/dimg/2007/1025/img-2308134471.jpg
《澜》封面
悬念一
办杂志的,非得有两把刷子?
“军情剖析”:
李湘念、写错别字的时候
杨澜、鲁豫、老徐早办上了电子杂志
在不少人眼里,办杂志还是文化人的事。文化人这个笼统的称谓,即使不是学富五车,最起码也得肚里有点货色,再往低了说,总得比普通人多会几个复杂的中文字。可在2006年12月7日,第一次以客座教授身份亮相四川师范大学讲台的李湘似乎颠覆了这种认知。她把“棘手”读了“辣手”。她还在一篇100字左右的博文中,将“归心似箭”写成“归心似剑”,将“重新”写成“从新”。
当李湘在声讨声中,似乎与文化人“绝缘”时,杨澜、鲁豫和徐静蕾的电子杂志早已开张。2005年12月15日,杨澜的电子杂志《澜LAN》上线,她由此成为国内以时尚传媒名人身份办杂志的第一人。目前,杨澜名下已有3本电子杂志。2006年4月16日,徐静蕾的《开啦》“开张”。2007年1月25日,陈鲁豫的《豫约》首发。
俗话说“早下手为强”,名人办电子杂志的市场先机,已经被这3个名女人早一步抢得。对于李湘而言,更不妙的是,这3位还都顶着“才女”的头衔。
杨澜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靠着《正大综艺》红遍中国后,又跑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去拿了国际事务硕士学位。鲁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打小据说就是外语天才,后来也跑到美国留学。她还被CNN夸奖为“中国的奥普拉”。
徐静蕾毕业于北影表演系本科。论英文,老徐大概比不上杨、陈二位,可论到国学和文艺,徐总编显然功底不弱。据悉,老徐小时候就遍读四大名著。长大后的老徐自创了“方正徐静蕾字体”,还写了全中国点击量最高的博客。
“战略部署”:李湘经纪人——稿子自有牛人写 老徐说了——“不俗不畅销”
比起这3位,李湘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系2年制的毕业生。迄今为止,最“文化”的人生经历是被聘为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另外,还刚投资拍摄完电影《十全九美》。但这部起用青春偶像剧明星的电影,对比起老徐爱搭档的姜文和王朔,似乎在文化味道上差了点儿。
对此,李湘的经纪人并不担心:作为主编,李湘要把握的只是大体方向,选题的具体执行是交给执行主编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去做。据悉,李湘背后的团队目前已有近70人。此外,李湘还打算广约牛人来写稿。“比如时尚这块我们会约王小峰、任达华来写,小说这块会约郭敬明、安妮宝贝来写。”
其实,够不够文化,与杂志好不好卖并无多大关系。连一向很“不俗”的老徐在最新一期《开啦》杂志里,都做了个大专题——《不俗不畅销》。也许,多年来在《快乐大本营》这样“俗”且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里摸爬滚打的李湘,只要将“俗”的大方向把握得到位,就能顺顺利利地做到杂志畅销。
http://news.tom.com/dimg/2007/1025/img-2308134472.jpg
徐静蕾电子杂志《开啦》封面
http://news.tom.com/dimg/2007/1025/img-2308134482.jpg
《豫约》封面
悬念二
是挂个名,还是亲力亲为?
“军情剖析”: 杨澜只当出品人 鲁豫更多依靠团队 徐静蕾出品人、总编、记者、音乐剪辑统统一手包
名人办杂志,最先吸引读者群的,自然是名人的名气。当名气为名人的电子杂志挣得超高下载率后,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像杨澜、鲁豫、徐静蕾这样忙着自己的一大堆工作、活动,能有时间抽出来忙活杂志吗?她们的杂志只是挂名而以,还是真的在亲力亲为?
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告诉记者,杨澜只是她名下3本杂志的出品人,也就是出资方。这些电子杂志的具体工作都交给总编朱芸去做。在大方向上和杂志的品味风格上,杨澜会有所把握和提议。
鲁豫的电子杂志《豫约》的北京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鲁豫是杂志的主编。《豫约》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鲁豫有约》节目的幕后花絮视频,以及鲁豫参加其他活动的视频。鲁豫会隔一段时间集中地开一次碰头会商讨选题,以确定节目组可以跟拍她的哪些活动,以作为杂志的素材。但正如陈鲁豫自己所说:“电子杂志更多依靠我的团队,不是完全靠我个人在做,他们会凸显我的风格”。陈总编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大。
相比杨澜、鲁豫,徐静蕾办杂志的劲头可就有点吓人了,她不但身兼出品人和总编,还自任《开啦》的记者、责编、音乐剪辑等等。《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说:“2007年的《开啦》是一本双周刊,徐静蕾很快就享受到了做记者和编辑的乐趣,‘我干一件事就绝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我就是我自己的记者。杂志第一期的专题是采访《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组,导演叶京和11个演员全部采访,都是我自己去采访,每天下午开始聊,一直聊到凌晨3点’……每人采访好几个小时,一共十来个人。徐记者由助手帮助整理采访录音,整理完了一共30万字。”
此外,徐总编还亲自约稿,亲自订版面,亲自剪辑音乐。因为工作过于辛苦,徐总编半是玩笑半是自豪地声称:绝不低估自己的作用,杂志如果挣钱,要给自己分红40%。
“战略部署”:李湘经纪人——湘湘时间够用
细细分析杨澜、鲁豫的“轻工作量”,说到底,关键还在于两人的“本职工作”活太重,分身乏术。杨澜的《杨澜访谈录》和《天下女人》每周都要播一期。鲁豫的《鲁豫有约》节目还从当初的周播改成了现在高密度的日播。老徐虽说拍电影、写博客、出席各大活动也够忙活的,但老徐的工作时间相对更灵活些。
从工作性质来看,李湘似乎跟杨澜、鲁豫更接近些,湘湘总编的时间能够用吗?据悉,李湘的《相信》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出版第一期,但在今年12月,将会推出非正式的试刊。李湘的经纪人告诉记者:“李湘现在主播《每日文娱播报》,这个节目的录制时间也就2个小时。除了她离开北京去外地做活动的特殊情况外,李湘像平面媒体的主编那样,去做她的主编工作,时间上完全没问题。”
悬念三
向前看,也得向后看?
“军情剖析”: 杨澜、鲁豫是个人电子杂志 老徐办的综合性杂志才是真对手
追根究底起来,杨澜的《澜LAN》和陈鲁豫的《豫约》还是一种很特殊的电子杂志,即依托名人品牌的个人电子杂志。这两本杂志每期封面都是杨澜和鲁豫各自的大幅美图。
《豫约》在开张之前,曾从鲁豫的百度贴吧上招募铁杆粉丝当总编助理。杨澜的《澜LAN》也对她的访谈节目多有推介。
杨澜和鲁豫都曾表示,办电子杂志是对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一个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办个人电子杂志显然能从网络市场更好地推广她们各自的访谈类节目。当然,也已成熟并成为知名品牌的《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也能带动电子杂志更快地保本、进而盈利。
徐静蕾办杂志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和她们不同。早在今年4月《开啦》的创刊仪式上,徐总编就强调说:《开啦》并不是一份关于自己的个人电子杂志,而是一份综合性电子媒体,涉及影视娱乐、人文等等。
李湘的《相信》看来也要走老徐的路子。据她的经纪人透露:“《相信》是一本融合了娱乐、时尚、美食、文化、动漫、游戏等内容的电子杂志。”至于封面,自然不会像《澜LAN》和《豫约》一样,光上老总的美女照,但还是会考虑以明星图片为主。
既然“综合”了,既然“不个人”了,李湘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显然就只剩下了徐静蕾。
“战略部署”:李湘——能保本我就做下去
经纪人——可能会换主编
面对强大的对手,李湘已做好应对。《相信》的启动仪式上,当被问起和《开啦》等对比的优势时,李湘坦言,《相信》并没有优势,有的只是区别。李湘还给自己定了个期限:“如果一年可以保本,那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记者随后询问了李湘的经纪人,如果李湘真不适合当总编,有无可能换人。对方的回答是:“有这个可能了。李湘自己是出品人,但我们相信,即使换主编了,李湘会找到更适合的人来当总编。”
看来,李总编深谋远虑,已经为自己留好了后路。不过2008年和老徐的这一仗,还是很让人拭目以待。
——两大疑点——
盘点完目前名人办电子杂志的现状,记者发现,还有两大趣味疑点有待进一步发掘。
电子杂志是“烧钱营生”,
名人能掘多少金?
办电子杂志一向被称为“烧钱营生”,《北京青年报》曾报道说“目前明星电子杂志九成不盈利,一期烧钱10万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最早“入市”的杨澜现在已实现创利。《豫约》依靠广告也开始盈利。《开啦》上的广告也不少,老徐也信心满满地惦记着年底分红。李湘则放言给自己一年时间看能否保本。名人们到底各能入账多少?还是个神秘话题。
名人办电子杂志
为何“阴盛阳衰”?
目前以传媒名人身份办电子杂志的,主要是杨澜、鲁豫、徐静蕾和李湘这“四朵金花”,为何会出现这种“阴盛阳衰”局面?
李湘的经纪人大笑着回答说:“只能说中国的女人太厉害了。”随即他补充说:“内地可能是这样,但在港台,也有些男名人办电子杂志,比如台湾主持人蔡康永就有自己的个人电子杂志。”《豫约》的北京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可能是电子杂志的形式比较符合女性需要,它们画面精美、伴有好听的音乐,细腻而感性,这更适合女性去办,女性去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