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shu 发表于 2007-10-27 04:35:53

是圣人还是傻瓜?美记者亲身体验“免费族”生活

  捡食垃圾者再不能和乞丐划等号,因为欧美国家十多年来存在一个特殊群体——“免费素食主义者”群体(Freegans,简称“免费族”)。他们长年依靠可食用都市垃圾和他人废弃物生活,脱离社会消费体系,并有完整“理论支撑”和道德认同。

  如此奇怪的一群人,是圣人还是傻瓜?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免费素食主义和环保有何关联?

  带着这些疑问,美国《新闻周刊》女记者雷娜·凯莉花费一个月时间,亲身体验“免费族”生活,饱尝其中酸甜苦辣,并用日记写下所感所悟。

  这段经历,混杂新奇、满足、困惑、痛苦和自省,值得回味。

  约法“九”章

  凯莉的“自我体验”从2007年8月20日开始,用她自己的话说:“今后一个月,我将像‘免费族’一样生活,去体验他们所批评和排斥的‘肆意挥霍、过度消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破坏’,并寻求真正可改变现状的做法。”

  她信心满满地在博客上宣布:“现在我是‘免费族’了!”

  凯莉随后按照“免费族”教师的要求,为自己定下九条规矩,这些规矩也正是“免费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主要包括:除了本地生产食品、绿色有机食品、急需药品,不再购买其他任何东西;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一半用电量,减少含碳物质排放;以“循坏、再生、翻新”为准则,时刻牢记个人行为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凯莉原本是一个喜爱ebay网站(著名网络购物网站)、爱好各种食物、有抽烟嗜好的“购物狂”,这些承诺对她而言可算“艰难任务”。不过,她决心已定,要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女神”、“环保公主”和“地球的忠实仆人”。

  淋雨生怨

  “实验”头三天,凯莉归纳了自己甘当“免费素食主义者”的动机和初衷。

  她说,自己加入“免费族”行列,除了出于职业要求,希望了解“免费族”现象为何十年不衰外,还有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厌倦了环保主义者们不间断的指责、劝告和说教,现在“至少可以远离他们一段时间了”。

  起初一切似乎进展顺利,凯莉也逐渐进入状态,然而到了第四天,一场晨雨却让她心情跌落,甚至歇斯底里起来。

  那天阴雨霏霏,凯莉没带雨具,本想快步走到地铁站躲雨,可临上车才发现,自己竟忘带地铁卡。如果此时回去取伞、拿卡(凯莉家中有8把伞、4件雨衣)就意味着上班迟到,而一个“免费族”此时又不准购买新伞。两难中,凯莉最后既被雨淋,又没坐成地铁,于是顿感委屈,从早晨一直抱怨到下午。

  她还感到过去少有的饥饿。一位同事对凯莉说,你成为“免费素食主义者”以后,难以摄取足够蛋白质和能量,造成低血糖,所以变得饥饿、健忘和易怒。

  听了这话,一种“被剥夺感”涌上凯莉心头。她想到如今自己一天四分之三的时间要用来向好奇的同事们解释自己“免费素食”的原因,然后回答“能吸烟吗”、“水能喝吗”、“桃儿能吃吗”之类的问题。

  她开始问自己,我每天要和别人一样工作,处理各种麻烦事,“为什么只有我非得关心地球不可?”

  淘“宝”之行

  实验第五天,凯莉参加“免费族”成员每周一至两次的“搜索垃圾箱”行动。要知道,从垃圾箱中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是“免费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由于纽约市法律和杂志社限制,凯莉不能直接参与“垃圾箱淘宝”,只以旁观者身份参加。

  凯莉看到,20多个“免费族”围在多个并排摆放的垃圾箱旁。其中的“老手”一边翻动垃圾,一边告诉新来的人在哪几个垃圾场可以找到可口食物。

  凯莉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从垃圾箱里找到大量看起来完好无损的食物。我没开玩笑,真让人难以置信。垃圾箱里竟有你能想到的各种水果、蔬菜,还有半打西红柿罐头,甚至包装完好的卫生纸。”

  “在一家面包房前的垃圾桶内,他们发现4至5个垃圾袋,里面装满了面包圈和面包。他们打开袋子,空气里立即弥漫一股面包香味。你能想象吗?在另一个杂货店附近,他们还找到两大包名牌饼干,上面仅有些凹痕而已,”凯莉惊讶地说。

  这趟“淘宝之行”让凯莉感慨万千:如此挥霍浪费何以发生?这只是纽约的问题,还是各地普遍存在?是为了满足消费大军千变万化的需求?还是商家害怕因食品质量问题招惹诉讼,所以干脆一扔了之?

  一名“免费族”成员说出了他们的观点:“美国民众已陷入错觉,他们认为美国食物无穷无尽,要多少有多少,并且必须绝对鲜美。”

  “食肉”诱惑

  “免费族”只能吃素、不得购物等“清规戒律”考验着凯莉定力。与此同时,“诱惑”一次次袭来。凯莉有几次感到自己马上就要“松动”了。

  先是同事在一旁大吃火鸡和牛肉,后有丈夫拿着排骨在自己面前摇来晃去,肉食开始“诱惑”她。凯莉不止一次地在日记里写道,想吃日本寿司,想吃奶酪,想吃中式外卖食品……甚至幻想有人来可怜她,给她一个过硬借口以违反规矩。

  “坚强”的凯莉数次战胜自己,挡住诱惑,但也有失败,她承认自己一次在薯条上偷偷抹了点奶酪。

  在第15天的“期中总结”上,凯莉说:“我可真不喜欢当素食者。我不抵制吃掉其他动物,因为它们确实好吃。你看,我有宽而平的后槽牙用来碾碎谷类食品,但同时也长了锋利的尖牙,专门用来吃肉。”

  凯莉说,和免费素食主义者一样,她反对虐待动物,认为工厂应停止折磨动物,“可吃肉本身并不是错……植物生产我们都需要的氧气,它们被吃掉怎么就没人担心”?

  她在日记里说:“成为免费素食主义者后,我常感到一种轻微挫败感,就像一个被宠惯的孩子忽然听到家长说:‘不准你再吃糖了!’一想到这些不自在都是我自找的,就更觉得难受。可怜的丈夫有一次问我喝不喝加柠檬的冰茶,我无端冲他发了火……近来脾气越来越差,几乎一点就着。”

  孤独存在

  “免费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凯莉感慨地说,“特别是你否认世界大多数人生活方式的时候。”

  这种孤独反映在周末假期上。从前,凯莉的周末是“一段从周五晚到周一早的长距离冲刺”:她有很多要见的人、要办的事,以至于需要写一份备忘清单。

  然而,成为“免费族”后,凯莉4个周末都是在家中静静度过。由于不能购物、不能饮酒,她已没有出门见人的必要。

  “‘免费族’就要拒绝社交吗?我不知道,”她说,“我不愿出门,是不想让朋友们觉得我煞风景或故意占小便宜,毕竟,你出去后连杯酒都不能买。”

  她试着利用周末在附近散步,在房间整理文件,擦净书桌板凳,按颜色摆放架子上的书、照料花园里的植物,然后慢慢欣赏劳动成果,甚至作个“感觉良好”的白日梦——自己被评为“全球最佳环保者”。

  她还在周末借助“免费族”理论,思考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免费素食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已陷入过度消费深渊,很多需求不是出于自发,而是由厂商创造。人们被动接受刺激,进而盲目购买。这种错误消费浪费能源,破坏环境。

  凯莉意识到,自己没有运动兴趣却买了全套网球用具,还有至少三套高档健身器材,如今都堆在仓库里。先前买的玻璃蚀刻画、珠宝零件、鸡尾酒搅拌器、射击用眼镜、圣诞节装饰品等等,如今也扔在仓库里不再问津。

  无怪乎凯莉在日记里感慨:“相信我,停止购物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棒的事……关于购物,我已经被洗脑了,奇怪吧?”

  最后一日

  终于,凯莉的实验倒计时牌已翻到最后一张,她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再也挺不住了……如果再多体验一天,就会彻底疯掉”。一想到“免费素食”生活即将结束,她不仅可以吃到“夹着干酪和碎牛肉的三明治”,而且还可以堂而皇之地花钱买一个,凯莉感到兴奋和期待。

  另一方面,凯莉开始总结一个月来的感受,“什么行为我准备保持下去,又有哪些做法让我迫不急待地一甩为快?”

  凯莉发现,30天过后,她已决定限制消费。她说:“多买一双鞋不会让我有负罪感,不过,如果多买12双,我就会感到罪恶。这已和一个月前的我大不相同。我还决定不再仅因为降价打折而硬买那些不太喜欢的怪衣服。”

  她写道:“我将试着只购买本地产品和绿色食品,时刻牢记本地产品因无需长途运输而有利于减少含碳物质排放。事实上,本地食品比那些大批量生产的东西好吃得多。”

  谈到吃,凯莉承认,自己依然不能适应没有冰淇淋和奶酪的生活,但要求自己今后关注肉奶制品厂家信息,看它们是否“人道地对待动物”。

  凯莉还决定今后要节约能源、尽可能循环使用商品,并乘坐环保交通工具。“自从开始写这篇故事,我就发现到处都有浪费,并开始为一些做法感到罪恶,比如刷牙不关水龙头、在商场里闲逛一整天、下班了还开着公司电脑、长时间沐浴等等。”

  她说:“我妈真该为我感到骄傲,因为出生37年后,她的女儿终于学会出门关灯了。”

  一个月的“免费素食”生活让凯莉省下大约1200美元。她决定继续省钱,像前些天那样自带午餐上班,并且远离杂货店。

  凯莉说:“30天来对我最有意义的事,是让我开始留意自己个人行为对地球的影响,虽然这个想法曾一度把我逼疯。事实上,你对自己的食物、衣服、房子和娱乐品考虑得越多,你就会更容易地做出符合自己良心、有利地球生态的消费决策。”

  体验生活终于结束,凯莉迫不及待地冲进一家快餐店吃了个大汉堡。至于味道,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天上才有的美味”。

  相关链接:什么是“免费族”?

  “免费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他们抵制现代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认为人类挥霍和过度消费给地球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并身体力行,要求自己仅凭他人抛弃的东西过活,反对虐待动物和食用肉类。“免费族”力图向他人证明,人类在过度榨取资源,因为他们仅依靠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就足以生活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圣人还是傻瓜?美记者亲身体验“免费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