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apple 发表于 2008-1-17 15:14:15

硅谷痴男怨女的终身大事

这里有成就辉煌的企业家、屡败屡战的创业家、整日守著终端机的电脑工作狂,和与世隔绝的研究员;然而这儿最流行的行业还是工程师。

其中一群中流砥柱来自台湾,他们大多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後到此地打拼:终日与电脑为伍的结果,不少人因此蹉陀了终身大事。
   
    中国人强调成家立业,到了美国,观念依然没变,也许只是顺序有些颠倒,往往是先谈立业再论成家。好事者眼见矽谷一群群事业有成的华人工程师,终身人事没有著落,於是纷纷为他们「搭起友谊的桥梁」;太平洋彼岸的乡亲父老也不时以越洋电话询问,「有没有消息?有个不错的女孩,什麽时候回来看看?」真个「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让人纳闷的是,这鸳鸯鹊桥,怎麽老搭不起来?
   
    灯光渐暗、五彩灯球旋转。舞会结束,漂亮宝贝手上一叠名片,个个是工程师之流。
   
    矽谷华裔工程师的社交生活,简单说可以用「歌舞升平」四个字来形容,爱跳舞的有设备一流的华侨大舞厅,爱唱歌的可以去参加合唱团。
   
    男女主角多半是三十唧当、孤家寡人;有一份稳定工作、一辆房车,景况再好者还可以加上一栋房子。看这周末又是阳光普照、炫烂耀眼,湾区工程师出外搜寻目标,不料邻近史丹福大学工科留学生又前来揽局,使得战况更加激烈。
   
    湾区不似美国东岸,纽约一入冬,冰天冻地,不管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荷尔蒙都变得垂头丧气;湾区四季如春,名校林立,美丽得像伊甸园,到处都有蛇和苹果这类吸引人的陷阱。
   
    「台独会」,台大独身会也郊游爬山烤肉露营、色水饺聚餐、唱卡拉OK;前有「我爱红娘」、後有单身俱乐部,加上政府驻外文教单位、教会青年团契、合唱团、校友会……,各种非营利社团活动连连,虽然都不以专业媒人为号召,但撮合旷男怨女的想法从没断过。
   
    然而,想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牵红线,还真不容易。
   
    矽谷者中流行一个笑话是:「这儿大街上掉下一块招牌,都会打到十个台大的。」
   
    湾区工程师的人口结构有「三高」,学历高、年纪高、薪水高。国内最高学府台湾大学毕业校友是典型例子。台大校友在此势力庞大,校友名册上有一千五百人,但非正式统计约在三千人以上。
   
    台大校友会每年都会举办「杜鹃花之夜」的晚会,卖卖门票,并联络校友感情,这种晚会最後的形式一定是跳舞。
   
    目前经营餐馆生意的郭誉佩当了两届会长,她在任内总觉得校友会活动不够「草根性」。如了有家眷者的意,就称不了单身者的心。「总有女生打电话问,没有伴可不可以来参加?我告诉她们会想办法帮单身的摆在一桌,」郭誉佩说,己婚者谈先生、太太、孩子,和单身者关心的话题就是不同。
   
    单身者参加携家带眷的活动,觉得格格不入,男女都有类似感觉。
   
    「周末没事做,看到世界日报上说有个台大校友会活动,大人十元(美金)、小孩六元,就觉得没搞头,.台大物理系毕业的许启清说一看就知道这种场合不是单身去的,结果没事还是和两个朋友去看看,「看到女的坐在那,不知道是不是人家太太,最後就是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讲话。」
   
    於是郭誉佩找了也是单身的副会长斯平和许启清帮忙,在校友会下组成单身组,起初还怕有人以为是「人肉市场」,或者放不下面子,但想想实在不该顾忌这麽多,」斯平说。
   
    台大单身会就这麽组织起来。
   
    四年前他们发起活动,就注明是单身参加,第一次去爬山,大家玩得很愉快,以後滑雪、滑独木舟、烤肉、逢年过节聚餐,本著「大家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多认识一个和你背景相同的人」的想法,台大单身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唱歌永不老
   
    类似台大校友会的老中社团,在旧金山湾区是不胜枚举。光是合唱团就有六、七个,其中规模最大的要算青青合唱团,固定成员有一百余位,每星期六准时到史丹福大学练唱,十三年如一日。
   
    青青也是一个被外界认定是单身聚会的社团。团长孙正翰说,当年创立时有人分析过,团里成员87%为单身,现在比例逐渐降低,大约55%的成员为单身。
   
    青青在湾区相当活跃,固定会验收练唱成果,在晚食演唱,或表演轻歌剧。
   
    每星期六早上这一群成员中的夫妻档、单身贵族、工程师、学生和老板就约集打排球、下午二点到五点练唱、之後打篮球,天黑时吃完晚饭大概也十点了,再到某个人家去。周六晚混到一、二点是常有的事。
   
    混得太热,也让人不胜其扰,孙正翰说去年开始规定,十二点正一定要走人,否则「到谁家谁都受不了」。
   
    不少人都表示,参加社团对认识朋友有帮助。「我爱红娘」、「单身俱乐部」会长都因办活动而认识另一半;而像台大单身组和青青的会员中,也有人因相识相知,结为连理。不过几年下来,平均一年促成一对佳偶,比例实在不算高。
   
    「很多人认为熟了就有机会,事实不是这样,因为人性就不是这样,一位女生说。
   
    一颗飘荡的心到两人相依
   
    「单身是压力。」卅四岁的青青团长孙正翰苦笑,「结婚事情已经完成一半了」。也就是说他这一半想结婚的心意已有,就是不知道另一半在哪儿?
   
    单身的贵族群在任何社会都有,为什麽到了美国就形成强大压力呢?这就得从矽谷老中的生活型态说起:
   
    矽谷生活正常、规律、无趣,八、九点天一黑,就很少人敢在路上走动,不参加社团的人,回到家就是「电脑加电视遥控器」。
   
    留过学的人大概都方此体会,海外生活最大约问题不是语言障碍,也不是文化冲击,而是心灵的空虚。在海外漂泊的每一颗心都期盼找到靠岸的港口。
   
    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後留下打拼的台湾留学生,父母亲人多半不在身边,下班後也不会和白人同事混在一起,寂寞难挨、心生挫折时,这种需要也就更为强烈。
   
    在湾区跑科技新闻的世界日报记者张爱美,由於工作接触多为男性,她说只要间初识者二个问题就能知道是不是单身?
   
    「中午带不带便当?是不是一定要吃中国菜?」带便当的就不用说了;如果回答说从来不吃汉堡、披萨,或者说吃了觉得要吐出来,八九不离十都是有家室者。
   
    这个问题其实正反映矽谷人的生活步调,太太以先生生活为重心,先生也同样以太太生活为重心,「生活单纯到可以「淡」出一只鸟来,」张爱美形容。
   
    台大社会系毕业的一位女孩,在单身校友会找到另一半,由於双方都有结婚意愿,深入交往三个月後就踏上地毯那端,婚後不到半年太太就表示要去学电脑,「以便和老公有沟通语言」。
   
    单身三部曲
   
    现任台大单身校友会会长郭达谦说,单身组里60%的女孩都比他年纪大,「不参加活动,生活又很无聊,在这里生活不像台北,没有人会来烦你。」他形容这里的单身工程师有三阶段生活:
   
    第一阶段,刚开始工作压力大,担心被裁员,周末待在家里努力用功;前两、三年都在想工作者没有升迁希望、做什麽工作会比较稳定。这时候对婚姻没有那麽急,不会花时间投入。
   
    第二阶段到处去玩,像他现在迷上开小飞机,「从天上看和地上看世界的感觉很不一样」。这个阶段事业稍有成就,有钱、有间,对婚姻有很大期望,如果还没找到合适女孩,处境就比较难,因为生活圈子接触的就是这些熟面孔。
   
    单身的第三阶段就是把什麽事情都安排好,培养生活情趣,看歌剧、听音乐、四处旅游……,没人陪伴,就从嗜好中得到快乐。
   
    年纪和市场
   
    按照三阶段理论分析起来,矽谷老中处於「有钱有间」阶段的单身工程师还真是不少,只不过选择终生伴侣又哪像划分人生阶段那麽斩钉截铁呢!
   
    找伴不易的原因很简单,侨务委员会湾区文教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形容矽谷这群念书念得多的人,「眼晴都吊在头上」。
   
    「把眼光降得很低,也是有,但又不甘心,反正大家都没结婚麻!」一位男生说。
   
    矽谷人的眼睛到底往哪看呢?
   
    这就得从择偶条件说起。矽谷老中找者婆有「一二三」三个条件:一栋房子、二十几岁、年薪三万。
   
    光是要符合岁数这条件,就让不少人踏破铁鞋。
   
    在矽谷科枝公司工作的华裔工程师们,环顾四周清一色的不是男性,就是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姐。不想中外联姻的中国男人,多半仍想在中国小姐中寻找。中国小姐又以来自台湾家乡的小姐为佳。
   
    矽谷男生也希望在女留学生中找寻对象,但来美念书的女孩,在台多已大学毕业,拿到硕士学位、出来工作後也将近三十岁。中国男士虽受美国教育,但仍然非常介意女方年龄。自己年龄愈「涨」,但要求女方的年龄却没涨过。
   
    张爱美说,她也碰到不少三十尾、四十岁以上的单身男性,问问他们娶妻的条件,她很奇感触地说:「这就回到人性最基本问题,男人到某种年龄,一定要找年轻的。」
   
    「男人身价不会递减,不但同年女孩觉得不错,还可以找比他年纪轻的,」湾区台大校友会前任会长郭誉佩说。
   
    在中国人的框架下,年龄的确很有关系。
   
    三年前中华民国单身福利协会曾针对国内单身男女做过择偶条件调查,结果发现,单身男性最重视的择偶条件是「年龄」,而且认为女性最理想的结婚年龄是廿五到廿七岁。这项择偶条件显然到了海外依然成立。
   
    白马王子找白雪公主
   
    在意年轻貌美外在条件的老中,因此最热衷於舞会,因为容易认识人。但这种一面之缘的活动形式,究竟适不适合中国人?两面说法都有。
   
    一位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的男生说,很多朋友都在舞会场合认识女朋友,即使自己个性内向,也不得不勉强自己去。
   
    但「单身俱乐部」会长林德成表示,二年前就不办舞会了,因为觉得没有意义,「在这种场合很难认识朋友,都是蜻蜓点水的关系」。
   
    拥有英语教学、教育行政双硕士的康昭棋,就在舞会场合遇到男士,一开口就问她「你有没有卡(绿卡)?「你是念企管还是电脑?」让她深深感受矽谷男生的现实,几乎绝望到放弃嫁给中国人。
   
    湾区华侨文教中心七年前落成,因为经常被社团借用举办舞会,而赢得「华侨大舞厅」之名。文教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办被骂、不办也被骂」,最後只好把场地租借费用提高。
   
    「单身俱乐部」会长林德成的正职也是电脑工程师,现在他是有时间才办活动,而且倾向於办户外活动,譬如三天两夜到黄石公园。但还是有问题,他不得不承认,男女生参加活动的心态有很大差异。
   
    办户外活动通常女孩子名额很快就满,每次都有很多女生排在候补名单上;而舞会的场合,就是阳盛阴衰,因为男生觉得到外面玩一定得当苦力:开车、还要搬东搬西,「花了钱还要做粗重工作,如果再没认识异性朋友,岂不是亏大了,」林德成分析说。
   
    努力相亲+另辟阵地
   
    这里很少人想单身过一辈子,只是男孩子比较会拖一下,」林德成说。
   
   女孩子的想法其实也相去不远,「大家都觉得很有必要有婚姻生活,」一位女生说。尽管男男女女都有想结婚的心境,但差别就在男生有拖的本钱。有自己既定标准的男士,不愿意妥协下,采取的策略通常是努力相亲,甚至远渡重洋,打道回台「省亲。
   
    这个策略的成功机率又如何呢?
   
    台大单身会会长郭达谦说,「回去相过五次以後就不再相了」。每次回去一、两个星期,匆匆见一两次面,根本没有时间交往。令他们担忧的是,如果是没有出国过的女孩,把她在台湾的根拔起来移植来矽谷能不能适应呢?因此关键也在於男士愿不愿意多花时间、心思协助女方。
   
    不愿守株待兔、坐以待毙的行动派,於是转移阵地,向洛杉矶进攻。
   
    四十七年次的陈志仁、清华大学毕业,照他的说法是:他不只是「努力」找女朋友,而是「拚命」找女朋友。在矽谷工作了四年,他是「有舞必到」,一年门票累积了二十几张,有时周五赶一场,周六一场。
   
    他的态度积极、开放,甚至在世界日报登了一则徵友启事,广告上写「徵台女为友,数位圣荷西单身台男电脑工程师,年三十余,硕士以上,诚徵三十岁以下、学士以上,台女为友」。
   
    但是市场结构对他不利,他认为矽谷老中是「80%与男生追20%的女生」,竞争大过激烈。
   
    「最怕人家不喜欢我,是因为我没有钱,」一无恒产的陈志仁自认外型也不佳,在圣荷西绝无胜其,於是心生「空降洛杉矶」之计,因为矽谷是理工科系男生天下,洛杉矶则是女生天下。在工作谈妥後,立刻南下。
   
    没有宗教信仰的陈志仁,为了拓展交友圈,参加过佛学讲座、七家基督教团契、一家天主教团契;此外举凡华人登山会、合唱团、舞会都有足迹;四家旅行社办的黄石公园、拉斯维加斯……之旅;再加上两家婚姻介绍所(一家介绍费一百美金)。
   
    人算不如天算,他现在太太是经过洛杉矶朋友介绍成功的,信奉的是他想都没想到的道教。
   
    我要什麽样的太太
   
    陈志仁认为,「空降洛杉矶」这个办法绝对可行,他常常劝洛杉矶的女孩子「市场好的时候,赶快搬到矽谷去,在那里受欢迎的程度会让你受宠若惊」;他也劝矽谷的男生搬下来,以平衡人口结构,千万不要觉得「搬家找对象」是件丢人或不好意思的事。
   
    矽谷男生不讳言,男孩子看女孩子,有些条件会量化,譬如年龄和学历;不过他们也知道,「有时候诉诸太多框框,反而不容易找到期盼的人,」一位男生就有这种觉悟。
   
    虔诚的天主教徒唐宇明在团契里找到终生伴侣,他诚实地说太太比他大两岁,「当时也在思考适不适合走下去,生孩子对她会不会是负担?」不时为自己婚姻祈祷的他说,「只要天主喜欢的人,她能够爱我、我也爱她就够了,」他认为能找到相同信仰的伴侣是很大「恩赐」。
   
    太太田世蕙在知道男方比她小时,也是一阵犹豫,关键就在於双方是不是坦诚交往,她强调适婚女性必须有的心理建设是,「即使不成功,还是要肯定自己的好」。
   
    「十年来没有中断想结婚念头」的陈志仁表示,以前一直希望找个性独立的女孩,但这种女孩一定要找到比她强的男孩,才愿意妥协。
   
    结婚不到二个月,还在蜜月期的陈志仁对自己娶到一位传统女孩感到很满意,所谓「传统」指的是太太个性依赖、又很会烧菜,「很多念到硕士的女孩就不烧菜,」他太太则是连萝萄糕、蚵仔面线都会自己做。
   
    姻缘天注定论
   
    用「工作、参加活动、培养生活情趣」的单身三阶段来形容矽谷工程师,似乎再恰当不过。只是过了第三阶段又如何呢?
   
    台大单身校友会会长郭达谦想了想说,「认养孩子吧」。但现在还没有人这麽做过。
   
    「单身俱乐部」会长林德成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参加活动的男生,「找太太要实在一点,」不论参加什麽社团,「可以认识异性朋友很好,认识同性朋友也不错呀!我们不是红娘,认识朋友只是第一步,至於以後怎麽发展,还是看自己!」。
   
    不管嫁不嫁得掉,能不能娶到老婆,矽谷人日子照过,有活动照玩,需要心灵归依的就教堂照去。一位教徒自我解嘲说,他们的团契叫做「提摩太团契」,「不知道是不是名字取得不好,因为圣经里提摩太一车子没有结婚。」
   
    也许中国人对终身大事就是宿命了点,到了这时候,也只能说「只是缘份未到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硅谷痴男怨女的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