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9933 发表于 2008-2-23 04:23:47

1-9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1-9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1. 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1-13 10:22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慢性子、 胆小、不合群、脾气暴躁、上课捣乱……很多父母被孩子诸多的行为问题困扰着。他们不仅想改变孩子的现状,更想探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实际上,在焦虑之 馀,我们想到过没有,“问题”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着名教育专家钟思嘉在他的《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一书中说道:“做父母的,首要之务即是停止忧 虑孩子是否正常,重要的是了解到底哪一些事情在困扰孩子。放轻松点,了解只是第一步而已。最大的挑战是了解之后的行动。不管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解决之道,解 决方法是否有效,首先要看父母能否因孩子的改变而改变自己。”

  对待“小磨蹭”:首先要学会接纳

  王勤:我有两个儿子。他们的性格反差比较大。老大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有点胆小,做事也比较磨蹭。他现在已经上小学4年级了,但是写作业还必须要让我 盯着,否则的话,他1个小时也写不了多少。每天早上起来,我还需要盯着他穿衣服,吃饭也是一样。所以,即使我早上5点半就起床,做好饭以后6点钟把他们叫 起来,早上上学还总是迟到。我爱人经常出差,我白天还要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带他们两个,感觉确实很累。这时候,看着他干什么都这么慢,我心里特别着急,甚 至就想冲他发火。

  鲁杰:作为母亲,我们往往因为自己与孩子生理上的特殊关系,就会想象我们的其他方面,比如性格、爱好、意志品质等等,都会统统地在他的身上延续下来。 实际上,教育孩子不光是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关系,还包括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相处关系。当宝宝出生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和另一个人打交道了。而这个人的性格有 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不仅仅是发现和解读孩子,还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拥有比较宽的视野,去容纳所有和你个性不一样的人。

  另外,我觉得孩子的慢性子也有你的原因,就是你管得太多太细了,所以很多本应该是孩子的任务就变成了你的任务。这时候,孩子做事就比较被动,他的效率 高低与你是否在场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你在的话,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作业,这说明他的能力没有问题。所以,你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法。比如拿一个闹钟,和孩子 协商,问他多长时间可以将作业完成,然后上好闹铃。如果孩子在此之前完成了作业,要积极地鼓励他。慢慢地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

  另外,还要发现慢性子的优势所在:他可能做事更仔细一些,考虑得更周到一些等等。要首先表扬孩子的优点,再提出你的期望,比如:“儿子,你做事真认真,只是如果再能快一点点就更好了。”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对待“胆小鬼”:不断强化自信心

  李胜英:我女儿独立性比较强,但是她比较胆小。有一次外教来讲英语课,让小朋友到讲台前认一些英文单词。她其实都会,但就是不敢去。别的小朋友不会她 还在下边着急。老师感觉她很不错,问她愿不愿意当班长。她实际上愿意,但是也不敢跟老师说。现在,对这个问题我比较苦恼,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的胆子大一些。

  鲁杰:现代社会,孩子的身体空间和心灵空间太小了。一个不常和人群在一起的心灵是会感到恐惧和寒冷的。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比如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聚会,或者周末的时候多带她去公园,多接触小朋友。

  其次,爱会让她建立起安全感,让她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也会让她拥有自信。今天在座的都是很用心的妈妈。我们可以逐渐地把自己的爱和关怀以及优秀品质传递给孩子。而且,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很好的榜样。关键是自己首先要自信、要有主见。

  还有,不要总是很严厉地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呀,连这都不敢去,你看看人家!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胆小,以后就更不敢做事情了。

  对待“小暴君”:理解正常的情绪发泄

  孙进伟:我儿子有时候爱发脾气。有一次我们带他去商场购物,他和一位售货员玩得很好。后来,我告诉他该走了。售货员就跟他开了一句玩笑说:“你别走 了,就留在这儿吧。”他就生气了,跟个小牛似的冲着人家就过去了,嘴里还喊着:“我要发脾气了!”有时候他自己就说:“我脾气可大了!”

  李胜英:我女儿脾气也很大。有时候,我觉得她做得不对,便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看到我这样,她会比我先发火。我看她生气了就没办法了,于是就找别的话题来岔开。慢慢地她就乐了。

  王勤:我小儿子脾气也特别大。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惹恼他了,他就会连哭带闹,也不说什么原因。我还要跟他猜谜,说对了他就点点头,说不对他就接着闹。这时候你要是不理他,他就能哭3个小时。必须要给他说好听的才行。

  鲁杰:首先,我们要先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是不应该发脾气的。实际上,和成人一样,当孩子遇到某件让他很愤怒的事时,他需要有一条宣泄情绪的通 道。而且,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信息越少,人就越容易焦虑。相对于我们,孩子的信息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孩子六七岁之前,他的大脑发育不全,包括智力、判断 能力、社会经验还很缺乏的情况下,他的负面情绪往往找不到出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他发脾气也是正常的。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反应特别重要。我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教他某件事你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或者应不应该做,因为此时他的思维是关闭的。这时候孩 子只需要你陪他一起难过,或者给他冷静的时间让他自己调整。另外,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有点耍赖。如果是这种情形,我们可以说出一些严厉的话。比如,“不行, 这事没得商量!”“这件事情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想再重复了。”父母严肃的语调,会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威慑。不过,我们要尽量 平静,不要情绪特别激烈。不要让孩子有天塌地陷的感觉。

  对待“小淘气":先让自己变成孩子

  焦荷青:前一段时间,老师反映说我儿子这段时间又开始淘气了。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发出怪声,他就跟着哈哈大笑。其实以前 我告诉过他,别的小朋友上课捣乱,你不能跟着乱叫,那样你就等于帮助了那个小朋友。原来他做得也很好,但是这段时间又有点反复。

  鲁杰:我特别理解你儿子的反应。别的小朋友发出怪声,他笑一下是很正常的,不笑反而有可能是被压抑了。因为你儿子仅仅是小朋友,他不是老师助理。觉得 影响老师上课仅仅是从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一个人的角色决定了他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件事你已经给他打了板子,实际上“不对”是从我们的视角上 来说的。包括我们通常用在孩子身上的其他一些词,叛逆、幼稚,都是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的。

2.合理拒绝孩子的要求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1-13 10:23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孩子放学后非要在园里再玩一会儿;走到门口非要买小玩具,还要那些乱七八糟没有营养的零食;回到家,非经长时间地看少儿节目……

  诸如此现象每位家长都遇到过,可是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作为大人总不能一味地答应吧,因为答应就意味着妥协,妥协就意味着还有无数的下一次。所以,在分析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后必须学会合理地拒绝孩子。

  很干脆地告诉孩子“不行”,然后还要告诉他“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在克制约束自己,从小学会去关心他人而不只是顾自己的感受。只要你“狠心”一些,孩子收获的绝对比他自己非要做的事受益的多。

  记得一次春游,一幼儿非嚷着要雪糕,我只告诉他一句话:“老师没带钱,忍忍吧!”孩子不再要了。如果我说:“不行”,孩子还会过来要求的。当他特别想 时候,单纯教育是不行的,要用最直截了当的方法语言传递给幼儿,让他不再有此想法。如果再加上你的“坚持”,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合理拒绝孩子的要求,让他 们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3.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1-13 10:23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然而现在的孩子却是一家一户一根“独苗”,孩子成了家长的掌上明珠,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知道接受爱,却不知道爱别人。的确,“缺乏爱心”是许多独生子女的通病。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缺乏爱心呢?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了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父母、爷爷 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转。家里吃的、穿的、用的总是他优先,时时、事事总是让着他,他的吃喝拉撒睡受到尽善尽美的关怀,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 并且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把“人人爱我、人人为我”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 爱别人、关心别人,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有一颗爱心,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去培养。

  一、从小教育培养,家长成为榜样。

  幼儿的心灵与思维就象一张白纸,有待于您去描绘。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应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如:在分吃水果时,大家一起吃,边分边念儿歌:“排排 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奶奶不在留一个。”让孩子边念儿歌边分水果,使他们慢慢地养成了好习惯,如果吃水果的时候,孩子就会说:“爸爸不在留一个。” 这样,反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效果很显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培养孩子爱心的机会,千万不要错失良机。比如:孩子让大人玩他的玩具,吃他一口他 的东西,如果大人欣然接受并表扬了他,孩子会很高兴的。这种表扬、赞美,是对孩子“爱心”的强化,使孩子从小慢慢养成好习惯,能够和他人分享。把分享看做 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将会终生受益。另外言传身教尤为重要,父母在孩子面前时,要孝敬老人,用实际行动给孩子示范。就象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广告:妈妈,您洗 脚。用真情、亲请去感染孩子,使孩子养成关心和爱护他人的好习惯。

  二、给予爱的机会,延续爱的童心。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爱大人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得“死去活来”,我们许多的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如:爸爸 下班回来了。孩子马上倒上一杯茶,递到爸爸面前:“爸爸,请喝茶!”爸爸亲切地说:“好孩子,写作业去!不用你给我倒茶,你幸福爸爸就高兴。”孩子处于萌 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 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三、肯定爱心结果,保持爱心行为。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 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 .....,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 “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 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四、抓住教育良机,培养爱心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与把握教育良机,随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四岁左右的孩子,看见身边一位小朋友摔倒了。趴 在地上,他往往会觉的很好玩,赶快跑过去趴在摔倒小朋友的身上。幼儿园里,常常会遇到好几个孩子趴成一堆的情景。这时,就需要抓住时机

  进行教育,将孩子自发的行为变为帮助别人的行为。见到别人摔倒了,要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使幼儿学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这样及时进行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wd9933 发表于 2008-2-23 04:26:35

1-9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4.儿童性教育障碍来自父母
2008-1-13 10:24 发表
“儿子看的书,我都要翻一遍,瞧瞧有没有‘不健康’的内容……”张先生有些尴尬地说着自己的秘密。

  其实,像张先生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原因。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性”是一个让人又羞涩又向往的话题。尤其是青少年,对异性的渴中国金融大典

  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浓;自己摸索,处理不当,导致性病、堕胎的例子也在不断增多,难怪很多父母暗自着急。可担心于事无补。“您会和孩子讨论性问题 吗?”当记者随机询问几位家长时,很多人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也有的表示“很想对孩子说,但怎么开口还真难”。一名高中男生则直接告诉记者:“我的性知识 大都是从网络和杂书中得到的,平时即使有疑问也不敢问家长,最多和同学讨论一下。如果家长和老师能系统、科学地讲解性知识,就能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一 方想说不好说,一方想问不敢问,“性”真那么难以启齿吗?

  情色信息铺天盖地孩子沉默父母着急

  现在,孩子成长的环境和以前比变化很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朋友、学校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记者采访了10位家长,无论孩子上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学,90%的父母都提到了性教育问题。

  林女士的女儿上幼儿园了,有一次孩子在外面玩耍回来突然问:“为什么哥哥站着嘘嘘,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更让林女士头疼的是,影视作品里有生孩 子的情节,好奇的女儿看到后总追问“我是从哪儿生出来的”、“怎么进到了妈妈的肚子里”,一连串问题像炮弹一样把没有心理准备的父母打得晕头转向。

  年纪小的孩子容易好奇,也憋不住问题,喜欢发问。青春期的孩子,则深沉了,不问了,但好奇的眼神更让父母闹心。专家认为,正是这个懵懵懂懂的时期最重 要。方先生在国外工作过,思想比较开放,但当他在孩子抽屉里发现避孕套时,还是惊出了一身汗。“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上高中了,那方面的事我不知道他了 解多少。”遇到性事口难开,方先生和爱人仿佛挨了一记闷棍,关于少女堕胎的消息更像针一样扎在他们心上。

  在各种信息渠道中,网络等电子媒体最值得关注。在大城市,几乎所有孩子都会上网,城镇乡村也有不少网吧。记者在网上点击“书库、游戏”等关键词时发 现,50%多的条目链接了广告信息,而图片暴露、言语大胆的广告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曲线诱人、缠绵夜话”等。在影视作品和畅销小说中,含有情色内容的片 段也不少,接吻、床戏越来越多,这些都可能被孩子模仿。林女士说,女儿有一次突然跑来要和她亲嘴,说是和电视里学的,让她哭笑不得。张先生则担心,孩子血 气方刚,容易冲动,哪天自己去尝试,就麻烦了。他曾就少女堕胎的消息旁敲侧击地和孩子谈过性行为过早的问题,哪料儿子竟说:“处男?这年头还有这个词?” 在记者采访的重点学校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性知识的:色情电影和朋友的经验。

5.孩子的屁股万万打不得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1-13 10:24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孩子不听 话时,家长常常打其屁股以示教训。打屁股用力较轻时,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精神上处 于紧张、和压抑状态。同时,还会使孩子智力发育迟缓,身高受到影响。若经常打孩子屁股,会使孩子产生不良性格,如孤独、胆怯等。

  打孩子的屁股还容易损伤他们的肾脏。儿童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如果臀部遭受重力打击,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死的血液经机 体吸收代谢后,必须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而且还会影响肾小 管的吸收和排泄作用,有的还会出现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由此可见,在孩子淘气、不听话时,对他们最好是进行说服教育,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以理服人,千万不能采取动不动就打的粗暴行为。

  相关新闻:家长手下“留情”打屁股打出下肢瘫痪

  孩子不乖就“打屁股”是不少家长的惯常做法。但是,张先生却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孩子被打成了瘫痪。日前,儿科专家告诫,别以为打屁股对身体不会有伤害,小孩子犯错,还是应该进行说服教育。

  为张先生儿子做治疗的是儿童医学中心外科陈其民副教授,他告诉记者,6年前,张先生的儿子只有6岁。因为不听家人的话,张先生拿起鸡毛掸子就打。没想 到孩子拼命躲避,牵拉到了脊柱,引起脊柱神经损伤,导致双腿神经性瘫痪,至今终日与轮椅为伴。陈教授说,像这样打孩子屁股打出病的事情,他已经不是第一次 碰到了。

  粗暴打骂本来就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容易让孩子紧张、恐惧,时间长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另外,不少家长以为屁股“肉多”,打不出什么事情,无非是疼痛, 可以让孩子“长记性”。其实,这是个危险的误解。陈教授提醒,孩子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打屁股”可能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 死的血液代谢后,要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另外,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还会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 因此,“打屁股”可能打出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6.教你这样选择宝宝的兴趣班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1-13 10:25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面对幼儿园里异彩纷呈的兴趣班,社会上琳琅满目的培训班,选择哪一个更适合你的孩子?

  小家伙们天生就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充满好奇,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的热切愿望表现在唱歌、跳舞、画画、溜冰等活动上,甚至只是翻跟头和摔跤。不过,每个孩子热中的活动不尽相同,也许你的女儿喜欢蹦蹦跳跳,而邻居的小姑娘却总是坐在桌前写写画画。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总有旺盛的精力,而且还有很强的个性,喜欢或者不喜欢,全在他们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在成人眼里的技能学习,对他们也许是一种新的玩的方式。如果你希望他参加一个兴趣班,那么首先应该知道他喜欢或者适合什么。

  下面是一些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从事的活动。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潜在的不利因素 潜在的有利因素 提示父母 体操锻炼体格,增强力量、身体弹性和协调能力,培养运动能力,有助于建立自信心如果练习中要用到平衡木或其他器械,教练一定受过很好的培训,而且是教练小 孩子的培训。远离蹦床,它容易造成伤害。非常活跃一族,他们总是喜欢在床上蹦来蹦去;或者相反胆子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参加这类活动,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情 感上都有助于建立自信心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移动,如像鸭子一样走路,或者像轮子一样在垫子上滚来滚去 美术有助于发展孩子们在色彩、图案、纹理等美术方面的感觉,鼓励创造性如果老师总强调最后的结果,很在意孩子们画了什么,可能让孩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喜欢 填色、捏胶泥,或在纸上画来画去的小家伙如果孩子带回家一幅他的作品,不要问"你画的是什么?"而 应该让他给你讲讲画上的内容 音乐发展孩子在节奏韵律方面的感觉,鼓励创造性学龄前的孩子并不都适合学习一种乐器,伴随着身体动作的音乐他们会更喜欢喜欢听音乐的的孩子,或者他最喜欢 的玩具是那种可以发音的带有简单按键的音乐玩具学龄前的孩子喜欢简单的音乐器具:如三角铃、小手鼓或者只是装有豆子的塑料瓶 舞蹈增强力量、协调性,鼓励创造性,舞蹈训练还能让你的孩子更优雅动作复杂的舞蹈可能让久学不会的孩子感到灰心,相反,动作自由随意的舞蹈更适合他们喜欢 在屋子里随着音乐节奏,边摇摆身体边转圈的孩子上舞蹈课的孩子总是充满幻想:一会儿他们是公主和王子,一会儿又变成了风和随风摇摆的小花 游泳学会游泳,意味着他们在水边更安全。增强力量性和协调性,让孩子感到更自信游泳课可能给父母一个错误的感觉,那就是只要孩子在水边,他们就需要监督四 岁或四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学游泳比较好如果孩子本来就害怕被强迫冲洗头发,也许游泳会让他们更恐惧水。一定选择好的,富有经验的儿童游泳教练。 厨艺鼓励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教给他们简单的数量和测量,培养他们胜任工作的能力看管很重要,为保证安全,让孩子用塑料的刀子切东西喜欢动手的孩子如果孩 子自己参与准备食物,他们会吃得更多。

wd9933 发表于 2008-2-23 04:28:08

1-9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7.孩子偏食,责任在父母

大家都知道偏食会引起儿童营养摄入失衡,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但是不少父母就是找不到很好的纠偏办法,即便求助于医生,似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要纠正儿童偏食,关键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导致偏食的因素,偏食才可能得到纠正。如果父母(或准父母)们能事前多了解有关偏食的原因,提前防范或干预,对预防孩子偏食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关研究表明,引起儿童偏食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几点:

  1、想吃啥就给啥: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好吃的东西吃。

  2、零食不离口: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食,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4、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依靠零食来补充。

  5、未把握饮食时间:孩子刚睡下,或刚做完游戏就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食物单调: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7、父母偏食:有的父母本身有偏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使孩子学大人的样。

  8、烹调不可口: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9、餐桌气氛不良: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会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偏食。


8.冬季儿童护肤的重点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1-13 10:26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秋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气温变化大,宝宝面部、手部的皮肤暴露在外是比较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

  秋冬皮肤需防“皴”防干燥

  宝宝的皮肤层十分细腻薄嫩,仅有成人皮肤的十分之一厚,且缺乏弹性,加上真皮结缔组织不成熟,宝宝皮肤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远不如成人,所以容易受到伤害。北方地区秋冬气温变化大,天气干燥又常常刮风,如不注意防护的话,脸上就易出现“皴”的现象。

  另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角质层细胞会因为肌肤缺乏水分而出现间隙,这些缺损会使皮肤的保护机能下降,细菌、污垢等有害物质因此有机可乘;干燥还会引发瘙痒,如果挠破肌肤还会引发皮肤感染,产生炎症。

  

  皮肤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保湿作用和阻碍细菌入侵的屏障作用,爸妈要呵护好宝宝的皮肤,平时可以给宝宝适当涂抹一些宝宝专用的护肤品,能有效滋润、适度锁水,缓解干燥状况,协助皮脂膜建立屏障,既滋润又防护。

  秋冬还要防冻伤

  在冬季湿冷的南方地区则容易发生冻伤,那些末梢血运微循环差,秋冬季手脚常常比较冰冷的宝宝要特别注意。鞋袜穿着太紧、活动太少、长时间在户外玩耍都会导致冻伤的发生,爸妈一定要注意为宝宝保暖。

  手脚易冻伤

  手脚是最容易发生冻伤的地方,因为手足位于血液循环末端,距离心脏较远,末稍部位血循环较差、供血量少,再加上宝宝皮肤较薄,防御能力不强,所以手足方面一定要采取一些防冻措施。在气温低于10℃的情况下,宝宝外出时要戴上手套、帽子,耳廓部分也要特别注意,可以为宝宝戴上耳套御寒保暖。

  如果外出时间比较长,回家后爸妈可以针对那些易受冻的部位,比如手足、耳朵、脸颊,为宝宝做5~10分钟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衣物的穿着要点

  要给宝宝穿着比较宽松、透气的衣物鞋袜,如果衣服、特别是鞋子过紧不仅会限制宝宝的活动,而且不利于血液循环,这样反而更不易于产热,正确的保暖方法是要使宝宝全身,特别是手部、脚部的血液循环通畅。裤子方面,可以给宝宝穿着背带裤,背带裤的优点就是能护住宝宝的肚子;有些宝宝比较好动,那些腰部是松紧带的裤子容易往下滑,这样肚子就要受凉。另外还要指出的是,衣物太紧其实也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给宝宝戴的手套,里子要比较完整,不要有线头之类的东西,以免缠绕住宝宝的,也会影响血液循环。

  <结语>另外,还要多多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强壮宝宝的体质,从根本上提高宝宝抗寒的能力。


   9.防儿童意外自我保护更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般呵护,不如自护”。为此,我们就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幼儿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事先估计到或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对幼儿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幼儿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

  幼儿由于年龄小,体质和体能发展不理想,在活动时往往把握不好平衡,身体重心不稳,动作不协调,反应慢,不灵活,相撞时躲闪能力差,加之成人对幼儿的过度保护,过分替代,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 会,甚至剥夺了幼儿实践、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因此,意外伤害事件就很难避免。

  2、幼儿不良行为造成的伤害。

  目前,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忽视孩子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有些幼儿任性、执拗,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在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兴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这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正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

  3、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足造成的伤害。

  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儿童在成人的全方位保护下成长起来,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幼儿园的具体做法有:

  1、创造良好环境,增强幼儿体能。

  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体弱、受保护过度的幼儿,在活动中经常磕磕碰碰,而平时活泼好动、身体健壮的幼儿意外受伤率却很低。究其原因不难看出,由于体弱幼儿不爱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遇到情况反应慢,所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而那些活泼健壮的幼儿,由于好动、灵活、反应快,遇到情况能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受意外伤害较少。由此可见,增强幼儿体能是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消灭不安全因素。

  在园区环境改造中,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创设了便于幼儿锻炼的各种环境设施。我们对现有的容易对幼儿造成伤害的建筑进行拆除和改造,对大型玩具进行全面检修,认真检查每一颗螺丝,做到防患于未燃,将意外伤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二、创设良好锻炼环境。

  我们利用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小型场地,增设了废旧轮胎和老师自己制造的吊球、拉力器、攀登架等,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如幼儿在玩轮胎过程中,知道了一手扶着一手在后面推就滚稳了,而且越玩越灵活,并且知道轮胎要倒时赶快躲开身子、跳到一边就不会压着脚。这些器械既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第三、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幼儿体能。

  我们除对幼儿进行体育训练外,还注意开展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体能。如:春天带领幼儿去郊游,通过远足活动对幼儿进行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冬季运动会组织幼儿进行达标项目比赛,自觉加强了平时的排球、跳绳、投掷、翻滚等项目的练习,兴趣很浓,达标率也有所提高。

  幼儿在空气新鲜、日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活动,可以提高机体能力,使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思维变得更活跃,这些都为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养成良好行为,形成自护习惯。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

  第一、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

  例如,幼儿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幼儿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我们还开展了《我会穿衣服》《马路上发生的事情》《遇到困难我不怕》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第二、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如,设置问题的方法。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幼儿不手拉手走,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积极的防御。

  3、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

  意外的自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儿。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第一、幼儿学习自护常识,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将自护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如认识夏季时,我们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认识电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和自护能力。

  第二、教育幼儿敢于求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许多幼儿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我们要求中班以上的幼儿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 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第三、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我们还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如创设着火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我们还开展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娃娃流血了怎么办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