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9933 发表于 2008-2-27 20:55:02

上大学也成了丢脸的事

亲戚的女儿在上大学二年级,是在江西的一所民办高校。放寒假回家已经有些天了,她终日愁容不展,父母问她有什么苦恼。孩子的心思已放了好长时间,这次终于忍不住,就来个竹筒倒豆子,把心里话全说了。

原来从她上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班里就开始陆续有人在退学。到了这一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点名批评了她们学校是个“三无牌”的民办高校,无论是从办学软件上还是硬件上来看,她所在的学校都不够格,大量招生更是严重违规行为,如不及时整改,就要勒令其关门。她刚进校的那一学期,学校招了两万多人,在接到教育部的一声整改令后,第二学年学校只招了两百多人。出于对毕业后的前途担忧,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读书兴趣的同学找到向父母说出退学的理由,几乎又有接近一半的同学离开了学校,其他班级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巧得很,回家那天她在街上遇到一个第二学期就没去上的同学,同学问她是不是还在那所学校读书,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同学满脸惊诧,临分手时丢给她一句话:“你真厉害,还在那所明知是骗人的学校里读得下去,佩服佩服!”把她说得脸都没地方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现在,她担心的是过完春节再去学校,不知教室里还能见到几个人?要是有人在继续退学,退到老师人数比学生还多,她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读下去的勇气?梦寐以求上大学结果竟会是这样,让她始料未及。

曾几何时,大学生还被称为天之骄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没想到高校改革仅仅花费几年工夫,就把上大学变成了“鸡肋”,非勇者、脸皮厚者不能为。当然,北大、清华、复旦等打着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旗号的高校,依然让人趋之若鹜。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即使去不成欧、美,在国内找工作也是 “抢手货”。尽管也曾传出过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毕业生没找到工作自杀的新闻,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真实反映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却不是那几所名闻遐迩的高校,而是吸纳全国80%—90%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地方高校和靠广告招生的民办高校。没有他们的强劲吸纳能力,中国这些年的高校扩招计划无疑就是一纸空文。严格地说,上海、深圳的经济实力不能算是中国经济的缩影。同样,北大、清华的高校教育也不能算是中国高校的缩影。

教育资源都到了排名靠前的高校囊中,地方高校也还能分得些许残羹剩饭,近些年才崛起的也忝列高校门墙的民办高校就成了一支孤军奋战队伍。它们非“嫡出”,自然地位低人一等,从这里走出来的毕业生,在心理上也不免有些自卑,而他们为上学所付出的代价却比公办高校的学生要多的多。学费高,住宿、用水、用电还都得自己解决。最让民办高校学生有苦说不出的是国家虽承认民办高校的学历,可社会并不一定买帐,找工作也不一定好使。再有,一旦哪所民办高校出了问题,中途办不下去,谁来接这个烂摊子?这些在校学生将何去何从,已经毕业的学生手中攥着的文凭会被看着是真还是假?“母校”这个字眼给他们所带来的讽刺意味又有多深?也许谁也说不清楚。几个中、小老师离开学校,就能创办一所民办小学或民办中学,社会往往视这种学校为精英教育,不惜费大价钱,削尖脑袋要把子弟送进去。同是民办,一到高校,地位就颠了个个。

中国尊师重教虽已提倡多年,教育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但中国人现在最为欠缺的仍然是教育,上到国家,下到民众也都在为此而努力。那些走进民办高校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无疑也是清醒的认识到这点。他们在中学时的成绩也许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被称为“垃圾”学生),但他们能走进高校,就说明他们仍在为明天而拼搏,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中国人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就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毋庸讳言,民办教育是当前中国最赚钱的行当之一。民办高校的主事者不能说百分之百都是惟利是图的“财迷”,但也不能排除有人在利用这个机会大发横财。说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我就曾听到过有些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差得几乎不可想象,为了招揽生员,学校让高年级的学生暑假回乡去招那些高考落榜又想继续读书的学生,招来一个给一个回扣,以至于有学生干脆就不读书而做起了招生的“掮客”。这种无视莘莘学子的将来的民办高校真是害人不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大学也成了丢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