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er 发表于 2008-3-23 23:06:33

让孩子有创造力,保有好奇心的四点方法

http://www.aboluowang.com/life/data/uploadfile/200803/20080323090404213.jpg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是个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高度竞争,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加重工作压力,也不得不令我们担心孩子的未来。在许多工作机会流失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下,许多父母徬徨著:究竟要给孩子学些什么,他们才会有竞争力?

虽然政治人物常说:「我们又不是被吓大的。」可是每个父母亲只要听到商人恐吓:「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点上」,马上吓得乖乖就范,送孩子去五花八门的语言、才艺或潜能创意补习班,父母变成「计程车司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奔波接送孩子到不同的上课地点。

提早学习认知方面的课程,其实只是短暂满足父母的虚荣感,对长期表现并无助益,更危险地,是会排挤孩子随大脑发育而该及时给与的正常发展,比如人格养成、情绪发展等。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比耐力、适应力的马拉松长跑,当我们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时,反而会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点上。

其实全球化时代最大特徵就是变动迅速,各个学门,各种产业,所谓「典范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往往三年、五年后,就完全淘汰了,我们如何教导孩子现在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呢?因此,若我们只逼著孩子,花全部精力去背诵课程内容,即使多考了五分、十分,在班上名列前茅,对培养未来竞争力而言,恐怕仍嫌不足。

因此,回归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质、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能反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孩子能不能与别人合作?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及对生活的热情?是否能够自我管理?

这些人格特质是在孩子年幼时期,所谓情绪发展(个性养成)的敏感期,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与典范模仿中,经内化成个性反应的模式。父母若以强势态度主导孩子所有的学习进度,或许短期内考试成绩、才艺表现还不错,但一旦脱离父母所能掌控,或进入社会后,往往因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不断的挫折之下,反而产生精神障碍或逃避、退缩的倾向。

尤其现在的父母,常把孩子所有的时间排满,每天应付学校与各种补习班里从不间断的考试,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斩断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相反地,许多研究证明,给孩子足够的空白时间,同时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自在地玩耍,能点燃他们对世界好奇探索的热情,这些才是创造力与想像力的起源。

很多著急的父母,知道「创造力」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非常重要,于是到处寻找教授创意、科学的补习班。大家都忘了,儿童本是天生的科学家,直觉地渴望研究、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惜的是,父母毁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安排得喘不过气的课程中,眼睛里的光茫一天天地暗澹了。

想要孩子有创造力,保有好奇心,关键在于家长平日与孩子的互动里,是否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他们发问

父母不一定要知道答案,也不必告诉他们答案,只须热情地回应:「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与找答案。」

(二)编故事,不要列举一大堆事实

科学的精神在于解释(给一个好的说法),而不是单纯的事实堆积。所谓「解释」,就是设法给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赋与意义,其实也就是编一个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三)给孩子思考时间

这是大人最常犯的毛病,问孩子问题,通常只等一秒鐘,孩子若没有回答,就马上告诉他们答案。其实想想,我们也真荒谬,我们提的问题,大概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多少前辈的研究与发现,我们怎能期待一个孩子在一秒鐘的就想出答案聊!

(四)小心用语

讨论科学问题时,不要脱口说出「对」或「很好」,这用于一般鼓励毫无问题,但对科学探索而言,这些讚美等于暗示讨论已经完毕,有了标准答案。家长该用「那真有趣」、「我以前没有这样想过」,或再多问一些问题、多提一些看法,让讨论持续,才可能产生更多想像。

若是谈创意,标准答案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在不断地补习、考试之下,孩子的创意怎么还有可能存在呢?

很多家庭会为孩子的教养问题,闹得夫妻失和或徬徨无所适从,我总是觉得家长一定要放轻鬆,只有父母快乐自在,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正常地学习与成长。美国诗人艾蜜莉曾写过:「我老是不知从哪里著手,但是我相信『从爱开始』绝不会错。」

但要注意的是,许多东西以爱之名偽装,比如:「面子」与「恐惧」,爱是关切,是陪伴,但不是束縳,更不是占有。当你脱口而出「我是为你好」时,就得当心了。

我们常提到的「陪伴」,代表著与孩子谱写共有的温暖回忆,而童年中能保有许多如此的记忆,其实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了。

zzzxxxooo 发表于 2008-3-27 08:43:22

好奇心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小孩子.








:big_smile: :big_smile: :big_smi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孩子有创造力,保有好奇心的四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