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1-8-2 09:34:26

信口雌黄的红色宣传

所谓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实际上是一首编创歌曲,编创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空政文工团1961年集体创作的九场十六景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最先演唱。词作家张士燮创作歌词,曲作者朱正本采用表现赣南客家离人和思妇的乡愁的民歌《送郎调》的曲调编创曲谱。当时为了突出老区革命传统,被注明为江西革命民歌,署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从此传唱中国,成为经典红歌。后来又被用作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插曲和片尾曲,甚至在剧中由毛泽东亲自提出歌名,让红军战士演唱。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仓皇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没有明确目标的长征。红军撤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因为怕暴露目标,都是夜间秘密行动,并没有什么老百姓来送别。所以当1961年《十送红军》问世时,连空政文工团的老同志们看到后,都哑然失笑:“长征时哪来的《十送红军》!”

      为了表现红军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在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电视剧《长征》中演唱《十送红军》,多少还是可以理解的,所谓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但是,在新闻报道中这样做,就不能不说是歪曲历史,胡编乱造,违背常识,荒谬绝伦。

      《中国青年报》7月2日第四版由新华社记者朱国贤、何天文、王丽采写的 “红旗飘飘”专栏文章《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中写道:“‘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嚎,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十送红军》很快在遵义的土地上唱响。”

      创作于1961年,连它的“产生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没法唱响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竟然唱响在1935年的遵义土地上,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篇报道说到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渡口习水土城时又说:“土城古镇上,陈家客栈的主人、共产党员陈志敏,一次又一次给过往的游客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闲暇时,陈志敏和街上的老人们,就用这些故事编成‘红歌谣’唱给游客听。”其中一首歌谣中唱道:“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穿上草鞋翻山岭,北上抗日打敌人……”

      分明是因为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而长征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不过是为了保存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可是在新华社记者的笔下,在共产党员编成的“红歌谣”里,居然就变成了“北上抗日打敌人”,这难道不是弥天大谎!

      至于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组村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它用来对比说明村民现在的幸福的“以前”的苦难,其实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存在和发生的:“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四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六谢共产党,照明把你想,以前照的桐油灯,现在电灯亮堂堂。七谢共产党,上学把你想,以前一堆大老粗,现在两基一扫光。八谢共产党,看病把你想,以前有病无钱医,现在药费能报帐。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上税,现在免税还补偿。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政府养。党的恩情永不忘,誓把忠心献给党!紧紧跟着党中央,幸福日子万年长!”显然,遵义这首所谓经典红歌,不但不能起到“颂党恩”的作用,反而是对党的莫大讽刺。

      然而这样一首自相矛盾,讽刺意味分明的花灯调,半年以来,却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流媒体反复宣传,遵义市的官方宣传部门,甚至把它做成红色牌坊,树立在红色旅游景点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上,生怕别人不知道。真不知道这是村民们的愚昧还是宣传者的无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口雌黄的红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