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ayan123 发表于 2011-10-23 11:50:21

政府和百姓谁应该是孝子?

今天和同事聊天,偶然间聊起了一件昨晚在电视上看到的孝子评选类节目,其中一个故事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同情心,说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因为母亲一次事故摔成残废,父亲因为无力承担家中重担而选择离家出走,从此照顾母亲的重担便落在了那年仅六岁的孩童身上,最为让人揪心的是,因为要照顾母亲,六岁的他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六年来每天照顾母亲,从未间断,于是今年他便参加了某电视台的孝子评选。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其一,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要担负起的责任太大了,各位可以想一想,自己家的孩子在六岁时会干什么,顶多会打个酱油,其二,我为他失去学习的大好时光而感到惋惜。如果说他在幼年时所经历的苦难是一种财富,可以帮助他今后成功的话,那么我想问一问,在这个扫厕所都需要大本文凭的社会里,一个连小学都没有上过的孩子能有什么未来?他的未来在哪里?
如果说一个孩子的苦难经历让我感到无奈与惋惜的话,那么某些人的行为就让我感到了愤怒与恶心。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这几年上至中央台下至省市地方台,亲情类节目与孝子的评选比比皆是,这看似是一种对民间道德力量的鼓励,但细想起来,其实并非如此。
就拿刚才的孩子打个比方,他的种种痛苦经历都在直指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保障的缺失。
请大家想一下,如上的悲剧是否应该发生在一个现代社会里,我们这个所谓幸福的社会体制,难道就是要让一个孩子独自一人照顾自己的残疾母亲?就是要让一个孩子永远失去上学的机会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在六年前他母亲摔成残废时为什么不能照顾到她?在那个孩子不能上学时为什么不能资助他上学?为什么要把一个孩子逼成所谓的孝子呢?
也许那个孩子不会知道他的这种孝行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机能的缺失,是一种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所引发的悲剧,但他不知道没关系,难道所有人都不知道吗?我想问一问那些孝子评选的组织者,你们想引导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氛围?在我们这个社会制度下,还有千千万万和那个孩子一样的人,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或许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被一个制度给逼成了孝子,从而失去了本该有的幸福生活。
而这些节目的评选,却将这一场场的悲剧搬上荧屏,放大他们的痛苦,从而遮蔽观众们的双眼,让我们只看到这些孝子贤孙们的光彩,却不去对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进行反思?长此以往,我们会不会将疼苦当成光荣?将悲剧理解为感动?
也许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说中国人自古有孝顺的传统,引导这样的社会风气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要说,中国自古是有孝顺的传统没错,我也没说我们子女不应该孝顺父母长辈,但是有一点我不知道您想过没有,中国古代的孝道应该是建立在子孙满堂的基础上的,但是自从国家倡导了计划生育之后,这种基础就已经被摧毁了。既然已经没有了这种基础,那么单纯的依靠民间自发养老就已经不现实了,因为一个成年人挣得钱要供养父母、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人民币挣的本来就不多,而且物价上涨的很厉害)因此应该建立起国家级的养老助残体制,并且逐渐的完善这种体制,国家不应该把养老,助残的责任推到民间,必竟,国家是要收老百姓的税款的,老成姓交税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老了的时候,国家可以帮助自己?
一个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应该是老有所养,残有所依的,请国家不要再让人民当什么孝子贤孙了,不要让这种悲剧再而三的上演了,人民养活了你们,你们应该是人民的孝子才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府和百姓谁应该是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