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艾嘉 发表于 2007-10-29 09:07:33

“听书”时代: 用耳朵阅读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center"><font size="4"><img src="http://www.thefirst.cn/mmsource/image/2007-10-23/1023-B16_2.jpg"><br><br><img src="http://www.thefirst.cn/mmsource/image/2007-10-23/1023-B15_3.jpg"></font>



</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nbsp;</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nbsp;&nbsp;&nbsp;
尽管早在1041年,北宋布衣毕昇便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在西方,这一曾为印刷出版行业带来巨大飞跃的技术,至今仍被普遍视为是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堡在1450年的首创。</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1450年,约翰·古登堡在美因茨制造了西方第一台活字印刷机,并用这台机器首次印刷了180本《圣经》,很快被抢购一空。就连古登堡自己也没有想到,活字印刷的发明,不仅将西方印刷出版业带进了一个新时代,还影响了距离美因茨40公里的一座名叫法兰克福的城市。</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经常有人疑惑:德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国,德语也不是全球范围运用最广泛的语言,法兰克福书展何以就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书展?法兰克福
与印刷出版之间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发明,早在16-17世纪,这里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图书交易中心。同时,自由开放的风气也成为法兰
克福吸引全世界出版人和贸易商眼光的理由,如开始于194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其宗旨是“允许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图书”,可谓没有任何限制。</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法兰克福书展的开放为其在出版界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三开始的书展,不仅能在短短6天时间里完成世界全年版权交易总量的四分之三,而且成为全球书业人预测出版市场走向的重要依据。</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2007年书展期间,法兰克福书展公司就“你认为全球书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以及未来书业趋势和增长领域等问题,对来自86个国家的1324名书业
人士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只有11%的书业人认为传统的印刷版图书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日渐式微,但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数字化是传统书业面临的最
主要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图书已经远远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在电脑屏幕上阅读的电子书,更多表现为大容量、移动化、多媒体、互动性等趋势。而有声
读物以其“解放了双眼”的独特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用耳朵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阅读风尚。</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nbsp;</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strong>有声书销量曾击败流行歌曲</strong></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nbsp;</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其实早在前几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传统印刷版图书的式微趋势就已经开始呈现。去年的书展,印刷版图书的领土比例就在大面积缩水,有声读物、电影、甚至电玩都在发起挑战。<br>
  今年的书展设置了专门的“听书”展柜,65家出版社集中展示了他们在有声读物出版上的成果和“听书”的光明前景。据展方介绍,德国去年有声读物CD销
售总量为430万张,今年预计增至530万张,增幅高达23%;去年有声读物营业额为6680万欧元,今年将达到7230万欧元左右。当然,这仅仅是有声
读物的CD销售一项,许多有声读物更多在网上被收听和下载。&nbsp; <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国家。欧迪波公司(Audible)是互联网最大的语言互助提供商,其出版的有声读物《世界是平的》曾击败所有流行歌曲,登上苹
果网上音乐商店的销量冠军。早在2005年,欧迪波的订阅用户便达到了80万,营业额超过6000万美元。书展期间,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出版人贝司·安德
森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至少听过一部有声读物。”他同时介绍,即将发行的一部有声读物《肖邦手稿》将只提供以数字下载的方式收
听,尚未发行已经收到2000份预订单。 <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有声出版物出版商协会(Audio Publishing Association)公布的一项在英国进行的市场调查也显示,有声读物在那里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些有声读物的支持者甚至预言,在未来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有声读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一倍。&nbsp;&nbsp; <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德国科技出版大户斯普林格(Springer)电子书项目全球主管奥拉夫·恩斯特曾表示,电子读物和印刷品各有千秋,长时间内,印刷书籍仍有用武之地。但是这个“长时间”究竟是多久,“用武之地”有多大,恐怕就很难有人能说清楚了。</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nbsp;</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strong>2007年是德国“听书之年”</strong><br>
&nbsp;&nbsp;&nbsp;<br>
  2007年被许多德国书业人称为“听书之年”,大批专业出版社和有声读物不断涌现。据书展期间发布的消息称,在目前德国图书市场上,人们可以找到
500多家出版社发行的约2万种有声读物,并且有声读物在所有出版物中所占的比例每年在以两位数的百分比速度在激增。在价格倾销和下载量增长的背景下,听
书行业第一次经历了一场大型变革,“听书”也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转换形式。&nbsp;&nbsp; <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有许多关于苦读的故事,如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江泌随月等等,似乎都与光有关。有声读物一旦普及,也许这一切都要改变,人们读书不再依靠光了,而可以躺在黑暗里阅读。&nbsp;&nbsp; <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尽管有声读物具有许多优势,但也有着无法与传统印刷版图书相比的不足,如阅读速度等等。对于更多喜欢看书的读者来说,有声读物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带来有形的“书的感觉”。</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nbsp; &nbsp;<br>
  在一家听书网的论坛里,有网友称,听书一般只限于一些已经读过的书,或者是畅销小说,而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书,还是会去买印刷版的。而更多有着藏书爱
好的读者,他们更是宁愿去花钱购买印刷版图书,也不会只选择下载收藏一些音频文件。这种感觉大约相当于阿累在《一面》中所说的:“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摸在
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而这种厚重是有声读物所不能具备的。&nbsp;&nbsp; <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br></font></p><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
  当然,有着藏书习惯的读者毕竟不是全部。德国《时代知识》杂志曾经做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100万德国人表示,如果没有版权保护,他们会
更多通过网络等途径收听音乐。而数字音乐版权的放松一直是近年来的趋势,许多有声读物出版社正是在放弃受保护的WMA格式而转向相对开放的MP3格式之
后,赢得了更多的下载量,同时有声读物出版社与下载服务器运营商的合作,也正在成为这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font></p>
<p style="color: Black;" align="left"><font size="4">&nbsp;</font></p>
<font style="color: Black;" size="4"><strong>“听书”是现代人的回归</strong><br>
&nbsp;&nbsp;&nbsp;<br>
  虽然目前有声读物的出版在中国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但是从不断出现的听书类网站也可以窥见些许端倪。&nbsp;&nbsp; <br><br>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观念里“听书”都是与传统曲艺评书相关。许多从“收音机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至今仍对很多评书艺术家怀有深厚的感情,当他们关于“听书”的记忆几乎开始模糊的时候,“听书”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回来。&nbsp;&nbsp; <br><br>
  有人说“百家讲坛”开创了一个“新说书时代”,那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则成为“新评书”的第一批听众。但是,电视评书仍未能解放听众的双眼。与此同时,
在网上逐渐开始流行的听书网站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无论是在线播放还是下载收听,音频形式的图书使得读者可以远离自己的书桌,随时随地用耳朵进行“阅
读”。<br>&nbsp;&nbsp; <br>
  有声读物获得的垂青不仅仅因为朗读者本身的语言和音色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方式让他们选择了重回“听书时代”,而数字技术的
发展则为这种回归提供了可能。譬如说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上班族们,经常都会感叹每天在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而无论是在拥挤的公交车、地铁里捧读一本印刷版的
图书,还是在车里趁着几十秒的红灯读几段,都是极其尴尬的事情,不仅不能起到节约时间的效果,往往还会破坏阅读心境。此时,MP3或者是CD,便发挥出它
们的优势来。&nbsp;&nbsp; <br><br>
  当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准备向着“听书”回归的时候,有声读物的质量同时也面临读者耳朵的挑剔。记者注意到,由于国内有声读物出版尚未形成规模,在许多网
站,所提供的下载图书大多是传统评书,还有一些网友自己录制的则纯属“玩票”,质量并没有保证,错字和错误的断句经常出现。如某网站提供在线收听的《围
城》中,朗读者遇到一些不会读的英文,竟然都以“什么什么”一带而过。 <br>&nbsp; <br>

  很显然,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国内的有声读物还需要经历一场变革。</fo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书”时代: 用耳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