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1-12-4 09:03:35

世界媒体看中国之国进民退

近一年来,国进民退不但为中国公众所关注,也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它表明了中国所谓“改革开放”的倒退,而且随之而来的,它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危险的不归路。

据独立媒体2011年12月3日报道,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10月26日发表报告《中国国有企业与国家资本主义分析》(An Analysi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tate Capitalism in China)。这个报告一出笼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美国之音国会记者10月28日专访了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委员麦克尔.魏瑟尔(Commissioner Michael Wessel)。下面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资本主义吗?*

问:报告中提到了“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说法,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资本主义吗?

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很多人希望中国经济能过渡到以市场为主的经济。但是10年过后,很显然这种过渡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人预测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参与会减少,但是事实上根据这份报告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参与比预想得要大得多;这就引起人们对中国的意图、如何过渡以及是否会过渡产生疑问。

“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词是为我们撰写报告的外部公司使用的;委员会并没有表示认同。我相信未来我们将继续撰写报告,举行听证,与专家会谈,设法更好地理解中国领导层的意图,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我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不容易用经济学家运用了多年的正常经济理论来定义。

*中国国企对美国企业来说是否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问:报告指出中国国企是非常强大的竞争者。它们对世界经济以及美国企业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的国有企业、国家投资的企业以及中国政府以各种形式参与私营领域经济,这些对美国市场,对美国企业和我们的工人有着巨大影响,因为中国通过货币操纵累计了巨额资本。事实上他们可以任意给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它们向全球出口或到海外投资。在今天这个时代,美国或者其他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根本无法和这些不用担心资金来源,不用担心资金利率的公司竞争。

问:中国在海外市场积极投资,包括美国;报告也提到国有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有什么影响?

答:我认为报告向决策人士提出了关键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大力投资的策略。很显然中国在美国的意图和活动不但引起了一般的国家安全领域担忧,同时也有(中国)是否会遵守规则的担忧。这份报告会突出决策人士的担忧,加快公共政策的讨论,应对中国的这种投资策略。

*中国的经济政策是否对自己有利?*

问:我想到韩国的例子,他们的大型综合企业财团(chaebols)在经济转型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中国也可以说,为了国家利益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资源的作用。

答: 一个国家为本国的经济和工人谋取利益并没有错, 只要不使用掠夺性和非法手段。事实上我和许多人都希望美国能采取更积极的经济措施,着眼于产业的未来,在研究与发展、技能训练等方面提供支持,条件是这些做法都要符合我们对世贸和其他组织的国际承诺。韩国的大型综合企业财团和日本的企业集团(keiretsu)都是争取最大效益的经济手段,但是它们是在正 常经济规则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它们要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它们没有让政府随时改变规则的能力;没有把竞争者排除在市场以外的能力。当然美国对这两个国家的 做法也有过担忧,并且提出过诉讼,例如在汽车领域。而中国的做法所覆盖的范围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问: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这样的经济政策是不是对自己有利?

答: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它的经济政策当然有助于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有助于高速经济增长,但同时中国也在应付贫富悬殊问题,设法使经济体制更富有创新,要解决通货膨胀和其他许多问题。国家继续在制定经济目标上发挥作用,限制某些活动,鼓励另外一些活动,这些有利有弊。对国家的总体经济有一些好处,但对人民来说有很多负面后果,当然对中国在全球的贸易伙伴来说也有很多负面后果。

*中国的影响力增加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问: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增加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我们看到在欧洲债务危机中,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帮忙。中国影响扩大是不是意味着将来美国更难在很多议题上和中国打交道?

答:显然近年来的国际经济危机和欧洲以及其他地方持续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且要在全球基础上解决。中国、美国和所有国家都需要伸出援手,确保国际经济体系的持续性和安全性。我和其他许多人希望中国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扶持国际和金融体系,而不光是为了自己的人民谋利益。当然中国是一个庞大和成长的市场,是一个强大和有实力的竞争者,应该享有它在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的目标促使中国愿意接受国际准则,使得整个国际体系和全世界人民都能繁荣发展,得到他们应有的权利和安全。

问:这个报告的读者是哪些人?

答:美国国会议员、行政当局官员和中国有关的决策人士,当然还有媒体和各界人士。这项报告一发表就引起了很多关注。我认为委员会和国会明年会就这个问题举行听证,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行动对国内市场,对美国和第三国市场造成的影响。

美国严厉批评北京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之际,美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庞克对中国入世后的经贸政策发表评论。他批评中国偏离了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并敦促北京重新考虑其“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这一评论反映出美国对华经贸政策更加严厉的论调。

庞克星期三在日内瓦发表评论说,中国政府在过去5年中日益干涉经济运转,其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有逐年加强的趋势。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有悖于中国对世贸组织所做的开放市场的承诺。

自从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经贸迅速发展,并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媒体指出,中国利用经济实力扩大军事实力,让邻国感到紧张。

庞克表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头5年曾积极减少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如今,中国正试图排挤外企,并声称如果外企对有关政策公开批评,并与本国政府合作挑战中方,北京将采取报复手段。

据报道,一些在华外资企业抱怨北京试图将外企挤出清洁能源和其它有前景的行业。

美方还批评说,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措施不力,并利用进出口政策阻止美国制造业、农业和服务行业加强对华贸易。

庞克的指责反映出美国政府对华经贸政策的不满。
美国贸易代表柯克最近表示,美国将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履行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责任。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个月访问亚洲时则呼吁,北京应更加成熟地发展与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

美国国会成立的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10月26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国有企业与国家资本主义分析》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并没有带来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仍然具有强大的经济威力,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报告还说,得到政府优惠的中国国企享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国家掌控企业约占半数GDP*

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的这份最新报告全面分析了国家对中国公司企业的控制和影响。报告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国企直接控制的实体占中国非农业GDP的40%以上。如果考虑进间接控制实体、乡镇集体企业和村办企业,由国家拥有和控制的GDP份额大约为50%。

委员会分析报告得出的这一结论比以前的报告和一些专家估计的数字要高。

报告说,中国的非国有部门,包括和中国政府没有关联的外资公司,大约也占GDP的50%。

*中共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得出的结论认为,虽然中国对私营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依赖不断增加,然而,如果过低估计中国政府和共产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后果的力量,那将是错误的。

委员会提到,一些中国的国企跻身于中国和全球最大公司之列,并且在境外有大量投资。

委员会听取的证词提到,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的私有化改革倒退了。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即使GDP的份额减少,国有部门仍将在中国发挥重要角色。

*国企受优待 外国公司忧不公*

报告还指出,中国的国企得到政府优惠,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报告说,中国10年前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承诺不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国企的商业决定,然而中国似乎并没有遵守这一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大国企在实现国家重要经济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

报告还提到,对美国公司来说,如果它们的参与有助于中国政府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中国将继续是有利可图的市场,但是,对那些涉足被中国政府紧盯的战略和新兴产业的美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可能就不那么友好了。

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由美国国会在2000年10月设立,使命是就美中商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监督、调查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并就国会有关的立法和行政措施提供建议。

*入世十年 国进民退?*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的扩张以及中国在国内扶持国企的政策不断引起美国政界和工商界的关注,这既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心,也有市场竞争方面的顾虑。

最近,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出版的《美中商贸评论》中国入世10周年专刊中致辞,在称赞中国入世成就的同时对他所说的“中国市场开放步伐的减缓和结构性改革的推迟”提出批评。柯克写道,中国追求的某些产业政策“依靠扭曲贸易的政府干预,试图扶持中国国内产业,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居主导地位的产业”。

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声音批评“国进民退”,认为这是改革倒退及与民争利。但另一方面,有中国官方专家反驳说,“国进民退”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现在的情况是国企和民企“共进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可以相互促进发展。

中国的一名经济学家表示,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断链再次表明,金融垄断是背后的主要原因,不改革现有的国有银行垄断,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会困难重重。

*中国经济降温,高利贷来敲门*

纽约时报1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经济降温,高利贷来敲门”的文章。报导以温州一家私营企业老板恶性倒闭“跑路”为例,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小私营企业,在中国信贷紧缩、经济发展放缓之时,因高利贷负担过重,不得不关门倒闭。

*1万8千家私企资金断链停止经营*

据温州小企业商会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在温州36万中小企业当中,1万8千家企业已经由于资金断链停止经营。温州市政府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最近几个月来,温州至少有90家公司的老板因不堪负债和企业濒临破产而失踪和跑路,有的甚至跑到海外。

新华社报导,过去几个星期来,至少发生了三起私营企业老板跳楼自杀案件,造成两人死亡,一人腿断。

温州曾经是中国经济开放和高速发展的代表之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地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创造了后来所称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

*国有金融垄断造成融资难*

然而,这个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宏观调控、信贷紧缩,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迫于生存和发展,以求助民间高利贷的方式挺而走险,原因是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融资。

根据瑞士银行的估计,中国每年高利贷的数额约63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高利贷的利率高达70%。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胡星斗教授说,这次温州式的金融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他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国有金融的垄断所造成的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难,另外一个原因与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情文化,金融产品社会化不发达,依靠亲朋好友来借贷,以家庭化替代社会化,这是民间借贷的一个社会根源。”

胡星斗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企业借贷发展经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家大量贷款,盲目扩张,有的甚至用贷款炒楼,炒煤矿等。但是在房市不再有昔日暴涨的辉煌后,一些温州炒房老板损失惨重。他说,在政府收紧银根,减少流动性后,负债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不得不转向民间的高利贷,从而在高昂的利率下,不堪重负,以跑路和破产的方式结束经营。

*经济环境恶化 不搞实体经济*

胡星斗教授表示,温州人勤劳、吃苦,被一些人称为东方的犹太人,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温州人并非越来越懒惰,不再钟情他们过去发家的实体经济,而是经济环境越来越恶化,迫使他们转向利润收效更快、更高的行业。

他说:“中国的商业环境越来越恶化,不仅融资困难,税收也很沉重,所以企业的负担过重。近几年,中国不仅是国进民退,而且中国的法治也在
大踏步地倒退,人治进,法治退,给民营企业增加了风险,大量的老板觉得搞实业太危险。温州的企业家不搞实体,不搞实体经济,主要还是经营环境恶化,以及垄断的国营体制,垄断的金融体制所造成的。”

*惧怕骨牌效应 宣布扶持政策*

中国政府对温州众多中小企业资金断链的情况很关切,担心这种温州式的金融危机产生骨牌效应,蔓延到中国其它地区。中国总理温家宝上个星期率领一批金融业的高官到温州调研。温家宝承诺国有银行将向小企业增加贷款,并打击发放高利贷的地下钱庄。星期三,中国国务院宣布了一系列扶持小企业的政策,包括减税和提升信贷额度。温州日报说,几天前,7名涉嫌使用暴力收钱的人被捕。

纽约时报的报导说,遏制高利贷并非易事,不仅因为民间集资的高利贷非常普遍,而且这种借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自己银行政策的结果。首先,中国政府的商业银行利率很低,仅为通货膨胀率的一半,驱使人们寻找将手中的钱增值的办法。温州的民调显示,90%的温州家庭都把一些资金投入地下钱庄。

经济学家胡星斗说,民营企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作为其代表之一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金融危机问题,表明中国正在走向一种扭曲的市场经济,官僚市场经济,权力经济。他说,解决目前的资金断链问题,要改变观念,把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发展民间金融、小银行、社区银行等;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民营企业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产品过渡,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中小企业正面临来自国有企业的不公平竞争,生存受到严重挑战。专家呼吁中国向中小企业开放国有垄断行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生存环境。

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8月29到31号在成都举行,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普遍关注。

经济学家许小年说,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大型国企多是央字头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现在面临的很大障碍就是待遇不公平,因为大型央企和国企垄断了资源,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得门而入。

*资源垄断*

中国央企垄断最严重的就是电讯和能源等关键领域。媒体说,很多国企、特别是能源企业的利润今年持续飙升,有的增幅高达20%。美国穆迪(Moody)公司经济与消费者信用分析部资深经济学家成旭分析,部分央企可能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来摄取更高的利润,互联网公司的网络收费就是典型。他说:“这些企业只有一两个选择,都是大型国企。他们可能在本地区处于垄断地位,所以收取的服务费用是非常高的;另外你如果看中国的电力部门,他们的职工待遇是如此之高,如果要是没有收取相当的垄断费用,电力部门刚进去的工人的工资不可能这么高。”

*融资受阻*

中小企业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就是融资难。中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30号说,中国的中小企业只有10%可以使用“体制内的廉价贷款”,其他绝大多数被排斥在外,不得不依赖高风险的民间渠道融资。受此影响,60%到70%的中小企业现在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他将今年称为中小企业最为纠结和困难的一年。

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为治理通胀而紧缩银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日前对中国媒体说,金融调控让中国国有银行削减了企业贷款,中小企业就首当其冲,成为主要的受害者。他说:“各大、中型银行,一定在信贷发行规模减少的情况下,为力保大项目、大企业,会从中小企业抽走资金。”

成旭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央企和国企在银行眼中更可靠,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他说:“我贷款给一个很难垮掉的企业和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前者的风险很小。我知道他经营不善,但会有他‘爸爸’来还,我给他的各种优惠以及利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而作为私企来说,由于是自负盈亏,风险就会提高,规模通常又比较小。从这个角度来讲,贷款的确对私企存在不利因素。”

尽管面临不公平的竞争,但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营媒体报导说,中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已经占据全国GDP的60%,上缴税收占总数的一半,出口占68%,发明专利占66%,并且集中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专家因此呼吁中国向中小企业开放国有垄断行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媒体看中国之国进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