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个拳、行个礼,文武双全(图)
抱个拳、行个礼,文武双全(图)李智铭 看杂志 2009年02月14日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2/2009/02/14/20090214020242162.jpg
新唐人电视台「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上的选手们对抱拳行礼一丝不苟,体现谦虚恭谨的武德之「敬」。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会进行形象包装的组织团体。流传一个小故事: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主动和周恩来握手,这位记者握完手后,却大声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擦拭自己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之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见状之后的周恩来也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手帕,在手上抹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条手帕扔进垃圾桶,并说:「这条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真假不得而知,但是它之所以能流传,大概是要用来彰显中共「伟大领导人」的机智。先不说周恩来这小肚鸡肠似的胸怀与中华君子的宽容相差太远,这故事倒真的提醒我们,握手作为现代文明礼仪,的确有它不方便的时候,比如说选举时,候选人拚了命地想跟人握手,可是候选人并不知道所握的那只手刚刚做了什么,自己握到的是怎样一只手?
君子与淑女:男人作揖,女子裣衽
这让人想起古代「揖让而升」的方式,这是多么雍容而大方。古时男子对他人行礼,一般是双手在胸前拱手,再稍稍弯腰为礼,也就是平常人所说的「作揖」;而女子一般是双手在腰部抱拳,膝盖微弯为礼。「揖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周朝时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古代的「揖」随着拱手抱拳的位置与动作的不同,表达了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敬重程度,但是它们共同的基本姿势都是双手抱拳前举,例如比较常见的「长揖」,就是拱手高举,然后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所以从揖礼看,最重要的是抱拳的动作,一般来说,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拳。道教中认为左为阳是善,右为阴亦代表恶,所以左手抱右手代表隐恶扬善。现代有许多人认为如果错误地以右手抱左拳,这样的抱拳方式就是凶拳,视为对受礼人的不敬。这种说法也可能是从这个道理衍生出来的。
揖礼是男人的行礼方式,而在电视剧里我们也常常看到女子所行的「万福」。所谓的万福其实是因为古代妇女「裣衽」时,口中同时多会称万福来祝福受礼者,所以后来逐渐地就把妇女的裣衽之礼称为「万福」。「裣衽」本来是整理衣襟,表示恭敬的意思。在粤剧里就有一种手式称为「裣衽手」,它的做法是:一手拳,一手兰花指,互抱于左肋或右肋下。礼的形式与内涵:多为别人设想
谈到古礼就不免让人联想到繁文缛节。实际是如此吗?我们来看孟子失礼的故事。
曾经有一次孟子走进自己的房间,看见新婚妻子没有穿戴整齐,稍嫌有点暴露,他觉得老婆这样是对自己失礼,于是愤而走出房门。
这位新来的媳妇却觉得自己委屈,于是向婆婆据「礼」力争说:「听说夫妇间相处的礼仪,在自己的房间中是不用太严谨的,我今天在房间没有穿戴整齐,可是先生却因此生气,这是把我当客人而不是把我当夫妇看待。」
贤明的孟母听完之后,把孟子叫来亲自教导他关于这方面的「礼」。她说:「真正有礼的人,在他走入大门之前,会先问问里面有什么人在吗,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出自于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要走上厅堂,也会先出声,好让待在大堂中的人有所预备而不失礼,当他要走进房间时,眼睛要往下看,这样才会避免看见别人不合礼之处啊。」
这样看来,其实礼更重要的意义是多为别人设想,能尊重人,多要求自己,而不要老是盯着别人看他是不是合乎「礼」啊。所以最后孟母教训儿子说:「你现在自己不懂得礼的本意,还用礼的仪式要求别人,你才真是无礼啊!」
所以理解礼的本意与内涵,也许比注重外在形式、做个样子更重要。谈到内涵,抱拳这小小的动作却竟然也有大大的学问喔。
抱拳的意涵:「德、武兼修」
古代最讲抱拳的莫过于学武之人,古时武林同道相见时抱拳礼行礼,表示敬让恭谦,双方不握手,这样彼此就不必靠太近,尤其是对有武功的人来说,更可以避免相互的猜疑,所以抱拳礼,合理而不矫揉。
最普遍的抱拳方式:左右手至胸前,左手大拇指回曲其余四指并拢为掌,右手握拳(或持械),左掌掩右拳相抱,两臂圆撑,目示受礼者。
这就是抱拳的形式。而抱拳的内涵也很有意思。
抱拳中两手相抱隐藏的内涵是「德、武兼修」、「文、武双全」、「法、礼并重」等。除了前面提及的善恶分别之外,左手掌所代表意涵更有所扩充成「文、理、礼、防」等;而右手的拳,所代表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成为「武、法、兵、戈、攻」等意涵。
那么左手的大拇指为什么要屈回呢?这代表抱拳者不以「老大」自居,尤其是习武者,更要注重这点。
那么为什么要掌在外拳在内呢?掌在前拳在后隐喻的是「武以德先」、「先礼后兵」、「拳由理来」、「非困不发」。所以如果变成拳外掌内,拳头对向他人,手掌对着自己,这大概就变成流氓与恐怖分子的抱拳法了。
抱拳之礼,简单、大方,明儿起不妨开始抱拳,提醒自己「隐恶扬善」、「法、礼并重」,甚至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隐恶扬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