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er 发表于 2009-3-7 00:16:19

佛家故事:一行预测天气

嵩山积翠峰下有一古刹,名谓"会善寺"。这会善寺当年规模宏大,寺内有殿宇、寮房不下千间,僧人也在千人左右。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会善寺的方丈名普寂。普寂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不仅把会善寺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广交朋友。

这一天,普寂正与长安城外元都观的道士严崇,在方丈室里叙旧。两位老朋友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正聊得开心,忽然知客僧推门進来,向方丈报告:"山门外来一公子,说是要在本寺出家。"

"是个什么样的人?"普寂问。

知客僧说:"此人大约二十四、五岁年纪,中等身材,头戴青色公子巾,身穿银白色公子氅,腰系双穗流苏带,脚蹬高底云靴。脸如满月,眉似墨刷,用桑木扁担挑着两只书箱,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普寂笑着说:"听你这一描画,好像戏里人物,我看此人不像有意出家。你安排一顿斋饭与他,劝其回家去吧!"

知客僧点头称是,刚要迈脚出门,道士严崇问道:"公子报了姓名吗?"

"他说自己姓张,名遂,是从京都长安来的。"知客僧说。

严崇一听,"啊"的一声站了起来,说:"是他来了?!快请進来!"

普寂见老友如此敬重此人,便让知客僧请他先到客堂喝茶,他与严道士一会儿就去客堂。待知客僧迈出门坎,普寂便问严崇:"道兄,你如何认识此人?"

"说来话长。"严崇简单地介绍了他与书生张遂相交的经过。

原来,张遂乃巨鹿县(今属河北省)人,因科考滞留长安。这个青年嗜书如命,平时遍览群书,博通内外之学(内,指"内典",佛教称自己之经典为内典;外,指"
外典",佛教以外的典籍,即所谓外道的、世俗的典籍。因此,研究佛学及佛学以外的学问,谓"内外之学")。他常去元都观(寺庙名)向严崇借书。一次,他借回东汉扬雄写的《太玄经》,不过两日即还。严崇以为他对此书不感兴趣,翻翻而已,便对他说:"这书的道理,深奥至极,我研读多年尚未弄明白。公子可以试着研究研究,为什么急着还呢?"张遂说:"此书是有些玄奥,所道精深,我秉烛夜读,爱不释手,很快读完,不但通晓其义,还写了若干摘记、评说,请师父指正。
"严崇十分惊异,从此便对张遂厚爱有加。

普寂听后,问:"此青年有如此才华,正是青云直上的时候,如何耐得清冷,来此出家?"

严崇悄悄对普寂说:"武则天皇帝封其侄武三思为梁王。这位梁王有权势,无才华,一心想拉拢一批文人学者为其装潢门面,张遂便是被拉拢的对象之一。张遂为人正直,非常鄙视武三思其人,不肯与之来往,又怕遭其迫害,所以只有出家当和尚了。"

普寂听后,诺诺连声。严崇又接着说:"此人才高学深,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方丈定要收他入寺,为国保存财富。"

普寂说:"道兄不嘱,我也早已心定了!"

张遂拜普寂为师,接受了剃度,取法名为"一行"。普寂发现,他这个徒弟,不仅读书刻苦,并且爱好日观风云,夜察星辰,长年乐此不疲。普寂十分器重他,常对众僧夸一行才华。寺里有几个年长资深的和尚不以为然,心中认为一行不过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书呆子而已。

有一天夜里,一行正在观天。一个和尚指了指月亮周围的"风圈"说:"一行,风圈把月亮围住了,你看天气如何?"

一行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啊!"

和尚又问:"若风圈是暗红色呢?"

一行说:"近日有大风大雨。"

"若是黄色呢?"

"近日有小风小雨。"

"若是蓝色呢?"

"有风无雨。"

"若是黑色呢?"

"晴天红日。"

"若是花色呢?"

一行见这个和尚问得既有趣又可笑,便笑着说:"花色么,先晴后阴,各不长久。"最后,一行郑重地告诉这个和尚,近两三天内,必有大雨。果然,第三天下了一场大雨。这个和尚逢人便说:"一行管天,十分灵验!"

一行来到会善寺的第二年,寺里的八百亩麦子丰收在望。普寂对一行说:"去年的麦子也是长得这么好,可是正赶上要收麦子时,遇上了‘磨谷风'、‘烂场雨',八百亩麦子颗粒未收,我大病一场。今年你来了,可要对天气多操点心,以防万一。"

一行说:"请师父放心,我一定尽力!"

刚过小满,天气骤然爆热起来。一行夜以继日观察气象。一天,一行对普寂说:"师父,这几天日头太毒,有可能下雹子,快把麦子收了吧!"

普寂有点迟疑,心想,麦熟还差两成,提前收割,有点损失。不过有去年的教训,今年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颗粒不见。可是,一行所言,若是不准呢?一行见师父主意不定,便说:"早凉午热湿气大,乌云推磨雹子下,提前两天收了吧!"

普寂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吩咐众僧提前开镰割麦。连续突击收割了两天,当快收割完的那天中午,太阳特毒,一行说:"中午不能休息,下午可能下雹子,快收快运,以免损失。"大家听了一行的话,中午没有休息,麦子全部抢收完毕,都运到了场上。

这天的傍晚,天空突然黑云密布,闷雷滚滚,眨眼间,下了一场拳头大的冰雹,砸烂了房瓦树木,但麦子没有受损。寺院周围的百姓,见寺院里提前收割麦子,大家都知道寺里有个"管天"的和尚,所以也跟着提前收割,结果百姓也沾了光。一时间,寺内寺外,都在传诵着一行"管天"的本领。

一行的那条挑书扁担,就是一把测雨器。一次,一行一连闹了几天眼疾,无法观天。有个和尚开玩笑地说:"一行师父,近日可有雨吗?"一行闭着眼睛,用手摸了摸竖在床头的扁担,说:"扁担出汗.天气有变,近日可能会下雨。"原来,这条扁担是他的"传家宝",几代人用了百十年,上面浸透了汗水。每当下雨前,扁担便会发湿,甚至凝起水珠。一行正与那个和尚说话,外面竞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了。

一行还总结了民间通过动物的反应
观测天气的经验。如"知了叫,雨不掉;知了行,天放晴"、"蚂蚁搬家时间快、久、次数多,未来必有阴雨";"蚂蚁寻食越远,出动次数越多,则未来雨越大"。等等。

一行为了使自己"管天"的本事更充实,便不远千里去天台山学习数算;去湖北当阳玉案山研究天文。一行的本领越积累越丰富,不久,便在会善寺制造出一台观天仪。过了许多年,唐玄宗当了皇帝,一行的名声传到唐玄宗那里。玄宗便下诏,请他主持修订历法。一行刻苦钻研数十年,终于派上了大用场,他编出一部大唐新历法--《大衍历》二十卷。后来又编出《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家故事:一行预测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