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之——罗伯特·马礼逊(图)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之——罗伯特·马礼逊(图)作者: 武广
2009-05-02
二十馀岁的马礼逊,忽然得到神的呼召:“去!向远方的中国人传福音。”
http://www.newsancai.com/images/stories/newphoto/2009/History/People/20090430luo.jpg
罗伯特·马礼逊
【新三才综合】远在十七世纪,曾有一位传教士范礼安数度尝试进入中国而告失败,在他临终前,遥望中国大陆发出沉痛的呼声:“石头啊!石头啊!你几时才为我主裂开呢?”
似乎“中国”这块巨石,唯有用自我牺牲和属灵智慧,才可把“它”摇撼。但谁能有如此勇气呢?马礼逊作到了!
马礼逊于一七八二年诞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幼年就聪颖超人,有极强的记忆力,曾于一夜间背下圣经中最长的一篇——诗篇一一九篇,并毫无错误。只可惜在青年时期所过的是一个荒唐的生活:酗酒、狂欢、放荡、污言秽语已习以为常。感谢神,使他不久便对这种生活厌倦了,十六岁的一天,他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二十馀岁的马礼逊,忽然得到神的呼召:“去!向远方的中国人传福音。”这呼召简直把他吓一大跳,他说:“五、马礼逊远在十七世纪,曾神啊!中国在哪里?我对它一无所知,祢怎么会要我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呢?”然而神的呼召是持续而坚定,毫无回转之馀地。
他只好立即开始前往中国的准备工作,首先须解决的是如何学习中文,他先祷告后才上街去,正好见到一位中国人迎面而来,他紧握那人之手,拜他为师,即刻开始了艰苦的中文学习,在完全没有词典,没有任何语言学方法的协助下,实在极难,几次想中途而废,然而来自神的呼召与异象:“去!传福音给中国人。”
形成一片紧锣密鼓,无法逃避,只好咬紧牙关,吞下泪水,对自己说:“为了有一位传教士范礼安数度尝试进入中国而告失神的呼召,为了向中国人传福音的异象,无论有多大困难,我都要学会中文。”马礼逊就是这样凭信靠神的心,去排除万难,走上献身为中国的道路。
在一八三四年以前,中英两国的关系完全由东印度公司垄断,为商业利益,东印度公司一向禁止宣教士搭船前往中国,更不准留居。马礼逊惟有先乘船到美国,辗转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热烈的双手,而是驻东印度公司澳门代表的冷酷警告,加上天主教神甫们的妒忌,连在澳门居住也极困难,但马礼逊置之不理。
有一位传教士范礼安数度尝试进入中国而告失马礼逊既踏上中国,便入乡随俗,穿着中国式的服装,留长指甲,蓄着似“猪尾巴”的长辫子,吃中国饭菜。又因经济困窘,租了一货舱最下层的潮湿房间,空气浑浊,家徒四壁,就在此地为中国开展了伟大的事业。
要感动中国这块巨石,马礼逊不但面对孤单冷漠,还有被驱逐出境之危险,况且澳门神甫也虎视眈眈,在重重压力下,他只好加入东印度公司成为正式职员,使他没有一点时间去传福音;另一方面,在英国的同胞对他的受聘并不谅解,认为他已放弃了宣教的的使命。在此内外交迫下,不但他孤单痛苦的工作,更加上心灵的熬炼,可是马礼逊一点也没有退缩,相反地,他更加勇往直前。
本来在孤单的工作中,与玛丽五、马礼逊远在十七世纪,曾*莫顿结婚可以令他稍有安慰,但依照清廷的定例,他的新婚妻子必须留在澳门,而马礼逊的公务亦使他一年中有半年要留在广州。
马夫人身体很弱,再加上夫妻长期分离,使她心情抑郁寡欢更不幸的是他们的长子一生下来便告夭折,使他们的心情更加痛苦,因而马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坏,只好带着女儿返回英国。
一别六年,后再于澳门全家团聚,使马礼逊欢喜不已,只因公务缠身,不得不独自返回广州,不幸马夫人在同年不堪病魔缠身,死于澳门,马礼逊因而痛苦难言,岂料一年后他的挚友米怜亦离世回到天家,一连串的打击,令马礼逊悲痛莫名,他曾这样说:“……我亲爱的玛丽既死,现在又加上米怜了……我并不埋怨……只是为了剩下我一人而深感寂寞,但上帝曾经支撑起我的软弱……我希望将来我也死在我工作的地方。”
他感情的丰富却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至常不住的呼喊:“……我的勇气与耐心,差不多已消丧殆尽了……这是一处极孤寂的场所,我希望到自由和可以享乐的地方……”他似乎已经软弱、灰心,甚至略带抱怨,然而终其一生他没有退缩,反而在货舱中完成了伟业。
有一位传教士范礼安数度尝试进入中国而告失虽然外国人购书悬为严禁,但为了多买一本书,多学一些中文字,甚至节衣缩食,多付几倍的价钱亦在所不计,他孜孜不倦地研习中文,终于给他带来了成果:《使徒行传》、《路加福音》先后译成中文,还有《真道问答》、《英华文法入门》、《中文法程》、中国第一本《华英字典》等,他更热心于英国设立一东方语文学校,力主在牛津与剑桥大学内设立中文讲座,又于马六甲设立了第一所英华书院,以培育中文人才。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必定有一番辛酸血泪,为了印刷圣经及这些书籍,一方面时刻面临清廷深严禁令的威胁;另一方面东印度公司因怕他这样做会违反禁令,影响中英贸易的进行,而把他撤职;最大的不幸,并不是闭关自守的清廷或东印度公司的百般阻拦,而是一群白蚁——原来他叫人刻成的书版,因怕被人发现而藏之于屋隅,却被白蚁蛀了大半,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心中所受的打击,真是无可言喻!
马礼逊拼尽了他生命的全部,在一八三四年息下了世上的劳苦,他的遗体埋葬在澳门,诚如耶稣所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马礼逊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影响力却直透历史的层层帷幕。他自己曾说:“为完成这伟大任务起见,我不惮长期工作,谢绝社交,持以耐心、毅力、镇静,及不偏激的判断……惟希望以正确的思想、恭敬的态度、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而期得免误传上帝之圣言。”
是的!马礼逊的确是一位把基督福音带来中国的先锋,他的英雄故事不是写在沙尘滚滚的战场上,而是写在一块充满敌意、猜忌与孤寂痛苦的土地上,以他生命的血泪播种,以至于开花并结实累累,怪不得每当我们提到这位已逝世百多年的传教士,都会肃然而生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