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 发表于 2007-12-23 18:13:14

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

实际上,已经有中国的异议、维权人士及其亲属,在接受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的帮助后,成功地逃离中国大陆、远离专政迫害了。


现在我们将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的信息在论坛上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许多民主人士对离开中国大陆的行为仍持有异议,认为这是懦弱表现。我们认为:我们钦佩敢于为民主献身的伟大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异议、宗教和维权人士及其亲属为免受专政迫害的选择。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是专政体制下追求自由的勇者和象征。


(2)我们认为许多民主人士普遍存在对特务的过份惊惧。特务是有的,但不能因为防特就搞得草木皆兵,甚至伤害志士感情。防特,做好保密工作就是了。我们对于异议、宗教和维权人士及其亲属普遍存在对特务的惊恐是理解的,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对任何寻求我们提供帮助的人士,都没有政治信仰、个人背景和过往历史的资料要求。


(3)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为所有寻求我们提供帮助的人士,提供逃离中国大陆、在缅北中转、暂住、居留乃至工作、谋生的帮助。这些帮助都是义务的。但是,我们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提供的帮助,只能是尽力而为,我们不可能做任何承诺。


我们是中国人权现状的关注者,我们谴责专政迫害并寄希望于我们的行动有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是或者是附属于某一个政治团体,我们不希望参与到具体的政治行为当中。



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
2007年12月22日

[ 本帖最后由 丁口 于 2007-12-24 11:31 编辑 ]

丁口 发表于 2007-12-24 11:30:33

(转帖)缅甸克伦族的自由之战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约有500多万。1947年2月5日,克伦族各武装派别联合在一起成立克伦民族联盟。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后,其国内各少数民族不断与政府产生武装摩擦。克伦民族联盟也拿起武器,向缅甸政府争取民族自治和平等权。尽管缅甸军政府使尽浑身解数,但是各民族武装仍然此消彼长,不断给政府军造成伤亡,影响和动摇其军政统治。


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2005年12月5日缅甸军政府续开了“制宪国民大会”。但克伦民族联盟发表声明指出:假的制宪国民大会,解决不了政治问题,也不会带来国内和平。声明呼吁军政府:停止打内战,撤销压迫政策,释放一切政治犯包括缅甸民主领袖昂山素季,召开军政府、民主力量和众民族力量三方对话,以政治对话解决政治问题。  


克伦民族联盟最强盛的时候拥兵6万,目前编制为5个军。现独领风骚的佤联军和曾经在金三角地区名噪一时的坤沙蒙泰军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由于战斗力强盛,国际影响甚广,克伦军一直被缅甸军政府视为眼中钉,对其打击力度也最大,此举让克伦族联盟的行动成为了缅甸民族抗争的典型。   


在缅甸各少数民族中,克伦族一直被认为是进步的民族,拥有先进的文化。他们坚持开办流动的学校,除了学习本民族语言外,他们还接受英语教育。进入21世纪,克伦族联盟更懂得利用国际媒体的关注为自己的生存和斗争情况造势,由此国际社会对其情况时时得以更新认知,包括其军队不断与政府军战斗,克伦民众被政府军残害的文字和图片屡屡可见。   


克伦民族联盟是缅甸国内得到西方社会长期支持的民族武装之一。在长达60年的军事斗争过程中,缅甸军政府和克伦民族联盟也多次尝试过“和谈”,但是最后都不欢而散,经常是谈判会议一结束又继续开火。    2006年4月28日,美国点名批评缅甸军方镇压少数民族。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用最强烈的谴责,指责缅甸政府残忍对待公民和少数族群。”


2006年末,克伦民族联盟主席苏巴登盛公开讲话表示:缅甸军政府只有通过与克伦民族联盟的政治对话,才有可能正确解决问题。他表示,克伦民族同意接受民主与联邦制,因为它符合克伦人民的具体情况。苏巴登盛强调,克伦族联盟的行政、组织和发展形式,都是植根于民主原则与民主实践的。

[ 本帖最后由 丁口 于 2007-12-24 11:34 编辑 ]

丁口 发表于 2007-12-24 11:32:59

(转帖)小勐拉——缅甸掸邦第四特区

缅甸掸邦第四特区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接壤,面积为4952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


从原缅共815军区演化而来的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林明贤部,与果敢(掸邦第一特区)、佤邦(掸邦第二特区)、克钦新民主军(克钦邦第一特区)这几个缅北汉人特区政权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区领导层是由许多“知青”与福建、广东、海南的华人组成:总司令林明贤是中国海南人。秘书长蒋志明,原是缅共人民军旅长、副参谋长,云南畹町人,曾在中共解放军服役。 参谋长罗长保,云南昆明人,初中毕业后参加缅共;到1989年缅共瓦解时,罗长保已经是缅共中央警卫旅政委。


第四特区北部,是佤邦(掸邦第二特区)南部通道的必经之路,林部所属的“掸邦东部同盟军”是“缅甸和平民主民族阵线”中的小兄弟,佤邦的行动,林部是不得不配合与支持的。


第四特区南部,与反政府的南掸邦军(原坤沙部)很近,以前常常面临坤沙的压力。坤沙当时“北上计划”中的游击小分队,就时常出现在第四特区的“野人山”一带。


东面是云南西双版纳,与中国的边境线长达数百公里,两国边民相互过境很方便。 林明贤的私宅就在离边境线不到数十米的地方,万一发生什么情况,过界到中国十分方便。


第四特区在与缅甸军政府的关系上,处理得极为“巧妙”,深得政府“支持”。 缅政府原实力派人物钦纽将军,十几次进入第四特区考察。维持着形式上的“友好”。第四特区多次婉拒政府派军警到其辖区共同管理的“好意”。 一方面,第四特区强调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承担属于自己份内的各种义务;另一方面,也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在保留武装的问题上,林明贤不止一次地说:“一个国家可以有两种制度,但一定不能有两种武装。”这句话在第四特区的各种不同场合被广泛引用。实际上,这话语中的“弦外之音”是极其明了的。 对此,缅政府与第四特区,双方心中都是有数的。


第四特区的最大特点,是其辖区内的地理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云南省勐海县的打洛口岸,是310国道的国内终点。同时,又是连通从缅甸到泰国最近的公路起点,从第四特区边界出发至泰国边境,只有数十公里。许多有需要的中国人士和重要物资,都是通过这条路径来往泰国再转到海外的。

[ 本帖最后由 丁口 于 2007-12-24 11:34 编辑 ]

反台独 发表于 2007-12-27 01:42:39

真是狗屎,楼主去过中国吗,哪里有特务?我在这里一辈子怎么都没见过

丁口 发表于 2007-12-28 10:24:49

(转帖)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简介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佤东北与中国云南省的耿马、沧源,澜沧、西盟、孟连和勐海六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与缅甸的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南佤与泰国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北佤原为缅共中央根据地。缅共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1989年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 4月17日,原缅共12旅旅长赵尼来和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有祥,决定脱离缅共领导,组建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佤邦联合军现有兵力约三万,司令为鲍有祥;副司令李自如、波来康;参谋长李自如;副参谋长李祖烈、赵文新、赵国安。 佤邦联合军总部设于北佤邦康市。 佤邦政府名誉主席赵尼来 ,主席鲍有祥 。副主席:李自如、赵明、肖明亮。

[ 本帖最后由 丁口 于 2007-12-28 10:46 编辑 ]

丁口 发表于 2007-12-29 11:51:57

(转帖)中国政治受难者吴亚林已经抵达台北

中国四川的政治受难者吴亚林先生12月27日,从泰国中转飞抵台湾,准备在台湾寻求政治避难。


目前,吴先生向台湾朋友清楚地表达了来台湾避难的意向。台湾朋友表示,28日早上,会到饭店探视吴先生,并代为连络台湾人权促进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请他们妥善处理吴先生的避难事宜。


《天网》负责人黄琦表示:应对中国大陆政治受难者遭严酷迫害的窘态,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作为发端于1998年的中国大陆第一家民间综合性人权组织,将继续关注中国大陆政治受难者"追求免于恐惧的自由";同时,我们也呼吁中国大陆加速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停止对异见人士的政治迫害,让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优秀儿女不再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转载自《天网电子报》2007-12-27〕

[ 本帖最后由 丁口 于 2007-12-29 11:58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权缅北后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