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2-9-27 07:03:55

奥运冠军上大学为何被认为“没有门槛”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近又有一些奥运冠军免试就读名牌大学或者保送读研,比如清华大学招收了伦敦奥运会首金的获得者易思玲,北京大学招收了击剑冠军雷声等将近十名奥运冠军,浙江大学则把泳坛明星孙杨招收到学校里。这个话题再次引起热议。(中广网9月25日)

对于奥运冠军上名牌大学,舆论称“不但没有门槛,而且各个高校都在抢”,这种“无门槛”论显然激发了大家对奥运冠军上大学的不满。但其实,奥运冠军上名校,其获得的体育运动成绩,就是重要的“门槛条件”,我国之所以对奥运冠军上名校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入学普遍实行单一的分数评价,由此导致分数才被认为是“门槛”,以及我国大学实行“宽出”培养模式,进名校就被认为是拿到名校文凭,这导致冠军们上大学成了“混文凭”。

在美国,不少体育明星,也是名校的学生,但这很少引起争议。其一,大学的招生,实行多元评价,在美国大学的新生入学评价指标中,体育特长,也是一项指标,这一指标的权重甚至比SAT还高——SAT满分获得者,可以获得25分左右的评分,而体育运动成绩突出者,可获得40分的评分。换言之,大学实际上更看重体育特长生,而不是SAT的“状元”。

其二,大学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实行“宽进严出”或“严进严出”,任何学生不能通过学校的课程,获得学分,将在过程中被淘汰,无法获得学校的学位证书。这就是说,上名校只是给体育明星们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文凭“贩卖”给他们,学校拿学位资源,和明星的“人气资源”共享。

我国大学却不相同,在招生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有“多元录取”,比如自主录取、择优录取、保送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等,但这只是录取渠道的多元,而不是评价体系的“多元”,在公众心目中,高考分数还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因此,奥运冠军没有高考分数,却进了大学,就被认为是“没有门槛”。这种评价体系,只关注知识教育,无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已造成我国基础教育严重的应试教育局面,以及学生除了知识教育之外,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的缺失。

在学生培养管理方面,由于大学并不关注人才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不足,大学成为我国所有教育阶段中,最为“放松”的阶段,不少学生就抱着“混”的态度进大学。对于奥运冠军们来说,如果学校要求不严,加之他们本身有训练、比赛任务在身,很有可能出现被录取却不上课的情况。

以上这些问题,近年来也引起高校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改变。比如,高校尝试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打破单一的高考分数评价,将中学学业成绩、特长表现、大学面试考察都纳入评价中;再比如,一些高校近年来对“超期”学生进行了清退,其中就包括长期挂名不来上课的奥运冠军们,这迈出了重视“严出”的第一步。但是,由于自主招生还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因此,整个社会的人才观,还停留在分数层面;而高校只把求学期限作为清退指标,而没有加强平时的管理,重视过程淘汰,因此,大学的学习氛围并没有根本好转。

所以,要让奥运冠军上大学,不再被反复争议,最重要的还是改革我国大学招生、培养和培养制度,不然,按照当前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奥运冠军上大学,是很容易与“赢者通吃”和“学位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奥运冠军上大学为何被认为“没有门槛”